第12期

2022.6.2

综述·评论

 

欣悦与沉思之诗

刘康凯

 

从题材上看,本期《诗歌周刊》的诗多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抒写人置身自然或与自然猝然相遇时的内心感受;从情感内容上看,多表达对世界与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某种欣悦感或瞬间的领悟;而从风格上看,多具明显的抒情色彩,但又不同程度地在语调上保持克制,从而赋予诗作某种沉思的气质,意味更加丰富。
《五月袭来》一诗用大量意象和细节描绘春天随季节轮换而来的景象,节奏轻快、灵动,很好地应和了诗中力图表达的对于新生的欢悦甚至狂喜。但这首诗并不单调,因为它没有忘记生命的困苦和艰辛,比如它写道:“有许多人/走在风的前面/抢占枯萎一冬的城堡。/也有人在/黑夜的深处抱着梧桐/无声吼叫”,在除旧布新的特殊时刻,这黑夜里的无声吼叫格外动人,诗思由此变得深沉,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沉思。类似的还有《晚樱开了》,一句“生活没有输赢,/只有更深处的轨迹”,为整首诗增添了重量;《玫瑰》中“哦,玫瑰——/当我爱她,她就从人间消失”一句,则为整首诗增添了痛感;《第一只燕子》里,“雾霭在反复抽打它的双颊/生活在左右躲闪”,也让诗作在整体的平滑中添上了一个有力的“刺点”。


另几首则倾向于抒写在某些特殊时刻或情境中对世界与生命的瞬间领悟,或存在的澄明之境。在《薄暮》中,“当我们注视河面/影子也在注视/它自身虚幻的轮廓”,呈现了在某个苍茫时刻,生命如何越越自身,在时间的河面照出它虚幻的面容;而这并没有消解“我”,而是成全了“我”:“那从水草间荡漾的秘密/帮助我消解了重力与恐惧”。整首诗透出一种静观之美。《落日颂》先是描述与儿子视频这一平凡而温馨的生活场景,然后忽然将视角抬升到落日的高度,并生发对存在的感悟:“此时落日,把现实与假设纳入它的怀中/仿佛落日从不亏待任何人”,悲欣交集,让我们感受到契而不舍的对人间的深情。《小镇》《在野地里》《花岗渔村记》三首,或抒写对本真生命的回归之慨,或描绘融入野地海隅的禅悦之感,均有动人之处。


本期最动人的一首当数《湖畔》,它展现了一副西部景象:尕海湖、玛曲、狗棒鱼、黑颈鹤、牦牛、冻土。但它并非以边地风情取胜。它几乎是不动声色地把一些对立的因素加以并置:人与自然、死亡与生活、早晨与黄昏、静穆的疾行与可怕的声响……让它们相互碰撞、交织,自动地生发出种种丰富的意味。而那从湖面发出的、由远及近的可怕声响到底是什么?诗中没有明示,但它有力地唤起人们对于宇宙和命运的惊异感、敬畏感,和个体生命的谦卑感,而这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刘康凯,文学博士,副教授,任教于巢湖学院。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当代诗歌评论。在《文艺争鸣》《现代中文学刊》《诗刊》《江南诗》等刊物发表论文、评论若干。

编辑委员会

主编:金石开

执行主编:孤城

编委:

丁  鹏  王夫刚  王家铭 

年微漾  金石开  罗  曼   

林 珊   孤 城   符 力

蓝野

(按姓氏笔画数)

栏目说明

1. 《诗歌周刊》是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委会完全从文本质量出发,秉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从一至两周内过万的自然投稿中精心挑选佳作汇编而成。

2.本栏目由本站官方主导,与广大网友投票参与的栏目区别明确,每期推荐诗作15件左右(排序不分先后),并邀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受邀专家独立撰写评语,最大程度体现专业的审美标准,不受任何其它因素干扰。

3.由于轮值编辑每日审稿量大及其它原因,可能致使漏选部分优秀诗作,望不要受影响,而是继续投稿支持。

4.作品由中国诗歌网编辑部在保证个人审美的基础上,集体协商推荐。

5.编委会每期提名作品,邀请1位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如现有作品不能诱发特邀专家点评兴趣,则他可自行提名作品,报编委会同意后,撰写点评。

6.本栏目将会不断完善,欢迎留言,提供建设性意见。

提醒

(1)点击橙红方格后的标题可阅读正文

(2)本栏目能适应手机阅读,只需将本栏目网址转发到手机,即可实现,并可转发分享微信朋友圈。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查看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登录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