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2022.2.22

综述·评论

找回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汪剑钊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公之口说出的一句话。后来,它被很多专家判定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一则宣言式口号,认为这是人从以前的神权桎梏下解放出来的一个标志。自此,人被推到了一个尊崇的地位,似乎真的成了世界的中心和自然的主宰。但不幸也随之而来,人们发现,随着科技文明的愈来愈发达,被掠夺和被蹂躏的自然开始对人类进行报复了,天灾与人祸接踵而至。这不能不引起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专辑的诗歌也是每位诗人各自站在某个侧面对人的生存现状所作的一些反省和思考,力图找回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鹤鸣记》告诉我们,白鹤也是神的孩子,它们也应该赢得与人一样赢得尊重和善待。诗中的“声音”透出了一丝神秘,留给了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树人》表达的是前诗近似的理念,作者从“狮身人面,半人半马”这样的传说获得启示,希望出现一种“树人”的物种,不需要牺牲他者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以彻底断绝流血和杀戮的现象。《雪后黄山》是由风景引发的感叹,雪的飘落与融化构成了作为轮回的隐喻,诗中的“白鹇”很有意味,它的出现使静态的画面有了某种动感。《下午》是时间的一个节点,但作者展开的是一个个空间,正是在这种时与空的切换中,生命得到了确证。《桥》固然是道路的补充,更是对自然的维护与修正,而诗人对“拱桥”的“偏爱”,宣示着他(她)的怀古情绪。《百鸟图》《日常》《窗外》《听雨》《下雪了》和《时间微微的甜》等作品都是对真实的生活之肯定,作者告诉我们,诗并不在远方,而是在当下,就在我们的身边,诗与生活一起存在,等待着那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共情的心灵,以“万物懂得相互珍惜”这一提醒我们不仅要将悲悯心施予人类自身,而且应该及于众生,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让新的生机勃发。《时间深处》以“马蹄”踩踏着麻木的神经,提醒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暂时的,而“落叶”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惟其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正在流逝的每一个瞬间,在“进仓”之前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汪剑钊
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著译《中俄文字之交》《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阿赫玛托娃传》《俄罗斯现代诗二十四讲》《诗歌的乌鸦时代》《比永远多一秒》《汪剑钊诗选》《俄罗斯黄金时代诗选》《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曼杰什坦姆诗全集》《茨维塔耶娃诗集》《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阿赫玛托娃诗选》等数十种。

编辑委员会

主编:金石开

执行主编:孤城

编委:

王夫刚  王家铭  年微漾

金石开  罗 曼   林 珊 

孤 城   符 力

(按姓氏笔画数)

栏目说明

1. 《诗歌周刊》是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委会完全从文本质量出发,秉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从一至两周内过万的自然投稿中精心挑选佳作汇编而成。

2.本栏目由本站官方主导,与广大网友投票参与的栏目区别明确,每期推荐诗作15件左右(排序不分先后),并邀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受邀专家独立撰写评语,最大程度体现专业的审美标准,不受任何其它因素干扰。

3.由于轮值编辑每日审稿量大及其它原因,可能致使漏选部分优秀诗作,望不要受影响,而是继续投稿支持。

4.作品由中国诗歌网编辑部在保证个人审美的基础上,集体协商推荐。

5.编委会每期提名作品,邀请1位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如现有作品不能诱发特邀专家点评兴趣,则他可自行提名作品,报编委会同意后,撰写点评。

6.本栏目将会不断完善,欢迎留言,提供建设性意见。

提醒

(1)点击橙红方格后的标题可阅读正文

(2)本栏目能适应手机阅读,只需将本栏目网址转发到手机,即可实现,并可转发分享微信朋友圈。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查看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登录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