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诗学

作者:2018年08月24日 20:25 浏览:241 收藏
题记:
爱海。爱诗。爱人。这是我40多年来关于海的诗学笔记。也是我关于诗的心路历程。

海的诗学
★刘功业

作者简介:刘功业,1956年3月生于山东淄博,曾下乡插队6年。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原驻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鲁藜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现当代诗歌课程特聘教师。出版有诗集《星星海》《若夫诗选》《错位》《对海当歌》及散文随笔集、长篇纪实文学、电视剧本等10余部。   

暗慕
我的前世,无海。我的初生,无海。我的少年乃至青春,无海。无海的生活,是最大的贫穷。
海,在层峦叠嶂的大山那边。在梦境中,可以想象,而虚幻缥缈。在现实里,可以遥望,而不可抵达。出大队,要有支书许可。出公社,要有介绍信。那些年,到更远的地方,只有企业的采购员和普天下的政审外调员。
海的无拘无束的形象,随着我学会的更多方正的汉字而不断映现。向往海的时候,才是快乐的,才有诗和远方。有海的地方,才可以放飞梦想,飘扬起自由的旗帜。
而我,在云遮雾障的大山里,昏暗的遮蔽中,我啃着黑窝头的童年,正忍受着饥饿。红海洋里的少年,正呼喊着狂热而虚假的口号。我推着独轮车的青春,正在战天斗地中“其乐无穷”。
古往今来,海,既是象征,又是对应。可以自由畅想的海,可以呼唤雷电的海,可以山盟海誓的海,任凭海枯石烂的海。对于我,该是怎样的一种神秘的吸引?她似乎早就等在那里,等了很多很多年,就等着我一步一步向她走来。
海,苍茫天地间,浩茫襟怀处,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涓涓细流  只能多几道曲折
才可穿过这起伏的沙丘和沟壑
既然我的使命已经从脚下开始
我就不会停留  我就不会喑哑
露珠和牧草  会承认我的开拓
即使等待的   仍将是蒸发
我也要变成云  我也要变成雨
再播洒进这片需要我献身的旷野
——我是无名河

无名  并不是我的过错
既然历史已把我列入河的家族
我就应当奔流  我就应当放歌
就应当用每一滴水
去扩大绿树的篷帐和春草的视野
只要有希望  就会有力量
只要去奋争  就会有结果
于是  我让水流和着驼铃在风沙中奔走
日夜不停的  是一支唱给大海的歌
——我是无名河
               (《我是无名河》1982.12)
2.初识
对于文学和诗歌,海,是一个巨大的、充满神秘性和审美意味的主题。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上了能够在苦难中独享幸福的文学。海,成为我永远的精神教母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从1992年我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星星海》,到2011年在凤凰出版社出版我的第四本诗集《对海当歌》。我已经出版了两本以海为主题的抒情诗集。时间跨度长达20年。这正好是一个青春期的跨度。也是我为海而生、向海而行、无怨无悔的人生缩影。
还记得最初的海,对于曾经的我,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隔山隔水,从未见过大海的我,却对海生出无限的向往。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会在日光、月影中,倾听到大海那支深沉的歌。我冀望着能在大海的轻声吟哦或慷慨悲歌中,学会思索,获得滋养,茁壮成长。
是因缘巧合,还是长久筹划?还在读大学期间,我终于带着对海的膜拜,跨越沂蒙山的层峦叠嶂,扑向向往已久的大海。
记得我和几位同学和诗友,利用一个暑假,走进崂山,循着潮声,沿着北九水溯流而上。“深涧幽谷  捧起千丈飞瀑/青峰壁立  犹闻震天潮鼓/我瞩望石崖上粗大的题词/——潮音瀑!/多么恰切的比附//老向导哈哈大笑  把我善意地揶揄/石潭里甩一串话  任我反复揣度/——闭塞的山里/怎见得到真正的大海/用这山溪哄骗自己  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满足”(《潮音瀑吟》1981.8.6.)
只有真正扑进大海的怀抱,才能感受到真实的海,感受到她的柔情与奔放。于是,“我,扑向大海...../”无数只雪白的手臂/举起来  挽住我的臂膀/一颗蔚蓝色的心灵/跳动着  贴紧我的胸膛/呵  两个陌生的朋友相逢了/在惊喜和剧烈的搏动中/寻找着和谐与交响//我扑向大海....../我躺进波涛铺垫的摇篮/倾听着  倾听着/从未听到过的熟悉的语言/呵  我敞开胸膛/让灵魂接受爱的洗礼/硕大的身躯/化成悠长的和弦......”(《海浴》1981.7青岛)
我和大海,一见钟情。沙滩上的贝壳和脚印,都仿佛是一个个无法猜透的哑谜。浪花只是用欢乐的手掌轻轻抚平人们心上的创痕和眼中的悲哀。在那个刚刚开始的八十年代,在那个注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八十年代,在那个让我们的青春焕发出光彩的八十年代,就这样从风涛浪卷的大海边启程,从我们这些终于从广阔天地和历史谬误中重获新生,在恢复高考后回归大学校园的一代幸运儿和弄潮儿的青春启程。大海,以她开阔的视野告诉我一个亘古圣言:过去的,只属于过去。明天,只有明天,才值得我们大胆地爱!
海,给予我的洗礼是深入身心和骨髓的。这是一种从外向内的涤荡。也是一种从内向外的震撼。大海,如同一座让我畅饮不尽的人生的圣杯,成为我从此浪迹一生,都受用无穷的精神财富。
祖国和时代,青春和我们,就从那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大海边,向着彼岸,重新启程!
中国百年新诗,也终于摆脱了那些愚昧与浮夸,空洞与高大,回归了诗的心性、心的本源,在蔚蓝与辽阔的海风沐浴和浪花滋养下,向着美善,重新启程!
3.痴恋
海洋,是人类的初始。是生命的乳母。大海,让我们明白一条简单的真理:只要生命存在,就绝不会有永远的沉默!只要大海的涛声不息,生命就值得永远放歌。
这也是诗歌的真髓所在。生命不息,涛声不止。世间万物,诗美永存。这浅显而深刻的道理,是海的赐予?还是海的启示?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大海是爱神阿芙洛狄忒诞生的地方。因此,海洋也就被视为女性的化身、爱情的居所。海,成为人类的图腾。人类的文学,最早也是把向大海祈求爱情作为创作的最大主题。大海的一呼一吸,潮起潮落,都成为自然的本能,生命的呼唤,情感的代言。
安徒生《海的女儿》、《美人鱼的故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高尔基的《海燕》、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无数先贤的文字,带给我关于海的不同的想象和审美震撼。
海是心象。海,神秘。深邃。宽广。海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大海也有火热的情感,不息的脉搏。大海也会愤怒。可以狂涛翻卷,雷鸣闪电,把任何恶魔撕成碎片,把任何威权踏为浮沫。大海也会歌唱,可以裙裾轻飏,如一位少女唱起多情的渔歌。在有些人的眼中,海是一个疯子,喜怒无常,会酿成弥天大祸。在有的人眼中,海是一位女神,柔中有刚,恩威并施,才是她真正的品格。轻慢她——定让你舟沉海底。尊重她——会献出珍宝万箩。
我的很多爱情诗,是写给海的。或者,是借海抒情的。在我心中,爱人那美丽的倩影,是永远和海叠印在一起的。海,给我共鸣,惹我相思。让我从社会的隔膜和人与人之间的功利中窥探到真情的光亮。海,像是一位充满睿智的哲人,总是在不期然中拨动我的心弦。如果没有大海,我不敢想象,世界会变得怎样?
“并不是谁都听懂那支乐曲/并不是谁都走过这片沙滩/并不是谁都知道有一条小路/在洋槐林里曲折得很远//傍晚的云线条怪诞/海上的风找不到港湾/既然我们都钟情于大海/海就会赋予共鸣的语言/既然我们走过同一个夏季/无论花落花开/都值得永恒地纪念”(《海琴》1990年7月26日南戴河)
我离开喧闹的人群,在海边的夜色中孤独地行走。我望星望月,似乎那些云天之上的光芒并不遥远。我坐在海滩上听着潮起潮落,就感觉到一种温暖油然而生。我把大海,看的是那样的神奇:“星是海的精灵/海是星的天空/即使你走过的全是黑夜/只要把心交付于大海/生活就会赐你一片光明”“让你灿烂成一颗星辰吧/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一腔赤诚/让你澎湃成一泓碧海吧/风里雨里  都有船/丰富你爱的内容”(《星星海》1991年2月10日)
    我们经历过太多的动荡。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常常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弱不禁风,不堪一击。身边的海浪,就以她的汹涌,提点着我们,用她的胸怀,拥抱着我们。也正是在这座吹拂着海风的城市,我找到了丢失了很久的,属于我的爱情。  
“既然不敢肯定/你会占领我一生的浪漫/我更不敢奢望/风急浪涌的海上/有你永远为我张挂的白帆//面对这个庸俗的世界/只有源于心灵的爱情真实可叹/既然我们曾相遇在同一片星空/你的眼睛便会在我心中永远灿烂”(《你与我同行》1990年8月5日)
这只是我们两个人的海。阳光和花朵,会在眼睛里盛开。不需要背景,不需要人群。
无论这海多么空阔和幽深,都比不上心灵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在这片大海结伴同行,面对大海,许下爱的誓言。那就沿着爱的轨迹划动双桨,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在这里,我遇见了你
多么快乐啊,观海听潮,择溪而居
然后,在春天里读诗
然后,在月光下品茶
然后,在阳光里行走
然后,在悠悠的天籁之声中
我们执子之手,相伴相依
        ——(《我在这里看到了光》2017年5月)

4.狂欢
诗人对大海,似乎有着比常人更多的精神期待。每一次与海的相见,都不啻是精神的狂欢。
而这时候的海,是被诗人人格化了的。诗人与海,互相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力量。面对现实,青春和生命的召唤,展示出一种被唤醒的、渴望借助着大海的力量而创造的未来。
“海风会笑/会使爱海的人们/感受到海/感受到涌浪/感受到青春的律动/于是  爱就会沿着海风的足迹/萌发 扩展/以海一样的自豪和果敢/把每一颗心占领//......不是司空见惯/就会使远离海的人们/陌生 或者骚动/甚至腥咸的气息因为新鲜/也会使一些眼睛/流泪/乃至红肿.....只是海风仍然吹着/它把白色的浮沫不断揉碎/吹向沙滩  吹向天空/这种强劲的沐浴  使它汇进/柔韧而丰富的雨季/让茂密的椰林和沉甸甸的果实/成为/视野里/不再遥远的风景”。
这是我在1985年6月为“海风”青年文学社成立而写的《海风颂》中的诗句。这是当年的我们关于文学、关于青春、关于诗歌的宣言。我们那些尚嫌稚嫩的文字,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新生的歌赞。
海,在诗人的笔下,是心的外化,也是物的内生。无边无涯的海,常常成为诗人心灵的依托、情怀的借代。诗的象征,诗的夸张、诗的隐喻、诗的丰富,都可以借助于海的表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李白诗中的海,可以狂放不羁,寄托着诗人壮志难酬、初心不改的远大抱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固然勇往直前,奔流向海而无悔。大海,更是波涌浪卷,集万川之力而澎湃。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极目之处,是海的旷达与辽阔,吸引着诗人的目光,开拓着诗人的胸襟与抱负。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又何尝不是别样的豪情?
我们的船,将不仅仅属于沙滩,属于七月,属于浪漫的雨季。年龄的桨板,划过每一段苍白,或者严峻的距离。从此,森林拥有海一样的港口,让我们以风的热情和涛的力量,进驻每一个清晨,进驻每一个季节,在人生可能到达的每一片海域,播下太阳的种子。(《黎明船》1985年7月)

5.静观
海的好处,是可以近嬉,也可以远观。可以倾吐无言心声,也可以发泄胸中块垒。就像一个可以心心相印,却又不必有任何世俗羁绊的红颜知己。
寂寞时,可以相依相偎,举头明月,满怀温柔。在碧波的荡漾中,放平身体,放松心情,恍如置身仙境一般。鸥鸟声中,让思念随风飘荡,让伤痕渐渐温馨。
海与人,更像是可以相互交心、平等倾诉的朋友。可以相对而坐,也可以相拥入怀。可以俯察,却无法仰观。可以平视,却不可亵玩。“在海的面前,感觉舒服了一点/在海的面前,感觉放松了一点/在海的面前,感觉自由了一点”(《看海的女人》2017年2月)
海是心象。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也有一万个不同的对海当歌。
海面之下,气象万千。海面之上,万千气象。海的诗学,意象丰富。海的故事,浩瀚多姿。
曹操是一代枭雄,故然可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看到的大海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观,更是给他“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感慨。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大海,更是天下浩荡中的苍凉悲壮、豪情无两的雄心。
这与唐代赵州赞皇诗人李峤的咏《海》诗自有高下。“习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楼写春云色,珠含明月辉。会因添雾露,方逐众川归。”
我们可以从阿根廷诗人博乐赫斯的吟唱里,看到“在宁静的早晨冲刷着无边沙滩的汹涌不息的大海。”这种直观的表达,是大海所给予人的那种独有的宁静与舒缓。
俄国诗人普希金曾被沙皇专制政府流放到高加索,又被革职遣送回乡。在孤独悲愤中,他站在高加索海边登高望远,怀念友人,依然保持着诗人浪漫的心性。极目远处,他所看到的大海依然是“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诗人高声吟唱的,是大海所昭示的那种“自由的原素”。
大海,也是有色彩的。不同的人心中,海,可能有着不同的颜色。浅绿、淡蓝、深蓝、蔚蓝,诸多的不同。但是,荷马史诗《奥德赛》里的那位伟大的盲诗人,却可以把心中的大海,想象成酒的颜色。对!就是“酒色”!沉淀于大地之心的大海,美丽清澈、令人着迷。仿佛就是一杯被神秘之手高举着的,惹人不饮即醉的美酒!
海的波澜起伏,也常常是个性的觉醒,时代的写照。大海,不断带给我们太多的启示,丰富着诗人对世界的认知。艺术表达的丰富性。中国诗人海子憧憬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也是有痛感的。1990年的8月,浮躁的中国渴望动荡。动荡的中国血泪汹涌。在那个痛彻心扉的月份,我写了一首《看海》:“当你躺下/海就站得很高大/当你站着/海就躺得很柔软//有时你不得不躺下/有时你不得不站着//并不是视点不同/并不是心境不同/无论站着还是躺着/都可看作/一种求生的本能”。海,成为一个巨大的隐喻,带着悲伤,带着苍凉,甚至带着无奈,陪伴着我们穿越那些被遮蔽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几乎常常会跑去海边,面海而立,与海对话,看海沉思。在浪涛飞卷中,陷入苦思与冥想。
“可以想象你的深厚/却无法明晰你的内心/可以体味你的温柔/却无法承受你的激情//
以俯视的目光看你/是我的悲哀/以仰视的目光看我/是你的悲哀//融为一体的快乐如此神圣/却终于无法逾越现实的断层/站在夜的边缘听潮涨潮落/是真诚的灵魂使海永恒”(《威海观海》1991年7月29日)
    一些时候,海是沉默的。一些时候,海是狂傲的。海的性格,像神话里一个盖世的英雄,也像俗世里一个血肉的亲人。天地之大,唯我为大。浩瀚是我的浩瀚。深邃是我的深邃。天地之间,舍我其谁?海的脊梁,像我们的民族,也像我们所向往的自己。
一些时候,海又是孤独的。日月相照,巨浪狂舞,却只是自己的斗士。那些漫天飞扬的浪花,像我们不断飞逝的青春与生命,被某种力量,抛洒在阳光和月光里,仿佛璀璨,仿佛光亮,却又细碎而无力。哪怕也会涂抹出一道道的虹彩,也是如虚无的梦幻一般,常常就暗生出一种悲哀。
海的心境,其实就是人的心境。

6.搏击
海,也是有弱点的。海底也有平原,也有高山。有时候,海,像一个困兽。无论多么强大,也会被陆地和高山所困。无处可去,无法突围。纵横的海沟,几乎可以穷尽科学的魔力,可以穿透我们的想象。然而,海并非无所不能的圣者。可以包容海洋的大地,同样是海的藩篱和桎捁。起伏的山峦,放肆着柔情,把大海搂抱在怀里,用风雨雷电的语言尽情地诉说。可谁又能说清,这不是大海的悲哀,大海的困惑?无边无沿的爱,宠溺着大海,也束缚着大海。
在我们无处可逃的爱情面前,大海,何尝不是无处可逃?
这就像诗歌。我们的心中,是无限的美好。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彷徨和灰暗。诗歌,不过是一些被心灵过滤了的文字而已。可以关乎我们的心情,关乎我们的感受,关乎我们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但是,海,愤怒时能举起的滔天巨浪,终于还是在天的重压下化为泡沫。诗歌,柔则柔矣,美则美矣,隐晦的词语中,那种深刻的愤怒和哲学的思考,毕竟力量有限。毕竟作用有限。我们期盼的真理的光芒,透过林间蓊郁的叶子,要折射几回,才可以最终抵达你我的心灵?
海的出路何在?就像诗的出路何在?就像那些永远无解的数学命题。
但是,海,更像我们的理想。海,奇幻而深远,代表着我们的愿景。百川汇流,万河归一,海,广而聚之,如同万众归心。在海所根植的大地上,我只有仰望。天空辽远,星河灿烂,时空无限。海,吸收着日月精华,只是为了向上的蒸腾。这如同僧侣的苦修。天空是海无法穿透的障壁,也是他可以让精神飞升的舞台和彼岸。
无论有多少局限和不满,我对海,永远崇拜大于批判。
大海可以给我们以气魄和胸怀。也可以包容我们坚持前进的无畏。
大海,可以把愤怒隐忍于心,也可以把欢欣轻揉漫弹。
更多的时候,海是坦荡的,是喜怒而形与色的。
她可以像火把一样,把浪花举得高高;也可以像利剑一样,把雷电扼于波谷。“帆  无数次地升起/帆  无数次地降落/蔚蓝色的视野里/风浪成了汹汹涌涌的群体/划出海去  桨/是你的选择/——朋友!/现在  是无风季节”
“谁都可能成为英雄/谁都可能成为败者/谁都无法号令别人/谁都应该傲立浪波/——朋友!/现在  是无风季节//在这无风的季节里/......世界也成了一条船/被无数支急欲划动的桨板/推出了死海的束缚”(《无风季节》1988年4月)

7.情爱
海之于我,像一个痴痴的恋人,也像一个可以随时倾诉的朋友。我和海,互相的依存。互相的对望,有着无尽的话语与情思。大海与诗人的情感契合,更像是一个无休无止、千变万化的梦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这两句诗,是以海寄情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海,像一块威力无穷的磁石,吸住了万事万物的情思。一轮明月,有了海的映照,或圆或残,都牵袢住了人的千里万里的目光和心性。
海的情爱,是多么的丰富。无论怎样多情的男女,似乎也永远猜不透彼此心中的爱意。
“我的天空,属于澎湃的大海/没有爱,怎么能让我青春驰骋/我的生命,为海而生/没有爱,怎么能让我奉献忠诚/你的爱,正布满我的天空”(《海里的天空》2010年5月)
海与爱情的关系,是在使用多少文字和诗句,也无法去穷尽描述的。就像每个人的爱情,盈盈的目光,可以越过多少世俗的牵绊和悲喜,而相拥相偎,不离不弃?有曾经目睹了多少圆缺离合?
我敬佩那些爱海的人们。上世纪的80年代,我曾经几次去天津大神堂、东沽和山东烟台、威海的渔村,感受他们对海的深情。自愧于我对海的隔膜。“这里  是海和渔村间的滩地/渔民死了  就在这里举行葬礼/一口木棺  几杯咸泥/浓浓的海腥味  才能/使这些高傲而不安的灵魂安息//每一个沉重的棺头,都朝向海/朝向涌浪,朝向鱼群/朝向白帆的轨迹//喧哗的海水,会把一切遗憾/都变成生命完美的结局//海啸  每年一次地掠过坟头/疯狂的手指扒开泥土扒开棺板/使这里低洼使这里像海/使这里拥有海的一切神秘/亲吻这些属于海的灵魂吧/欲望像爱  充满神秘的魔力.....”(《渔村公墓》1985年6月)
在海边,在海上,渔民和他的妻子,自有不同于世人的生活和信念。他们的爱情,刻骨铭心,感人肺腑。“她  把海/望成丈夫望成归帆/他  把岸/望成妻子望成酒旗//她站在岸边不停地织网/目光会成为缆绳/把母性的温柔和女人的体恤/向大海上传递.....//他的脚掌放得很开站得很稳/脚下是船板  船下是大海/汹涌的海  就是他的陆地/宽宽的脊背船一样油黑/他的胳膊是肌肉疙瘩编成的缆绳/每一次力的释放/都使吃水线更亲近海/使他更亲近妻子.....//她愿意让丈夫愉快地喝醉/让海的气息变得深厚/变得亲密/变得像酒一样勇武有力/海  这时会变得很静很小/在丈夫和妻子的拥抱中/美美地睡去”(《渔民和他的妻子》      1985年7月 烟台崆峒岛) 

8.牺牲
大海与人,如同有着生死轮回的缘分。可以生死相依,也可以生死相替。
“还记得那个月色迷离的夜晚/还记得那个海风温柔的夏天/还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你/把那些日子酿出酒一样的甘甜/......你是我生命中的蓬莱/一旦遇见就不会是陌路云烟/相隔重洋,你是我从此的追随/哪怕爱已如海风飘散”(《爱如海风飘散》2017年12月)
大海,像一个慵懒地仰卧于大地之上的女人,张扬着永恒的青春和美丽。天空,才是她无限的向往,也是她精神涅槃的归处。只有月光下的悸动,只有阳光下的蒸腾,可以让她重获新生。
大海上的牺牲,有很多时候并不直接是生命的奉献、血肉的牺牲,而是泪水的暗流,情爱的伤痛。是钝刀子割肉一般的日日的俗常。
海月圆,是诗人们常用的象征。月光。中秋。往往是爱情圆满的写意。而我所认识的海上石油人的妻子们,面对月光闪闪的海浪,却恨不能把月光撕成碎片。“想月光狠狠地揉碎/抛向天空。让每一个孤独的夜晚/都分享到哪怕星星微弱的光明/我不需要这可望难及的团圆/只愿爱到彻骨,痛连心经/.......想把月光温暖地揉碎/种进土地。让感情的花瓣落地生根/是种子,就不会辜负春雨/是真爱,就不会飘渺云中/思念,是一种逐渐爬升的痛/遍布全身,又深入心灵/缺了,圆了,都是一盏家里的灯”(《想把月光揉碎》2010年9月东海西湖油田)
“暴风中的船,汪洋中的你。遥远里,望眼欲穿的我。多希望你正踏平涛峰,越过浪尖,给我惊喜,平安归来。让我在一万双眼睛里,与你激情长吻,相拥入怀”。
“这最恨的海。这最爱的海。这最亲的海。这最远的海。这给过我孤独和依恋的海。这给过我欢乐和情爱的海。此时此刻,却魔鬼一样地站着,高高举起那些浪,狠狠蹂躏着我的期待。”
海啊,你疯狂了一天一夜了/你不累吗?请你安静下来。哪怕一小会/请你让出一条路,哪怕就一小块/请你和苍天一起,把风停住/把雨停住,让所有的暴烈,都向我来/我只是希望他和他的船,他的水手/带着阳光,一起照亮这片大海”(《等你回来》2017年12月)
我忘不了风暴中的船长,他用生命,搏击在汹涌的大海上。他,是人们心目中崇拜的英雄形象。
“有多少次风狂浪高的早晨/我和你一起迎接初升的太阳/有多少回月色迷乱的夜晚/我们躺在甲板上一颗一颗数着星光//曾经去过很多地方/美丽的白帆带着诗意和梦想/曾经碰到过很多凶险/每一次,我们都能遇难呈祥”但是,暴风雨中的大海,并不永远是温柔的。这种奉献和牺牲,也是残酷的。“绝不相信,那片陌生的大海竟是魔鬼/绝不相信,你成功抵达却没有平安返航/绝不相信,那夜的风暴敢扼杀你的奋斗/绝不相信,你会舍得丢下我,走向远方”。“有一种爱情,叫追随/有一种大海,叫远洋/有一种拼搏,叫探险/有一种奋斗,叫弄浪”。     
“你会把一个狂暴的夜晚还给我
你会把我们相爱的港湾还给我
你会把不离不弃的幸福还给我
你会把朗朗的大笑和坚强还给我
让我们把星光月光和阳光都请到一起
陪我们唱歌,陪我们跳舞
然后,一起喝个烂醉
躺在沙滩,看得见帆影,听得见海浪”
      ——(《海上的背影》)

9.深蓝
    中国新诗百年,就是黄河、长江所代表的中华农耕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碰撞与融合的成果。是包容、吸收、发散与升华的成果。
走向世界的中国诗歌,就是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古乐府等中国古典诗词基础上,破藩篱,求自由,革故鼎新,吸收欧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绘画和诗歌的表现手法,通过传承与变革,逐步发展起来的。不可偏废,不可固步自封,也不能凭空产生。
西风东渐。是海的呼唤。深厚的土地,也需要海的滋养。
诗歌,与所有的文明一样,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是启蒙的成果,也是文化的再生。是个性的创造,更是风雷的共鸣。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织与辉映,只能激励前行,而不能自我陶醉。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现代文明……诗歌是文明的折射,是心灵的回声,是时代的记录,是生活的感应。
胡适的八首白话诗,是这样。郭沫若的《女神》《天上的街市》是这样。闻一多的《红烛》与《死水》是这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戴望舒的《雨巷》是这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火把》是这样。舒婷的《致橡树》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是这样。
我们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我们也无法阻挡百川归海的自然规律、大势所趋,也不能拒绝日精月华、雨露蒸腾的精神涅槃。
国家和民族的地域观念,是诗歌滋生的土壤,也是藩篱割据的枷锁。而诗学的创新和发展,更需要广阔的天空和自由的海风、澎湃的洋流。
我们不但需要李白、杜甫、苏东坡,也需要拜伦、海涅、普希金、惠特曼。中华文化,具有优良的包容性。兼收并蓄,才能走向深蓝。大河奔流,才能向海而行。
小溪汇流,大河奔腾,万川归海。海,不是尽头。海,永远在汹涌,在净化,在蒸腾,在飞升。
走向深蓝。意味着走向辽阔。走向更加诗意的远方。蓝海文明的到来,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对海洋的重视,也深刻地影响了海的诗学。
从农耕文明中走出来的中国,汇入了世界的高科技、数字化、智能化的历史进程,并且,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中,以前所未有的魄力、能量和体量,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进行着诗学创造和贡献。这比上个世纪初的世界工业化浪潮,有了更加巨大的冲击力。
但是,带有坚硬、玄幻、神秘色彩和特质的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对于诗歌和诗意,其影响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况?还需要观察、研究和探索。毕竟,海洋经济,为诗学展现了更广阔的空间。这样的新时代、新生活,诗歌理所应当去积极融入、大胆实践。诗人也不可能与世隔绝,仍然躲在温柔乡中,自吟自唱。经济改革的世界大潮,需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创造,诗学研究,诗歌的创作,同样需要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的语言,创新的语境,不同以往的意象选择、情感表达和抒情方式,在对诗人和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化坚硬为柔软?化科学为神奇?把玄幻化为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栖居其间的优美的诗意空间?
“把所有坚硬的语言都化为钢铁/把所有柔软的事物都凝为月色/把所有心中的思念都托予海鸥/把所有神圣的梦想都举成焰火//我用一万吨的激情,向你表白/我用三千米的深度,把你穿越/我用一千度的高温,让你燃烧/我用三百里的长号,为你放歌........”(《我爱中国海》2010年)

无海,则无生。
诗学精髓,在于新。创新。创造。新鲜。新颖。新奇。思想、词语、艺术表现力的创新。从形式到内容、从句式到语感的创新。这考验着一个诗人的创造力,也证明着一个诗人的生命力。
无新,则无诗。
回顾新诗百年,每一个高峰期,无不是走出去的结果,东西方文明的碰撞,才有了灿烂的星火。社会的发展是如此。经济的大潮是如此。诗歌的跃升,也是如此。
已经开始的中国新诗的第二个百年,仍将如此。汲取过往,才有力量。拥抱世界,才有未来。

海,只有抖动起自己的羽毛
才会展示和海鸥一样的美丽
………

海,更愿意写一个蓝字
蓝,可以沉静到心的最深处
蓝,可以浩瀚到心的最深处
蓝,可以广远到心的最深处
    (——《蓝水晶一样的海》2010年10月)

10.远方
海,就是远方。
向海而行,才让现实有了梦想。
诗意的栖居,让我们的生活有了飞翔的翅膀。
像诗一样美好,像海一样丰富。最简单的词语,其实有着最丰富的内涵。
“我就这样雄伟地站着,站在你的目光里
我就这样骄傲地站着,站在你的波涛里
我就这样年轻地站着,站在你的爱情里
我就这样永远地站着,站在你的雄浑里”(《我爱中国海》)


当我老时,海边的风很轻,天上的云很慢,阳光普照,一片和煦。没有雾霾,没有尘暴,天空很蓝。所有的草木,一律平等,荣耀如花。鸡,狗,鸟,和各种各样的虫儿,把时间和梦划分得更加精确。我就在一棵枝叶茂密的树下,安静地读书,写诗,下棋,喝茶。山泉和风一起流淌在海的回声里,一缕缕光线,把往事随意弹成琵琶。
    当我老时,我一定走过了很多地方,襟怀不很宽阔,也有江河湖海的喧哗。对所有的愤怒,我会找到更好的词语。更平和一些,让疼痛找到美的表达。对所有的朋友,我会更加想念,像茂林修竹,像那些亲近的荒凉远山。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和世界一样,如一坛土法酿制的酒,甘醇如贻。夕阳西下,自然清香,风景如画。
在行走中歌唱的我,终于在一座靠海的城市停留下来。为了理想,可以志同道合。为了奋斗,怎样与恶决裂。当我老时,海浪的回声更加清晰。
面对大海,我是最幸福的人。她宽容我,接纳我,拥抱我,抚慰我。我不安的灵魂,只有在海的怀抱里才可以安然入睡。
    “我情愿,就沦陷在你的温柔里/我情愿,就摇摆在你的汹涌里/我情愿,就醉卧在你的裙裾边/我情愿,就迷失在你的涛声里//因为爱你,所以我宁愿为海所困/因为想你,所以我宁愿对海当歌/因为念你,所以我宁愿随波逐流/因为恋你,所以我宁愿日月如梭//即使我老去,也是因为爱你/才会有沧海桑田,穷天碧落/即使我无言,也是因为爱你/才会长醉不醒,酹海而歌........”(《我爱中国海》2010年)

                              2018年8月26日 完稿于天津
                              2018年9月15日修改。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