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王纪强
加入时间:2019-02-24
诗人简介

中国化工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香港诗词学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成员。淄博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诗词家胡文汉先生入门弟子。作品发表于诗刊,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诗词月刊,昆仑诗词,苏州日报,扬子晚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鲁中晨报,北京青年报,37度女人等。 出版散文集《岁月琴弦》、《酒壶棵》、《故乡情》等4部。游记《南麻鲁村钓鱼台 待看景致燕子崖》获全国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2018.7在《诗刊》七月上半月发表五律《黄鹤楼感怀》、七绝《南沙感怀》二首古诗。2018.12.15获得第二届中华诗词有奖征集入围奖,2019.1.6获得莆田工美杯全国诗词大赛入围奖,2018.12.27获得和平崛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文学创作大赛综合文学奖铜奖。2019.1.27获得第四届诗与远方.走进澳洲诗歌大赛优秀奖。

粉丝
关注

嘿,歌声茂盛达三江


三江,美的是一幅幅画图。品味三江,哪能少得了这侗族风土人情呢?
俗话说得好,“苗坡山上祭牛节,侗乡楼坪赛糯黑”,这是苗江河畔上的苗族同胞和侗族同胞的耳熟能详的话题。每逢四月八,只要你踏行苗江,走到三省坡下,不管是苗村还是侗寨,无论你-到哪,当感到困倦时,只要停下来歇歇脚,当你走进任何一家农户,都会尝到又香又黑的糯米饭和陈酿已久的酸鱼酸菜,再加上两斤重阳酒,肯定会让你感到回味无穷。侗族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侗族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有饭吃、有歌唱,才是他们身心健康的必要保障。他们视歌为宝,会唱很多歌的歌师很受族人尊重。一代代歌师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教年轻、年幼的人唱歌。侗乡一直有“民歌之乡”的美誉,至今还有“行歌坐夜”的古风。其代表性曲目有《蝉之歌》《大山真美好》《装呆傻》和《松鼠歌》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侗族大歌《过大年》,朗朗上口,如痴如醉啊。

剪窗花来贴春联

今个咱们过大年

放鞭炮耍旱船

老少爷们心喜欢

走东家来串西家

家家红枣甜又甜

东方红太阳升

男男女女笑开颜

今个今个过大年

家家都团圆

走亲戚看朋友

心里比蜜甜

恭喜恭喜过大年

人人笑开颜

幸福荡漾咱心田

好日子唱不完

 

 

打起腰鼓闹秧歌

今个咱们过大年

做米酒炸油糕

欢声笑语一片片

今个今个过大年

家家都团圆

走亲戚看朋友

心里比蜜甜

恭喜恭喜过大年

人人笑开颜

幸福荡漾咱心田

今个今个过大年

家家都团圆

走亲戚看朋友

心里比蜜甜

恭喜恭喜过大年

人人笑开颜

幸福荡漾咱心田

好日子唱不完

幸福写满阳光下

好日子唱不完

幸福写满阳光下

好日子唱不完

 

  四月八,是侗、苗两族一年一度的祭牛节,只是祭拜的风俗和方式不一。过节的前一天(四月初七),他们都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过节工作。清早,腊汉(后生仔)约上腊妹(心上人女朋友)一起上山去采黑糯米树叶;中老年人也有分工,男的上山割草,甚至要割那最富有营养的嫩草回家喂牛过佳节;中午,妇女们就在家里杀鸡、杀鸭、舂糯米、开坛挖酸等;晚上,妇女们除了要煮好黑糯米树叶用来泡糯米外,还要为自己的子女和爱人准备民族盛装,迎接第二天祭牛节的来临。

苗坡上祭牛节是以同乐苗族乡为典型代表。当天一大清早,苗山坡上迎来了两边村寨同胞,他们都穿着光彩夺目的民族盛装,有的一手托着画眉鸟笼,一手提着饭钵(用竹丝编织围着葫芦),里面装有香喷喷的黑糯米和酸鱼酸肉,同时也有远道而来的八方贵宾,都云集到这里。中午,更是人声鼎沸,这边男的吹着芦笙曲,女的跟着跳芦笙踩堂舞;那边有一对接着一对的画眉鸟比赛,时而不停地传来了悦耳动听的凯旋歌(获胜的鸟叫声);半山腰的梯田桃树下,那更是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卷,在阳光下,姑娘们右手撑着花伞,左手在歌声中舞动着,青年的小伙子有的吹着树叶,有的迎合着姑娘们的歌声尽情地对唱。此时,如果你站在半山腰,当微风吹来,天籁般的乐曲,让你会感到自己仿佛是坐在维也纳的音乐大厅里。再把视线转移到坡会的正中央,这个是后是最引人注目了,一年一度的苗山祭牛节开始了。

第一个出场的是寨老(会长),他身穿寿服,手里拿着树叶和一个碗,围着坡上的那棵老树做一些民族风俗传统的祭祀仪式;接下来是,伴随着鞭炮声、呐喊声的来临,一位老人拉着一头牛从人群中走来出来,会坡上的青壮年不约而同地上去,帮助老人把那头牛拉上树,之后再把村里面最黑的糯米和最好的米酒灌进牛的嘴巴,直到它喝醉了动弹不了为止。

  侗族的祭牛节主要以独峒乡为典型代表。当天早上,父母煮好黑糯米等饭菜后,先要去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牛圈对牛进行拜祭,给牛喂黑糯米,灌酒,在它的门前烧香拜佛。回到家后,再去请有文化的老人写“对联”,除了贴到房屋里的每一扇门的上正中央外,还要给每个猪圈和牛圈都贴上。这个“对联”书写和用纸都较之讲究,与我们过年、办事的对联大不一样。首先书写的纸是用纸钱剪成小长方形,再对角折叠;然后沿着对角线书写“两幅对联”,在正中央写一个“佛”字。如:1联:四月八、牛生日;2联:毛虫腊、永不发。1联:佛祖原生、四月八;2联:今日送你、阳光外。最后,用黑糯米垂成浆糊贴到每个房门和圈梁上。  中午2点钟左右,家家户户都带上黑糯米、米酒、酸鱼酸肉,煮好的鸡肉、鸭肉,还有新鲜的韭菜和蕨菜,背着长板凳,不约而同到鼓楼坪上摆好桌椅,共享美食大餐——百家宴,一直畅饮到天黑。宴会结束后,中老年人在戏台上表演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目,有芦笙踩堂舞、多耶、琵琶情歌对唱、侗笛伴奏女声独唱、唱侗戏等等。观看表演后,青年男女各自约定心上人,到女方家行歌“坐夜”。

情歌“我俩结伴好不好”,青年男女将他们喻为小鸟:

金姨唉,金姨唉,我们同是小小鸟;

没有丰满的羽毛,没有坚硬的翅膀;

我们结伴游云霄,你看好还是不好?

那里有鲜艳的花,那里有神奇的草,

……

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有三大宝——鼓楼、大歌、风雨桥。侗乡一向被誉为“民歌之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夜”之古风,民间音乐以侗族大歌、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曲、嘎让、河歌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唱,名扬世界。

《蝉之歌》:

走进山间闻不到鸟儿鸣,只有蝉儿在哭娘亲,

蝉儿哭娘在那枫树尖,

枫尖蝉哭叹我青春老。

得不到情郎真叫我伤心,

只听蝉儿声声鸣,

蝉儿声声心悲切,

像是可怜我单身。

静静听我模仿蝉儿鸣,

希望大家来和声,

我们声音虽不比蝉的声音好,

生活却让我充满激情,

歌唱我们的青春,

歌唱我们的爱情。

侗族能歌善舞,民歌靠口头流传。侗族每逢年节,村寨之间赛歌、赛芦笙,婚嫁喜事时唱盘 歌、拦路歌,民间音乐活动绚丽多姿。相传从前有一对年轻的侗族夫妇,男的赶牛上坡干活,女的在家照料孩子做家务。有一天,女的在家忙过了头,往坡上送饭迟了。男的在坡上左望右望也不见女人送饭的身影,饿得拿着牛鞭直抽打着田埂,带着怨气唱了一首歌。其歌词大意是“我劳累了半天,饿得有气无力,仍不见到你的身影,等你送饭到来,我非抽你几鞭子不可。”恰好这时女人送饭已到了田边,忽听到男人在埋怨生气,她担子还在肩上,一抹散在额面上的青丝,含着笑容接口也唱了起来“你在坡上干活劳累多,我在家做事也不闲,盘乖了孩子喂完了猪,送饭来迟让你久等挨饿我心里疼,饭尤里有鱼又有肉,请你快快吃下了,我愿吸着指头下饭坐在旁边陪着你”。女人又天生一副好歌喉,那温柔甜美动听的歌声,爽得男的象喝了王母娘娘的琼浆玉液,顿时火熄烟消,疲劳尽散,沉浸在无比甜美幸福的田野恩爱之中。又如侗歌中的《情在远方》,其歌词大意是:

妹(哥)在远方难相会,

见妹(哥)一眼好比龙王见宝鱼见江。

妹(哥)在远方路千里,

心想妹(哥)来路不长。

情妹(哥)生得天仙貌,

又勤劳来又善良,

假如我能和你成双对,

好比皇帝坐上了金鸾殿,

好比幸福的鸟儿双双飞在蓝天上。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侗乡人天生的好嗓音我想大概也是因为跟他们吃的‘饭’有关。

到广西不能不看民族风情,看民族风情不能不到柳州,苗族的节日、壮族的对歌、瑶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筑被誉为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柳州三江县城古宜镇。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夺天工的技艺。

何何谓巧夺天工,今日才找到了答案。奇特精巧的风雨桥,高大雄伟的鼓楼,别具风格的民居,映着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俗画卷。程阳不仅以风雨桥而闻名中外,程阳八寨的风景是浓缩了侗族文化的精华。在程阳桥旁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架架巨大的水车的慢慢转动,车水之声不绝于耳;不远处的侗家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连成一片,层层而上,难怪懂得人文旅游真谛的老外来到程阳,往往一住就是三五几天,甚至十天个把月,慢慢观察体会侗家人的生活习俗,探究侗族民间文化的存在。

柳州三江位于广西北部,被游人誉为“世界桥楼之乡,侗族风情殿堂”和“侗族的香格里拉”。世界第一风雨桥,三江风雨桥,基尼斯之最木构建筑杰出代表——中国侗城,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世界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侗族历史文化碑廊,侗族特色一条街——月亮街,“中国观赏石之乡”三江奇石荟萃之地——三江奇石城,少数民族佛教宝地——福禄寺,三江民族特色休闲庆典之所——多耶广场等价值品味极高的闻名中外的著名旅游景点。
包含了木构建筑侗乡鸟巢、三江鼓楼、三江风雨桥,以及侗族历史文化碑廊、月亮街、三江奇石城、多耶广场等景点。其中,三江鼓楼是的标志,27层的瓦檐,层层紧缩、轻盈起翘,仿若一座木制的金字塔,令人惊叹;三江风雨桥融现代钢筋混凝土技术与侗族木构技艺于一体,规模和长度都十分壮观;桐乡鸟巢设计精巧,形如木质结构的北京鸟巢,令人震撼,这里每晚上演的《坐妹》演出也是十分精彩,用浪漫的爱情故事、绚丽的民族舞蹈展现了侗族风情,非常值得一看。
这里还能品味到侗族特色美食,三江油茶和酸鱼酸肉可以说是代表性风味了。也会有游客选择在三江住宿一晚,欣赏侗乡夜景,感受这里的淳朴民风。
“月也”,意为集体游乡做客,是侗乡的一种社交习俗。所以侗寨取名为:“月也侗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侗族在三江,三江风情在月也!
冠洞位于林溪乡冠洞村中部,以拦路、迎宾、芦笙踩堂、百家宴、对歌、讲款、多耶、坐夜等民俗风情为特色,通过双方对唱拦路歌、河歌、情歌、酒歌,以及多耶、讲款,琵琶弹,赛芦笙,唱侗戏等,展示各方的才智,让游客一饱侗族文化大餐,并以迎宾最高的礼仪——侗族百家宴把侗族文化推上高潮。
每当夕阳西下,在三江林溪乡冠小屯鼓楼坪前的台阶上,一曲曲清脆悦耳的侗族拦路歌就会响起,游客在芦笙舞和拦路歌声中拾级而上,到鼓楼坪上参加“百家宴”。
景区里几个重要景点和节点:
拦路对歌、唱歌留客——“拦路对歌”迎宾是侗族隆重的迎宾仪式,是接待游客的最高礼节。“拦路”亦称“塞寨门”,当客人到本寨或路经本寨时,即于寨边门楼或要道口处设置障碍,拦客人于外。主人首先唱起“拦路歌”,唱出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则以歌作答,推翻这种借口,一唱一答。每当客人用歌答复了对方提出的一次盘问和逗趣之后,主方就把障碍物拆去一件,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这时主寨上的姑娘们就会拿起装满酒的酒杯或牛角向客人逐个敬酒,然后引客入寨。待客走时,寨上姑娘又成群结伙,来到寨边路口,唱拦路歌挽留客人。主客对唱,依依惜别。最后客队向盛情的主人撒送糖果才离去。
每当贵客临门,侗族人民列队在道路两旁演奏起芦笙迎宾曲,意思就是欢迎客人的到来,每当客人要走时,就会吹起送客曲,对示对客人的留恋。侗族人民还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丰收庆典时,也都少不了吹芦笙。有时还举办吹芦笙比赛活动,数十支甚至成百上千支芦笙齐鸣,场面十分壮观。
侗族地区一般在节日庆典和祭祀时跳、乞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或庆祝粮油丰收等。表演者通常有二、三十人,穿着庄重漂亮,扎绑腿,穿白裤和百鸟衣,领头和跟尾的人要手撑伞,身披红毯,跟着芦笙左右摆舞,并口念咒词。芦笙舞曲调稳重雄浑。踩堂舞分两节,向左踩堂完后又向右踩堂。这就是芦笙踩堂。
每当夜幕降临,勒勉(姑娘)们三五成群在吊脚楼里做针线活、纺纱织布,等待她们的意中人;夜饭过后,三五个勒汉(男青年)提着牛腿琴,琴上还吊着一盏四四方方的灯笼到勒勉家谈情说爱、对歌。有时,夜已深,勒勉们就架起锅头,打油茶或煮糖粥,多请家中老人家起来同欢共饮。随着时间的推移,勒汉和勒勉彼此尊敬,感情加深,有的成为朋友,有的成为终身伴侣。
相约甜水寨。溯脉甜水寨之来历,自有一番美丽的传说。相传,龙王的小儿子螭(chi)吻游历至滟玉潭遇见美若天仙的小桃姑娘,两人一见钟情,一路牵手来到读溪亭,私定终身。龙王发现后大怒,吸干河水,此地大旱。螭吻与小桃觉反抗无力便相拥长吻,化身为石。因此,后人将此地当作恋爱圣地,每到婚嫁年龄就到此来许愿求姻缘,把甜水寨当作约会相亲之地,并祈福自己的爱情如螭吻与小桃一样,长长久久。
石门冲以奇、秀、美为特色,集原始、原生、原质、原味于一身。步入溪涧,数处飞瀑,高低不一,大小各异,溪间、潭中均宜游泳,是一个“千年古树为衣架,数里石门做浴盆”的人间仙境。
步入景区,林壑幽美、古树参天、悬崖峭壁、飞瀑成群,两条发源于原始森林的小溪,蜿蜒如带,清泉潺潺流淌,其间芳草簌簌作声,百鸟和鸣,彩蝶翩翩起舞;那静静的溪流,时而如温婉娴静的仙女正在梳理长发,时而像个青春小伙飞奔向前,飞跃直下……。长达3公里的原始森林徒步探险之旅,溪涧里的古树参天、藤萝缠绕、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返。真是:“天上瑶池不向往,钟情人间石门冲。”
  三江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习俗,特别以侗族、苗族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

于是就改变了“食茶”的方法,他们先放少许米在锅中用油炒焦,再投入茶叶稍炒一下,最后放水渚成茶汤,食时佐以各种菜肴或干脆用以泡饭而食。这样就巧妙地把“食茶”变为食菜食汤了,就是在打油茶时,碗里都放一种或竹、或木质刀状的 “签”,这是由蒙古族的餐刀演化而来的。用他们自已的话说是“由于祖先为游牧民族,有着喝茶割肉的习惯” 故沿习至今。

  侗族历来有“打油茶”的习惯,凡到三江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自然“染上此好”,故侗家喜种植茶叶树,代代相传,喝油茶是侗寨民众的早餐主要饮食方式。

  

   三江油茶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原料:茶叶(专用的油茶茶叶),油果,荫米,花生米。先把荫米用油炸成米花(最好用茶油),油炸花生米。然后就是煮茶水了。在锅里放少许茶油,烧热,放茶叶翻炒,烧半焦,放水煮沸,滤去茶叶,加上荫米,花生米,油果,葱花。喜欢吃咸的就加盐,甜的就加糖。这是最简单的。想要丰富点的就买点猪肝粉肠,烫点青菜。

  比较高档的油茶,制作就比较复杂了。先把阴米用热油炸成米花,然后油炸花生或黄豆,再炒猪肝、粉肠或瘦肉、香肠,再煮汤园或烫糍粑片,最后煮油茶。有的还加些生米、姜泥、蒜子,待茶煮沸,滤去茶叶,加上盐、葱花、茼蒿或菠菜等佐料,即成香喷可口的油茶了。过年时招待客人的油茶特别讲究,通常客人要吃四道油茶,这四道油茶又称:一空、二园、三方、四甜。一空,指第一道油茶有米花、油果、花生米和猪肝、瘦肉、粉肠;二园指的是第二道油茶在"一空"的基础上添加了水园;三方,是在"一空"的基础增加了切成方粒的侗粑;四甜,让客人喝糖水润喉、清嘴。过年时,不论到哪一家,一定要吃完这四道油茶,用本地人的说法是"油茶一吃吃到底,不吃到底不讲礼"。

   吃油茶也有一套程式;第一回吃小半碗的油茶,只放些米花和花生;第二碗多加些佐料,还有五六碟酸菜、酸鱼、酸肉和牛肉巴之类供食用者送茶;第三、四碗主要是汤园或糍粑片,如来不及作汤园、糍粑,则用糯饭代替。第五碗多为甜品。这种高档正宗的油茶,一般都要吃够五小碗,主人才高兴,不然,主人以为自己打的油茶不好吃,客人才不领情。

  “侗人粮食,亦系糯米,晨以木甑炊饭一次,菜蔬鱼肉全系腌酸品,其他两餐无须举火,餐时亦不用碗筷,只须各净其手,捏糯饭成团而食。、、、、、、”,经济篇记:“谷类---糯米、粳米、、、、、、”。“杯民饔飧、以糯米为上,粳米次之,不食粘米故不种粘谷”。

“禾花鲤”即在稻田里混养,不放任何合成饲料喂养的鲤鱼,鱼肉鲜嫩香甜而得名。主要产地以良口乡晒江村和洋溪乡信侗村为中心的榕江河一带。这里的保水田长年放养鲤鱼,有冬鱼春收、春鱼夏收、夏鱼秋收的传统,有野外烧鱼庆丰收的习俗,尤其是洋溪、富禄、梅林、良口四乡三十个村寨把“烧鱼”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各家各户在秋收结束的最后一天,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到山上吃“烧鱼”庆丰收。由于各家各户完成秋收时间不相同,吃“烧鱼”时间也不尽相同,象洋溪乡-富禄乡-梅林乡沿河百里稻田,秋收期间,山上天天有烟火,处处吃“烧鱼”,你若感兴趣走过旁边,主家会邀请你入围,用一条烧好的鲤鱼和一杯自酿米洒向你敬献,共庆秋收,预祝来年“禾花鲤”更大更肥。

选用侗乡的自养的土猪、土鸭、河边鱼,经过一系列的侗乡特用腌制方法经过半年以上时间的腌制,从而制成侗乡特有的风味的肉食品;几百年来,该类腌制品酸肉、酸鸭、酸鱼一直是侗乡人民用于招待贵宾的桌上佳肴!

三江,滋味儿何其长啊。

王纪强,号流苏斋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高级会计师,1984年开始写作,曾投稿于《语文报》。2001年开始散文及诗歌作品正式创作,诗歌处女作《镜子》发表于齐鲁石化报。2001年起连续100多次获得地市级以上报纸征文奖、鲁中晨报创刊3周年有奖征文二等奖。《南麻鲁村钓鱼台,待看景致燕子崖》2013年获得全国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2018.12.27获得第二届中华诗词有奖征集入围奖。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上海文学》、《椰城》《齐鲁晚报》、《扬子晚报》、《生活日报》、《鲁中晨报》、《北京青年报》、《辽河文学》、《370女人》等报刊,《30年,感受我的第一次》被新华网转载、《远亲不如近邻》被新浪网转载。著有散文集《酒壶棵》、《故乡情》(合著)、《深山幽谷十五脉泉》(合著)等。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者:王纪强,云飞扬,男,50岁   电话:13964485008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牛山路恒光花园5-1-402号

单位:淄博市散文学会

邮编:255400    邮箱:1069168379@qq.com

微信:13964485008

户名:王纪强

卡号6222802169961978217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淄博桓公路支行

身份证号码370305197004110412

 

 

 

 

 

 

 

 


嘿,歌声茂盛达三江


三江,美的是一幅幅画图。品味三江,哪能少得了这侗族风土人情呢?
俗话说得好,“苗坡山上祭牛节,侗乡楼坪赛糯黑”,这是苗江河畔上的苗族同胞和侗族同胞的耳熟能详的话题。每逢四月八,只要你踏行苗江,走到三省坡下,不管是苗村还是侗寨,无论你-到哪,当感到困倦时,只要停下来歇歇脚,当你走进任何一家农户,都会尝到又香又黑的糯米饭和陈酿已久的酸鱼酸菜,再加上两斤重阳酒,肯定会让你感到回味无穷。侗族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侗族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有饭吃、有歌唱,才是他们身心健康的必要保障。他们视歌为宝,会唱很多歌的歌师很受族人尊重。一代代歌师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教年轻、年幼的人唱歌。侗乡一直有“民歌之乡”的美誉,至今还有“行歌坐夜”的古风。其代表性曲目有《蝉之歌》《大山真美好》《装呆傻》和《松鼠歌》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侗族大歌《过大年》,朗朗上口,如痴如醉啊。

剪窗花来贴春联

今个咱们过大年

放鞭炮耍旱船

老少爷们心喜欢

走东家来串西家

家家红枣甜又甜

东方红太阳升

男男女女笑开颜

今个今个过大年

家家都团圆

走亲戚看朋友

心里比蜜甜

恭喜恭喜过大年

人人笑开颜

幸福荡漾咱心田

好日子唱不完

 

 

打起腰鼓闹秧歌

今个咱们过大年

做米酒炸油糕

欢声笑语一片片

今个今个过大年

家家都团圆

走亲戚看朋友

心里比蜜甜

恭喜恭喜过大年

人人笑开颜

幸福荡漾咱心田

今个今个过大年

家家都团圆

走亲戚看朋友

心里比蜜甜

恭喜恭喜过大年

人人笑开颜

幸福荡漾咱心田

好日子唱不完

幸福写满阳光下

好日子唱不完

幸福写满阳光下

好日子唱不完

 

  四月八,是侗、苗两族一年一度的祭牛节,只是祭拜的风俗和方式不一。过节的前一天(四月初七),他们都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过节工作。清早,腊汉(后生仔)约上腊妹(心上人女朋友)一起上山去采黑糯米树叶;中老年人也有分工,男的上山割草,甚至要割那最富有营养的嫩草回家喂牛过佳节;中午,妇女们就在家里杀鸡、杀鸭、舂糯米、开坛挖酸等;晚上,妇女们除了要煮好黑糯米树叶用来泡糯米外,还要为自己的子女和爱人准备民族盛装,迎接第二天祭牛节的来临。

苗坡上祭牛节是以同乐苗族乡为典型代表。当天一大清早,苗山坡上迎来了两边村寨同胞,他们都穿着光彩夺目的民族盛装,有的一手托着画眉鸟笼,一手提着饭钵(用竹丝编织围着葫芦),里面装有香喷喷的黑糯米和酸鱼酸肉,同时也有远道而来的八方贵宾,都云集到这里。中午,更是人声鼎沸,这边男的吹着芦笙曲,女的跟着跳芦笙踩堂舞;那边有一对接着一对的画眉鸟比赛,时而不停地传来了悦耳动听的凯旋歌(获胜的鸟叫声);半山腰的梯田桃树下,那更是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卷,在阳光下,姑娘们右手撑着花伞,左手在歌声中舞动着,青年的小伙子有的吹着树叶,有的迎合着姑娘们的歌声尽情地对唱。此时,如果你站在半山腰,当微风吹来,天籁般的乐曲,让你会感到自己仿佛是坐在维也纳的音乐大厅里。再把视线转移到坡会的正中央,这个是后是最引人注目了,一年一度的苗山祭牛节开始了。

第一个出场的是寨老(会长),他身穿寿服,手里拿着树叶和一个碗,围着坡上的那棵老树做一些民族风俗传统的祭祀仪式;接下来是,伴随着鞭炮声、呐喊声的来临,一位老人拉着一头牛从人群中走来出来,会坡上的青壮年不约而同地上去,帮助老人把那头牛拉上树,之后再把村里面最黑的糯米和最好的米酒灌进牛的嘴巴,直到它喝醉了动弹不了为止。

  侗族的祭牛节主要以独峒乡为典型代表。当天早上,父母煮好黑糯米等饭菜后,先要去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牛圈对牛进行拜祭,给牛喂黑糯米,灌酒,在它的门前烧香拜佛。回到家后,再去请有文化的老人写“对联”,除了贴到房屋里的每一扇门的上正中央外,还要给每个猪圈和牛圈都贴上。这个“对联”书写和用纸都较之讲究,与我们过年、办事的对联大不一样。首先书写的纸是用纸钱剪成小长方形,再对角折叠;然后沿着对角线书写“两幅对联”,在正中央写一个“佛”字。如:1联:四月八、牛生日;2联:毛虫腊、永不发。1联:佛祖原生、四月八;2联:今日送你、阳光外。最后,用黑糯米垂成浆糊贴到每个房门和圈梁上。  中午2点钟左右,家家户户都带上黑糯米、米酒、酸鱼酸肉,煮好的鸡肉、鸭肉,还有新鲜的韭菜和蕨菜,背着长板凳,不约而同到鼓楼坪上摆好桌椅,共享美食大餐——百家宴,一直畅饮到天黑。宴会结束后,中老年人在戏台上表演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目,有芦笙踩堂舞、多耶、琵琶情歌对唱、侗笛伴奏女声独唱、唱侗戏等等。观看表演后,青年男女各自约定心上人,到女方家行歌“坐夜”。

情歌“我俩结伴好不好”,青年男女将他们喻为小鸟:

金姨唉,金姨唉,我们同是小小鸟;

没有丰满的羽毛,没有坚硬的翅膀;

我们结伴游云霄,你看好还是不好?

那里有鲜艳的花,那里有神奇的草,

……

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有三大宝——鼓楼、大歌、风雨桥。侗乡一向被誉为“民歌之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夜”之古风,民间音乐以侗族大歌、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曲、嘎让、河歌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唱,名扬世界。

《蝉之歌》:

走进山间闻不到鸟儿鸣,只有蝉儿在哭娘亲,

蝉儿哭娘在那枫树尖,

枫尖蝉哭叹我青春老。

得不到情郎真叫我伤心,

只听蝉儿声声鸣,

蝉儿声声心悲切,

像是可怜我单身。

静静听我模仿蝉儿鸣,

希望大家来和声,

我们声音虽不比蝉的声音好,

生活却让我充满激情,

歌唱我们的青春,

歌唱我们的爱情。

侗族能歌善舞,民歌靠口头流传。侗族每逢年节,村寨之间赛歌、赛芦笙,婚嫁喜事时唱盘 歌、拦路歌,民间音乐活动绚丽多姿。相传从前有一对年轻的侗族夫妇,男的赶牛上坡干活,女的在家照料孩子做家务。有一天,女的在家忙过了头,往坡上送饭迟了。男的在坡上左望右望也不见女人送饭的身影,饿得拿着牛鞭直抽打着田埂,带着怨气唱了一首歌。其歌词大意是“我劳累了半天,饿得有气无力,仍不见到你的身影,等你送饭到来,我非抽你几鞭子不可。”恰好这时女人送饭已到了田边,忽听到男人在埋怨生气,她担子还在肩上,一抹散在额面上的青丝,含着笑容接口也唱了起来“你在坡上干活劳累多,我在家做事也不闲,盘乖了孩子喂完了猪,送饭来迟让你久等挨饿我心里疼,饭尤里有鱼又有肉,请你快快吃下了,我愿吸着指头下饭坐在旁边陪着你”。女人又天生一副好歌喉,那温柔甜美动听的歌声,爽得男的象喝了王母娘娘的琼浆玉液,顿时火熄烟消,疲劳尽散,沉浸在无比甜美幸福的田野恩爱之中。又如侗歌中的《情在远方》,其歌词大意是:

妹(哥)在远方难相会,

见妹(哥)一眼好比龙王见宝鱼见江。

妹(哥)在远方路千里,

心想妹(哥)来路不长。

情妹(哥)生得天仙貌,

又勤劳来又善良,

假如我能和你成双对,

好比皇帝坐上了金鸾殿,

好比幸福的鸟儿双双飞在蓝天上。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侗乡人天生的好嗓音我想大概也是因为跟他们吃的‘饭’有关。

到广西不能不看民族风情,看民族风情不能不到柳州,苗族的节日、壮族的对歌、瑶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筑被誉为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柳州三江县城古宜镇。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夺天工的技艺。

何何谓巧夺天工,今日才找到了答案。奇特精巧的风雨桥,高大雄伟的鼓楼,别具风格的民居,映着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俗画卷。程阳不仅以风雨桥而闻名中外,程阳八寨的风景是浓缩了侗族文化的精华。在程阳桥旁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架架巨大的水车的慢慢转动,车水之声不绝于耳;不远处的侗家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连成一片,层层而上,难怪懂得人文旅游真谛的老外来到程阳,往往一住就是三五几天,甚至十天个把月,慢慢观察体会侗家人的生活习俗,探究侗族民间文化的存在。

柳州三江位于广西北部,被游人誉为“世界桥楼之乡,侗族风情殿堂”和“侗族的香格里拉”。世界第一风雨桥,三江风雨桥,基尼斯之最木构建筑杰出代表——中国侗城,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世界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侗族历史文化碑廊,侗族特色一条街——月亮街,“中国观赏石之乡”三江奇石荟萃之地——三江奇石城,少数民族佛教宝地——福禄寺,三江民族特色休闲庆典之所——多耶广场等价值品味极高的闻名中外的著名旅游景点。
包含了木构建筑侗乡鸟巢、三江鼓楼、三江风雨桥,以及侗族历史文化碑廊、月亮街、三江奇石城、多耶广场等景点。其中,三江鼓楼是的标志,27层的瓦檐,层层紧缩、轻盈起翘,仿若一座木制的金字塔,令人惊叹;三江风雨桥融现代钢筋混凝土技术与侗族木构技艺于一体,规模和长度都十分壮观;桐乡鸟巢设计精巧,形如木质结构的北京鸟巢,令人震撼,这里每晚上演的《坐妹》演出也是十分精彩,用浪漫的爱情故事、绚丽的民族舞蹈展现了侗族风情,非常值得一看。
这里还能品味到侗族特色美食,三江油茶和酸鱼酸肉可以说是代表性风味了。也会有游客选择在三江住宿一晚,欣赏侗乡夜景,感受这里的淳朴民风。
“月也”,意为集体游乡做客,是侗乡的一种社交习俗。所以侗寨取名为:“月也侗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侗族在三江,三江风情在月也!
冠洞位于林溪乡冠洞村中部,以拦路、迎宾、芦笙踩堂、百家宴、对歌、讲款、多耶、坐夜等民俗风情为特色,通过双方对唱拦路歌、河歌、情歌、酒歌,以及多耶、讲款,琵琶弹,赛芦笙,唱侗戏等,展示各方的才智,让游客一饱侗族文化大餐,并以迎宾最高的礼仪——侗族百家宴把侗族文化推上高潮。
每当夕阳西下,在三江林溪乡冠小屯鼓楼坪前的台阶上,一曲曲清脆悦耳的侗族拦路歌就会响起,游客在芦笙舞和拦路歌声中拾级而上,到鼓楼坪上参加“百家宴”。
景区里几个重要景点和节点:
拦路对歌、唱歌留客——“拦路对歌”迎宾是侗族隆重的迎宾仪式,是接待游客的最高礼节。“拦路”亦称“塞寨门”,当客人到本寨或路经本寨时,即于寨边门楼或要道口处设置障碍,拦客人于外。主人首先唱起“拦路歌”,唱出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则以歌作答,推翻这种借口,一唱一答。每当客人用歌答复了对方提出的一次盘问和逗趣之后,主方就把障碍物拆去一件,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这时主寨上的姑娘们就会拿起装满酒的酒杯或牛角向客人逐个敬酒,然后引客入寨。待客走时,寨上姑娘又成群结伙,来到寨边路口,唱拦路歌挽留客人。主客对唱,依依惜别。最后客队向盛情的主人撒送糖果才离去。
每当贵客临门,侗族人民列队在道路两旁演奏起芦笙迎宾曲,意思就是欢迎客人的到来,每当客人要走时,就会吹起送客曲,对示对客人的留恋。侗族人民还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丰收庆典时,也都少不了吹芦笙。有时还举办吹芦笙比赛活动,数十支甚至成百上千支芦笙齐鸣,场面十分壮观。
侗族地区一般在节日庆典和祭祀时跳、乞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或庆祝粮油丰收等。表演者通常有二、三十人,穿着庄重漂亮,扎绑腿,穿白裤和百鸟衣,领头和跟尾的人要手撑伞,身披红毯,跟着芦笙左右摆舞,并口念咒词。芦笙舞曲调稳重雄浑。踩堂舞分两节,向左踩堂完后又向右踩堂。这就是芦笙踩堂。
每当夜幕降临,勒勉(姑娘)们三五成群在吊脚楼里做针线活、纺纱织布,等待她们的意中人;夜饭过后,三五个勒汉(男青年)提着牛腿琴,琴上还吊着一盏四四方方的灯笼到勒勉家谈情说爱、对歌。有时,夜已深,勒勉们就架起锅头,打油茶或煮糖粥,多请家中老人家起来同欢共饮。随着时间的推移,勒汉和勒勉彼此尊敬,感情加深,有的成为朋友,有的成为终身伴侣。
相约甜水寨。溯脉甜水寨之来历,自有一番美丽的传说。相传,龙王的小儿子螭(chi)吻游历至滟玉潭遇见美若天仙的小桃姑娘,两人一见钟情,一路牵手来到读溪亭,私定终身。龙王发现后大怒,吸干河水,此地大旱。螭吻与小桃觉反抗无力便相拥长吻,化身为石。因此,后人将此地当作恋爱圣地,每到婚嫁年龄就到此来许愿求姻缘,把甜水寨当作约会相亲之地,并祈福自己的爱情如螭吻与小桃一样,长长久久。
石门冲以奇、秀、美为特色,集原始、原生、原质、原味于一身。步入溪涧,数处飞瀑,高低不一,大小各异,溪间、潭中均宜游泳,是一个“千年古树为衣架,数里石门做浴盆”的人间仙境。
步入景区,林壑幽美、古树参天、悬崖峭壁、飞瀑成群,两条发源于原始森林的小溪,蜿蜒如带,清泉潺潺流淌,其间芳草簌簌作声,百鸟和鸣,彩蝶翩翩起舞;那静静的溪流,时而如温婉娴静的仙女正在梳理长发,时而像个青春小伙飞奔向前,飞跃直下……。长达3公里的原始森林徒步探险之旅,溪涧里的古树参天、藤萝缠绕、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返。真是:“天上瑶池不向往,钟情人间石门冲。”
  三江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习俗,特别以侗族、苗族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

于是就改变了“食茶”的方法,他们先放少许米在锅中用油炒焦,再投入茶叶稍炒一下,最后放水渚成茶汤,食时佐以各种菜肴或干脆用以泡饭而食。这样就巧妙地把“食茶”变为食菜食汤了,就是在打油茶时,碗里都放一种或竹、或木质刀状的 “签”,这是由蒙古族的餐刀演化而来的。用他们自已的话说是“由于祖先为游牧民族,有着喝茶割肉的习惯” 故沿习至今。

  侗族历来有“打油茶”的习惯,凡到三江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自然“染上此好”,故侗家喜种植茶叶树,代代相传,喝油茶是侗寨民众的早餐主要饮食方式。

  

   三江油茶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原料:茶叶(专用的油茶茶叶),油果,荫米,花生米。先把荫米用油炸成米花(最好用茶油),油炸花生米。然后就是煮茶水了。在锅里放少许茶油,烧热,放茶叶翻炒,烧半焦,放水煮沸,滤去茶叶,加上荫米,花生米,油果,葱花。喜欢吃咸的就加盐,甜的就加糖。这是最简单的。想要丰富点的就买点猪肝粉肠,烫点青菜。

  比较高档的油茶,制作就比较复杂了。先把阴米用热油炸成米花,然后油炸花生或黄豆,再炒猪肝、粉肠或瘦肉、香肠,再煮汤园或烫糍粑片,最后煮油茶。有的还加些生米、姜泥、蒜子,待茶煮沸,滤去茶叶,加上盐、葱花、茼蒿或菠菜等佐料,即成香喷可口的油茶了。过年时招待客人的油茶特别讲究,通常客人要吃四道油茶,这四道油茶又称:一空、二园、三方、四甜。一空,指第一道油茶有米花、油果、花生米和猪肝、瘦肉、粉肠;二园指的是第二道油茶在"一空"的基础上添加了水园;三方,是在"一空"的基础增加了切成方粒的侗粑;四甜,让客人喝糖水润喉、清嘴。过年时,不论到哪一家,一定要吃完这四道油茶,用本地人的说法是"油茶一吃吃到底,不吃到底不讲礼"。

   吃油茶也有一套程式;第一回吃小半碗的油茶,只放些米花和花生;第二碗多加些佐料,还有五六碟酸菜、酸鱼、酸肉和牛肉巴之类供食用者送茶;第三、四碗主要是汤园或糍粑片,如来不及作汤园、糍粑,则用糯饭代替。第五碗多为甜品。这种高档正宗的油茶,一般都要吃够五小碗,主人才高兴,不然,主人以为自己打的油茶不好吃,客人才不领情。

  “侗人粮食,亦系糯米,晨以木甑炊饭一次,菜蔬鱼肉全系腌酸品,其他两餐无须举火,餐时亦不用碗筷,只须各净其手,捏糯饭成团而食。、、、、、、”,经济篇记:“谷类---糯米、粳米、、、、、、”。“杯民饔飧、以糯米为上,粳米次之,不食粘米故不种粘谷”。

“禾花鲤”即在稻田里混养,不放任何合成饲料喂养的鲤鱼,鱼肉鲜嫩香甜而得名。主要产地以良口乡晒江村和洋溪乡信侗村为中心的榕江河一带。这里的保水田长年放养鲤鱼,有冬鱼春收、春鱼夏收、夏鱼秋收的传统,有野外烧鱼庆丰收的习俗,尤其是洋溪、富禄、梅林、良口四乡三十个村寨把“烧鱼”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各家各户在秋收结束的最后一天,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到山上吃“烧鱼”庆丰收。由于各家各户完成秋收时间不相同,吃“烧鱼”时间也不尽相同,象洋溪乡-富禄乡-梅林乡沿河百里稻田,秋收期间,山上天天有烟火,处处吃“烧鱼”,你若感兴趣走过旁边,主家会邀请你入围,用一条烧好的鲤鱼和一杯自酿米洒向你敬献,共庆秋收,预祝来年“禾花鲤”更大更肥。

选用侗乡的自养的土猪、土鸭、河边鱼,经过一系列的侗乡特用腌制方法经过半年以上时间的腌制,从而制成侗乡特有的风味的肉食品;几百年来,该类腌制品酸肉、酸鸭、酸鱼一直是侗乡人民用于招待贵宾的桌上佳肴!

三江,滋味儿何其长啊。

王纪强,号流苏斋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高级会计师,1984年开始写作,曾投稿于《语文报》。2001年开始散文及诗歌作品正式创作,诗歌处女作《镜子》发表于齐鲁石化报。2001年起连续100多次获得地市级以上报纸征文奖、鲁中晨报创刊3周年有奖征文二等奖。《南麻鲁村钓鱼台,待看景致燕子崖》2013年获得全国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2018.12.27获得第二届中华诗词有奖征集入围奖。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上海文学》、《椰城》《齐鲁晚报》、《扬子晚报》、《生活日报》、《鲁中晨报》、《北京青年报》、《辽河文学》、《370女人》等报刊,《30年,感受我的第一次》被新华网转载、《远亲不如近邻》被新浪网转载。著有散文集《酒壶棵》、《故乡情》(合著)、《深山幽谷十五脉泉》(合著)等。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者:王纪强,云飞扬,男,50岁   电话:13964485008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牛山路恒光花园5-1-402号

单位:淄博市散文学会

邮编:255400    邮箱:1069168379@qq.com

微信:13964485008

户名:王纪强

卡号6222802169961978217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淄博桓公路支行

身份证号码370305197004110412

 

 

 

 

 

 

 

 


作品 全部
相册
  • 诗人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