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布:重要的变化只有一次

作者:吕布布 花语   2017年06月26日 08:37  中国诗歌网    2190    收藏



编者按:

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同时也是诗人。她们以柔软细腻的诗心,勾勒着生活点滴、倾诉着爱恨情仇。她们用人生来膜拜诗歌,也用诗歌温暖人生。“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中国诗歌网最新推出“女诗人系列”访谈,带你近距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风景。欲知“女诗人养成记”,请随我们一起,探访她们的生活现场,感受她们文字中的温度。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


微信图片_20170627091822


吕布布(诗人主页)1982年生于陕西商州,广告传媒行业。曾在《山花》《读诗》《诗歌月刊》等发表作品,获“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奖(2013)、首届广东省诗歌奖(2014)、深圳非虚构类作品奖(2015)。著有诗集《等云到》《内心赤道》。现居深圳。


访谈


1、花语: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平时记录是用大白话还是像写散文那样用抒情体?写日记是否锤炼了你的笔力,为写诗埋下了伏笔?

吕布布:记日记的习惯自小学开始,一直到23岁都有。23岁以后,还保持有小时候读书的习惯,日记却不再记了。最早的日记写在我爸单位的报表纸上。A4大小,横排胶装,我会用硬的挂历纸给它订个皮,写上我的姓,以及日期。我喜欢那报表的纸张,冷白色,薄而有底气,水笔在反面书写,颗粒摩擦,力透纸背,感觉我在逆流而上。那时候年纪小,没有防备之心,什么都写,写完一本就放进抽屉。我哥经常偷看,鬼笑着说一句:“乍回事,你写的那日记都朦朦胧胧的。”这是我当时表达的机关。虽然没有防备之心,但语言本能的带了锁。我哥也写日记,我是光明正大地看,都很明了,惹我发笑。后来用日记本写,经常一面纸上寥寥三个字五个字,甚至碗大一个字。字迹潦草,不能辨认。只要我能懂就行了。这样写的原因是我上初二之后,我妈开始偷看我的日记并当众狂念。我哥偷看我没有太大意见,但大人介入就不好了。所以宁愿浪费纸。

记日记这件事,感觉对我后来给杂志撰稿有帮助。一个人一旦着手要写文章,首先是把语言的水龙头拧开,都流动起来,而且看着有量大的前景,不担心突然干涸。活动着,有生命力,越来越有活力,忘乎所以。收是最后的事情。一种有效的训练,使语言能力惯性化。但早期记日记对我写诗没有帮助,倒是后来怕大人偷看所写的那几本“碗大的狂草”仿佛是一种诗的预示,直到写诗的那一刻,感觉到路径崭新,一切得变换模样。后来虽然不写日记了,但阅读时会做读书笔记。积累,扩张,最后本子记满了也不会去看。都在心里了。


2、花语:最早写诗于何年?进入诗行有没有故事或特殊的原因与我们分享?

吕布布:我是一个晚熟的人。这个晚熟的阶段可以划分为0岁至30岁之间。心有很多愿望,也有很多困惑,又完全的单纯。之后通过实践、学习,特别是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强迫式地去打破它,使我在30岁以后内心经验与外在现实终于保持在互不惊诧的状态。心有更多的容量,又有过多的乐观。今天我觉得这个“乐观”尤为珍贵。它与我30岁之前的“单纯”是同一基因,让我有力量去面对自我缺失的那部分。在成年后进入的写作中,正是这一强劲基因让我重活。让一个晚熟型的人,在一个时刻突然变成了另外一种人。

2007年底我去深圳书城闲逛,发现南区大台阶聚了很多人,有个长发女孩站在台前读一首《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背景音乐是一种空明、神秘、宇宙之类的感觉。女孩样子羞涩,略有口音,声音富有质感。她在舞台之中,虽然空间的距离有所拉开,但她并不突出于人群,唯独声音自很远的地方传来。我感觉她就是那个“领取圣餐的孩子”。后来轮到一个平头的男诗人朗诵,他对着话筒的第一句话是“请把音乐关掉”。回家后在网上找现代诗阅读。很快看到了里尔克,艾略特紧随其后,真正萌发了要身体力行写诗的愿望。

1994年的秋天,我12岁。放学回家穿过一个小广场,在书摊上读到了柏桦的《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 “墙上的挂钟还是那个样子 / 低沉的声音从里面发出 / 不知受着怎样一种忧郁的折磨 / 时间也变得空虚 / 像冬日的薄雾……”当时心中默念了好几遍,然后从书包掏出纸笔抄下。因为逆反的童年,所以在意柏桦这首诗中单纯美好而又有受苦意味的表达。7岁的时候,受我一位表姐的影响,喜欢读小说和文学刊物。恰好表哥在图书馆工作,得以方便。


3、花语:你写诗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是否意味着你诗写过程的飞跃?

吕布布:如果思想有形象,觉得它是花蕊的形象。略微绽开,层层叠叠,环形封闭的轨道,其上有无数自由呼吸的裂隙,为核心输送所需。这思想之蕊,复杂,曲折,微妙,封闭,吸纳,绽放,摇撼,跌落,重开,喜悦……如同写作者在行动的路上经历无数或大或小的变化。然而重要的变化只有一次。完全地死掉才可以。此后的过程都是漫长的工作。缓慢地上升,深受牢宠之苦,毫无轻松可言。


4、花语:好诗的标准!

吕布布:每个人对诗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而且差别很大。新诗一百年来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达成共识?没有确切的答案。诗人不以别人作为他山之石,除非真正接受别人。而我们岂能真正地理解别人?不如把不同的存在与意见作为认识自己的工具,好诗就在自己明亮与深邃的心中。

看到好的诗,对继续写诗会产生信心;对事物有特殊的感受力和理解力(2015年一位写作者这样理解“特殊”——特殊是你作为创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美学事实,除此之外,其他的自我特殊化是没有意义的);好诗提供给同行及读者无法替代的内容,有作者独特的能力;好诗允许读者爱它,但绝不手软;好诗需要试探……


5、花语:如何看待口语诗?你认为好的口语诗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吕布布:我没有口语诗及非口语诗之分。文本语言或是口里说出的话,也是要看“对事物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在哪一点上,他 / 她讲出了什么。潦草感知,搪塞文辞,鸡零狗碎,毫无营养,或是故作深奥,僵硬移植,伤筋动骨,都不是真正的写作者关心的文字的力量。


2008哈尔滨

2008年,哈尔滨


6、花语:能否形容下你的故乡商州,及少年成长经历!

吕布布:元和十五年九月,白居易沿长江东下,入汉水,第二次进入商州,写下“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现在我想起商州,大概也是这种心情。等我再老一点再谈吧。那时候离童年的记忆更近。


7、花语:离乡多年,是否还有藏匿于骨子里的乡愁,以分行的文字外露?

吕布布:这方面的写得很少。人的出生、故乡、未成年以前的万般诸事,一些本原性的东西,会觉得是不重要的,起码不具备主观性。成长后遇到的人、事,思想发生的变化,不会无缘无故,觉得这些与自身真正息息相关,是值得挖掘记录的内容。但是也许我再老一点,这个想法又会变。


8、你曾获“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怎么看待“第一朗读者”这一表现形式?

吕布布:每年深圳的冬天这个活动都会如约而至。像一个敬业的创作者,定时写出稳定的作品。单提供出纸张的厚度还不足够,高度的作品,最终抵达的仍是在写作本份之上,创造出艺术与哲学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否妙不可言,令人阐释不尽,便是不同本质的区别。第一朗读者,它提供了一个诗歌介入现实的场域, 将诗人带向视觉与听觉的中心。

我可以谈一下这个活动的策划人从容。我和她没有私下往来和交流,她给我的女性印象非常正面。美丽和纯正。纯正来自于她的口音和总是恰当适宜的行事风格。有一次吃饭,大概是聊到最近大家有没有写东西,她对我说了一句:你都没看大家最近写的。我觉得她的诗心珍贵,才有了“第一朗读者”的每年。


9、花语:你认为深圳的诗歌环境怎么样?整体诗歌水平怎样?

吕布布:深圳有旧天堂书店、第一朗诵者、飞地等,是自由的写作环境。深圳诗人都有自己持之以恒的信念模式,他们自由、改变、消失、继续生长。在这个城市的诗人更容易成为朋友。也因为所处地域的沿海属性,在不断确定家庭、社会、物质、娱乐、人际关系的同时,与自然和精神生活尽量保持平衡。在内心承担、拆解、延时、沉淀,使诗行进展难以有一个简单明晰的结论。


10、花语:哪首诗曾深深影响过你,有崇拜的偶像吗?

吕布布:随着持续阅读与理解事物,我想我的接受面会越来越混杂。


2009北京

2009年,北京


11、花语:是否阅读古诗?

吕布布:有一段时间为调整自己而刻意去读,但内心的驱动力还不够充分。自己有一个感受,从文字气性的维度来讲,读西方使人爱跟别人争论,读古反而不愿意说什么。古代人写的文章我喜欢读。做减法的写法,不到时候,再多思量也只能扛着。


12、花语:自评你是怎样一个人?

吕布布:第一个问题中谈到诗的契机有讲过。我不是难相处的人,有时包容放纵,有时力随心走。多年下来需要清算的是放弃的东西,得到与放弃是一种苛刻的配比。但方向是确凿无疑的。时时清理垃圾造作来容纳理解、学习、等待与辨识。前段时间研究星盘,对我的总结是狮子+双鱼,有一点天蝎和射手。


13、花语:列举你喜欢的十个作家。

吕布布:结合作者气质方面,暂时想到荷尔德林、维特根斯坦、李贺、哈罗德.布鲁姆。


14、花语:近期都有哪些写作计划?

吕布布:整理两年来的诗。时间很短,变化却很缓慢,只有清空当下,然后干干净净再来。完成一个小说。


15、花语:诗歌之外,还喜欢干点什么?

吕布布:基本上现在的生活都还是围绕着读书和写作。然后就是生活本身,尽量让身心回归到健康、适宜的状态。跑步、去乡村山中转悠、清理杂物、好好做一顿饭什么的。

近期研究分析身边亲人,比如母亲、小孩的成长积累与性格的成因,点滴记下,觉得很有意思。人一生的变化与恒定,是一场有标记的神秘游戏。


简评四则


刘波:吕布布的诗有一种内敛的张扬,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诗歌的力量可能就潜伏于这种无可复制的悖论叠加中。在词与物的相互塑造里,吕布布充当的是一个向内走的角色,她看似在从事“日常”的“考古学”工作,其实,她将词语重新组合凝练成为了传奇、寓言和抒情的意志。她近年开始尝试对哲学、历史乃至知识本身进行追忆和形塑,这与她2008年刚写诗时那种依赖感觉的尖锐不同,她并非刻意要磨平自己的棱角,而是在完成一种精神的成长。


阿西:吕布布的诗具有杂糅的丰富性,许多难以入诗的东西都被她塞入混合的句式里,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和信息量。我们知道,如今的现实状态实际上已经日益多元与混成,同时又相当碎片化和瞬息化,许多东西正在被撕裂,形成无数残损的面向。从这个角度上讲,吕布布的诗歌契合了时代性,并且满足了时代性的要求。虽然这样的写作本身是有难度的,有时候会使一首诗看上去缺少必要的圆润,却是“正确的”。吕布布有一种奇特的语言能力,能够以一种隐在的诗意将杂糅的意象整合起来,并形成奇异的美学效果。这也说明了吕布布选择的写作路径,即剥离了“客观叙述”,也避开了所谓的“词的挖掘”,将各种现场融于一体,形成诗自由的王国。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写作,是新时期诗歌发展最为生动的一个层面。



赵目珍:吕布布的诗,多从现实发源而来,但有时也喜欢用想象的开拓将现实带离出尘世,另外构筑一个纯净的世界。“年龄的大师”这首诗,她不再把外在的世界幻化成内心理想的“化石”,而是试图把实在的世界揉成一个巨大的“真理”。


蒋浩:诗无定法,读诗自然各有门道。我们常说,长诗在于结构。欣赏这类小长诗其实不必死抠她的结构是否清晰、严谨、完整。我愿意把每个句子或局部段落都看成孤立于画面的笔触,他们相互之间未必要有联系,他们的意义可以仅仅是因为被艺术家偶然汇聚在一个平面、一个物件、一张纸上而产生的无意义。我们也不必要去考虑这些诗行的透视法,诗句的上下文,片段的肌理章法,我们尽可能地沉醉于语词的各种随意搭配造就的异议语像、歧义风景,去享受诗人情感、思考、事件相互交集的非连续性和破碎感带来的疑窦丛生,去领略诗中各种怪异物象展示和纠缠的不雅和严酷对我们感官刺激后滋生的热烈和颓废。这样的写作有时因其体量看起来大包大揽、万像具备、泥沙俱下,其实却是一副仁者见仁的抽象画。读这首诗我想起了看德·库宁的某些作品。而这首诗标题的概括性,像一个醒目的画框,而且是那种防波堤般开放的画框。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遂宁诗歌周暨《诗刊》2022—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奖活动在成都举行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一辑
  7.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8.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9. 《诗刊》出品诗集获第六届海南省出版物政府奖
  10. 《诗刊》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揭晓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