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经验的、写不尽的黄河

作者:何弘   2017年09月07日 14:45  中国诗歌网    668    收藏

  ——读高旭旺长诗《河之书》


  这是一首写黄河的长诗。


  写黄河的诗作,从古至今,数不胜数。作为中国诗歌传统的重要源头,《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一上来就写到了黄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时,“河”特指黄河,足见黄河地位的重要。在中国诗歌最繁荣的大唐盛世,李白留下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诗篇。及新诗兴起,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又听到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怒号。在21世纪来临的时候,我们又读到了《幻河》这样书写黄河的宏大诗篇……


  诗虽多,但黄河当得起,配得上!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一向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并非第一大河,黄河流域也绝非中国唯一有远古人类生存的地区。许多人以此为由,主张把中国境内许许多多的河流与黄河一道,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种观点虽非全无道理,却反映了对黄河认识的肤浅。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大量的泥沙冲积出沃野千里的大片良田,为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同时,黄河的泥沙又常常塞满河道,溢出堤防,给生活在这里的人民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组织来全盘处理水患问题。这使得中国早早成为一个持久统一的国家,建立了可以同等对待各方、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共同整治黄河、以解除常态威胁的中央集权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黄河,也许在亚洲东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就不会形成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因此,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意义除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在此发祥以外,也包含着它促成了统一中国的形成这方面的因素。可以说,黄河塑造了中国的国家形态,决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观念。黄河的泛滥,既是中华民族孕育和发展的基础,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反过来讲,没有黄河的泛滥,也许就没有中国这样的国家形态和文化形态。从这个意义讲,爱也好,恨也罢,我们,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都是黄河造就的,我们怎么书写都不过分。


  生长在中原大地的河南人,对黄河有着最为真切复杂的体验。因处在黄河中下游之交,正是控制黄河最关键的节点,河南人由此体会到了一代代王朝定都于此的荣耀,也饱尝了黄河泛滥对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伤害。黄河对河南人从生活到精神的影响是与生俱来难以磨灭的,因而河南的诗人拿起笔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写到黄河。马新朝写《幻河》,是把黄河作为精神原乡来写的,写得博大、深沉而富有哲思,因而是“幻河”;而高旭旺对黄河的再一次书写则来自对这条河流现实的感知。


  《河之书》中的黄河是生命之河。《河之书》写的是寒冬将过春天来临的立春时节的黄河,其中有生命的律动和欲望的萌发。在高旭旺的笔下,开春的黄河开始释放自己压抑已久的情感,想要急切地表达自己:


  听一种浪涛,冲击

  暗礁的声响

  或者叫语言。还有

  词与词根盘结

  发出的尖叫。这时

  萌动的青草之色,蔓延

  疯长。任意放大


  这是苏醒的黄河,这是生命力澎湃的黄河。于是,黄河即以其自身的生命孕育了生机勃勃的万物。高旭旺认为:


  河里没有鱼

  再长的河,也叫死河


  因此,他不厌其烦地反复写到了鱼、水草、水鸟、青蛙、芦苇。这是黄河滋养的生命,正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滋养。


  《河之书》中的黄河是苦难之河。黄河进入下游,从中游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床沉积,使黄河成为悬河,成为悬在中华民族头顶的利剑,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于是,高旭旺写到:


  震撼山岳的雷鸣、电闪

  汹汹地,向东排去

  一次又一次,一年

  又一年,在中原

  在开封的百年悬河之上

  嘶吼。破碎


  黄河的凶险当然不止于此,这里还有三门峡


  鬼门的遭遇

  和人门的不幸。还有

  你在神门的忧伤


  黄河带来的灾难一代又一代地重复着,


  到后来。一茬一茬

  生长着麻木,僵死

  甚至,袖手旁观


  这就是高旭旺对孕育中华民族的黄河的另一面的认识:黄河孕育着生命,但也给生命带来深重的苦难,但重要的是,在此之后,还有“深不见底的笑靥”。


  《河之书》中的黄河是文化之河。黄河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更孕育了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都是在黄河流域发生、发展起来的。因而黄河在华夏子孙的心目中,早已不只是一条自然的河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的长河。于是,高旭旺笔下的黄河,是产生“鱼骨石、甲骨文和杜甫、李白的诗篇”“还有白居易、李贺”的黄河,我们今天一切文化的创造,仍然得益于她充分的滋养:


  他们的诗和思的高度

  奔涌的涛声,从黄河上

  把我的内心打开


  黄河中下游之交——河洛地区,是出河图洛书的地方,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是中国诞生的地方,是中华文化诞生的地方。从这里开始,中原文化渐次开化四方,使中华文化圈不断扩大。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传播到哪里,哪里认同了中华文化,哪里即是王化之地,哪里即是中国。也就是说,中国是黄河文化、中原文化开拓出来的。


  《河之书》中的黄河是神圣之河。黄河是精神之河,也是现实之河。在现实的存在中,她孕育华夏大地,也曾带给人们苦难,在“物化泛滥”的时代,她同样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高旭旺看到了现实物象环绕的黄河内在的澄彻:


  于是,我步入洁白

  走近,冰凌之间

  触摸天使的唯美。纯粹

  此刻。你将润湿的睫毛

  轻轻地,放在河流之上

  让晶莹的冰体,闪烁

  我的清爽与纯粹


  高旭旺在诗中表达了对神圣的黄河庄严的情感,但这种情感不是来自“对河神的迷信”,而是来自对黄河内在的尊重,来自维护黄河的内在自觉。“我决不污染任何水系,我决不向上帝祈求”,高旭旺表达的是以自己现实的努力去保护这条自然的充满生命力的河流的决心。


  《河之书》中的黄河是希望之河。高旭旺的这首长诗写的是立春时节的黄河,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其根本主题的话,我觉得是“希望”。诗歌以《关雎》的开篇诗句为题记,因为其中有黄河,更有爱情。《河之书》写立春的黄河,其中贯穿的是“在河之洲”的爱情,春的黄河就是爱的黄河,有爱情,自然就有希望。尽管《河之书》写到了历史的、文化的、现实的、自然的黄河,但诗人表达的重点却是经历了这一切之后的黄河,在经过严寒冰冻的考验之后,欲望的萌发和希望的生长。于是,作品不断重复着诸如青草蔓延、花儿开放、阳光灿烂、鸟儿飞翔、群鱼跳跃、雾霾上飞来的天鹅甚至还有青蛙狂欢这样的意象。而其中反复写到的则是风灯的高悬,诗人要


  擦亮火柴,为你

  点亮。桅杆上晃动的夜灯


  不管河流多么湍急,不管夜色多么深沉,高悬的风灯永远是指引航向的明灯,永远会给人带来希望。


  大多数人对黄河都是从历史的、文化的、自然的背景下去认知,去品味她的伟大、庄严与神圣,或者去诅咒她的暴虐、疯狂与恣肆。而高旭旺作为生长在黄河岸边的诗人,对黄河则有着更为直接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因而在他的笔下,黄河不仅是我们认知中的黄河,更是经验中的黄河、感觉中的黄河,是属于高旭旺的黄河。当然,前面说的这一切也许只是我的误读,只是我所感觉到的、认识的黄河。因为,诗人也好,评论者也好,写的是不尽的黄河,也是永远写不尽的黄河。


  此书已在《中国作家》2017年第七期发表


  2017.8.22


责任编辑:马大山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2. 鼓浪屿诗歌节已是响亮品牌——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专访王山
  3. 王若冰|代际更迭视域下的甘肃诗歌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二辑
  5. 每日好诗第42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每日好诗第426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村里的诗人:一个40多岁农民回到老家 写诗、种地,照顾年迈父母
  1.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诗意浓浓!文艺大咖齐聚鼓浪屿……
  6.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一辑
  8.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9.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0. 《诗刊》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揭晓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