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品:诗歌的理想主义者如是说

作者:十品 花语   2017年09月20日 09:47  中国诗歌网    3286    收藏

十品我一直是诗歌的理想主义者,我希望的诗歌是一种精神奢侈品,在过去或者将来,人类会认为曾经拥有诗歌而无上光荣和幸福。我希望在坚守诗歌良知同时,将疼痛的感觉写进我们的生命空间和流动的血液中。使诗歌在展现现代审美价值的同时,更多的融入时代气息的律动。我希望我是最接近目标的人。


编者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诗歌在一定层面已经进入了当下精神生活的核心;同时,中国诗歌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也让越来越多的实力诗人渗透到了中国诗歌网的各大板块!正值中国新诗走过百年之际,为了展示中国实力诗人的气质和风采,我们有了这次独家策划,对中国实力诗人进行系列访谈!


 点此查看 [ 往期精彩 ]

十品-诗模板48


 
 



十品(诗人主页):本名叶江闽,1959年11月生于江苏,祖籍福建。江苏教院中文专业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居江苏淮安。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在各类文学刊物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300百余万字。有诗作被译成英文交流到国外。曾获《星星》第三届“中国·星星杯”诗歌大奖赛“青春诗苑奖”;1995年10月获《诗神》全国“诗神杯”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并荣膺“十佳诗人”称号;1999年11月获《诗神》全国“诗神杯”诗歌大奖赛“探索诗特别奖”;1999年12月获《散文诗》跨世纪散文诗大赛“散文诗之星奖”;2000年12月获第三届“野草杯”全国青年文学大奖赛诗歌一等奖;2009年中国第二届地域诗歌评论奖;2009年获“吴承恩文学艺术奖”;2011年首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入围奖;2014年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主题征文二等奖;2015年“翰迪杯”全国“马”诗大奖赛特等奖;2016年《我们》诗歌文本奖等多项奖。作品入选五十多种作品选本。出版著作有诗集《热爱生命》《十品诗选》《一个人拥抱天空》《光芒涌出》《世纪悲歌·十品长诗选集》,散文集《蝴蝶飞起》等10种。


访
 
 


1、花语: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简要介绍一下您的写作历程。您处女作是什么时候发表的?当时,您在什么状态下写成的?

十品:文学是个很诱人的东西,一旦沾上就难以撒手。十六岁的时候我刚参加工作,精力旺盛,我阅读了当时所能找到文学名著。认识了如莫泊桑、马克·吐温、契诃夫、杰克·伦敦等文学巨匠。我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到我也能写小说。于是试着写了两篇万余字以外国为背景的小说。那一年我大约十八岁。

在学习写小说的时候,我也写一些诗。1986年《诗歌报》《深圳青年报》两报隆重推出新诗大展,实在让我吓了一大跳──诗还可以这样写吗。那时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苏联诗人梅热拉伊蒂斯的大型组诗《人》,顿使我灵魂出窍,那些语言是整体的,一个方阵连着一个方阵,触角伸展开来,内容绮丽斑斓,涌动多彩。我被深深地吸引着,又被创作欲望鼓动着。不久我开始变革我对诗的思维方式,尝试现代派的一些技巧,随后逐步成为我的诗歌风格。

我记得我的处女作应是1982年10月发表在福建一个地方文学刊物《映山红》中的散文《烛光礼赞》,模仿茅盾的《白杨礼赞》而已。第一首诗应该是1988年获全国大学生诗歌大赛佳作奖的《最初》,发表在当年《青春》丛刊第二期中。我很敬重我的这些处女作,至今我还精心地保存当时的样刊。


2、花语:请介绍下您的家乡和少年成长经历。

十品:我出生的时候父母在劳改农场当管理干部。在劳改农场的干部职工大都是部队退伍转业下来的军人,他们还带有军人的气息和习惯,做事说话干脆果断,生活粗糙讲究义气。而被管理的都是些社会罪犯。被剥夺了权利,没有自由,强制改造。方圆八百华里的劳改农场在苏北几乎就是一个孤独的飞地,与当地的周边没有任何关系,属省司法厅直管的正处级单位。我在这样的大院中生活成长,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我的少年正是中国的特定时期,看到的是天天都开会,人人都很忙,跳“忠”字舞、背“老三篇”。看到同学间不喜欢上课却喜欢传阅手抄本小说。看到冬天特别寒冷,离家最近的大河都结了很厚的冰,马拉着爬犁在冰上走,我好奇地跟了好长一段路。看到夏收时节抢收麦子,结果依然没有抢过大雨,每家分两麻袋泡雨的麦子用炉子烘干。我的少年时代似乎很遥远了,像个碎片。


3、花语:谈谈您的人生经历?在您人生历程中,最令您难忘的事是什么?最让您感动的人是谁?

十品:我的人生经历还是比较丰富的。我学过工学过农学过医,当过回乡知青。考过大学考过干部,考过研究生。当过公安干警当过司法干警,还当过检察官。在县级四套班子机关当过几年秘书,在两个人的文联里当专职副主席。在政府的文化部门干领导职务十八年。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与他的生活经历可能不一致,但决定因素还是人本身在经历过程中是否获得了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还伴随着思想的成熟和精神境界的完善。

在我这些走过的历程中,令我难忘的还是在劳改农场的那些年。童年的玩伴,悠悠的白云,清清的河水流过水泥大桥;听蛙鼓此起彼伏,听知了一声长一声短;看绿树田野成片成行,看收割机隆隆地卷过麦田;很慢很慢的时间有时会走得很快,一转眼我已离开那里三十多年了。人生如梦,岁月如梭!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我母亲离去的那年夏天,我唯一的一次拥抱了她,顿时泪如雨下,可到了秋天我母亲竟然悄然离世。我现在提起这事依然会潸然泪下。不知为什么,直到现在我也无法为母亲写一首让我满意的诗。我很惭愧。


4

1988年


4、花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诗歌民刊涨潮期,您在多种民刊中发表过作品,您对民刊是什么态度,您自己组织过民刊吗?

十品:是这样。那个九十年代,我的诗几乎上遍了所有官刊,也上遍了大大小小的民间诗歌报刊,所以“十品”也随之在民刊中混个脸熟。我是很支持民刊的,我认为民刊的存在正是因为民刊的束缚少,选择性宽泛,表达更自由更随性,更能反映诗歌的原创和本真。但民刊的质量参差不齐,包括选稿和印制。有的是出色的诗人编选,诗作质量很高,而且有着很强的倾向性,再加上资金充足,这样的诗歌民刊非常有价值。比如我很喜欢《他们》《北回归线》《诗参考》《一行》《故乡》《蓝鲸》《活塞》《第三极》《第三说》等等,等等很多,有些是新世纪以来创刊的,有些是上个世纪创刊现在依然还活着的,还有些由于种种原因悄悄消失了。我自然相信,好的民刊可以办的风风光光,时尚精彩。可以成为中国诗歌展示的另一个秀场和平台,是完整的中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好诗在民间”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瞒你说,1993年我也编过民刊,名字叫《洪泽湖诗辑》,油印的,只印过三期就夭折了。主要是因为没有资金而不得不放弃。后来我主编的《水线》文学年刊,也是没有资金,全靠我自己化缘维持了十年。办民刊也让我的眼界开拓了很多。


5、花语:有人说您的诗歌是传统的,也有人说是现代的。您是把自己的诗歌归纳在哪一类?

十品:我们这代人命里注定一半是传统一半是现代的,中国的新时期四十年发展我们是见证人。在我们的文化教育的骨子里是传统的,但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大量的吸收外国文学的营养。因此在我的写作中有传统的基因,也有现代主义的元素,是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中的一颗向上生长的现代之树。有评论家评价我的作品:“在闪烁着现代意识的字里行间,依然渗透着传统美学的深厚和悠远


6、花语:谈一下您诗歌的艺术特征或风格?这些艺术特征或风格,受到哪些诗人的影响?

十品:谈我自己往往是谈不准的。我只认为我的诗歌在三十多年的写作里大致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习作(1975-1985):读书,学习,有些习作不可提。第二阶段蜕变(1986-1988):深受外国诗人和文本的影响,走出传统的影子,写自己的诗歌。第三阶段创造(1989-1993):全国诗歌低潮。孤独中坚持诗歌精神,探索和创造自己的诗歌方式。第四阶段大诗歌(1994-1999):追求长诗史诗的大诗歌写作工程,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尝试和践行,在短诗的纯诗性上也下足了功夫。第五阶段精品(2000-2005):坚持诗歌的两个向度,一是精品意识,二是审美意识。第六阶段生活(2006-2010):崇尚“生命、生存、生活”,并且贯穿于诗写过程。第七阶段疼痛(2011-今):不满当下诗歌平庸状况,倡导将诗歌写得疼痛些。

如果说受那些诗人的影响,我这里不确定。在我印象中主要是聂鲁达、帕斯、沃尔科特、鲁文·达里奥等等,这些都是外国的大诗人,我读到的且都是译作。而中国的唐诗宋词是我文学的最初营养,艾青、昌耀、北岛、舒婷。是他们在我学习诗歌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曾留有印迹,仿佛灯盏一般引领过我。


7、花语: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十品:好诗是有标准的,好诗的标准有很多。如果用最简短的话来表述,我将这样说:我所期望的好诗是那种有理想有担当有个性的诗歌,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儿女情长,掷地有声,形象丰满,审美愉悦,联想共鸣。可以在第一感觉中就能获得超然脱俗的气息和力量,再读时依然有挥之不去的特有的浓香和纯度。


8、花语:您在生活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您的个性和创作个性是否一致?

十品:我的性格还是比较喜静。我不希望孤独,可是很多情况下我的状态还是孤独的。孤独会让我失去很多,也让我有别人没有的收获。比如在孤独的时候我就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深夜,万籁寂静,我的思绪就可以展开翅膀飞翔。我的个性与我的创作基本上还是一致的,只不过在题材表现上会有所不同,这就取决于当时的写作状态。长诗和短诗的写作状态就有很大的差异。

性格上我不事张扬,不喜形于色,属于那种弱势的忍让的低调的,而对于自己追求的东西却是确定的自信的坚韧的,这一点从我的诗歌作品中可以看出来。


3

2008年,孔庙


9、花语:在诗歌创作上您有什么主张或追求?您认为自己达到了吗?

十品: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任何一个想有作为的诗人,总是要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和主张的。我的诗歌创作有我自身相适应的主张和方法,这就是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提出的“自由写作”。我的“自由写作”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思想有深度。思想性是作品的灵魂,但有别于政治性,有人把思想与政治混为一谈,思想是作家赋予作品的价值观、哲学意义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是区别于平庸和流俗作品的尺子。二、艺术有追求。艺术没有止境,任何伟大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就是在艺术领域中不停地探索,不停地追求,他们的生命力与历史同步。因此,艺术追求是自由写作最重要的成份,没有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可以允许的,但没有坚定的对最高艺术追求的心态则是不允许的。三、相信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眼光可能是主观的但也是真实的,自由写作需要这种主观性。它应当摒弃来自外界一些“不洁”的因素的左右,时刻把握好自己作品所抵达的度。相信自己就是不随着别人的批评和观点走,可以吸收其中对自己作品有益的东西;相信自己就建立一种自我意识的信念,因为诗人的成败关键取决于诗人的才气和悟性,自我意识、自我感悟、自我实现,最终达到无我的诗歌境界。

我一直是诗歌的理想主义者,我希望的诗歌是一种精神奢侈品,在过去或者将来,人类会认为曾经拥有诗歌而无上光荣和幸福。我希望在坚守诗歌良知同时,将疼痛的感觉写进我们的生命空间和流动的血液中。使诗歌在展现现代审美价值的同时,更多的融入时代气息的律动。我希望我是最接近目标的人。


10、花语:您早期的诗歌与现在的诗歌有哪些变化?

十品:我的早期诗歌很稚嫩,也很单纯,清澈的一眼就能见底,但是我很喜欢。如果拿来与现在的诗比较看,似乎不像一个人写的。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我现在的诗更像诗了,简单的诗句里包含了更多的精神价值的元素,还有就是一些审美经验的延伸。对于诗歌来说,我是没有青春期写作的,即使是早期的作品,也是很有理性的冲击力。


11、花语:您在创作上有没有困惑或危机?如果有,您是怎么化解的?

十品:当然有。曾经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那时一直认为一个诗人没有写过长诗就不能算正真的诗人,于是自己疯狂的写长诗,而且做了大量的阅读和研究,使得自己在那一段时间内常常出现迷幻现象,整夜整夜的失眠睡不着,当我完成一部长诗后,身体出现状况,偏头疼让我很痛苦,疼的时候还是跳着疼。经过一段是治疗逐步好转了。后来想想有些可怕,海子的写作也是在最疯狂的时候卧轨离去的,好歹我清醒得早。这算是我写作道路上的一次危机吧。第二次是世纪末恐惧综合症引发的。此前确实写了很多长的短的,各种题材的,似乎都写尽,陷入了不知写什么怎么写的困惑。我再次迷茫了。这该是精神上的。我选择停下来了,休整一下,给精神也放松放松,当写作的欲望再次回来的时候,我似乎觉得一切又有如神助。


12、花语:您代表作是什么时候创作的?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作状态?如果让您选,您最满意的是哪一首诗?

十品:能称之为我的代表作的诗歌好像不应该是一首两首。我曾经要求我自己,要以一生的作品来证明我的诗歌价值。我的阶段性的满意作品还是有的。比如《年轮》《歌唱》《命若琴弦》,比如《大裂谷》《沿河边走》《一只豹子在奔跑》《水鸟》《默念你的名字》,再比如《一个人拥抱天空》《大海鲢》等。如果在这些作品中选一首我会选《一个人拥抱天空》,这里面的恣意飞扬,纵情联想,正是我渴望表现的一种精神境界。语言上大气、纯粹、干净,且富有张力也是我追求中可遇而不可求的。至于写作时的状态已无法具体描述,八个字吧:达观酣畅,文人情怀。


1

2006年,广州


13、花语:新诗百年值得纪念,但话题也是争议不断。请问您是怎么看待和评价新诗的这一百年?

十品:首先我反对走回头路。否定新诗本身就是一种无知和野蛮行为,若是再“呼吁国人去写古诗”那就更加愚蠢。懂得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诗或者格律诗的存在也是经历了漫长而有序的发展过程的。比如诗歌形式上,《诗经》时代大多是四言式,《楚辞》时代就是多言而前“兮”后“叹”式。《汉赋》时代的诗歌五言的居多,隋唐以后七言五言才逐步定型为律诗。此后又有进步和发展,比如“宋词”和“元曲”就是例证。到了明清时代律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环境、政治背景、学术思潮都在影响着诗歌的变化。因此,古诗是古代先贤们、诗人们伟大的创造和思想精华的结晶。我们要懂得学习和传承,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本质传承下来,而不仅仅是形式。中国古典诗歌是沿着这个脉流一路走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突破格律的新诗逐渐成为时尚和主流。新时期以来的诗人以先锋思想突破了文化桎梏,以各种当代文化理念和多重形式出现,但骨子里的审美理念依然还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这就是一种传承,而且传承的是精华和血脉。新诗的一百年可正是中国诗歌三千年来的缩影,是其思想、精神、美学、哲学、文学等各种文化元素的集中展示。这种展示的价值和意义还用多说吗?


14、花语: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诗歌?您的传统在哪里?您认为新诗百年的历史足以形成一个新的传统吗?

十品:传统概念是有着历史性和思想性,有着渗透于人类文明和审美经历的活动中的,而中国诗歌正是位于这些焦点之中,不可避免地成为审美传统最初构建的一部分。新诗发展一百年了,这样一段历史足以形成一个新的传统,但这一传统还是有待于当代诗人们不断努力,进一步完善。


15、花语:诗人跨界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比如诗人办书法展、画展等。如何看待跨界视野中的诗歌和其他艺术?

十品:自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后,美国摇滚歌手鲍勃·迪伦获奖,大大超出了人们对文学概念的普遍认知。因此,在文学界、文化界、知识界、思想界,甚至是音乐艺术界都产生了极大地震动,说什么的都有,各自又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会以偏概全。作为诗人,我是这么看的:首先文学说到底应该是语言艺术,通过语言的文字表达,艺术地塑造形象,抒发情感,指向心灵,成为文学作品。诗歌属文学的一个种类,与小说、散文、剧本相同,只是表现方法不同而已。然而,文学发展的早期分类还不是现在的这四种样子,相信未来还会有变化,现在已经有迹象了,如“散文诗”“非虚构文学”“网络文学”等等。其次鲍勃·迪伦的诗歌就是他的歌词,他的歌词是用音乐和舞台去传播的,他的受众首先是听众,然后才是文本读者,在相对时空阶段,鲍勃·迪伦要比一般诗人传播的快,影响大,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创性的摇滚音乐风靡全世界的大背景下,鲍勃·迪伦已远远超出一般诗人影响力。将歌词作为诗歌来看,技术上这不存在着太大的差异,许多诗歌也是可以唱的,歌词作家一样是优秀的诗人。这里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写的词都是可以唱的,词、曲还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形式,以至于今天依然是我们中国文学中的一朵灿烂的奇葩。第三在跨界视野中的诗歌这一话题中,我的态度是赞成和支持。跨界和借鉴会促进诗歌的发展和进步一座桥梁,综合其他艺术的优秀之处来,丰富和拓展诗歌的视野是积极而有效的方法。当然,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鲍勃·迪伦是不可复制的,就如诺贝尔文学奖曾经在1902年授予历史学家蒙森、1953年授予政治家丘吉尔一样,以后不可能再出现同样的案例。诺贝尔文学奖可以是文学的风向标,但不可以成为文学的指南针。真正的优秀诗歌还是诞生于诗歌之中。

诗人跨界是诗人换一种方式展现自己才华。上面说了,艺术都是相通的,书法、绘画的线条与色彩的视觉艺术表现,都是很接近诗歌语言艺术表现的,因此,这种跨界会让一个艺术家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个人才能和情趣,也是诗人艺术思想和行为的延伸和超越。我为这种跨界点赞。


2



16、花语:您认为一个好诗人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十品: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是真诚和善良,否则不配为好诗人。


17、花语:最近,您在阅读那些书?开出您最喜爱的十本书?

十品:最近没有刻意地去读什么经典著作,倒是有几本可以推介。尼日利亚作家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和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母鼠》。前者我已读了好多年了到现在还是爱不释手,我还推荐给我儿子看,他也非常喜欢。书中虚构了一个城市贫民窟背景,一个鬼孩徘徊于幽灵世界与生者世界之间,其中隐含了多种寓意,特别是人类生活变迁和精神存在的意义。后者以动物隐喻人类,反映当今社会的生态以及核时代的忧患与思考。这些书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我最喜爱的十本书:

一、《诗歌总集》(〔智利〕巴勃罗·聂鲁达著 王央乐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只是聂鲁达的一本最具有完整结构的诗集,长诗的几部代表作都出自这本书,是写诗的人必看,不写诗的人也爱看的书。

二、《尼罗河传》(〔德国〕埃米尔·路德维希著 赵台安 赵振尧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万物惧怕时间,时间惧怕尼罗河。文明诞生了又毁灭,神庙建立了又坍毁,金字塔矗立了又崩塌,一众法老来了又走,一干英雄人物挟滚滚黄沙奔驰而来又偃旗息鼓而去,奴隶出现了又消失了,一代代生民的欢娱苦痛,纷纷入尼罗河的眼。这是属于尼罗河的记忆,也是人类的记忆,而人类的历史因此更加厚重夯实,波澜壮阔。

三、《瓦尔登湖》(〔美国〕梭罗著 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书,你会因为他朴素的语言中有着许多闪光点而倍感心旷神怡。精神淘洗的过程会如此美妙和神奇。

四、《红轮》(〔俄罗斯〕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著 众人译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红轮》是奇书,也是是到目前为止世界文学中篇幅最宏大、卷帙最浩繁、反映历史事件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小说。在这部系列小说里,涉及了俄国以至欧洲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作家极力把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现在读者眼前,是不可多得的巨著。

五、《生命与希望之歌》(〔尼加拉瓜〕鲁文·达里奥著 赵振江 吴建恒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这是鲁文·达里奥创作后期的代表诗作,也是他最杰出的诗集。

六、《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一至四册共8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这一套是我在新时期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外国现代派文学,一扇窗口让我看到了世界文学的精彩纷呈。

七、《李白诗选》(李白著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一版)李白的诗不用多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诗歌的最高峰。

八、《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编著 齐鲁书社1993年第一版)《初刻·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著 岳麓书社1989年第一版)这其实是两本书,但因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一致的,说放在一起当作一本待。

九、《汪曾祺文集·散文卷》(汪曾祺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学的前辈,他的散文由让我心醉。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汲尽古典文学的营养,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重氛围渲染,表现健康的人性,并形成了其具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一直是我写作上追慕的目标。

十、《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一版)在海子的诗歌写作中,长诗是一种工作,短诗才是抒情。而海子的抒情性给当代诗歌注入了生命力,让诗歌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海子的诗歌是独特的,当代诗坛没有人可以取代他的位置。编者西川是海子的好友,也是著名的诗人,故其选家眼光不容置疑。


18、花语: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看待新媒体给诗歌带来的狂欢?

答: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变化很快的时代,对诗歌的互联网+来说本身就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超越。因此,诗歌是最先在新媒体领域里的受益者。首先是传播速度快,只要上网,随时都可以将诗歌作品发布出去,远在千里之外,随时都可以接受发布的诗歌作品。其次是门槛低,只要能写出来,贴到论坛或是网站上就算发表,缺少纸媒的各种环节都要经过审批这一关。曾经的这一关,挡住了多少诗歌次品呀。第三是读者受众面更辽阔。诗歌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读到想读到的一切。基于以上三点现状,我们在互联网+的时代,读到了该读到的作品,也读到了不该读到的作品,只不过略显粗糙、直接、简单和缺乏精致的粗加工产品。需要诗人们努力,写出精品才能无愧于新媒体为诗歌搭建的平台。

简评三则


对普世价值的坚定守望,对生活的感动与感恩,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和追问,对存在的深度思考,构成了十品诗歌的主体内容。在十品这里,世界不要想轻易逃走:大到天地海洋之无限时空,小到某个卑微的生命,甚至一件往事、一片雪花、一次灵光乍现的悸动,都被诗人捕获,激起久远的回响。十品从精神版图上超越(或者有意避开)了丑和恶,更多地呈现了美,让我们看到世界暴力结构下丰腴温软的一面。十品用数万行抒情短诗堆积起一座诗歌的高原,而以《风中挽歌》为代表的长诗系列,成为这座高原上几座峻伟的高峰。

——刘诚


十品通过对中国当下生活的词组排列,表面貌似没有主观褒贬,但他的巨大视野、视野下巨细无遗的包容,恰恰透露出来对国事民生关注的情怀。

——陈仲义


十品先生诗歌的意象可以把读者直接置身于一个想象的空间,可谓是灵妙之心,英秀之骨,他能够以异常真挚强烈的感情溶化到诗歌的形象之中去,他的诗歌应当合为事而做,构成了其诗歌风格具有现实主义倾向,记录现实,反应现实、揭露现实,一般爱借助丰富奇异的想象来构成生动有力的形象,朦胧的诗意充满了暗示、象征,而含义清晰的词汇则犹如朦胧境界中的一条小溪,牵引着我们的思绪,在总体构思上善于以小见大,构思新巧,造意奇特,语脉流畅,意境动人。

——解非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3.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4. 关于举办“诗颂担使命 歌咏砺初心” 第四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的通知
  5. 牛庆国诗集《哦,黄河》新书分享会在兰举行
  6.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带着飞呀飞的童心,诗人高凯来汉与小读者分享
  8. 王珂教授研究出的柔美巧怪新诗语体构建策略产生影响
  9. 每日好诗第41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第416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2. 铸就新时代文学新辉煌
  3.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三辑
  5.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书记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第四辑
  7. 第416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四:孔鑫雨的诗
  10. 每日好诗第41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