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评潘培坤诗歌的诗魂、意境和修辞

作者:启明星在闪耀   2021年04月02日 11:04      578    收藏
略评潘培坤诗歌的诗魂、意境和修辞

胡永明

        潘培坤从小爱诗、读诗、写诗,高中时代就发表处女作,后经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深造,更是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基础。他历任校长,县、市级机关处长与国家水利部直属研究院党委书记(正厅)等职,丰富的经历和阅历形成了他特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情趣。难能可贵的是,潘培坤成了理论研究、新闻写作、文学创作和书法创作等方面都取得较好成就的跨界的人物。在理论研究方面,他曾获水利部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新闻写作方面,他写的新闻报导曾被《人民日报》转载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写的诗歌、诗评先后在《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在书法创作方面,他书写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行书长卷及多幅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市、部级展览,有些作品还荣获全国奖项。他还就读帖、临贴、学画、参观书画展的体验、感悟和与书画友的交往撰写了百余首翰墨诗词。从他的诗歌创作来看,形式上旧体诗中的古风诗和格律诗、新体诗中的自由诗和齐言诗甚至民歌、散文诗等都能写;内容上校园、工作、生活和人物、景物、事物都善写,最重要的是他用诗魂、意境和修辞不断完善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形成了潘培坤诗歌的三大鲜明特点:
        一、诗魂统领
        诗如人,人贵有精神,诗贵有灵魂。
        潘培坤写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诗魂。从他2017年8月编的诗集《绿野霞飞》来看,第一首诗是1971年4月11日发表在《红小兵报》上的《采草药》,其中最后两句是:“别看我们年纪小,颗颗红心闪闪亮”;最后一首诗是写于2017年8月3日的《听党指挥志凌云——纪念“八一”建军节》其五,其中最后两句是:“建军强军进军号,战之必胜颂英豪”,期间跨度近半个世纪,变的是作者的年龄以及诗歌的内容,不变的是反映作者对祖国、对人民赤子之心的诗魂。
        潘培坤写诗最大的优点就是诗魂正。潘培坤写诗,不论写什么内容,最后往往会有一个提升,使境界升华到利国利民的高度。如他写《学友聚会有感》,尾联是:“求索共上下,拼搏为中华。”他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学友聚会的场景和友情,而是用尾联点明了学友聚会真正的意义之所在,那就是要共同上下求索(化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如他写《花莲印象》,尾联是:“《洄澜石韵》寄深情,倍念两岸早团圆!”这是作者看了时任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创意旅游专委会主任朱渊澄著《创意旅游与游记写作》,有感而发写的诗,诗中的《洄澜石韵》是台湾花莲县永安石友会编印赠送给朱渊澄的精装图册(详见朱渊澄撰写的《走遍宝岛:花莲印象》下),而“倍念两岸早团圆”则表达了作者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实现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
        潘培坤诗中的诗魂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有的放矢造就的。他有一首诗的标题和最后一句诗句都是“书就百篇铸诗魂”,说明潘培坤早就认识到“诗魂”对于诗歌的重要性。
        其实,诗魂就是诗歌的立意,反映的是诗人的思想境界。如果我们把诗歌比作项链,诗魂就是串起形象珍珠的红线。潘培坤的诗歌有诗魂、诗魂正,思想性强,而这种诗魂正来源于作者满腔的家国情怀。潘培坤不仅长期在领导岗位上为国办实事、为民做好事,及至退休依然想的是“敢把夕阳当朝阳”(《笔耕未辍乐晚霞》诗句),要继续发光发热。他的这种情怀体现在诗作的字里行间,就使他的诗歌具有了爱国的诗魂,这是一种满满的正能量,一种能鼓舞人、启迪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二、意境浑成
        如果说诗歌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诗魂上,那么诗歌的艺术性则主要体现在意境上。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意(思想、感情)与描写的境(形象)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潘培坤的诗歌“意”和“境”往往是水乳交融的。
        潘培坤的诗歌做到了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如《晨罱》中的:“惊醒一江水,震落漫天星。挥动千杆罱,装满万船金。”此诗是用形象思维写成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通过形象来呈现的。其中“景”和“形”是实的,“情”和“神”是寓于“景”和“形”之中的。首联“惊醒一江水,震落漫天星”,写的是:清晨,罱河泥的船队把江水都惊醒了(拟人)、把星星都震落了(夸张);尾联“挥动千杆罱,装满万船金”,写的是:农民们为施田肥、备春耕,挥动罱,把水灵灵的河泥装满了船,而乌黑闪亮的河泥在朝阳的映照下金光闪烁,恰如装满了一船船肥沃的“金泥”,那是肥力十足的有机肥料呀!农民们视之如“金”、喜之如宝。此诗之妙,妙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详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不写声势浩大,声势浩大自在;不写场景开阔,场景开阔自在。声势不浩大,焉能“惊醒一江水,震落漫天星”;场景不开阔,焉能容得下“千杆罱”“万船金”。把“河泥”比作“金”,本身就寓有深意。人们辛勤劳动、幸福生活的情景和豪迈的气概,作者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感情和对劳动的赞美,也都寓于形象之中,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潘培坤的诗歌做到了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如《中秋抒怀》中的:“一轮明月挂中天,浦江岸边赏月圆。五彩缤纷明珠塔,四光流溢神龙船。夜静人静心愈静,月圆情圆家更圆。相识相知同志亲,似水似镜共婵娟。”此诗是寄友诗,写的是2007年上海中秋之夜的情景。诗中的“浦江”“明珠塔”是上海的象征,“赏月圆”是中秋的象征。夜幕降临,黄浦江边的明珠塔、黄浦江中的神龙船都亮起了彩灯,呈现出五彩缤纷、流光溢彩的美景。颔联是动态,与颈联“夜静人静心愈静,月圆情圆家更圆”的静态形成对比;前三联的实写,又与尾联“相识相知同志亲,似水似镜共婵娟”的虚写形成对照。此诗基本上是按照旧体诗“起承转合”的经典写法来写的,颔联、颈联对仗比较工整,颈联中连用三个“静”字、三个“圆”字和尾联中连用两个“相”字、两个“似”字的写法是颇具作者个性特征和风格的。
        意境好的诗,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潘培坤写诗,注意融情入景、寓神于形,较好地通过创造意境来反映生活,增强了诗性和诗味。
        三、修辞巧妙
        在诗歌创作中,灵活运用技巧是很重要的,而修辞又是技巧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强化诗魂、优化意境都有着独到的作用。潘培坤写诗重视运用创作技法,其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比喻。如《叶池碑石》中的:“象一个大拇指/翘起在嘉定城的中心”。此诗写的是上海市嘉定区叶池畔耸立的明朝率领嘉定人民奋起抗清的南京兵部主事侯峒曾的石碑,叶池就是清兵破城后侯峒曾带着两个儿子自沉的池塘,可惜他们三人均未就此“玉碎”,却都被清兵俘杀殉国。对于民族英雄侯峒曾,潘培坤满怀敬意,将他的石碑比作一个翘起的“大拇指”,此形象本身就饱含了景仰之情、称赞之意。此诗在用词上是很精炼的,因标题已有“叶池碑石”,诗中就不再重复写了,所以诗的一开头就是“象一个大拇指/翘起在嘉定城的中心”,这样比喻中的“本体”在标题上,“喻体”和“比喻词”在诗中。这种运用比喻的方法是比较少见的,从中也可窥见潘培坤在创作中敢于、善于创新之一斑。
        二是夸张。如《运棉》中的:“小小扁担颤悠悠,两座银山挑肩头。”此诗是民歌体的写法,共有三节,每节四行,这两句是第一节的开头两句。“小小扁担颤悠悠”,表明挑担人是用扁担挑着东西在行进的,而且这副担子挺重的,以致扁担的两头“颤悠悠”的;“两座银山挑肩头”,表明挑担人肩头挑的是白色的棉花,前后都堆得很高,就像挑着“两座银山”。“两座银山”是夸张的写法,用得恰到好处,既写出了丰收,又写出了劳动者的干劲和热情。
        三是对仗。如《学友聚会有感》中的:“聚是一团火,散为满地花。”这是一首五言四联诗的首联,本可不用对仗的,作者却用对仗来写,而且对得很工整、很巧妙。“聚”和“散”,是动词对动词,尤其是聚拢对散开,形成反差;“是”和“为”,是“是”动词对“是”动词,这里的“为”不是“是”字,却是“是”意;“一团”和“满地”,是数量词对数量词,其中“一”和“满”是反差,“团”(圆的)和“地”(平的)还是反差;“火”和“花”,是名词对名词,“火”是动态的,“花”是静态的,妙趣还在“火”是“花”——火花,“花”似“火”——形象。同为对仗,同义重复为劣,反差相成为优。潘培坤的这副对仗写得是很经典的。从意思上来看,更是不同凡响:学友们个个都是“星星之火”,聚在一起就合成了“一团火”,散开以后到了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星星之火”也就成了燎原之势。这个“火”,就是投身建设伟大祖国的激情和行动;这个“花”,就是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锦绣大地和美好前程。
        潘培坤创作诗歌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还有借代、比拟、变形、感叹等许多种。如《夜战》中的:“秋夜秋色美如画,乐得嫦娥露笑容。”以“嫦娥”代月亮,以“露笑容”来拟人。再如《雨后》中的:“挽住春风驻心底”,“春风”如何“挽住”?又如何能“驻心底”?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用的就是变形的手法。又如《夜战》中的:“姑娘唤声:‘快!快!快!’/大地星空齐抖动。”其中“快!快!快!”是感叹,“大地星空齐抖动”是夸张。好诗、好句、好技法不胜枚举,在此也就不再赘述了。
        其实,我和我妻子舒爱萍对潘培坤最佩服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而且不做则已,做则尽力做到极致;二是他七步成诗,出口成章,不但写得快,而且写得好;三是他身为正厅级干部高的是觉悟和水平,低的是为人和处事,始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贯谦虚谨慎、助人为乐。为此,他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预祝潘培坤新诗集早日问世,给广大读者带来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祝愿潘培坤艺术生命常青,创作出更多雅俗共赏的诗歌和书法佳作!


        注:此文原载潘培坤著《绿野霞飞》(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附录一名家诗评。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2.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5.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6.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7.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