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逸明:晚风随笔(十二则)

作者:杨逸明   2019年03月18日 18:56  中华诗词杂志    1369    收藏

640.webp (3)


格律对于一部分读者也许没有意义,因为这部分读者不懂平仄,似乎也不影响他们读诗。但是对于诗词作者,不仅要懂,还必须熟练掌握。就像音乐家作曲,也许部分听众可以不十分懂音阶和节奏,但是作曲家不能不懂。岂止要懂,还要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旧体诗必须讲究格律,但是以“戴着镣铐跳舞”比喻旧体诗词格律,虽然是名人的话,我却不敢苟同。试想如果跳舞带着镣铐,还会有什么韵味和美感?诗词格律是舞步的要求,掌握熟练了绝对不会有不自在的感觉。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从心所欲就逾矩,不逾矩就不能从心所欲,这说明你功夫还没修炼到家。你把不逾矩当作戴着镣铐,就不可能从心所欲,怎么会开心?怎么会达到高品位高境界?有时矩越严越难,反而越能显示你的才情。太容易的游戏还有谁玩?把诗词格律比作镣铐,实际上是还未感悟到诗词格律之美。任何游戏都有规则必须遵守。你能说带着镣铐踢足球、带着镣铐下象棋么?

 

有人说,当代诗词写得好不好的标准是看放到唐诗宋词里是否可以乱真。我认为这只是当代诗词创作可以经历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和方向。就像我们创作小说不是为了放到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蒲松龄的作品中去乱真,创作游记散文不是为了放到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的作品中去乱真一样,写诗的目的也绝不是为了放到唐诗宋词中去乱真。如果当代作品放在唐诗宋词中可以混为一体,那也只能放在三四流的唐诗宋词一起,如果放在一流的唐诗宋词中我们一定一眼就能看出来。当代优秀诗词放在唐诗宋词里应该依然能够闪耀着当代思想的光辉。写诗只求酷似唐诗宋词,就没有了诗词创作的当下发展。传承是必须的,创新更为重要。不肯传承是偷懒和无知,不肯创新是更大的偷懒和无知。当代诗词要成为当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就必须要精彩出色地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情绪和生活场景。唐诗登唐代巅峰,宋词登宋代巅峰,当代诗词登当代巅峰。当代诗词的立意和情感全是古人的,那就是假古董,是唐诗宋词的山寨版的赝品。生活在当代,连当代的好诗也写不出,不可能反而写得出优秀的唐诗宋词来。

 

诗词发展到今天,有些不成问题的事反而成了问题了,要开研讨会争论了,例如口语能不能入诗,平仄要不要讲究,是否遵守平水韵。对于传统,有的主张严守,有的主张废除。好像古人倒宽松随和,今人反而较真拘束。诗词创作中,继承是过程,创新是目的。不肯继承是偷懒,是无知;不肯创新是更大的偷懒和无知。懒人不肯继承,庸人不肯创新。死守旧形式和完全没有形式,是矛盾的两个极端,似乎都可以尽量少花力气,满足我们骨子里的懒惰习性。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彭加勒说:“全疑和全信,这是两个同样方便的解决方法:二者都免掉我们思索。”

 

当代诗词创作,不能复制古人。叶燮说:“诗,末技耳,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而后为我之诗。若徒以效颦效步为能事,曰:‘此法也。’不但诗亡,而法亦且亡矣。”宋诗、元诗还有其特色,明诗复古,模仿盛唐,缺少变化,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读者与其阅唐诗的赝品——明诗,还不如直接阅唐诗。于是读者对于整个明代诗人的印象评判就跌落到了几乎不及格的分数线。这是明诗创作失败的重要原因。

 

《诗经》中的诗篇,大多有三章,很多是只换了几个字,在意思上相类,但有程度上的不同,一唱三叹,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可见用字的精当和细腻。例如《硕鼠》中“勿食我黍”“勿食我麦”“勿食我苗”,仅换一字,可见硕鼠贪食从杂粮到主粮再到幼苗,越食越贪。而“爰得我所”“爰得我值”“谁之永号”,可见主人公要求越来越低,语义严丝密缝,绝不轻著一语。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字义可能分辨得不十分清楚了。但是,当年的诗人炼字时,极用心思,把每一字的重量秤得那么清楚,辨别得那么分明,态度是那么认真,居然锱铢必较,确实使人惊讶和赞叹!

 

古人也有诗词比赛,例如旗亭唱曲,评委是歌女们,绝不请某某会长某某教授组成评委会。古人小范围诗文比赛也有想开后门的。唐初王勃参加都督阎公出资举办的笔会,那阎都督是想让其婿的序获大奖,所以早就通知他先作准备。大家知道内情不敢参赛。偏偏王勃年少气盛,竟“沆然不辞”,都督当然不开心。但当他见王勃“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居然还让王勃得了一等奖,于是小王一举出名直到今天。当时阎都督还对王勃说了一段直到今天依然能让人感动的话:“帝子之阁,风流千古,有子之文,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吾当厚报。”可见这位都督很有眼光和胆识,并且气量很大,对于人才不但不嫉妒和打击报复,反而赞赏有加,秉公处理。当代诗人就没有好运气遇到这样“铁面慧眼公心”的都督评委了。当代诗词大赛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大多不是有猫腻,就是成闹剧。评委不是缺铁面公心而暗箱操作,就是缺慧眼而不识好歹。一看最后公布的拔头筹的诗作,大家就只好摇头了。

 

创作挌律诗,能遵守平水韵自然好,适当放宽甚至干脆用普通话新韵也无不可。但读古诗最好懂平水韵,这对于欣赏古人的诗词是有帮助的。否则你在欣赏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岳飞的《满江红》等押入声韵的词作时,审美上总是缺损了一块。如愿意自己放弃这一点美感享受,自然也不可勉强。但你不了解平水韵,不懂入声,在读古人诗词的名篇名作时会觉得很多是出律的格律诗词,即使读当今伟人的诗句如“斑竹一枝千滴泪”,成了“平平平平平平仄”,你一点也不难受吗?

 

诗词格律只是一些游戏的规则,可以严守了玩,也可以大家说好了调整一些规则后再一起玩。打麻将也有老法新法。创作旧体诗词也可看成是一种趣味无穷和益人心智的游戏。所谓的平仄、押韵、对仗,都是前人经过游戏后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今人如何玩法,自可根据当代人的兴趣和习惯加以改进和调整,但也须以大多数人觉得玩起来有趣为前提。当代有很多人似乎也在摸索新的游戏规则,想搞一种新的玩法,这当然也无不可。但是,这种新的玩法要得到大多数参与游戏的人的认可,有两点很重要:第一,这种玩法必须既易学又有趣,但有时太容易未必有趣味;第二,这毕竟是写诗,你必须用你的玩法写出好的作品来。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后,宝钗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宝钗从正面劝,并且把老祖宗、祖宗都搬了出来,宝玉听了反而反感。而此时林黛玉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是正话反说,偏偏宝玉觉得心动。应该说宝钗黛玉都是发自内心之情感,说出肺腑之言,但一烦人,一感人。宝钗面面俱到,堂堂皇皇,说了宝玉最不爱听的话,虽多何益?黛玉理解宝玉,爱到至深,反而说了似乎相反的话,却话中有话,言外有音,语短情长。用我们写诗的行话来说,就是立意一人人能道一他人未道,表述一繁琐一凝练,语气一浅露一曲折,效果自然就一劣一优。这对我们创作诗词应该也很有启迪吧?

 

老人写诗写得干巴巴叫老干体,年轻人写得干巴巴叫少干体,与是不是老干部无关。有骨干无血肉,总是写诗一病。试比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自从与你分离后,我的心中都是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与“朋友虽多谁最好,张三送我有深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与“夜半依然难入睡,盼能为国保边疆。”每组的两句诗之中哪句不“干”哪句“干”?不言自明。缺少形象思维,老想说道理,无论老少是否干部,无论写何种题材的诗,都难免会有点“干”。

 

上古人未必有韵书,只求写诗读来朗朗上口就行,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读来何等顺畅。我们有了韵书,有时写得朗朗上口,一查韵书,发现不合平水韵,原来衰和哀、门和申都不在一个韵部,于是连忙根据韵书改,用痴与衰押,用言与门押,改到都不朗朗上口了,以为这才中规中矩,是继承优良传统文化。你不觉得这有点可笑吗?

 

在一次诗歌研讨会上,有人提出,鲁迅说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写完了,当代人没有再写出李白杜甫一样的诗,所以当代的人不必再写旧体诗词了。我说:阁下是写游记散文的,到现在似乎也没有写出一篇《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前赤壁赋》那样的经典作品来,看来好的游记散文到王勃、范仲淹、苏轼已经写完,阁下也不必再写游记散文了!这几位是写长篇小说的,写到现在也没有写出《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来,长篇小说到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已经写完,你们也不必再写长篇小说了!那几位是写文学评论的,写到现在也没有写出《文心雕龙》《诗品》来,好的文学批评到刘勰、钟嵘已经写完,你们也不必再写文学评论了!有些话貌似有理,仔细一想一点道理也没有。对旧体诗词的苛刻要求和世俗偏见就是如此。

 

(原文载《中华诗词》2018年第4期)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春天送你一首诗”文艺朗诵会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2. 世遗生活,诗意琴岛——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隆重开幕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诗词名家张存寿——问蛤蜊风致何如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