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良心被一碗面吃了

作者: 2019年05月17日20:35 浏览:337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他乡的面碗里盛满了我的思念与忧伤。
从小我吃惯了
娘亲手做的手擀清汤面
长大后走南闯北,只要遇见清汤面
说啥也得来一碗。风风雨雨
大半生里见识了多少天下美食
我已记不清,却牢记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骨子里
总感觉还是娘做的
清汤面香

想不到啊想不到
一步踏进这千年古城,便一头
扎进了面窝。陕西人
对面食制作的那份钟情,在西安
被集中展示的一览无余
让我惊奇,让我惊讶!也让我
大开眼界并集中领略、真正体悟了
陕西面食的来龙去脉与文化渊源
一块锅盔,让我对吃硬饭长大的
思路先驱张骞、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
“史圣”司马迁、“纸神”蔡伦,还有
郭子仪、张良、萧何、韩信、杨震、杨修
及后来的杨虎城等一大批说硬话做硬事的
历史名人和民族英雄,再度心生
无限敬仰

然没过多久,对这古城千奇百怪的面食
由质疑到认知、认可,再到接受
我的良心竟被一碗面吃了
倘佯于大街小巷,在让人眼花缭乱
洋洋洒洒数百种的面食里,我却
怎么也、怎么也找不到、更闻不到
娘当年做过的
清汤面香
可那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各类面食
却每天都在轮番挑战着人们的食欲
颠覆着人们的味蕾,直让人
吃得酣畅淋漓
湿透衣裳

我佩服古城人这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独辟蹊径的面食创意。却总怀疑
这奇奇怪怪、五颜六色的面食里
莫非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要不
怎会如此这般的博取来自五湖四海游人的
青睐与品尝、品赏

于是,我下意识地开始一样一样地吃起
试图吃出个究竟、吃出个明白
不仅仅为充饥。然
我终究还是被其中的一碗面俘虏了
且让我隔三岔五、接二连三地
赶去饱食了七八次
那原本就是一碗极普通的温汤细面条
附上一碗老板精心调制的上好的臊子汤
美味便一下变得非同寻常
细看汤中所配黄花、木耳、韭菜、蒜苗
葱花、西红柿、油豆腐丁,以及
肥瘦适中的肉丁等食材,也并无
什么特别之处。然挑一筷头面条放入汤中
来回一番摆动再慢慢送入口中
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妙滋味穿肠膨胀
一波一波食客潮水般盈门
让我顿然打消了曾经心存的
非分之想

裤带面、臊子面、菠菜面、摆汤面
干拌面、蘸水面……还有那
笔画繁多不入典的biangbiang面
只要出门上街,块块五花八门的面食招牌
便令你目不暇接,每每总禁不住
随口来上一碗不重样的面。终于有一天
我还是被那一碗碗荤素融合的异乡面
彻底争服了——用人话说“真好吃”
我为这散发着浓浓地气味、真挚古城情的
面食顶礼膜拜,反渐渐淡去了娘做的
清汤面香

帝都烟火气里经年累月的咀嚼体味与揣摩
摧毁了我先前的怀疑与偏见
我发现,原来
在这每一道面食的背后
都深藏有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
在这每一道面食的碗中
都闪耀着千年皇城的一道风景
古城沧桑愈千年
面里乾坤知多少
在这座“一城文化半城仙”的城池里
如今,人们双手托起的已不仅仅是
一碗普普通通的面,而分明是
一碗历史、一碗文化、一碗传承
一碗面,辉映着盛世大唐长安的荣耀
一碗面,折射出华夏文明永续的辉煌
正是这一碗碗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
名片般的面香,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摩肩接踵、纷纷前往。转身,又将古城的
真、善、美与色、香、味,传向
四面八方

一个背井离乡、长久远离故土的游子
既然被迫入乡随俗
就得遵命适者生存
但无论怎样——任凭你有千种万种理由
都万不该淡漠了老家的味道
尤其当年娘做的清汤面香!可我的良心
恰恰竟被这古城的一碗面给吃了
难怪我的魂灵一度找不到归处
陷入迷茫

我在愧疚中醒悟,在记忆里寻找
我竭力寻找、寻找老家当年
娘用过的那块面板、那根擀面杖
还有她老用来和面的面盆、煮面的锅灶
竭力从这一系列的物件里去还原
还原娘当年无数次为我做清汤面的
情景与状态
竭力从这一系列的物件里去打捞、去回味
去反复品咂当年娘用她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精心做出的那一碗碗
清汤面香

他乡的面碗里,同样盛满了我的
思念与忧伤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