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记忆刻下影子 ——读尹继雄诗集《我把大海折叠》

作者:尹继雄   2019年12月26日 10:02      570    收藏
为记忆刻下影子
——读尹继雄诗集《我把大海折叠》
石华鹏

第一辑,城市:一滴水流过晋江;第二辑,爱情:北方或者一条河流;第三辑,乡愁:远方的故乡和母亲;第四辑,光阴:或悬挂的夜色。
    这是尹继雄为自己诗集《我把大海折叠》编排的内容顺序。如此编排,不仅仅是对诗歌收成的颗粒归仓,也是尹继雄对自己过往生活和成长岁月的一次精心编排,首先它暗示了空间的变迁:诗人的足迹从鄂中部天门到鄂西北郧阳,再到闽南晋江,横跨半个中国;其次它隐藏了对时间的描述:现在,过去,过去的过去——这是记忆的轨迹。
   很显然,在这部诗集里,生活迁徙的路径和诗歌书写的世界不分彼此地合二为一,生活者尹继雄和诗人尹继雄也不分彼此地合二为一,他用诗歌为消逝的生活作证,用诗歌为记忆刻下永不消逝的影子。读完这部188页的诗集,我能感受到尹继雄那份略带忧伤的欣慰:一方面他热情向上地迎接生活赐予他的每一份礼包,这礼包里有顺境有逆境,有欢笑有泪水,有热闹有孤寂;另一方面他丰沛的诗歌情怀足以让他去拆解和消化这份生活礼包,当生活的江河湖海与诗歌这一博大精深的容器相遇在一起的时候,美妙的个人精神空间便被打开了,一些坚固的东西会烟消云散,一些柔软的东西会再次让人感伤。我相信,尹继雄在他诗歌的精神空间里,一定品尝到了生活和生命的甜蜜与忧伤。
    《我把大海折叠》是一部“抢救”和“保鲜”个人记忆的集子。尹继雄在《后记》里说:“我生怕随着记忆的流失,我会忘记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必须不断用诗歌的形式,给自己保留记忆,强化记忆。”记忆如沙子,总会从指缝间流失,一切艺术形式——摄影、绘画、文学——无不是与记忆流失的一场场“战争”,诗歌当然如此。记忆与诗歌是两个张力巨大的词汇,当它们并列到一起,一种奇特的艺术力量油然而生:记忆是无形的,诗歌是有形的;记忆是庞大繁复甚至无序的,诗歌是浓缩节制甚至惜墨如金的;记忆是流动的画面,诗歌是感伤的理性;记忆会流失和遗忘,而诗歌永远存在。生活的记忆选择了尹继雄,尹继雄选择了诗歌,我以为这些诗歌终究成了尹继雄为记忆刻在纸上的影子。
    尹继雄是一位有条理和细心的诗人,他太怕记忆流失了,记忆的流失意味着他对生命本源追问的介质的消失,所以他遵循时空关系,为记忆设置四个“保鲜层”——即开篇提到的“城市”“爱情”“乡愁”“光阴”四辑——记忆变成了分门别类的分行文字。
    在这122首诗里,我以为尹继雄的目的达到了,诗歌对记忆的保藏如此真切和鲜活。当很多年过去,当记忆的河水即将干涸,当他随手翻开这部集子,翻开一首关于青春岁月的诗来轻声朗读:
        金岗山
        手握最后一朵玫瑰
        我们告别在六月黄昏

        远远飘过的芬芳给你
        远远飘过的云彩给你
        目光中最后的一滴相思
        在落日下闪烁
        金岗山,不敢看你的双眸
        不敢回答何处是归岸
        ……
    我想那一刻,尹继雄的记忆河水一定会重新涨满——几十年前的大学生活图景如黑白影片一样在眼前滑过,纯真的友情、校园的留念、前途的迷茫等等情感重又复活;我想那一刻,尹继雄的生命也会因为诗歌对记忆的保藏而充满活力,苍老的脸上会滑落几滴青春的泪水。
那么,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随之而来,一首首与个人记忆、个人经历和个人经验如此贴合的诗歌仅仅属于尹继雄一个人吗?如果是这样,我以为这些诗歌的价值值得怀疑,它们将称不上多么出色和优秀。值得庆幸的是,当我——一位诗歌读者——读到《我把大海折叠》里的一些诗时,属于我个人的一些记忆也随之复活了。比如读到《母亲》:
        以青青的怀抱,以暖暖的乡愁
        包裹我的。是一滴水
        一滴让整个江汉平原滚热的河水

        母亲就劳作在那片广袤的河边平原
        累了坐在江边看河流的走向
        倦了抬头看流云怎样随风飘向远方
        ……
    这首诗让我感同身受,激起我的记忆。在外游子的一滴热泪,足以让家乡的河流滚烫,因为思念与乡愁总是最热烈的,我想起我的母亲在河边劳作的身影,那如此安静又如此瘦弱的身影,总让我心痛不已。
再比如读到《遇见》读到《写一百封信给你》,让我重温永不再回来的恋爱时的羞怯、心动和思念;再比如读到《那年十月》《最后的献礼》,让我再一次走进回到负笈求学的校园记忆,等等。
    这些离开了诗人的诗歌,它并不孤独,它与众人的记忆和内心在一起,那些词语和句子会召唤出更多的读者来,所以这些诗歌并不属于尹继雄一个人,它还属于我和别的人,所以我看到了尹继雄诗歌的一种价值,它不仅保藏了尹继雄的记忆,它还复活了他人的记忆。诗歌的价值之一便是复活记忆。当诗歌能复活他人记忆时,说明词语和句子具有了生活的概括力和洞察力,它能再造一种属于多数人的共同性的精神记忆空间,很显然,尹继雄的一些诗歌具有了这种能力。
    我以为,是这样几个特点让尹继雄的诗歌具有了征服读者的力量。
    一是时空感。一首好诗总是有时空感,空间的跨度和时间的纵深会赋予诗歌苍茫和深邃的味道。从苍茫的河边平原,到俊雄逼仄的山区,再到宽广深邃的大海边,尹继雄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地理跨越,这让他的诗歌得天独厚地拥有了宽阔而丰富的空间视野。再者,因地理跨越而造成的时间的恍忽感和虚无感包围着他和他的诗歌。这样,他的诗歌便具有了某种突出的时空感,那些在空间里无法被抹去,时间上无法被遗忘的记忆总是能长久地打动人。尹继雄的《我与蔡其矫,只隔着一首诗的距离》堪称佳作,诗作写老诗人蔡其矫去过我的家乡,在汉水听过号子声声,幼时的我在课堂上读过老诗人的《雾中汉水》,如今我身在老诗人的晋江,多次与他只隔着一首诗的距离,而在他的故乡,我分明又望见他在我的故乡奔走。诗歌在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之间自由流转,时远时近,虚实交错,两个诗人之间的心灵故事被真切地讲述出来。尹继雄的许多诗都有这种时空感,所以他的诗少了那种斤斤计较的逼仄和小气,是开阔的,是有纵深度的,读到这些诗,我眼前总浮现出一个站在平原夕阳下或苍茫大海边的背影,这背影陷入时空之中,朦胧而美。
二是生活派。有些诗人是感觉派,着迷于内心的感觉、情绪和无意识;有些诗人是哲理派,总是企图在每个事物里抽象出一些哲学理性来;有些诗人是语言派,锲而不舍地探索诗歌在语言尽头的样子;有些诗人是油滑派,在口语表达无法抵达深层意味时,就变成一地鸡毛的油滑;有些诗人是史诗派,热衷空洞的漫长;有些诗人是宗教派,自诩是上苍的人,总能得到神的启示……尹继雄不同于以上这些诗人,他有自己信奉的派,他是生活派。他的诗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写沙滩,写台风,写孩子,写河流,写父亲母亲,写身边细小的生活,他的书写对象清晰明确,刻画细节、描摹场景、强调画面构成了他“生活派”的主要特征。他是明了有序的生活派,他避开感觉派的复杂混乱、语言派的指鹿为马、史诗派的贪多求大。他叙写无数的小生活,却塑造了人生的“大爱”——爱一切值得爱的事物。他写生活的点点滴滴,实际上他写下了关于时间流逝的所有记忆。尹继雄说:“诗歌,是岁月欢愉的呐喊,是灵魂痛苦的积淀。”或许灵魂的痛苦在不为人知的深夜,但尹继雄诗歌记录的多是岁月的欢愉,因为他是生活的记录者和歌唱者。
    三是感伤气质。叔本华说:“感伤是人生之船的压舱石。”从北到南迁徙、故乡远去、青春流逝、亲人老去或离开,当诗人回望这一切的时候,失去或消失成为生活的结局,感伤终究如空气一般将诗人包裹起来,诗人开始思考人生的那个终极问题: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于是,诗歌在记录生活和保留记忆的时候,感伤便成为了尹继雄诗歌的底色。那种不太浓烈的、若有若无的感伤之上是浓郁的生活和岁月的欢愉,而有了这感伤底色,一切记忆有了别样的美。让我们来读读这首《那些风吹过就远了》:
        立冬过后,小雪临近
        人逾四十,多有悲喜
        居南国常思北方寒
        有次走过跌水坡
        星光寂寥,月色灰蒙
        河流沉默,村庄肃立
        原野缩紧身体拧出体内寒冰
        万物无悲无喜
        树叶于身后无声滑落
        那些风
        吹过就远了
    感伤是这首诗的底色,诗里说,人也不小了,悲喜常有,故乡在北方,眼前的万物,寂寥、沉默,而无悲喜,一些风,吹过就吹过了。感伤之上是有些禅意的寂寞,但绝不痛和苦,而且有些潇洒的觉悟:万物都是如此,“那些风,吹过就远了”。如此的感伤气质几乎构成了尹继雄诗歌的重要特点,往往只有一个节制和深沉的诗人才能让诗歌拥有这种感伤气质。
    在诗歌的形式和风格上,我以为,《我把大海折叠》走的是一条既非口语诗又非现代诗的中间道路,那种易于滑入油滑和肤浅的口语诗和那种热衷于给事物重新命名的晦涩拗口的现代诗,似乎并不符合尹继雄的诗歌观。作为生活的热爱者、公务繁忙的公务员以及远离故土的漂泊者,善良、热情、正派的诗人尹继雄在诗歌的写作上是如此坚定,我没有看到他在口语诗和现代诗上哪怕半步的尝试,他走在口语与现代的中间道路上,那种略带感伤的抒情的诗歌传统在他的诗歌中散发着光亮。他的诗歌语言指向清晰、明确,不游移、不晦涩,他的诗歌里有对生活深情地回忆,有对时间淡淡的感伤,有对现实独有的发现,也有对生命大爱的书写。
    至于他为什么走了这样一条诗歌道路,难道是因为他喜欢蔡其矫、喜欢保罗•策兰吗?这是他在诗歌中写到的两位优秀诗人。当然,或许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这部诗集里有那么几首要么是尹继雄少时之作或者是命题应景之作,水准不是那么高,结构的简单和诗意的稀薄在诗句间显露无疑,不过,如果从保留记忆的完整性角度来看,它们的存在让这部诗集有了另外的韵味,即那种山峦起伏的节奏感,一个诗人的创作水准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总之,我是很喜欢尹继雄这些诗歌的,它们不仅保藏了尹继雄的记忆,而且复活了我的记忆,那些好的诗歌,要么让记忆闪亮,要么让记忆忧伤。

2017年9月2日  榕城金山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福建文学》杂志副主编、副编审)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首届杨万里诗歌奖评选活动征稿启事
  2. 《穿越诗歌的星空——60位中法诗人双语诗选》出版
  3. 村里的诗人:一个40多岁农民回到老家 写诗、种地,照顾年迈父母
  4. 带动一批诗人共同加入!海宁这位文化特派员,要把诗歌写在乡村大地上
  5. 每日好诗第42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6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9.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二辑
  10. 诗写云南 宁醉毋醒
  1.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诗意浓浓!文艺大咖齐聚鼓浪屿……
  6.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一辑
  8.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9.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0. 《诗刊》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揭晓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