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家星汉——我下天山指顾中

作者:星汉   2021年08月10日 15:23  中国诗歌网    3894    收藏

微信图片_20210726122812


第二期特邀嘉宾——星 汉

微信图片_20210810130011

星 汉,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东省东阿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现为顾问;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现为会长。出版著作有《清代西域诗研究》《天山东望集》等20余种。

访谈录:

这是中国诗歌网旧体诗版块推出的《名家访谈》栏目,第二期我们邀请到了星汉会长,感谢星汉会长的到来,现在开始我们的访谈。


中国诗歌网诗词编辑邢建建:

星汉老师,您好。遥记得诗词与音乐的邂逅,让我听到了动听的旋律,您那首《丙申春登戏马台》的诗词歌曲,实在让我震撼,那是诗中一缕春风起,又见从容指顾天山里。词韵苍凉里透着深沉,音韵纯净里有着豪迈,这首诗里有您对文字的敬畏,加以音乐的渲染,让我不止是敬畏,还有钦佩,这是一首完美的“诗歌”。您为诗词的传承、传播贡献着力量,诗言志,歌永言,诗词与音乐的邂逅是美妙的,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能谈一下您的这份初衷吗?


星 汉:

《丙申春登戏马台》这首七律,是2016年春天,徐州诗词学会的诗友要我去诗词交流时,游览戏马台以后写的。全诗是:


两千年后又春风,我下天山指顾中。

逐鹿已亡秦二世,沐猴遗笑楚重瞳。

鸿门宴失机心浅,戏马台留幻梦空。

啼鸟也知如许恨,林间叫破夕阳红。


这首诗由马来西亚邓莉璇女史谱上曲子,陈泳錥先生演唱后,“小楼听雨诗刊”的“诗乐影像”在202012月播出。并有彭宪、姚海宁、龚霖等诗友的点评。摘录数句,也省的我道其本事了:“一个远在马来西亚,一个远在美丽的新疆,虽然他们不曾见面,是诗和音乐成为他们联系的纽带。”“大约过了半年,谱曲编曲工作基本完成,MV也做了精心的设计。然后请了声线上适合此曲意境的歌手进行演唱录音。”“很难想象南洋华人邓莉璇女士和陈泳錥先生,能对中华传统文化把握地如此恰到好处。”“《海上清音》平台上甫一推出,即是刷屏的节奏。点击量在清音上创造了新高,并在评论区收获极佳的留言。《小楼听雨》诗平台随即以视频弹幕的形式也发布了此曲。值此《小楼听雨》诗平台即将以《诗乐影像》栏目正式发布此曲时,以多人点评的形式大力推介此佳作。”

点评者对此诗多有谬奖。感谢他们,感谢为此曲点评的五洲四海的诗友们!我把这些话说出来,就算我“老王卖瓜”吧!

我们今天创作的诗、词、散曲,一般来说,都是不能歌唱的“徒诗”。如果重新谱上曲子,就像当年音乐家给毛主席的诗词谱上曲子一样,不但专业演员能唱,我们普通群众也能唱,那传播的速度肯定加快。

马来西亚邓莉璇女史除了给这首《丙申春登戏马台》谱上曲子,我的一首《临江仙·听友人弹筝》也是由她谱曲,郑莉洁女史演唱,效果也很好。邓丽璇女史,曾给中国多位诗人词家的作品谱曲,如杨逸明、龚霖、鲍淡如等人的作品,她都曾谱曲,其中以杨逸明的诗词居多。我经常看到作曲家赵小也给山西诗人李玉平的诗词谱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4年,中华诗词学会音乐委员会出版了一本《中华诗词歌曲集》,所选诗词均为古今精品之作,但主要是今人的作品。该曲集可谓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将传统的诗词插上音乐翅膀,变无声的文本诉诸音乐的舞台。所谱乐曲颇具艺术性,与原作相得益彰。

我没有见到、听到的当代作曲家给当代诗人的作品谱曲,应当还有很多很多。


微信图片_20210810130005


邢建建:

星汉老师,听说您老家是山东的?


 汉:

是的,山东东阿,就是出阿胶的地方。


邢建建:

真是有缘,这么说来,咱还是老乡。我也是山东人,山东潍坊。您是新疆诗词学会会长,定居新疆很久了吧。


 汉:

哦,我12岁到的新疆,以新疆为基点的生活,到现在已经62年了。这一辈子也不会离开了,也不想离开了。


邢建建:

新疆是个神奇的地方,以天山为界可分为北疆和南疆。听说,北疆风光美,南疆人文奇。以诗词来说,有两个总也绕不开的话题,一个是边塞,一个是丝路,这两者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时代的缩影,那么当今“新边塞”“新丝路”又是什么样的呢?诗词又该如何在这两点上突出,甚至突破呢?


星 汉:

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先生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我很赞同这句话。应当说,天山南北的风光都很美,只是由于气候和其他一些因素,显现出不同的风格而已。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词有“我们新疆好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就是明证。

你说的“丝路”,就是“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新世纪丝绸之路”,简称“新丝路”,也称为“一带一路”。“新丝路”的题目就大了,我想就“新边塞诗”谈谈我的看法。

在当代诗坛上,新诗和传统诗词都有“新边塞诗”的提法。新诗和传统诗词的边塞诗创作,都曾取得过可喜的成绩。我认为“新边塞诗”在题材内容上对古代边塞诗的继承有限。新诗的“新边塞诗派”渐趋式微,传统诗词亦难形成“新边塞诗派”,故而“新边塞诗”的提法不宜继续下去。

边塞诗论者,有广义的边塞诗和狭义的边塞诗两种意见:前者把凡是写边疆的诗都叫作边塞诗,后者则以唐代边塞诗为基准,多指西北地区的诗歌。边塞诗派是指盛唐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派。唐代的边塞诗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影响和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是不能抹杀的,但是其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笔者在新疆生活60余年,曾涉足西域诗的研究,此处便以边塞诗中的西域诗来讨论问题。西域诗的古代作者可分为“躬践斯土”和“未临其地”两类。唐代边塞诗作者其负面影响在于“躬践斯土”者多是通过夸张,渲染一种悲凉的情怀;“未临其地”者多是通过想象,找到一种诗意的感觉。在诗作中,他们有时把西域神秘化,甚至妖魔化。岑参到过西域,属“躬践斯土”类。李颀属于“未临其地”类。岑参边塞诗的过度夸张,对后世影响颇大。李颀的诗作,似乎成了一种模式,后人多有效仿。“躬践斯土”者所渲染的悲凉,意在说明出塞求仕之不易,其目的在于“自我表扬”;“未临其地”者,受到时代的感染,其结果在于“重在参与”。

西域距内地之遥远,古代的人进入西域要花费大量时日。道光间,林则徐谪戍伊犁,从西安到伊犁惠远城就走了122天。岑参《过碛》:“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孤独寂寞,无过于此。正因为如此,古代人对于离别倍加珍惜。因为生离,说不定就是死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在交通、通讯现代化之前,这种诗句自然会打动离别的亲友。

今天交通、通讯的方便,拉近了人们感情的距离。以北京到乌鲁木齐而论,飞机、火车来去方便,普通百姓都付得起路费。

时代在前进,一切都在变化。当代“躬践斯土”者,切不可戴着古人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今天新疆的风情风物。当今新疆的各少数民族,和时代潮流同步,服饰非常时髦。牧区、农村的房舍大都宽广明亮,冬天再无人入住“穹庐”,今天的乌鲁木齐和内地大城市一样,到处高楼林立。有些当代传统诗词的作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态,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的农村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动辄“羌笛”,动辄“胡旋舞”,动辄“大漠风烟”,食古不化,颇显滑稽。因为缺新的时代气息,新的社会节奏,新的思想意象,新的艺术手法,所以在诗歌创作中,诗多而无益。

当代传统诗词创作,接受前代边塞诗负面影响者大有人在。有些当代“躬践斯土”者不管时代的变化,不切实际地宣扬边疆的荒凉。由此尚妄想超越前人,那只是“梦呓”罢了;“未临其地”者,但凭耳食就摇笔作诗,成章后也只能是“梦游”之类。

要我说,与其借尸还魂,不如脱胎换骨。可根据其题材、地域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不妨用“关东诗派”、“天山诗派”、“军旅诗派”、“军垦诗派”等名称呼之。


微信图片_20210810130008


邢建建:

经星汉老师这么一说,真是受益匪浅,是的,与其借尸还魂,不如脱胎换骨。想象的再好不如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诗词写作种类繁多,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创作之中,因此我一直有一个疑问,诗词创作难道是要天天写,遇到节日写节日,遇到事件写事件,如同日记一样,不管其他必须先写好一首或数首诗词才可以。请问星汉老师,诗词的创作真的应该是这样吗?还有就是唱和及其步韵、依韵、用韵等来创作诗词,不管天南地北,都要跨越千里、万里来唱和一首。


星 汉: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不宜用诗词写日记。刘熙载《艺概》谓:“无岁无诗,乃至无日无诗者,意欲何明?”就是不赞成诗词如同日记一样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大词人留下来的诗词数量并不一定很多。李白一生也就是千把首,杜甫留下来大约1500首,苏轼的词是350余首,辛弃疾今存词629。辛词数量为宋人词之冠。李清照存词60几首。唐朝的王之涣在《全唐诗》里仅存6首,其中两首脍炙人口,那就是《登鹳雀楼》和《凉州词》。

国写诗最多的人是清代的乾隆皇帝,总数为34160余首。但是,乾隆的诗却没有一首被后人记住或传诵!有的诗友不分主次天天写,突出数量,忽视质量,以发表过多少诗词为荣。这样的作品当然不会成为精品。这就好比把一瓶好好的果汁,掺上白水,最后弄得没有味道了。

我们在诗词刊物上,见到诗、词、散曲,多有唱和现象。而唱和又多是步韵的,就是用他人的诗、词、散曲的韵脚的原字及其先后次第来写。清代吴乔的《答万季野诗问》说,步韵作诗,就像两个人打架,先把自己的手脚捆绑起来,不能自由发挥。我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步韵毕竟束缚思想,故而在诗词创作中不应提倡。例如苏轼把陶渊明所存100首诗全部步韵一遍,应是东坡对陶诗的推崇和自己被贬后回避文字风险的无奈。后来朱熹说:“渊明之诗所以为高,正为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来。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才高似不费力,然已失自然之趣。”我觉得,步韵这种形式,偶尔为之倒也罢了,但是提倡这种风气,那实在是不应该的。


微信图片_20210810130001


邢建建:

一瓶好好的果汁,掺上白水,这个比喻实在是恰当。一首好的诗词是有灵魂的,每个读者读来都会有不同的见解与感触。关于诗词是否应该加注也是众说不一,星汉老师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星 汉:

您说的“加注”,应当是“自注”。我以为,一首诗词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如果注释过多,会影响诗词完整性,甚至给读者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少量加注,倒也无妨。但是大量加注,或加长注,似不可取。那样会喧宾夺主,破坏了诗词的整体艺术。

先秦诗歌,没有自注,《诗经》、楚辞,都是如此。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当时都能“唱”。后来的宋词、元曲,也是同理。演唱者总不能在表演时停下来,说明歌词中的某个词语的意思。相声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中扮演萧何的侯耀文摘掉髯口,解释“角书,就是那介绍信”,也只是相声逗乐。

一旦诗歌不能唱了,主要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耳朵“听”,最后成了案头文学,自注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古代诗词中有自注,古人较长的自注也有,如苏轼《壬寅二月,……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一诗。这首诗是88字的长题,在这里,我们就省略了。这首诗有500字的正文,句后注10处,一共471字,最长的一处是190字。写这首诗的目的,苏轼在诗题的最后一句说得明白,就是“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这首诗是26岁的苏轼的“日记”。苏轼当官不久,首次“出差”,用诗的方式把所见所闻告诉弟弟苏辙,当时的苏轼恐怕无意将此诗“发表”。只用诗的正文就缺少了纪实性,大量加注可以使苏辙看得更明白。严格地说,这是“韵文”,不是真正的“诗”。

原生态的词,是唱给人听的,理论上是不可能加注的。但是到后来失去曲谱,诗词合流,词也只是长短句的“徒诗”,只能“看”,不能唱,词人加注,也在情理之中。

我以为,如果删却自注并不影响诗意的完整,那就要考虑这个自注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删却自注就不知诗意所云,那就要考虑这首诗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的前面的《丙申春登戏马台》这首七律,没有序文,也没有说明戏马台在什么地方。读者如果真想读懂这首诗,“戏马台”一词,在手机上一查便知,故而无须自注。时代不同了,自注的内容,也应当有所改变。至于“逐鹿”“沐猴”“楚重瞳”“鸿门宴”诸词,一是手机上可查,不必注出。二是如果没有读过《项羽本纪》或是没有看过楚霸王的电影、戏剧,就是注释了,有些读者还是看不懂。诗词用语,最好通俗,使作者和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情感交流,但是也不能要求作者每首诗都能“老妪能解”。

我看到刊物上,有些诗友的诗词自注过长,有的自注超过正文,甚至几倍,似乎没有必要。更有甚者,有些诗友用了一些生僻的字和词,再给这些字和词,注上音然后加以解释,颇感滑稽。汉语同义词、近义词甚夥,换个字词就能解决嘛!还有些诗友,在没有约定俗成的情况下自造词汇,然后再加注释,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在作品中用一些冷僻的词汇或是典故,而后再加自注,我以为这种作法,要么是在炫耀自己的才学,要么是在轻视读者的智商。


微信图片_20210810125935


邢建建:

星汉老师说的非常到位,近年来,虽说掀起了一波波诗词热、国学热,但诗词的时代依然是属于唐宋的,诗词的恒久魅力已无法超越,是真的这样吗?知文德武功,盖因时而并用。诗词是否也应有变,怎样的创新才能让大众认可呢?


星 汉:

“诗词热”当然是好事儿。但是,只是背诵古代的诗词,那还远远不够应当让热爱诗词的人们拿起笔来,去讴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有人说,全国的诗词创作者,每年就能产生一个《全唐诗》的数目。这么多的作者,这样大的数量,创作出来不可能都是精品。从文学史上看,诗词创作总有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唐诗宋词经过自然淘汰,余下的《全唐诗》和今人的辑佚,也就是5万多首。《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也就是2万多首。当今热爱诗词的人,所背诵的篇目大多没有超出《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和今人《唐诗选》《宋词选》等选本。这些选本都是唐诗宋词的精华。

有人问:“当今的诗词创作能和唐诗宋词比吗?”我说:“不能。”我说的“不能”,不是说比不过,而是没有可比性。如果硬要比,那就是“关公战秦琼”。又有人问:“当今的诗词创作,能出现李杜苏辛一类的人物吗?”我说:“不能。”我说的“不能”,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语)。从周秦至明清,其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变化不大;而当今的新中国,与以往相比,其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今天的诗词作者,可以模仿古人,写出类似的诗句,但是,古人却不可能有我们今天诗词创作的环境、襟怀和高度。

当今的读者,不能在不了解当今诗词创作的情况下,就以为它不好。“以不知为不佳”,是很荒唐的。我们也不能随便拿出今人的一首诗词去和《唐诗三百首》《宋词选》上的诗词比。我坚信,今天的诗词,过上若干年,经过自然淘汰,经过后人的选录,肯定会有脍炙人口的佳作。古人的诗词作品,不是每首都是精华。启功先生说:“江河水挟泥沙下,太白遗章读莫全。(《论诗绝句》)李白的诗作,尚且如此,遑论他人!那么,用《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的水平,要求古人的所有作品和今人创作的一般诗词作品,那就是苛求。

有的诗友说:“当代诗词创作数量空前,出现了不少佳作,但大多诗作显得平庸。这很正常!如果“大多诗作”“佳作”,那倒是不正常了。还有的诗友说:当今的传统诗词创作,有高原,无高峰。这话不对!你站在阴暗的山沟里,当然看不到高峰,你如果坐在飞机上下望,不但会看到高原,还会看到许许多多的高峰。


结束语:

再次感谢星汉老师,胡适曾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当今时代是奋进的时代,当今时代是科技的时代,当今时代还是深情的时代,以史为鉴,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诗词必会在这个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星汉老师的浅语中透着哲理,这是他对诗词几十年来的深悟与浓情。古代诗人曾经的想象,到了今天已经可以触手可及,我们现在不需要登高望远,因为透过飞机窗,可以俯瞰整个世界。

星汉03


诗词作品选

 贺新郎·登崆峒山

期盼登临久。自孩童、青灯夜话,梦中飞走。少壮天涯都行遍,此处山门未叩。而今是、皤然皓首。洞府楼台全经眼,却未逢、仙骨崆峒叟。拜奇石,作良友。 

收来好景皆私有。用相机、高低远近,穷搜无漏。归去挥毫多诗料,敢向儿孙夸口。说顽健,身心无垢。四顾峰巅谁从我,只清风、吟啸随身后。鸟翅远,夕阳瘦。

 清平乐·庚子初冬登六盘山

山容简淡,伴我呼归雁。健翅当年穿碧汉,扇落星辰千万。   

光芒遍照山峰,远征前路生风。一自红军经过,延安卧虎藏龙。


 萧关留影

轻举手机后,风光到眼前。

城头擎落日,山口吐清泉。

两汉烽烟灭,三唐日月迁。

先贤休妒我,微信已流传。


 水调歌头·超然台遐想

孰料千年后,来访老东坡。门前深揖雕像,话语尽亲和。约好常山田猎,再到雩泉听雨,归路醉颜酡。速速登台去,大步莫蹉跎。   

碧天高,红日近,彩云多。诸城铺展如画,掌下可摩挲。君忆当时旧貌,我说今朝远景,一笑共吟哦。袖里清风远,吹韵送星河。


 行香子·夜沿汨罗江

月落參横,目注心凝。算当年、诗祖经行。遥岑静肃,流水清泠。贯平江县、汨罗市,岳阳城。 

扶人树老,催步风轻。诵离骚、天地回声。挽留今夜,舒放幽情。伴三闾魂,千秋恨,一河星。


 奉奠屈子祠

挥袂昆仑下碧虚,清风扫路步徐徐。

赞歌老树鸣青鸟,祭品寒塘跃白鱼。

三户已亡秦二世,二庭来拜楚三闾。

倘如灵魄能留我,玉笥山头可定居。


 沁园春·辛丑春重返达坂城

放眼乾坤,漫步山川,回首汉唐。想旌旗西指,乌孙路远;管弦东去,赤子情长。营帐生烟,轮蹄迸火,于此都曾系马缰。登临处,问悠悠岁月,几度沧桑。 

且随雁阵翔,把城外城中细打量。对蓝天白日,车飞高速;青杨红柳,人在仙乡。雪浪清心,冰峰爽目,铺绿良田扩四方。吾来也,用吟诗摄影,留住春光。


 访阿克苏乡

为使来人眼界舒,春风昨夜绿平芜。

青云长护博格达,白浪远翻阿克苏。

面雪山田万顷,一条大路树千株。

夕阳西下休归去,待烤全羊已入厨。


 沁园春·2021中华诗人节维吾尔词

万水千山,万古千秋,西域中原。笑犯边强敌,身埋大漠;跳梁小丑,梦化飞烟。长浴东风,遥瞻北斗,盼到蓝天红日悬。毛主席,在词章唱和,唯我于阗。 

分明盛事连连,恨欧美狂人出谰言。看棉桃怒放,开心处处;石榴紧抱,聚首团团。手鼓频敲,彩裙欢舞,只把歌声涌碧泉。维吾尔,与九州兄弟,共拨琴弦。


 

一宵风雨涤心胸,明日天山路万重。

说与诸君莫逃酒,穹庐已被野云封。


 袁家沟

沁园春里雪茫茫,高举红旗大步量。

无定河流金石韵,袁家沟吐斗牛光。

半山窑洞人无语,一盏油灯影在墙。

料得东征从此去,风云舒卷伴词章。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春天送你一首诗”文艺朗诵会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2. 世遗生活,诗意琴岛——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隆重开幕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诗词名家张存寿——问蛤蜊风致何如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