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头条诗人 | 阿未:黑暗中总有一些事物是有光的

2020年10月第12期

作者:阿未   2020年11月23日 11:27  中国诗歌网    2557    收藏

b0062cbcd955a7cd769abf9d5dcbf1f

阿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作家》《诗刊》等刊发表作品,有诗作入选《中国诗歌精选》等几十种选本。诗集《在靠窗的位置坐下来》获中国作协重点作品项目扶持,获吉林文学奖、中国年度诗歌奖等奖项,吉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首届签约作家。

黑暗中总有一些事物是有光的(组诗)

阿未


犹如返


犹如返乡,我是说这场雪又回到

大地上了,冬天刚刚开始

它们就迫不及待地落下来

比往年落得早,比往年落得汹涌,就这么

漫天而来,像纯净的想念生出翅膀

在轻盈的飞翔之后,一夜之间落在枝头

地上和大片大片的草丛里,落在

老家屋顶的瓦片上,落在一望无际的

田野中,也落满我充满渴望的目光与内心

这干干静静的日子,如同崭新的节日

在已经浸骨的寒冷中,轻轻地轻轻地铺展开来

像一场团聚一样铺展开来,我是说

这铺天盖地的雪花,已回到冬天的家园

恣意盛开……



打动我的还有这清澈的江水和一池蛙鸣


打动我的还有这清澈的江水和一池

蛙鸣,在十月

除了已经开始的溃败,凋零和

昨夜悄悄到来的霜露

可赞美的事物总是有的,比如

这些在丰收的田地间掠飞的麻雀

比如,无数逃离山间的

五颜六色的瓢虫,比如

第一场霜冻后

依然大片大片绿着的黑麦草,还有

一夜间由绿变黄的老柞树

正站在一望无际的玉米地上,和

金黄的玉米一起闪光

而那些在暮色中回家的收割者

他们正用欢歌笑语,解码着今年的

收成,比如,此刻风起

有柳叶飘落,有皓月横空,月色中

有我思念的旅人,已踏上归程……



九月十七日


九月十七日,天空高远又深蓝

我坐在窗台前,看着

匆匆流过的清澈的江水

和被秋风吹着的绚烂的日子

忽然有了怀春之梦,我在这场

沉醉不醒的梦中,发觉

对岸的花又开了,草又绿了

葱郁又热烈的春色,成为

沿途的风光,成为蜂拥至眼前的

唤醒之境,而我在期间

我从这个暮秋的午后悄悄来到

这里,带着春暖花开的心情

我用这些不明真相的美,向那个

在窗台前沉寂如枯草的自己

告别……



黑暗中总有一些事物是有光的


我熟悉的夜晚,除了广阔的黑暗

更有皎皎明月和熠熠星光

也有熟睡之后,梦境中

光风霁月的世界,或者失眠时

头脑中不断出现的那些在日光下

不可告人的非分之想,当然

也可以闭上眼睛,在沉默中倾听

自己的心跳,让活着的声音

在越来越深的夜色中破茧

成为这一片漆黑里,正在明朗的

部分,我在这样的时刻

实在不想成为一动不动的静物

就以这美梦和冥想的力量,拒绝

被黑暗深埋九尺的厄运……



恰好今日无雨,流水尚未泛滥


经过这里的时候,耳边是大片的虫鸣和

群鸟飞过的声音,眼前却是一只

刚刚死去的孤独的蝴蝶

它淡黄色的翅膀在绿色的草地之上

如同一枚枯叶,寂寞地对抗着这个季节

恰好今日无雨,流水尚未泛滥

干燥的地上才保存了

这只蝴蝶完整的尸身,而此刻

岸边的草丛中,依然是此起彼伏的虫鸣

和群鸟飞过,仿佛发烫的江水中

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惊恐地逃过

那些在水中野浴的人,这些活着的喧响

像七月无处不在的炎热,悄悄蒙住了

死亡的凄凉……



读读诗,翻翻手机,或者就发发呆


读读诗,翻翻手机,或者就发发呆

这个下雨的午后

我只做了以上这些

直到天色暗转,被雨水淋湿的时间

悄悄流走,我依然保持着

这空洞又无望的姿势,我在

淅淅沥沥的雨水中

对窗外流淌的七月视而不见

我知道所有的日子都是荒谬的

如同我对稍纵即逝的春风的信仰

早已在一场接一场的夏雨中散尽了

如同活着的人,终将在

某一天逝去,置身在一场悲剧之中

我竟然没有半点悲伤

这个下雨的午后,我就这么读读诗

发发呆,在手机里

看看别人的悲喜,像一个局外人的

倒影,在虚无的时光中静坐……



有多少不安就有多少纷飞的落叶


有多少不安,就有多少纷飞的落叶

就有一场接一场的冷雨

在来势汹汹的暮秋

劈头盖脸落下来

就有无数枯萎的花枝

和单薄的草尖在一夜霜降过后

折断,当越来越多的不安

在凌乱的风雨之中露出它们忧伤的

本性,我就看见了自己蜷缩的身影

在遍地秋虫的呻吟声中

正被簌簌落下的溃败的时光

悄悄地覆盖……



原谅一棵在风中枯萎的


原谅一棵在风中枯萎的草,秋深后

入冬前,它只能这样匆匆完成

自己的一生,用凋敝和折断

为这个正在退热的季节

殉情,和所有的草一样,它结束了

疯长的命运,像一场

必然的伤痛,在最后的秋日里

断掉自己的骨头,被温暖抚摸过的

身体,等待被即将到来的冬雪埋葬

而曾经饱满的草汁,已归流入土

就在根深处,悄悄为自己

藏起下一季的新绿……



像一只蛾蚋的忧伤不为人知


到底怎么了,我忽然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窗外无风,江中流水沉默

一场四月的春雨下着,也悄无声息

整个晚上没有人说话,我只看到有人

嘴巴蠕动,越来越暗的光线之下

有我孤单的影子,黯然兀立在哪儿

一只蛾蚋在我的面前飞着

也是无声的,它在幽暗的灯光下静静地

舞蹈,并与我无所依傍的眼神交换寂寞

到底怎么了,我忽然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莫名的忧伤,在今晚的寂静中

像一只蛾蚋的忧伤不为人知……



其实每一个四月都死于春天


四月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当这场

花开到荼靡之后,它吐出了

最后一口吁气,就隐身于

来自五月的第一场风中了

依然是充满激情与精彩的春天

依然是换了新彩的季节

却是这个匆匆赶来的五月

用更明媚时间,为逝去的四月

举行了一场葬礼,其实

每一个四月都为春天而来

又在春天死去,曾经的葱翠

曾经的鲜艳,又都成了

随之而来的五月的盛装,紧接着

一场更大的花事和更浓酽的绿意

在四月已是如烟的往事中伸出

伸枝繁叶茂的手臂,与

满面春风的五月紧紧相拥……



一场大雨泄露了时间的秘密


无须再揣测什么了,一场大雨

已经泄露了时间的秘密

我静坐窗前,亲眼目击了

一场哗变,我看到这个夏日

一向高远的天空

被这场越下越大的雨拉低了头

溃败的泪水落在

最后的炎热中,我看见

悄然而来的初秋

在汹涌的雨水中,借势完成了

一次偷渡,于是,一切就不再是

昨天的样子了……



无数拥挤的雪花在黑暗中静静闪烁


就算你垂头丧气,这场雪都会让你

仰起头来,十一月十三日

一直含糊其辞的冬天

终于用一些清清白白的词语

完成了一首寒凉却干净的诗,此时

天地间雪飘如絮,在无数

被素雪照亮的事物里

我们正欣喜若狂,我们褪去了

时间的锈色,用最纯净的白

涂描被五味杂陈的生活污染的信仰

十一月十三日,在这场

铺天盖地的雪中,我们看到

无数拥挤的雪花在黑暗中静静闪烁

照见了我们在风中起舞的灵魂……



大雪


一场在心中集聚的大雪,还没有

自天而降,又一年的大雪日

只有尖锐的阳光和

刻骨的冷,只有冷风中

掩面而行的人,沉默着

用一场关于雪的想象,踏出一个

雪花纷飞的冬天

这越来越冷的日子,还裸露

尘世的创口,辽阔的大地

恰如一片人烟稀少的荒原,此刻

我们真的需要一场雪的狂欢了

这来自天庭的焰火,必将有

君临天下的神性,而精灵般的

轻语和闪烁,也必将在一夜之间

描述出我们一尘不染的前生……



有关


今天很冷,推开家门屋里依然很冷

很暗,我很像一条

深水里潜伏的鱼,没有温度  

被静静的水压迫着,寂寞冰凉  

我不知道家里没人

鲜亮的时光和不经意的暖  

都和不在家的人有关,就像我厌倦的

或者须臾不离的生活,荒凉与繁华

以及爱情,都和不在家的人有关……



暗藏的声音


比如寂静,就在这盏台灯的微光之下

照见我正在写着的这首诗

照见我面无表情的样子

此时此刻,我心里想的或眼睛看到的

都是有限的,所幸

这些都在灯光的笼罩之下,我偶尔沉思

与台灯对视,黯淡的光里

就陡然出现了一盏灯,一个人

这互不相干又相互触碰的两种孤独

竟不发出一丝声响

而暗藏的声音在我的诗里清晰又模糊

喧嚣又寂静……



五月


就是说,杏花都谢了,青杏又被柔风

吹上了枝头,忍耐不住的五月

总会有太多的事物抽芽吐绿

总会有新生的蝴蝶用鲜艳的翅膀

掀起落地的花瓣

再怎么说,这时节淋在头上的雨

也是绵绵细雨,吹在脸上的风

也是缕缕轻风,游在水塘里的必然是

一群出壳不久的小鸭子

青草间倾巢而出的,也一定是

沉睡了一冬的蚂蚁,而蓝天白云下

有鸟群飞过,有柳絮纷飞

有插秧播种的乡亲,穿梭在

大地的掌纹里,就是说,五月铺陈的

是一种动势,是众神归位的时节

又一次莅临人间……


(“头条诗人”总第392期,内容选自《作家》2020年第10期)


诗歌评论

从雪的寒意开始

程继龙


对阿未的诗,印象最深的,是他对雪的书写。他的诗,可能和他本人一样,带着暮色中雪的寒意和苍凉。这种感觉应该是有根据的,他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低气温的大平原滋养了他的习性,他的禀赋。被从西伯利亚长驱直入的北风搅动的满天的雪花、一夜静寂第二天出门一看“大地上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这些雪,这些天地间最纯粹、直接的语言递给他太多的东西。阿未笔下的雪是多样的,正在纷飞的雪,已经下完寂灭了的雪,故乡的雪,想象中的雪,等等。雪也是复杂、矛盾的集合体。泛泛来看,最起码他的诗里有两种雪。一种是圣洁、美丽、有故乡气息,含着巨大慈悲力量的雪。《犹如返乡》:


漫天而来,像纯净的想念生出翅膀

在轻盈的飞翔之后,一夜之间落在枝头

地上和大片大片的草丛里,落在

老家屋顶的瓦片上,落在一望无际的

田野中,也落满我充满渴望的目光与内心


雪的突然到来,应和了一种召唤,内心的长久的渴求。它漫天而来,将洁白和神圣均匀、无私地洒遍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事的头上。掩盖它们一个季节的寒碜、焦渴。令凡俗的日子干净如节日。它落在“老家屋顶的瓦片上”,在冬天的家园里团聚,所以它的迫不及待的返回,又像是无数外出的游子在腊月里赶回家园。“诗人的天职是还乡”,在渴望故乡的诗人眼里,初雪的季节性的返回,和游子在岁末的回乡有了同一性,而雪相应地以其救赎性的力量慰安着困顿的心灵。在另外的诗中,他写道:“我们真的需要一场雪的狂欢了/这来自天庭的焰火,必将有/君临天下的神性,而精灵般的/轻语和闪烁,也必将在一夜之间/描述我们一尘不染的前生……”,则急切而直接地命名了雪的“神性”,雪是“来自天庭的焰火”。

另一种,则是看到了雪暴虐、冷酷、残忍的一面。《最冷的日子一直在向我们靠近》:


而此刻,我们正在返乡的途中

被风雪撕碎的道路,让我们

不得不改变迎风而立的姿势

我们背转身去,藏起

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伤的表情


这幅风雪行旅图展示的却是返乡的人们在雪中的挣扎。道路摧折在灰漠的天地间,马嘶风鸣,迎风而立的姿势根本不值一提。在人世的沉沦是如此深沉,以至于似乎看不到救赎的力量。表情被寒冷冻伤,寒冷冻伤的是口鼻脸面,而表情是心灵化的,这是精神的伤痛。而“不断下沉的天空”,还一直压下来,压在脊背上,构成“一望无际的迷茫”,真有些“绝域苍茫何所有”的沉痛意味。在一些极端的,更接近他生命体验本相的书写中,雪甚至成为虚无的符号。《最后一天很冷》:“如此干净吧,而一片狼藉在深雪之下/被冷冻僵,如同我病逝的前生/再也回不到我今生的梦里,此刻有风/正穿过五指,我伸手抓住的/只是一场虚空……”雪的背面,藏着生命的底色。

但是,雪并没有终结世界万物。在雪的圣洁和雪的残忍之间,是一个季节,乃至整个岁月的草木枯荣,万物死生。阿未一组一组生成、面世的诗,也是同样的构造。阿未对季节轮换异常敏感,在这方面倾注了巨大的感情,也提炼出了诗意。季节像无声而宏大的水,一夜之间漫过屋宇,万物不得不换一种态度存在。就像执行统一的背景,统一的程序。“打动我的/还有这清澈的江水和一池/蛙鸣,在十月/除了已经开始的溃败,凋零和/昨夜悄悄到来的霜露”(《打动我的还有这清澈的江水和一池蛙鸣》)。“至此,太阳已经陷落,最后的暮色/围追着越来越模糊的时间/这叶落飘飘的夜晚,天已微冷/温暖的日子正在撤离北方”(《温暖的日子正在撤离北方》)季节是时间的节律,也是生命的存在的阶段。阿未以略带后期浪漫主义风格的姿态投身到季节的无穷无尽的滑动、谢幕之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也体味到了万物以及自我生命的凋零、代谢。尽管他也坐在窗前,看着江水和“被秋风吹着的绚烂的日子/忽然有了怀春之梦”,怀想那些逆季节开放的花朵,生长的青草构成一场“葱郁又热烈的春草”(《九月十七日》),但体悟最深的,还是生命在季节里的空旷和荒凉,这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越来越确定的结局。“这些活着的喧响/像七月无处不在的炎热,悄悄蒙住了/死亡的凄凉……”(《恰好今日无雨》)“在凌乱的风雨之中露出它们忧伤的/本性,我就看见了自己蜷缩的身影/在遍地秋虫的呻吟中/正被簌簌落下的溃败的时光/悄悄地覆盖……”(《有多少不安就有多少纷飞的落叶》)自我和万物,在时光、季节中有同样的宿命,这宿命经历一场“凋零”“溃败”之后,抵达一片洁白的雪地。但越是这样,越诱发出诗人的哀伤和悲悯,《恰好今日无雨,流水尚未泛滥》:


刚刚死去的孤独的蝴蝶

它淡黄色的翅膀在绿色的草地上

如同一枚枯叶,寂寞地对抗着这个季节


对季节溃败中,随处可见的微小的生命投入了关切的目光,仿佛打量着自己的兄弟姐妹,打量着自己,设身处地地替它们感受到了生死的沉重,仍旧在活着的事物制造的喧响加深了对比的力度,也加深了对已逝之物(包括自己)的同情。这是没有“等死生”的“齐万物”。伤春悲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这和古人是一样的,但投入的感情力度更大,更加“意志化”。

由此,阿未为自己生发出一种“冥想的诗学”。宗仁发看到了阿未诗歌“宗教般的敬畏感”,臧棣说阿未的诗是高度个人化的、敏感的“灵魂戏剧”,实际上都是针对这一特征。生活在日常中,生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但是耳目的灵光、精气越来越向内,一边向内挖掘,一边痛楚地享受着关照“自我”、关照心灵的欢欣。诗人看上去平常无奇,不言不语,但是内心渊默雷动,这也是近年来当代新诗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黑格尔在他的巨著《美学》中谈及“抒情诗”时,就做过哲学化的命名和描述,他说,浪漫主义以来的抒情诗越来越主观化,诗人有一种疏离客观对象的倾向,更加注重“对事物的内心的关照和观感”,“要表现的不是事物的实在面貌,而是事物的实际情况对主体的心情的影响”。这话适用于阿未和当下很多汉语诗人,他们收视返听,更沉潜、虔诚地进入了自我心灵的内部。在那幽暗而无边的领域里,万物淡淡的、不太确定的影子和心绪的涟漪扭结、颤动,浮向远方。这样,书写自我,就是书写万物,二者是高度合一的。离单纯的直抒胸臆很远,离常识的现实也很远。万物都成为心灵的光影的折射,反过来心灵也成为万物的光影的折射。这几年知名的诗人,陈先发、胡弦、张执浩、娜夜、路也等等,都有这种特点。打开阿未的诗,到处是“独坐”“苦修”“禅坐”“暗藏”“冥思”这类题目和字眼。《独坐》,最能体现阿未这方面的诗风:


在江边独坐,约等于一场失守的梦境

正顺流而下一泻千里

约等于这个一向沉默寡言的人

忽然言语泛滥,以泱泱之水

不息的呐喊,约等于

一些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沿着流水

寄出自己经年的忧伤

约等于一群鸟,在草木竖起的萧瑟中

匆匆地飞向远方,约等于苦修之人

双手合十在香火深处禅坐

听流水诵经,约等于

在淤泥中拔出自己的人

用深秋清澈的江水漂洗弄脏的灵魂

在江边独坐,约等于肉身成塑

而一颗心已逃出孤独又冰冷的尘世……


独自静坐江边,贴着“江水”写,也贴着自我的心境写,诗思一内一外双向展开,逐渐地把江边事物的气氛烘托了出来,也将自我的心灵世界铺呈出来。整个儿笼罩在淡淡的黄昏的阴云下,静谧无声,迷幻不定。事物在心灵中的光影、心灵蓦然而生的呓语似哲学,又非哲学,给人星光般的启发,又没有太过确定的意义,带有玄学的色彩。“尘世”,结尾偶然闪回,对现实采取“远取譬”的态度。

“冥想的诗学”仿佛一种秘密的手艺,在诗人幽暗无形的作坊中越磨炼越纯熟。成为他应对日常事物,放飞思绪,处理自我心里震荡的独门器具。有了这个,诗人个人早年的创伤性体验,成年后的那些不堪为外人道的经验,长久的焦灼和渴望,都可改头换面,以或怪诞或优雅的面目重新出现在诗歌文本中。诗人阿未常常是从某个生活的瞬间,如独坐窗前、秋风乍起、初雪飘落,突然遁入心灵的世界,在那里回视万物,抚慰自我,默默地彷徨、找寻……然后回到现实,又飞逸而出,如此往复震荡。

以此,阿未实践着“诗歌本身是善意的”“在生死过程中触摸灵魂和自我辨识”这些关于诗歌、关于生命的想法,给诗歌一个出口,也给生命一个出口。

当然,我相信,这一切最初都是拜雪所赐。它的圣洁和残忍,都足以刺激和打开一个诗人的灵魂。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2.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二辑
  6.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7.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8.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9.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诗意浓浓!文艺大咖齐聚鼓浪屿……
  6.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一辑
  8.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9.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0. 《诗刊》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揭晓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