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诗歌应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中国作协十代会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四)

作者:吕正惠 等   2021年12月17日 09:55  中国诗歌网    2744    收藏

 吕正惠(港澳台代表团)


经过两年的抗疫,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显示了新气象,让我们对文化建设有了新的期望。习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我们要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時代,新征程,我已经活到七十四岁。活到老,学到老,马虽老犹存万里心。


 高兴(中央和国家机关代表团)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第四点希望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阐释这一希望时,总书记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同世界各国文学家、艺术家开展交流。

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两层意义,一是不忘源头、立足本土;二是期盼对话、拥抱人类共同价值。这体现了一种积极的、自信的、高远的、开明的和开放的姿态。这实际上既明确了文化交流的前提,又肯定了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我本人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和编辑工作。文学翻译和编辑当然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在现当代中国文学中,尤其是在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文学翻译,也就是横向移植,一直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拓宽了许多中国作家的写作天地。不可否认,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横向移植影响极大,效果也极明显。在这样的影响中,不少清醒而明智的作家吸纳、选择、融合,放眼远方,又不忘源头,最终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但也有不少作家忽略了本土文化的滋润,以至于出现了文学营养的失衡。现在恰恰到了这样的时刻,需要适当的反思和总结。横向移植中,哪些影响是真正有益的?哪些影响可能阻碍了我们自己的写作?横向移植中,是否存在着欧美中心主义倾向?在横向移植的巨大气场中,我们是否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和总结。

我想这样的反思和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有针对性有自觉性地进行我们的文学交流,从而使我们的文学交流发挥更加有效有益的作用。


 刘立云(北京代表团)


坐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就像站在黄河入口听滚滚波涛,伫立钱塘江岸看奔涌大潮,让我情不自禁,思绪飞扬。把总书记的这篇讲话,与他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联系起来回味和思考,我们马上会发现,其中的字字句句,清楚无误地传达岀习总书记对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是他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文化自信的具体延伸和展开。三个讲话震古烁今,深入浅出,一脉相承,对党的文艺思想,一次比一次阐释得清晰、细致、精准、明确;同时也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在“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许多年后,我们将会看到,这是一篇将把我们的文学艺术从高原推向高峰的光辉文献。

我是在听到讲话对“时代的号角”作出清晰论述时,产生以上由衷感叹的。这段论述岀现在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提岀五点希望的第二点,即“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中。原文是这样的:“‘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换句话说,至善是至美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要解决我们自抗战甚至更早提岀的“时代的号角”这个问题,出路在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以我比较熟悉的中国新诗为例,就能说明这个问题。中国新诗走过了百年历程,为我们回过头来检视这门文学艺术留下了清晰的足迹。中国新诗走到今天,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文化基因,也吸收了外国诗歌的丰富养料;而且在新诗观念和语言上,后者要胜于前者。在这个时候听到习总书记关于“时代的号角”就是“向上向善”的论断,可谓振聋发聩。我们的时代是自己创造的,也是前无古人的,找不到任何新的借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代蓝图,比如我们的高科技、我们的航天潜海、我们的高铁、我们新农村的青山绿水、我们这支军队的战略思想和前进步伐等等等等,都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目光,全新的观念包括全新的诗歌语言,给予全新的判断和讴歌。相信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诗人将会卧薪尝胆,呕心沥血,努力提高自己的时代站位和文化修为,重新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和岀发点。总有一天,我们会在世界诗坛独辟蹊径,走岀一条具有人类诗歌精神,同时既不负于时代和人民,也不负这片伟大土地的诗歌新路;并沿着这条道路,登上我们自己,也可能是世界的诗歌高峰。


 张清华(北京代表团)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弘扬和建设伟大的中国文化,建设伟大的中国文化当然也离不开优秀的文学艺术。总书记的讲话从全局高度论述了文学艺术的重要性,这使我这样一个以研究文学和文学教育为业的人深受鼓舞。

我对讲话中的第三、四部分深有感触,这两条综合起来就是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守正当然是守护既有的优秀传统,这个传统是我们创造优秀文学艺术的根基、资源和财富。这其中既包括了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学遗产,也包括了五四以来新文化与新文学的传统,包括了新民主主义的、左翼的、进步的、革命的文化与文学;当然也包括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的变革进步,是在这个基础上的一个新的融合和创新。如何把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开拓,创造未来,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第二是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的内容很重要,它是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世界的故事,也是反映这人类共同情感、价值与命运的故事,同时,我认为“中国式的讲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中国作家自身的文化自觉、文化身份的自我意识,是很重要的。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也使得我们必须要坚持中国文学的世界视野与人类情怀,保持最大限度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娜夜(甘肃代表团)


14日上午,聆听了习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受激励和启发。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基本要求,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重大创新和飞跃,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中国文学指明了方向,规划了道路。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反映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作为根本使命,笃定恒心、精益求精,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不窄化文学的胸襟、不矮化文学的境界、不弱化文学的力量,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杨庆祥(北京代表团)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意识到新时代的文学面临着很多挑战,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历史上每一次文学的变革都与科技、思想、媒介的变革紧密相连。今天全球已经进入一个以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和仿生信息为核心的即时性社会,中国在这一轮变革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和份额。新时代需要新文学。具体来说,新时代文学的内容以生活的实感为基础,以人民的实践为中心,新事物、新现象都需要被书写和塑形;在形式上,新时代文学应该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和世界各国文学的优秀遗产,创造出切合时代内在精神的有效形式,这一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有内容的形式;在情感上,应该意识到每一个作家、艺术家都是人民的一员,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察和感悟生活,寻找到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审美的契合点。总之,新时代的文学既是立足于中国大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民族文学,同时又是面向世界,面向人类的世界文学。作家和艺术家们只有敞开心灵,在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换的基础上,以现实为根底,以生活为源泉,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时代、属于中华民族、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秀文学作品。


 李云(安徽代表团)


我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讲话催人奋进,令人鼓舞。

作为诗歌刊物的主编,我既要带头学习好讲话精神,更要组织好编辑部人员的学习,要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树立阵地意识,坚守人民立场,树立史诗意识,坚持中国气派和中国风范,树立中国精神,着力组织推出有时代感、有情怀、有温度、有特色的作品,坚决杜绝“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内容出现在刊物版面上。

作为一名作家、诗人,我将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内涵,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坚定党性修养,坚守人民立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切实理解“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坚持“两个敞开”,把目光聚焦“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用手中的笔写出、写好百年之变中人民的精神面貌,力争塑造出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用情用力用心投身伟大的新时代文学创作之中去,贡献自己的才智,不辜负党的文艺工作者的称谓。


 鲁若迪基(云南代表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聆听了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中国作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时隔5年之后,12月14日上午又聆听了习总书记亲切温暖的讲话,感到无比振奋,内心充满了作为中华大家庭一员的骄傲和自豪。习总书记的讲话,肯定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前沿,指明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前进的方向。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他的人民情怀,习总书记曾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次大会上,他又说“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诗人和基层文学工作组织者,我们要将习总书记的五点希望,变为我们创作和工作中的责任和要求,心系“国之大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李林荣(北京代表团)


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给我最深感触。这是对毛主席在《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民族新文化建设的理论认识与历史经验的全面继承和全新发展。正如在争取中国人民解放时期,为了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党领导组织了文武两个战线,统率了军事和文化两支队伍。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同样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挑战,不断巩固和加强文武两条战线。

总书记讲话中提到茅盾先生曾谈及小说家不仅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更须有能够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头脑。这对我们思考和探索如何把当前各种文艺样式的现实题材创作,进一步推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高度和深度,极具启示意义。准确深入分析社会的头脑,只能来自科学思想的武装。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新时代,人民的范畴空前扩大,纳入了一切积极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的爱国者。身为其中一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科学思想,增强认识社会能力,积累接触自身以外的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亲身体验,才能更多更好地创作出精准把握社会脉搏和时代潮流的现实主义佳作。


 杨绣丽(上海代表团)


12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习总书记的讲话感奋人心!总书记的讲话,我觉得是一篇关于文学、关于创作、关于中国文化、中国情怀、中国力量的有力导引,极大地振奋了作家代表们的心。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次,在中国作协十代会开幕式讲话里,习总书记提出:要“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文人喜欢把情怀寄寓于山水。山水的审美也是文化的审美。我们当代的诗歌写作者,内心更要有文学的山水。我们的内心,要有胸怀山水的大格局。这里的山,必须翠绿茂盛、风朗气清;这里的水,必须清澈晶莹、丰沛灵动。山川万物、泉林丘壑,托物于心,寓情于景。“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我们要写出家国鼎盛,我们要写出新时代浪潮下人民对生活的认识及生命本源的真切感受。“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在文学艺术的山水中,提倡意美、情真,拒绝肤浅、庸俗、媚俗的作品。我们要胸怀整个社会,提高自身的修养,尊重写作的规律,为人民写作,为美写作,为真正的文学而写作。在文学创作中,剔除“山里的杂草,水里的杂质”,恢复文学的本来面貌。

当下,我们伟大民族崛起过程中所呈现的多元化生活,给予我们文学的客观叙述与精神张扬,提供了无限空间与可能。作为作家诗人,我觉得我们更要承担文学的职责和使命,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 在如今的时代生活与复杂的公共环境里,格物致知,深入物理,穿透现实的薄膜,开启一次次文学追寻,使自己内心情感在当代高度冲击波的商业文明中,让文学作品充满中华文化的自信,让文学的山水更清、更亮,中华民族几千年诗意栖居和在新世纪走向复兴的梦想,才能豁然开朗,走向大成。


 王若冰(甘肃代表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论重要来源之一。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强调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昨天,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的讲话中,习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习总书记所说的“民族复兴伟业”,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伟大复兴。其根本要义,就是希望作为人类灵魂精神世界创造者、塑造者、传播者的广大作家、诗人和艺术家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局的潮头,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自觉地承担起培根铸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高举中华民族精神火炬的历史使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所在。作家、诗人和艺术家承担着传承文明、创造着文化、塑造人类灵魂与精神世界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渊源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神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和价值,更要深切理解、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作为中国文艺战线中的一员,我当全力以赴,奋勇当先,主动承担起培根铸魂、高擎民族精神火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赵晓梦(四川代表团)


12月14日上午,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聆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备感振奋,备受鼓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五点殷切希望,句句击中我的心扉,更加坚定了为人民、为时代书写的使命与担当,也明确了“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的写作方向。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人民”一词不断出现在字里行间。这些滚烫又闪光的“人民”热词,既充分彰显出人民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沉甸甸的分量,也传递出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热切期盼与厚重嘱托。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诗歌写作者,我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深刻内涵。没有感知人民喜怒哀乐的生活经历,没有领悟人民跳动的时代脉搏与心声,哪怕语言再华丽、情节再跌宕,也不会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在今天,我们面对比苏东坡、比聂鲁达更加宽广、磅礴、火热的现实生活,理应创造出了一个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文艺新境界。现实永远存在诗意,如何去面对、去感知、去把握和书写,是今天每一个诗人应该肩负的使命。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伟大的作品。把个人生命与时代永恒相连,把现实转化为一个更伟大和更持久的现实,从生活出发,以人民为主角,“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


 陈亮(山东代表团)


非常幸运,作为一个农民诗人、北漂诗人,能当选为中国作协十代会代表,并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领会了总书记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五点希望”,可以说是很受启发,备受鼓舞。这个讲话中的前四点“希望”是关于文艺创作方法本身的,第五点“希望”是关于文艺工作者道德修养的。我以为这个讲话具体论述的是“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的问题,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个作家在写作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发展,守正和创新,做人和作文,生活与艺术,品质和市场,个我与众生,小我与时代之间的辩证关系。

我认为这个讲话主要阐述的就是文艺工作者如何提升自己境界的问题。

因为境界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是否有能力来抒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而如何书写好时代,应该是我和所有文艺工作者所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

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方法或者方向——那就是“境界”的努力提升,这需要我们真正的“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真正将“个人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真正需要我们从小我走向大我,将自己的命运真正和人民、时代、民族的命运联系在起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抓住时代的“牛鼻子”,将这个“庞然大物”丰满地呈现在人民面前。

讲话中论述的问题虽然从本质上来看是文艺创作的常识,却是大道至简,是文艺工作者“为天地立心”的责任、使命和担当。从漫长的历史上来看,许多文学实践的失败都是背离了这个常识而失败的,因此,这个讲话非常具有警醒意义,可以常学常新。

这个讲话也是习总书记前期对于文化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延续、发展和重要补充,是他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综合中国传统文化根脉及现当代的文学理论和实践进行重新梳理和总结的重要文献,对于文艺创作回归大道或正道,对于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会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沙克(江苏代表团)


习总书记在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这番话语对于包括我在内的从事现代诗歌写作的作家或者诗人来说,可谓是鞭入肌理,精深致至。现代诗歌刚刚走过百年历史,正面临着新的经典构建以及与世界诗歌的互动交汇。如果一个当代诗人泥古不化,在形式和内容、甚至字句上因袭古代诗词,那么他就会和时代文明和社会生活脱轨,既变成不了李白第二杜甫第二,也成就不了当代的自己。如果完全抛弃经典诗词,割断文学传统的血脉,横向移植、模仿或凭空虚造所谓的现代诗,那么他就悖离了中国诗人的根源立场,既成不了莎士比亚第二歌德第二,同样也成就不了未来的自己。

一个当代诗人只有深汲中国诗歌传统的精髓,守持诗歌文化的精神原乡和本土立场,习总书记希望的那样“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置身于全球化的当下生活,书写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块土壤的汉语诗歌的纯度、温度和高度、厚度,这也是通向人类诗性与经典文本的路径和价值所在。


 廖志理(湖南代表团)


这次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肩负着振奋民族精神,开创文学辉煌的历史重任。12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收获很大。

一是进一步坚定了诗歌创作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文艺战线所取得的成就,对文艺工作者给予了高度的信赖和殷切的期望,使我们诗歌创作者倍受鼓舞,倍感自豪,倍感振奋,从内心激发起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的信心与豪情。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诗美创作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这就为新时代的诗美创造指明了方向,为诗美创作提供了遵循。

三是进一步树立了创作的目标。每一个作家都会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目标。什么是优秀的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作为一名基层的诗歌创作者,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扎根人民,立足现实,精益求精,努力创作出不负伟大时代,不负崇高使命的精品力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赵宏兴(安徽代表团)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的开幕式上,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振奋,备受鼓舞,现在,我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粗浅的感受。

一、作为文学刊物,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作品。文艺作品离不开艺术形象。习总书记对文学艺术的论述,就是我们选择优秀作品的标准。文学作品虽然是创作的,但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要用饱满的热情讴歌生活,要用真挚的感情贴近生活,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常常收到一些故事性强但主题灰色的作品,是要好看,还是要正能量,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给出了答案,就是“要通俗,不能媚俗,低俗、庸俗,”“对正能量要敢写敢歌,理直气壮,正大光明”。

二、要创新办刊,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岁月已进入新时代,我们办刊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只有努力创新,刊物才能爬坡,才能突围。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创新不光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内涵上。我们的刊物承担着繁荣文学的使命,新时代涌现了许多新的风尚,新的面貌,我们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引导作家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有时代感的文学作品,而不是躲在象牙塔里虚构自己的小世界,抒发自己的小感情。

三、作为一名办刊人,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在文学边缘化的当下,如何坚守文学初心,不随波逐流?习总书记说:“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习总书记的话可谓语重心长,进入新时代,我们文艺界涌现出许多德艺双馨的人物,他们的品德都在感染着我们,给我们树立起崇高的标竿。作为一位办刊人,我要加强个人修养,以德配位,对歪风邪气要敢于斗争,引导广大读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博大精深,是指导我们今后文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回去后,我还要认真学习,努力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到工作中去,严守刊物的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严把刊物的意识形态关,激浊扬清,坚定信念,做好本职工作。


 东篱(行业系统代表团)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也是关于文艺创作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要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要坚持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这些都从客观上回答了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创作的方向和目标,可谓高屋建瓴,殷殷之望。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这一充满深刻哲理和民本思想的论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具体化。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诗人,必须热爱新时代的生活,深入生活,扎根生活,这是我们创作的源头活水。要有爱的能力,关心民间疾苦,关注普遍的人心、人性,挖掘并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对生活中和人性深处的恶予以鞭笞和抨击,让我们的作品充溢着人性的温暖。要善于并敏于捕捉生活细节——那些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所谓“有包孕的片刻”。要有提炼、加工和在诗歌中还原生活细节的能力,这样,我们的诗歌才会有血有肉、有生活气息、有人的温度。

伟大的时代,火热的生活,我们惟有投入,惟有深扎,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生活,无愧于内心的优秀作品。


 邵悦(行业系统代表团)


12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我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文代会、第十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倍受教育、启发和鼓舞,深刻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中国文艺事业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热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通今博古、文韵浩荡、意义深远,深刻地阐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号角的百年文化历程,清晰地描绘了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宏伟蓝图,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平易近人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令人深深感动、敬仰和振奋人心。

作为一名党员,新时代诗歌写作者,我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责任和使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用优秀的诗意文字,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本着“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宗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思、用力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立徳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坚持弘扬正道,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情和文质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王法艇(中央和国家机关代表团)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每个伟大的时代,也都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学表达。习总书记在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了“人民是文艺之母”、“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金句,是正确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最终旨意,不仅为每一位文学工作者擘画了方向,同时也深刻回答了文艺繁荣的源泉和为谁服务的时代命题,让我极大受益。作为一名代表,通过亲耳聆听和认真学习总书记的报告,我认为所有的文学工作者,要想创作出真实反映时代火热场景和人民生活的作品,要想让人民的念念不忘,必须心存大爱和热忱,必须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全身心地感受这个时代的脉动,与这片土地上爱好和平的人民一同劳动,倾情用心体验和感知人民的全部,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镌刻时代的经典作品。

优秀的作品属于时代,属于人民,它源于对人类的热爱。也只有存有大爱者才能从万千事理中发现最本质、最朴素、最滚烫的诗意。一切有创造能力的文学工作者,无不把自己融入时代和人民之中,以美的眼睛发现美,以善的情怀广播善,以嘹亮的号角吹奏时代的主旋律,把有智慧的、有道德的、有感染力的素材揉搓成心中的深情,用饱满的情感以令人愉悦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理辩气直,辞盛文工,止于至善,臻于至美。


 梦野(陕西代表团)


我来自陕北神木,能参加第十次全国作代会,首先要感谢《诗刊》多年的培养,感谢陕西省作协的推荐,感谢中国作协支持我们基层创作者,让我们在泥土气息中,多了一种向上生长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深受教益。于精神的极大鼓舞中,我的心里涌动着几点感言。

第一,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习总书记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所在。我想说的是,不论是什么身份的人,不论是什么职业的人,这些人不论身在何方,不论时光如何流转,他们只要在创作着,那么每一个人,都是人民中的一员。做到身入、心入、情入、思入,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有时代感,更有生活气息和人性光辉。

第二,作为一个党员作家,我必须提高政治意识,所创作品才有使命感。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作品要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饱含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火热实践,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作出文学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创作者的精神品格和人生担当。

第三,作为一名文联负责人,我必须把牢文艺发展方向,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得到启示,全身心、严要求、高标准抓好精品的创新创造,所创作品要具有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具有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样的作品老百姓才能喜欢,才能更好地做到文艺惠民。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2.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5.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6.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7.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