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芯诗集《间歇》出版 120首力作构建诗意时空

作者:陶玉莲   2015年07月30日 07:51   新华网重庆频道    620    收藏

诗人王学芯



诗人王学芯诗集《间歇》近日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据悉,《间歇》是诗人推出的第6部诗集,诗集收录了诗人创作的120首新近力作。


《间歇》正像书名的准确性和扩散性一样,突出了一种状态中短暂的相互转化和渗透,一反抒情常态,用格局、情致和深度融合本质、价值和意义,通过语境发现意象,从而迫近创造性的继承。诗评家霍俊明认为,《间歇》是零散对完整的辐射,并以此构建出独特的时空形态,令人神往。


王学芯,生于北京,长在无锡,《星星》诗刊首席诗人,参加《诗刊》第十届青春诗会。著有《双唇》、《这里那里》、《偶然的美丽》、《文字的舞蹈》、《天上的草原》、《江苏青年诗人七家》(多人)、《间歇》等诗集,现在无锡市某机关部门工作,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间歇》封面



王学芯作品:间歇以及夜晚的大雪


《梦》

昨夜 凌晨

我在梦的波动里航行

在天空灰暗时悄悄上岸

我靠近一处独立的房屋

头顶依然是天空

刚才航行的深度

已深过大海的咸涩

现在清净的空气滑过皮肤

我开始与房屋并肩向前

一群鸟从斜面飞来

点击了树林的天际

而身后跟着的河流依然追赶我

转过身 浪花变成密集的云

伸出手 它穿起新一天的朝霞

装饰了我说话的枕头


《间歇》

向着山林 或天空 或巨大的岩石

我抬脚 看见台阶边被吹动的

茎叶和花 这是石缝间一种开花的生命

它金黄的小花

把台阶照亮

而台阶和天空下的岩石连在一起

那些细小的花

有光芒的嗓音

我关注这些间歇里的茎叶和花

我在想它生存的有力

它剥开石缝 把岩石提起

用自己的一点小光

改变了石块的硬度 以及

整个庞大的山林

这些亲切的茎叶和花

我试着阅读 看看天空

感到自身的渴望和重量

从它的气息 触及轻灵的脉动


《黄昏的溪马小村》

为了寻找福地我们在地图上

进入皖南溪马小村 为了喉咙

为了一滴干净的水份 我们

从蓝藻的水边 从空气悬挂颗粒的水边

坐在漫不经心的溪马河边

水看见我们 我们也看见

野鸭和跳水的绶带小鸟

看见黄昏的太阳 孤悬山岗

如空中围合的透气玻璃

我们像被保护在里面……

无法述说我们对明天的

忍耐 像昨天水边的突然惊呼

鱼翻开白色的肚皮停止游动……


《海边狂风》

贝壳的耳朵 移上岸来

风的舌头舔起海带一般的沙路

衣服鼓动 吹足了

空气 像气球长着

两只脚的现代怪舞大师

走在巨浪之上

塑造正在开始

天空推动一切

电缆线咬出叽叽的鸟鸣在

头顶飞翔 植物拱起

以一种柔韧的弧形

完成一种单程的狂奔

不是海鸥的鸟 从天幕上

间接地急促飞行

划出几道直角的痕印随后消失

年轻了千年的海风

在日常生活里痴迷 再三

把田野变成自己的艺术广场

抽搐的下沉 舞动大地

   

《水杉森林》

这是一个四月清晨的夜晚 我

站在密密的森林 看见

一棵水杉平静地呼吸 用

一把袖珍的绿色梳子

把风从笔直挺拔的梢尖

一层层梳理下来 从我脚踝开始

同整片森林融合一体

这一个安静的地方

此刻 树梢触及的清晨

光芒四射 森林生长的绸密

在树干滋养夜晚的深度

那些草绿色梳子

用长长的风丝拉出了我肺底的呼吸

在它的灵巧中

我打扮光线里的时光

足足半个夜晚 我隐隐

看到太阳的面孔闪过一次

闪过时每棵水杉好像都在飘移

而梳子里的风有了些亮色

且微微地蠕动

随我行走


《黄昏看海》

云落在海上 落在荒漠

在我身边的灯塔上孤立 黄昏

搁浅在船和礁石

如同茕立的骆驼草

正在把夜翻转过来

在这冷清的云下 我

看到一只海鸥从头顶飞向夜晚

云裹着最后的黄昏

涌上岸来 在我手指缝里穿过

平静中 塔尖悄然亮灯

礁石的颜色愈加发黑

此时倾听 风躺在荒漠的波谷

慢慢合上眼睛

发出拍岸的鼾声

我喜欢黄昏看海 举目望去

地平线消退比出现更有意味

就像天空的窗关闭

我在巨大的房间里 坐在

礁石的灯下 被时间侵蚀


《玻璃之鸟》

鸟在玻璃上飞 鸟在

玻璃的森林中惊慌失措

光与影 鸟寻找失群的姐妹

它看见有鸟飞过

它追逐 撞上玻璃 摔倒在地

又急促地

拍翅而起

鸟在高楼的狭缝里无从穿越

玻璃合围 如入多棱花筒

眩晕中 它看见许多个自己

撞上又一堵玻璃

许多只鸟 一起纷纷坠地

……

可怜的玻璃之鸟


《清晨的田野》

我愿为这清晨留在这里

麻雀从我梦中的树上飞来

在啄醒一棵小草时

我有露珠的明亮

周边的山静极了 一切

都是新的开始 一种万物的绿色

说服任何人的知觉

从潜入池水的阳光里 在

反射的空中 我搭上

一只麻雀的翅膀

在一天开始时我有了存在的天空

强大的光 光中拂起的头发

飘远了我梦幻的脸庞


《擦玻璃的人》

擦玻璃的人 提起

居住区的所有楼梯 倾听光的透彻

再把楼梯一层一层斜放

提放其间 手指喃喃低语

窗外的绿剥开屋内的空白

目光触及不到僵硬的玻璃

站在低处停顿

每扇窗用自己完整的羽毛

竖起浓荫中的光芒


《夜晚的大雪》

雪总在我睡后的窗外落下

我没想到她会靠我这么近

当我拉开窗帘

她已坐在厚厚的松软石凳上

映上一张雪的脸庞

她总是那么不习惯敲门

像初恋那样羞涩

用冷却的火苗 独特的方式

给我惊喜

凝成最纯洁的静止

雪 此刻像樱花开放

有种温柔可让时间停下

这个夜晚 已经越发明亮

我的天空

在雪中向前


《清晨读的一首诗》

身体很轻 从楼梯下来着地

水泥地特别松软

树间的小径 很短 没有一丝皱纹

我还有年轻的时光

一天这么开始

我走出居住区的出口

马路和车流如同连接的分行

每个人穿织词语 都有飘逸的体姿

身轻如蝶 石榴花已开

一个没有想过的夏季

从脚下看开

这一刻太阳同响亮的云霞

说话 听见自己的

脚步 我减轻自己的重量

看见树叶发光 没有一丝皱纹

石榴花已开



一双寻找自我的眼睛——读王学芯诗集《间歇》

李 刚

对于王学芯来说,他总带着一双寻找自我的眼睛,这双眼睛就是他的诗歌。在一次相聚中,他对我说:“海,是我的心念。尽管我并没有出生在海边。”他说:“只有海的宽广,才能与用眼睛去寻找的视域媲美。”那么,王学芯在寻找什么?用他力图像海一样开阔的眼光寻找什么?

我读到他的一首诗歌《伫立山坡》——“山坡在群楼的高度之上 / 我在这个坡度 坐在阳光里 / 山顶在云雾外生长 / 石阶结满汗水 我在 / 上下之间的宁静中存在”。

诗句道出了这份寻找的“目标”,那就是自我的存在。“我在 / 上下之间的宁静中存在”,便是生命体对于浩渺天宇、苍黄时光的回应和倾诉。倏然间,生命自我似乎卑微到视域之外的一粒孱弱之光。但他发现了这粒光,是发现,甚至不是看见,是作者深切的感知,就像坚信世间的真理和神明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要知道,在鲜活而况味的人生里,又有谁能看见这粒孱弱之光呢?于是,朴素的珍贵感和不老的精神气在人世的自我宿命里漫漫牵扯出来,像他在另一首诗歌《黎明过程》中的那根温暖的绒线;又于是,作者隐喻的“自我”,已执着地嵌入那一粒光,让它极尽全力地去发热和点明渺小的生命。

我觉得,这就是王学芯诗歌的辨析度,就像著名诗人梁平所说的“学芯是诗坛具有辨析度的诗人”。而王学芯自己也正是以这种辨析度释解着生命里的热爱和关怀。相对时下诗坛现象,近十多年来,王学芯的诗歌和创作之路内敛含蓄,力弃张扬,诗歌作品犹如一束亮刃利鎞,在岁月里自饰着光丽。他把诗歌语言的声响和热量交给了那一粒存在之光,也就交给了他的生命行为。汶川大地震后,他即投入到援建的队伍中,他以现场指挥的身份,担负着人心内在的大爱,极力捍卫一切生命和存在的尊严;他以平和而内力的情怀,演绎着自己岗位的精彩。他的诗歌以此隐含着无限的动能和魅力。

我是从他一首首诗歌里,看到了他的这双寻找自我的眼睛。这双眼睛也带来了王学芯诗歌的一种驻足顾盼的情怀。作家邹静之曾对其诗歌写过这样一句话:“在这样纷繁的来不及顾盼的时代,突然在一朵最不起眼的小花上,展开神思并感到她的光亮,这种朴素的日常感受真好。”人是要学会这种感受和感动的。从感受存在的细微或博大,然后感动于静,感动于相依和因果的关系,感动于维系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理由,这便是我们迈出新的一步、攀登新的石阶的真正基垫和动力,也就好像你能发现的灵魂深处的真实心力。在王学芯的诗歌作品里,已难以捡拾那种“借题发挥”的当下某些诗歌普遍散落的病肤残屑,而是让人直接洞察到间歇的一种凝气聚神。“歇”不是停,不是死亡或佯装死亡,“歇”是生命赋予存在的静美之画,是寂静时气息喷涌的“动”。这份顾盼情怀,实是人生真谛的重要元素,也正是对现代社会繁忙而蛮荒这样一个现实的无声鞭挞。怎样让生命情怀真正与日月相随,和流云相伴,这就要让行为从容地停下来,然后去认识细微的风尘,剖析静物的内理。佛语说,一花一世界,而我们身边的存在,哪怕一粒雨滴、一抹淡香、一株小花、一个回眸,都还不是击中命脉搏动的沉甸甸的音符和命运的钟声?记得上世纪苏格兰诗人诺曼•麦凯格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我曾看见她在乱石丛中,/ 在雨幕后面,在分秒之后。/ 我曾以所有静默的方式 / 对她说话,我曾用我睫毛似的思绪 / 把她度量。”在这里,她是什么?她是诗人心中的爱。这种爱自然是一个人,也是乱石中的一粒反光、一颗沙砾、一朵雏菊、一声虫鸣……,而对于这些,我们还不是要用睫毛似的思绪予以度量?如若执意于欲望现场的奔忙,甚至为生命里莫须有的悬念而折腾,那么无论是躯体还是命运的内在,还不是枯败如蔫物而再也无法开放。现代化发展到今日,我们周遭之现场,还不是充溢着这种氤氲。王学芯对这种氤氲的批判和反驳,是静心而理喻的,是置于了一首首生动而静美的诗歌的张力和感染。这种顾盼情怀,也必然凝练着作者对俗世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感悟。

因而,王学芯诗歌呈现的静和内敛,实质是顾盼情怀的豪放之歌。他写葡萄,“青色浅绿色紫色深紫色的葡萄 / 舌头滑过 嘴唇有一丝絮语”;他写太阳雪,“我在太阳雪中行走 听见 / 密集的金属小片碰撞 发出 / 闪耀的声音”;他写星星,“熄灭灯光 对视一下星星 / 沙发松软了酒后的神经 / 今夜 我想睡了”……。从顾盼的凝神中,诗人用诗歌的语言,提炼出一丝絮语、闪耀的声音,像一根线索一样,到达今夜,“我想睡了”一句,是何等的回味无穷呀!试想:我们能睡吗?诗人能睡吗?诗歌能睡吗?但是,我们真的是要睡了呀。

因为什么?因为挤身于世场人情的恍惚和无奈,责任和担负,也因为这份顾盼情怀的出发点和与内心自然对应的关注意义和生命自省,正如尼采的一句话,“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同时,顾盼情怀的内隐或展露,必然带来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诗歌的及物性。当然,单凭及物性一说,还不能完全指认出王学芯诗歌的内在风格。因为诗坛好多诗人创作了这方面的许多优秀作品。这里所要说的是,王学芯诗歌的及物性特征更隐含顺遂点化的醒悟和内敛式的韵感。近百年的诗歌发展,从一脸革命性的颂赞(“赞”字甚至可以干脆写成“战”)之歌,到后来表象上突显的文化外饰,直到所说的新月派、朦胧派登场,诗歌最先的非及物性正向综合性或多样性发展,其中一点就是及物性的意象运用。然而,及物性的意象运用又产生了一些极端化的漩涡眩晕,例如所谓的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口语现场写作等等。而真正置于诗歌语言的及物性,应该是言之有物和以物而言的神韵意动之歌。诗歌一旦放弃了“歌”的内质,想是新诗之路或将更为曲折迂回。这就是邹静之所说的白话的音乐性,即“白话新诗独有的节奏,韵律的音乐性”。王学芯诗歌的及物性特征的最大成功,就是避免了任何一个极端,建构出及物的诗韵。在一次交谈时,王学芯说他很谨慎每一个形容词,在诗歌语言的铺陈设置上尽力予以避免,他说:“诗是什么?新诗是什么?诗歌应是内心对事物的重新指认。”例如在他的诗歌《工业之后》里有这样的诗句:“那些稻谷和野生的树 / 如喉咙里的软梗 / 润滑中有粗粝的疼痛”,在这几句诗句中,便可看出内含的“重新指认”、“语言韵律”、“内敛聪颖”的及物之上的独特意味。如果诗句中激烈地张扬地暴露某种反判,那么在稻谷和野生的树前面肯定会堆上一些形容和修饰,喉咙里也不是软梗了,而是硬梗,疼痛也不是产生在润滑中了,而会产生在坚涩的熬虑之上了。纵观作者诗歌的这一现象,可谓是他诗歌及物性的内敛思悟和诗意自省的特质了。

诗歌是悟性的文字,诗歌是唯美和警醒的象征。而诗歌创作又来自于生活的教诲,尤其是诗人本身的现实存在。从王学芯诗歌创作的道路来看,无论当年他作为江苏青年诗人社团“男朋友”诗社的主要成员,还是到后来参加诗刊社的第十届青春诗会,以及到他这本诗集《间歇》的出版,他的诗歌以深沉内敛的生活存在为教诲的这根主线没有变。这根主线就是王学芯也多次说到的“湖、海、夜”这些感悟元素在其诗歌作品中的真挚嵌入。由此,我想到这些元素所代表的一个统一意象,那就是宽阔。无论是小情绪还是大感触,无论是荞花稗草还是河川峰岭,都深含了对“宽阔”的敬畏色彩。所以,王学芯诗歌的思悟和自省,都隐藏着“宽阔”这个辨析的命题,以揭示那些生活教诲给予我们现今生活的责任和担负。王学芯是位公务人员,他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始终站在这个教诲面前,珍惜间歇的顾盼,敬望远处的宽阔。正如他的诗歌《家》写到的,“彩色的版图 我在那里降落 / 生根 像那里的树向往天空 / 根须与土地融合成一体”。我感到这样的“融合”正是责任和担负极其重要的前提。

所以,当我认真翻阅他的诗集《间歇》时,我觉得诗人的低头抬首就在我面前,我好像看到他站在存在的事物之上,听到他说:“突然发现 鸽子一直前进在天空 / 我与很多树站在一起 / 但不雷同。”



光的诗学——王学芯诗集《间歇》读札

何言宏

王学芯居江南,写诗,性格豪爽、魁伟,诗却很细致,常于细致之中俯仰万物,体察日常。读他的诗集《间歇》,不仅感到诗的丰富,更是发现他的诗歌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与美学,一种生动、明确甚至是不无锐利的诗学,已经在其诗中呼之欲出。

《间歇》中的诗作题旨丰富,江南的湖泊、河流和雨水,以及江南的树木、田野和村落,还有江南的日常生活与诸般场景,均有丰富的书写。同时,还有不少诗作写了海,写了江南之外的很多事物,在这些诗作中,海的涌浪与狂风(《涌浪》《海边狂风》)、日常生活与人生感悟(《日常的疲惫》《幸福时光》《日子》《午餐》)、个体生命的体味与咀嚼(《生命》《塔》《一双不穿的旧鞋》《梦语》),还有亲情(《最后的母亲》《重症病房》)、生态意识(《黄昏的溪马小村》《工业之后》《那湖滩三十米外》)……

《间歇》中的很多诗作中都经常会出现“光”的意象。正如其中的《梦语》所写到的,我经常会遭遇“突然一道穿透的光/令人惊异”,这些“突然”的光,不仅会照彻我们的内心,更使诗境与诗意充满了光辉。“光”在王学芯这里具有了某种核心性的精神意义与诗学地位。王学芯的诗学,莫非就是“光的诗学”?

我喜欢那些有“光”的诗篇。对王学芯来说,无论是在白天(《午后蜃景》),还是在夜晚(《夜晚的大雪》《夜路小记》《夜归》);无论是在黎明(《黎明过程》),还是在黄昏(《下午5点的城市》);无论是在山野泽畔(《行走山间》《伫立山坡》《夜宿深山农家》《油菜花开》《清晨的田野》),还是在现代都市(《古城落日》《坐在台北的街边》《暴雨中的街景》),他都能注目于“光”,捕捉到“光”,并以这些“光”来洞穿和辉耀整个诗篇。有时,王学芯的“光”来自“灯”(《夜归》),来自“雷电”(《暴雨中的街景》),有时则会来自叶的明亮(《葱绿涌来》)和花的灿烂(《油菜花开》)……

在《间歇(一)》中他写道,“向着山林 或天空 或巨大的岩石/我抬脚 看见台阶边被吹动的/茎叶和花 这是石缝间一种开花的生命/它金黄的小花/把台阶照亮/而台阶和天空下的岩石连在一起/那些细小的花/有光芒的嗓音”。这些“细小的花”不仅有着“光芒的嗓音”,还有着非常强韧和伟大的力量,正是这些小花“剥开石缝把岩石提起/用自己的一点小光/改变了石块的硬度以及/整个庞大的山林”。王学芯很善于以他的“光”来洞穿黑暗,照耀那些灰暗的事物,以此来创造一个温暖、明亮、充满诗意的世界,使我们时或虚无、时或灰颓、时或陷于庸常的内心骤然生动,获得诗意的澄明与提升。这不仅是王学芯“光的诗学”精神的层面,也是他所经常使用的技艺与策略。

王学芯作品中的“光”最为多见的,还是来自于太阳。日出日落,晨光夕照,阳光下的种种事物、种种细微和复杂的内心感受,是王学芯最多书写的内容。在《黄昏的溪马小村》中,王学芯以一轮“孤悬山岗”的“黄昏的太阳”营造了一个无比巨大与安全的世界,它使我们远离恐惧、远离死亡,远离造成我们生态灾难的“蓝藻”,从而将我们很好地“保护”。王学芯作品中的“光”,虽然不像其他一些诗人那样具有超验意味甚至宗教色彩,但仍然高于日常、超越于日常。王学芯的诗歌世界,是一个明亮的世界,超越性的世界。

《间歇》前后都附有“首诗”与“尾诗”,他将《间歇》中的120首诗作比喻为120张叶子,这些“自信的树叶采集光明/完整地在宁静中闪烁”。同样是在这两首诗中,他很明确地指出,这些树叶和这些树叶所赖以获得生命的树,实际上是长出于“一座喷泉”,一座来自于王学芯生命间歇的喷泉。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也终于明白,王学芯的“光的诗学”和他的诗作中经常会出现的“突然一道穿透的光”、那些源源不断地照耀着我们、澄明和提升着我们的奇异、温暖和明亮的光,全都是来自于王学芯的生命,来自于王学芯的精神深处。我以为,这就是王学芯“光的诗学”的最基本的内涵,也是王学芯诗歌最为重要和最独特的价值。



责任编辑:Tia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