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敬畏而自信地与传统对话

作者:刘秀娟 崔颖颖(实习)   2016年10月20日 11:14  中国作家网    217    收藏

10月15日,“第二届岳阳楼国际诗会”在湖南省岳阳市举行。该活动为范仲淹《岳阳楼记》诞生9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由《十月》杂志社与岳阳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欧阳斌,以及岳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诗会。

吉狄马加在致辞中对诗会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谈到,岳阳楼是中国文化版图上非常重要的标识,历代诗人文章家为她写下了很多不朽诗篇,尤其是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更赋予了它“先忧后乐”的伟大思想内涵。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诗人们相聚岳阳楼下,以诗歌的方式纪念《岳阳楼记》诞生970周年,对继承、传承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具有重要意义。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从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真正实现“文化自信”,从深厚的文明谱系中汲取和发展创新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学健康蓬勃发展。

诗会期间,“历史资源与当代诗歌研讨会”同时举办,意在探讨如何在当下诗歌写作中继承传统文学资源。经过百年发展,从古典诗歌中破茧而出的新诗,已经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确立了新的美学范式。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如何处理古典诗歌的经验仍是诗歌写作的重要课题。

历史资源在现实土壤中获得新生

“我们今天看到的蝴蝶身上有抹不掉的‘梁祝’,月亮上始终有苏轼的身影。”诗人陈先发认为,“不存在一条明晰的界限能将历史资源与当下写作区分开来。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资源充沛的土地上,很多历史资源一直活着。我们听一首简单的音乐,可能交织着古老的箫声和流行的电子音乐,这种交织的矛盾对立,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写作者宝贵的矿藏。”他提出,传统无法回避,现代诗人需要的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转化。对诗人来说,“现实”二字不可回避。“现实”具有不同层次,诗人尤其要注重“语言的现实”,百年新诗诞生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从古典诗歌到现代诗歌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缺失性过渡”,缺少古汉语的弹性和表现的灵活性,诗人要思考如何处理语言的现实问题,去恢复或者重新开拓语言的表现力。

在诗人胡弦看来,随着一个诗人的日渐成熟,如何面对历史资源的问题迟早要碰到。他形象地解释说,“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在长江边上走,他是一位浪漫的诗人,在江边大声地朗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开始觉得很好笑,可是诵着诵着就被他带入进去了,这种诗我们看的时候是一种声音,但在朗诵的时候就带有一种仪式感。我觉得这种历史资源的传承很奇妙。历史资源的写作为什么这么重要,就是因为它不断地冲破时间向未来延伸,借助我们的手来创造我们的写作,同时它的价值也得以确认。”

《世界文学》主编高兴一直关注东欧文学,他认为,东欧作家对待文学历史的实践能给当代诗人一些启示。“东欧作家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兴趣,是因为东欧作家把现实土壤与历史资源看得同等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没有东欧的现实土壤的话,昆德拉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昆德拉。”

对诗人而言,面对浩瀚历史,比“寻找”、“获知”更艰难的是“选择”、“转化”和“有效利用”。“我们怎么用好自己最重要的资源?在这个时代的写作者其根本任务是什么?”在诗人李元胜看来,这一代诗人身处高速发展却尚未完成的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在写作中留下这个时代的“当下经验”、“独特意境”。

诗人路也认为,重视历史资源的目的还是为了现实与当下,“现在”才是诗歌的立足点,当然这个现在包括“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未来的现在”。

诗歌最终要写出的是内心,而不是历史的本身

“我听过一个有趣的说法:洞庭湖是个埋没诗人的地方。”在诗人哨兵看来,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屈原、李白、杜甫、刘禹锡等大诗人在洞庭湖留下的千古佳作,是每一个企图再次书写洞庭湖的诗人难以逾越的高度。然而,今天的诗人继续在洞庭湖边、岳阳楼下探讨诗歌的未来,正是每一代诗人对自己责任的不放弃、对自由创造的渴望。洞庭湖的诗歌传统仅仅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一隅,深厚的传统既是丰富的资源,也是诗人们必须钻破的“茧”。

哨兵说作为诗歌编辑,他判断稿件的标准通常是:第一是否有对传统的呼吁、继承;第二是否能从作者写的作品中看到自身的生存状态,看到他的生活、生命、人生;第三在保持这两点的前提下,诗人是否有新的发现。他认为传统有一个游移的、无限扩张和内缩的过程,历史资源与当代新诗的关系很复杂,“是一种父子的、母子的、朋友的、情人般的关系,甚至是敌人般的关系、乱臣贼子般的关系,因为我们必须要破,才能立才能继承和传承。”

“历史资源可能成为两种,一种是有效的历史资源,还有一种是无效的甚至是负面的历史资源。历史资源成为一种局限和负担的例子很多,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作家说话明显有一种中国腔,这种中国腔往好处说是一种特色,往坏处说就可能成为一种局限,成为某种陈词滥调。我们对历史资源的有效和无效性应该有清醒的判断。”高兴谈到,对待历史资源和读书一个道理,“阅读能把人引到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越读越钻牛角尖,越读越狭隘,把人封闭起来;还有一种是在阅读中不断敞开、获得自由,最后养成一种清醒的批判性目光。同样,面对历史资源时,我们怎样充分利用,同时怎样清理和摆脱某种限制,这是特别重要的。

“历史资源与当代新诗写作本来不是一个问题,或许是因为当下大量的诗歌变成了个人的独白,这才变成了问题。历史资源历来是诗人的重要写作资源,有些历史资源甚至是历代诗人的创作母题,这在国内外是普遍现象。”《诗选刊》主编刘向东认为,面对历史,诗人需要以个人的方式进入历史,充分发挥个人的历史想象力,让历史资源与个人发生深刻的联系,“要写出的是内心感觉,而不是历史本身”,要设法把历史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交织在一起;让诗指向历史内部、那些看不见的或被遗忘的被忽视的部分。

“对当代诗人而言,尽管汉语本身被使用了几千年,已经是丰富历史资源,但现代汉语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也就是重新命名万事万物的机会,包括历史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岳阳楼有可能是我们每个人的新岳阳楼,而不仅仅是范仲淹的岳阳楼。”刘向东对当下诗歌写作充满信心。

当代诗人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在全球化、数字化时代,每一个国家的写作者有意无意中,自觉不自觉地,都是面向世界的写作,不但与自己的民族历史对话,也是与世界文明史的对话。

“写作从来没有完全的独立”,诗人李元胜认为,任何写作都是在巨大的文化背景中完成,顺从或者批判,都可能产生伟大的作品。现阶段的特殊性在于,诗人身处断裂、剧变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没有完整的背景。“古典诗人有一个完整的背景,他们使用的每一个词,都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文化脉络,他们的写作是和谐的、是与背景深度沟通对话,而我们现在是一边在寻找传统,一边在创造自己的传统。”作为完整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60后”,李元胜感到,这代诗人同步接受的文化背景不仅是中国的历史资源,还包括了整个世界文明,哪怕是靠不成熟的翻译所呈现的碎片,甚至可以说,这些资源在写作中不分先后、同时启发他们的写作。

“非常幸运,也非常矛盾。有很多道路,我们却不能清晰把握哪一条道路更适合自己。”李元胜说。

高兴认为,东欧作家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知道,东欧好多国家在20世纪初才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它们的历史资源是很有限的,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展开自己的写作?”在高兴看来,中国作家很容易把历史资源理解成“我们自己的”历史资源,即仅仅属于我们这个国家、民族,但是东欧作家采取的是另一种态度。“生长在一个小的国家有可能是一种局限,也有可能是优势,作家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当一个狭隘的、地域性的人,或者成为一个广博的、世界性的人,把更大范围面的资源当成自己的一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确定自己内心的文化故乡。比如米兰•昆德拉,实际上他是把法国当作自己的文学故乡。东欧作家在更广博的视野中、更高的精神层面上来确立自己的历史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东欧作家到最后都能成为世界性的人、都能够获得一种世界性的声誉、他的作品能够影响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的缘由。比如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外国文学引领了中国作家走过了一段道路,这时候全世界的、共同的历史资源在帮助每一个作家一步一步向前走。”

研讨会上,围绕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历史与个体、词与物的关系、语言与生存等话题,与会诗人、评论家提出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见解,虽角度、结论各不相同,但能够看出,面对古典诗歌、面对世界文学,与会者基本持有谦虚与批判互鉴并重的态度。

参加诗会的还有胡丘陵、欧阳江河、余三定、姚风、苏历铭、余笑忠、蓝蓝、荣光启、荣荣、胡弦、刘年、刘川、张晓雪、夏花、舒丹丹、Guillermo Bravo(阿根廷)、Simon Andrew Shieh(美国)、陈群洲、吴昕孺、杨林、张战、程一身、吴投文、李志高、邓如如、陈颉、茉棉、宗永平、谷禾、李浩等诗人、评论家。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