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平:他借微光济我渡夜——读黄礼孩

作者:熊平   2017年04月25日 15:02  诗生活网    443    收藏

黄礼孩的诗,既有东方神秘主义与天人合一的古典传统,又有东西方宗教受难、仁爱、献身精神,还兼有老庄传统出世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新诗写作的精神审美向度。从精神审美上讲,黄礼孩是70后诗中王维。他总是那么光明。身处最深的黑暗,也光彩熠熠。然而他并不发光。在我最孤苦困难的时刻,泥潭中的我仍然看见了他,看见他奔跑的黑暗形象。 

 

微暗的火 

 

  纳博科夫借莎士比亚悲剧《雅典的泰门》中的一个片段来命名自己结构最为奇特的小说《微暗的火》,并引发评论家广泛争议。在《雅典的泰门》中,微暗的火本意指月亮偷窃太阳的光辉,只能反射出微暗的火。纳博科夫则借《微暗的火》表达出一种新的观点:正是这微暗的火推动了人类艺术创作与鉴赏的历史。

  作为国内70后的代表诗人,黄礼孩以一己之力,十年如一日,硬是把一个人的诗歌奖“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办成了一个在文学圈内具有广泛影响的诗歌奖。这正是诗歌理想主义的光辉。在当今诗歌奖多如牛毛的诗坛,“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犹如微暗的火,一扫国内诗歌奖的江湖气、市侩气和小圈子气,成为中国诗坛一道独特风景。在广受赞誉的同时,风口上的黄礼孩也饱受非议,有人直指黄礼孩诗歌文本浅白,诗歌意义单薄,而不能作为优秀的诗人代表。

  我大为吃惊。作为对中国70后诗人群体研究颇深的我,对黄礼孩的推崇,我首先来自于对他诗歌文本的阅读,其次是他人格,最后才是他的“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在理想主义业已泯灭的今天,多少次,他那干净、纯粹、敏感的诗作,契合他那温暖、明亮、内敛的人格,犹如黑夜里劈开黑暗的一道闪电,使魑魅魍魉无处遁形,济我渡过慢慢长夜。 

 

  一个人活不下去

  就回到出生地打点生命

      ——《出生地》 

 

  诗歌的最大意义不是祛魅和复魅,而是慰籍心灵。读到《出生地》这首诗,就像道行饥渴的人遇到甘泉。十几年过去了,我仍记得我第一次读到它给我带来的震撼。那时,我正在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的狂欢中迷失,社会与时代处于巨大变革中,同时给予处于青壮期的我们巨大机会。变现与勾兑的机会到处都是,很多70后开始发财,轻而易举地掘得第一桶金。然而也有人活不下去,纠结于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残酷中。作为理想主义最后的旗手,2003年暑假我只身去了一趟北京,然而很快就回来了。《出生地》这首诗,安慰了我。

  黄礼孩还写过一首广为传颂的诗《谁跑得比闪电还快》,里面有“人生像一次闪电一样短 / 我还没有来得及悲伤 / 生活又催促我去奔跑”这样的句子。这样的句子,似乎只有我们同龄人才能有切身的体会,但它流传又是如此之广,并入选《大学语文》教材,一定是击中了这个时代最柔弱的某处,也是对那些质疑黄礼孩诗歌写作的人的有力一击。

  我读黄礼孩的诗,发现黄礼孩的诗,有犹如康白情评价沈尹默的《月夜》时所说,“具备新诗的美德”。何谓“新诗的美德”?佛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胡适、康白情、沈尹默等为主的尝试派诗人的诗,虽有散文化的责指,但作为中国新诗的首唱,康白情的评价,考量的首先是“具备新诗的美德”,而不是所谓的写作对象、写作方法,为我们后来的新诗写作做了很好的伦理榜样。至于哪些美德,我想,仁、义、理、智、信,都在几千年的老传统那里。

  沈尹默的《月夜》,以古典旧境写出新诗新境界,被周作人评为中国最早的“两个具有诗人天分”的人之一。我读黄礼孩的《窗下》,一样获得如康白情所说的“新诗的美德”。 

 

  《窗下》

 

这里刚下过一场雪

仿佛人间的爱都落到低处

 

你坐在窗下

窗子被阳光突然撞响

多么干脆的阳光呀

仿佛你一生不可多得的喜悦

 

光线在你思想中

越来越稀薄 越来越 

安静 你像一个孩子

一无所知地被人深深爱着 

 

  在争论新诗的写作论、方法论之后,关于新诗的写作伦理,在新诗百年之际也渐渐被重新提了上来。事实上在新诗诞生之初,新诗的写作伦理就已明晰,只是在后来的写作论、方法论争执下被遮蔽。在我看来,黄礼孩的诗,就很好地承接了新诗诞生之初的好传统。即使在写作论、方法论之争上,现在也有人回溯到三、四十年代的现代诗派。在国内70后诗人中,黄礼孩、刘春、蒋浩和育邦是承接新诗传统比较明显的几位,只是刘春更现代派,蒋浩和育帮更古典,黄礼孩则以“美德”介于两者之间。

  以这首《窗下》为例,诗的开展,始于主体对客体的冥思,“仿佛人间的爱都落到低处”,为全诗定调。“你坐在窗下”,这里的“你”,实际上是“我”。再从“雪”、“阳光”,到“光线”,主客间相互多次转换,传递的是“落到低处”的“爱”,“不可多得”的“喜悦”和“一无所知”的“被爱”。

  黄礼孩的诗,擅以现代情感表达古典思想。很多诗的核心,都可以归结为“爱”,即古典的“仁”。这是也黄礼孩的诗大多温暖、光明、透澈的原因。《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对不同的弟子,孔子作了不同的回答。一个回答“仁”的含义,一个回答“仁”的方法。生活中,在“克己复礼”上,黄礼孩是有目共睹;外化为诗,臻至“爱人”,更是他诗歌的永恒主题。所以黄礼孩那些光明的诗,与他宽厚的人格一样,是内外统一的。他总能收集或反射黑暗中远处的光线,或微弱,但总让人燃点希望。

 

  勇敢的心 

 

  批评家沈奇在谈到黄礼孩和他的《诗歌与人》杂志时说:“这是一位有远大抱负和深沉脚力之诗歌朝圣者独自深入的历史书写,并已然构成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诗歌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历史坐标。”沈奇对黄礼孩“诗歌朝圣者”这个评价恰如其分。曾有一段时间,我也疑惑过,是什么勇气使黄礼孩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一个人的诗歌奖?是别人口中所指责的名利吗?我仔细查了一下,这十多年来,黄礼孩为《诗歌与人》杂志和及相关诗歌活动的投入在2009年以前就超过80万,要是每年把这钱用来在广州炒房,那得赚多少啊。为名吗?我看过诗坛上好多会写点诗的诗歌土豪举办的诗歌奖,场面和奖金都比黄礼孩的“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大得多,但都只是小圈圈的热闹。可见靠办诗歌奖和诗歌活动也并不一定能够成名。我想,这么多年来,黄礼孩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都投入到没有回报的诗歌活动,一定是有什么力量在支撑他。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佛陀割肉喂鹰的故事。

  据说帝释天王为测试萨波达王的真心,叫弟子毗首头羯磨变成鸽,自己化身为大鹰,一路追鸽于萨波达王腋下。萨波达王提出以肉换生,从身上割下一块与鸽相等大小的肉喂鹰。然而鹰却要求肉的重量与鸽子相等。萨波达王不断割下身上的肉,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仍然无法等同在秤子另一端鸽子的重量,直到整个人爬上去,秤才平衡。当帝释天王怀疑并质问萨波达王的真心时,萨波达王许下宏愿:“我从始至终,心中没有一点悔恨;如果我所说的属实,就让我的身体即刻平复如初!”萨波达王话一说完,身体果真马上恢复了原貌,真正圆满了救护一切众生的大悲愿行。

  读完这个故事,我才真正理解了黄礼孩的行为,就是他拥有一颗诚赤而又勇敢的心。以缪斯的信徒来比喻黄礼孩已经不够,虽然他从事的工作都是与缪斯相关的工作,音乐、舞蹈、美术和诗。但从本质上来讲,无论写诗或艺评,黄礼孩都充满了东方神秘主义和东西方宗教仁爱精神,所以沈奇说黄礼孩是“诗歌圣徒”,恰如其分。理解了他那颗勇敢的心,再读他的诗,看他这个人,就合二为一了。这,也挈合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古典诗传统。 

 

 《火焰之书》

 

 暮色透着薄薄的光

 愈来愈近

 我承担着今天的一切

 旋转的早晨

 落日一样平静

 像神的故乡

 

 明天再柔弱的大海

 也会升起太阳

 海底的火焰之书

 纵容了我的心

 动身去朝圣

 

  黄礼孩的诗,多为短制,语言平实不华丽,但却意境悠远,从精神审美上讲,是70后诗中王维。但黄礼孩并非简单返回古典,而且他也是从小受过基督文化熏染的人,佛祖与基督,都驻留心中。他是一个有宗教情怀的人,所以他的诗,既有东方神秘主义与天人合一的古典传统,又有东西方宗教受难、仁爱、献身精神,还兼有老庄传统出世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新诗写作的精神审美向度。他以一颗勇敢和敏于感受的心,对身边的野花小草小虫小鸟等细小之物开始心灵对话,阐发一种温和、安祥、明亮和仁爱、喜悦的审美大义。

  也许是从小生活在海边的缘故,大海成了他诗歌中的常用意象,以致于他一度被冠以“海洋诗人”的称谓。以这首《火焰之书》为例,水火本是不容之物,但在黄礼孩的诗中,水与火乃相济和谐之物,“明天再柔弱的大海/ 也会升起太阳”。古典的落日意象,黄昏意象,总离不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惜、悲、离、愁之意,但在黄礼孩的诗里,却多了一份安静与祥和,“像神的故乡”;甚至还有勇气,“纵容了我的心/ 动身去朝圣”。

  对古典意象的运用,黄礼孩并没有反其道而行之,而是更进一步地去开拓延展。反传统反喻反讽在黄礼孩的诗中找不到。以《困顿》这首诗为例,对于古典“落叶”之意象,除了传统的“落叶悲秋”、“落叶归根”之意,黄礼孩还开拓延展出“那些陌生的落叶/ 因为春天,它又成为地上的礼物”之“礼物”意象,字里行间散发出宗教般感恩的精神。

 

《困顿》

 

秋天之后枯叶又深了一些

野兽惊骇的表情

很快消失在灌木丛中

 

我不属于别人

我有着信徒的生活

我依然暧昧

爱上时代的困顿

 

我从来不隐藏自己的恐惧

那些陌生的落叶

因为春天,它又成为地上的礼物 

 

  “爱上时代的困顿”,在我们看来是个悖论,但对黄礼孩来说,由于他那与生俱来的宗教感和勇敢的心,却是“依然暧昧”地爱上时代的困顿。“暧昧”这个词也很好地体现在黄礼孩的生活中。他本在繁华的大都市广州工作、生活,却每年春节回家乡徐闻开展文化活动,在现代城市与古老乡村间“暧昧”地游走,不似一般诗人一方面享受着现代城市的便利,另一方面对现代城市的暗黑进行批判,或利用节假日,回到乡村,对乡村作虚情假意的乌托邦回望。前段时间正是广东香樟树春天换叶的日子,看到马路上的人行道被香樟树叶黄金般铺满,我才理解在黄礼孩眼中,为何现代城市文明与古老乡村文明并不总是完全冲突。黄礼孩在广州举办诗歌活动,在老家徐闻也办,只是在徐闻办的时候,多了乡村春节晚会。乡民如何懂得现代诗?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与黄礼孩同居广州且工作生活居住都不远的70后诗人黄金明说:“仿佛他所居住的广州不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喧嚣尘上的繁华都市,反倒是一个最适合从事诗歌事业的世外桃源。黄礼孩保持着一颗澄澈、敏感而丰富的心灵,他采取了跟生活合作的积极态度,他触摸世界的方式就是歌唱和拥抱——歌唱万物的恩宠,拥抱生活的遭遇。黄礼孩在诗歌中分享着存在的喜悦,他的每一首短诗都像一个微型的童话世界,温和、宁谧、明亮。”

  所以,在我们看来的“暧昧”,在黄礼孩身上其实是和谐统一。因此,无论是诗歌写作,还是诗歌活动,黄礼孩往往招受很多非议。在遭受非议时,他总是报之以宽容的微笑。朵渔有一次谈到黄礼孩时写道:“黄礼孩,你为什么不生气?”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这样在内心问过。“你不生气,我都有点生气了。”我对自己说。我承认在黄礼孩早期的一些诗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诗歌技术的缺陷,但他在诗歌中开拓延展出的审美新意很好地弥补了这些缺陷。《出生地》、《火焰之书》、《谁跑得比闪电还快》、《星空》、《困顿》、《除了大海,他什么地方都去过》等,都是如此。

  黄礼孩说:“我对人性温暖、怜悯、关怀、爱、勇气、明净和纯粹的事物都有着说不出的亲近,也许是童年的母爱,也许是赞美诗的纯净,也许是自然的美给了我这些。”因此,除了早期一些技艺不完美之诗,以《飞扬》为起点,黄礼孩中后期的诗艺日臻成熟,陆续写出了《窗下》《途中》《细小的事物》《芒果街的魔法》《拐弯处》《大海的文字》《背影》、《去年在朝鲜》《缅甸的月色》《黄昏,入光孝寺》《一个害羞的人——致俄罗斯诗人库什涅尔》等诗之精品。

 

未完成美学 

 

  法国文学批评家圣伯夫说:“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多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读黄礼孩的诗,总有一种温暖、明亮、空灵的感觉,带有一种精神上的东方神秘主义,给人以东方禅宗式和西方宗教式启迪。这也正是我喜欢和欣赏黄礼孩诗歌的深刻原因。我是那种火在水上之人,文章写得激情澎湃,有强烈的启蒙意识,按八卦之理乃“未济”之象;而黄礼孩是那种火在水下之人,诗写得温暖恬静,有神秘的宗教情怀,按八卦之理乃“既济”之象。如果我是洞见黑暗,黄礼孩则是擦亮光明。在我陷入绝望的时候,他总能借微光济我渡夜。

  虽然黄礼孩的诗不以技艺见长,但他仍是技艺完美之诗人。只是,他不屑于诗歌仅仅只是玩弄于技艺,什么反喻、反讽、反崇高、反传统,这些在他的诗中统统不见。他是诗大于技艺的诗人。或者说,他是把技艺深藏于诗的诗人。以这首《大海的文字》为例: 

 

 大海在你看见时变蓝

 宽慰眼睛的蓝

 延伸鱼的翅膀

 和盐的微笑

 它们是对这个不完整世界的爱

 抒写着大海的文字

 你我是它们最后完成的偏旁

 紧紧靠在一起

 像人字的两划

 靠在我们说出秘密的柱子上 

 

  “靠在我们说出秘密的柱子上”,这是诗尾,也是诗眼。读完整首诗,意犹未尽。为什么意犹未尽?因为这里面的象征和隐喻。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读诗的艺术》(王敖译)中说:“诗本质上是比喻性的语言,集中凝练故其形式兼具表现力和启示性。”并且借修辞学家肯尼斯·勃克之口把“象征”也列为比喻的一种形式,叫“提喻”。在《大海的文字》这首诗中,诗尾“靠在我们说出秘密的柱子上”的“柱子”,到底象征着什么?或暗示着什么?让我们读起来如此舒适却又如此神秘?

  我们不妨以“柱子”往上回溯。“靠在我们说出秘密的柱子上”,“靠”,这个字,是我们读起来舒适的根源之一。这里的“柱子”,是可“靠”的,即是可以信赖,可以依赖的。这不,实体的“柱子”,可以“靠”,也是它的属性之一。但这里的“柱子”究竟象征着什么?再往上,“像人字的两划”,这就更具体了。“人”字的两画,一撇,一捺,中间重叠似一根柱子。这是实体。再往上,“紧紧靠在一起”,重点还是“靠”。但这里的“靠”,已经有“相互依靠”之意,比之前的“可以依靠”的实体柱子的依靠属性升华了。继续往上,“你我是它们最后完成的偏旁”,到这里,就渐渐明晰了,“你”,“我”,人进来了,生命进来了,而且这种“靠”,或者说这个“柱子”,不是本来就存在的,而是需要“你”、“我”共同来“完成”的。

  一个需要你我来共同完成的可以“靠”的“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所指呢?经过我们上面的回溯分析,现在已经明晰了,这涉及到一种人类的情感。但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正是黄礼孩诗歌的奥妙之处。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之诗,写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在海边互相偎依看海的情景,充满浪漫与温馨。但在我看来,黄礼孩写的,是一首仁爱之诗,是一首适用于人类普遍情感的赞歌。黄礼孩写诗,善用曲调方式,层层递进,像是在往一条曲曲折折的管子里灌水,越提越高,最后让管子里的水喷薄而出。作家曹语凡评价黄礼孩的诗说:“其形式意境神秘而不可捉摸,在言语后面宛若有一种透明、欢快如溪水般响亮的声音,但又似灰色大海般宽阔而无限遥远。我们阅读时很难把握它,但又能感知某种庄严、圣洁的美。”

  “大海在你看见时变蓝”,这是起,与黄礼孩别的诗多为低起调不同,这个起,调子并不低。“宽慰眼睛的蓝”,这是强调,又似漫不经心的降调。因为在我们通常的经验中,大海就是蓝色的,至于蔚蓝还是深蓝,总之是经验中的蓝。但作者在诗中,一开始就强调,大海是“在你看见时”、“变”蓝,仿佛大海本不是蓝色的,而是因为你的参与“看见”而变蓝。这,就是对我们通常经验的颠覆。所以我说这首诗的起调并不低。“宽慰眼睛的蓝”,又把我们的视觉经验引向心灵感受经验:“宽慰”。重点在这里,头两句,即为全诗定了调。所以这决非仅仅是一首爱情之诗。曹语凡说黄礼孩子的诗“阅读时很难把握”,正是如此。

  根据接受美学原理,作品只有被阅读才能称之为作品,阅读者的审美经验不同,对作品的感受力就完全不一样。而且,阅读者的审美经验会因其知识结构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所以一篇好作品,理论上,在审美经验上是未完成的,属于一种未完成美学。黄礼孩的诗,之所以给人一种愉悦、神秘而又难以捉摸的美感,除了他本身自有的宗教气息,还有他无形之中的技巧。黄礼孩说:“没有具体哪一位诗人对我的诗歌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有很多诗人的某一首诗或部分诗歌我非常的喜欢”,“其实对我诗歌影响最多的往往是其它艺术形式,电影、绘画、摄影、舞蹈等。”因此,从形式上看,黄礼孩的诗,大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舞蹈性。这首《大海的文字》,读起来仿佛就是文字在海边的双人舞蹈。虽发端于男女之爱,但最终落点是人类之爱。

 

一个人的远征 

 

  面对质疑,黄礼孩说:“如果我不是一个好的诗人,我所做的一切就失去了它的前提背景。”我也不止一次听到诗歌圈朋友对黄礼孩诗艺的质疑。但随着时间的沉淀,黄礼孩的诗总能在一些彼此相互欣赏的重量级诗人间不胫而走。他写于1999年的诗《谁跑得比闪电还快》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证明。黄礼孩曾说:“如果说写作是一场漫长的行走,那么诗人是正走在完成自己的途中。”

  他把诗歌写作看作一个人的远征。

  这从他十年如一日地办“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就可以看出。所以沈奇在评价黄礼孩时用了“诗歌朝圣者”之说。我在《我上了床,他们拿起了手枪——奠祭那些死或还在赴死的70后诗人们》中说:“作为理想主义最后的旗手,即使与最近的第三代诗人相比,70后诗人面对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冲击,力度远远在第三代诗人之上。当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来临之时,第三代诗人早已借助房子、车子这些现代器物过上了优越的伪现代生活,用第三代诗人末将伊沙的话说,就是‘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与此同时,大多数70后诗人却还在为生存问题挣扎。”但黄礼孩却是个异类。他身处繁华大都市,陷身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风暴眼,但在他的生活与诗中,看不到任何现代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侵蚀的痕迹,“圣徒”般地捍卫着诗歌的尊严。还是以这首广为流传的《谁跑得比闪电还快》来解释吧—— 

 

 河流像我的血液

 她知道我的渴

 在迁徙的路上

 

 我要活出贫穷

 时代的丛林就要绿了

 是什么沾湿了我的衣襟

 

 丛林在飞

 我的心在疲倦中晃动

 人生像一次闪电一样短

 我还没有来得及悲伤

 生活又催促我去奔跑 

 

  这首诗写于1999年。那个时候黄礼孩刚到广州不久。早期诗歌技艺的缺陷在这首诗中暴露无疑。但黄礼孩擅用一颗敏于感受的心和与生俱来的宗教气息,很好地弥补了这首诗中的技艺不足,从而使这首诗成为他自己的经典之一。诗歌作为时代的文化探针,在广州这种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黄礼孩首先感到了这种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洪流所带来的压迫,“时代的丛林就要绿了”。但,诗,并不能阻挡一辆坦克的前轧。“是什么沾湿了我的衣襟”,似自问,又似自答,让人捉摸不透。那么,到底“是什么”沾湿了我的衣襟呢?我看过好多关于黄礼孩这首诗的解读,都没能读懂“是什么”。如果我们还是用前面分析《大海的文字》中“柱子”的所指,就能明白黄礼孩在这首诗中“沾湿了我的衣襟”中的“是什么”。

  黄礼孩曾说:“写诗是一件虚妄之事,但没有虚妄感,太过于物化的人生也是绝望的。”那么,这里“时代的丛林就要绿了”,不妨看作物质主义的滚滚洪流,物化时代的视觉盛筵,谁也无法阻挡时代前进的步阀。“丛林在飞”,这符合广州这样大都市的流光溢彩和热血沸腾。“我的心在疲倦中晃动”,“晃动”这词就很暧昧,既非接受,亦非排斥,那是什么呢?我们再回到“是什么沾湿了我的衣襟”这一句。这两句有一个共征,就是句子背后的“挽留”,“是什么沾湿了我的衣襟”挽留的是一种无法阻挡正在逝去的美好,有不舍,“我的心在疲倦中晃动”,有不舍,亦有无奈。到此,诗中的“是什么”就明晰了,是一种基于人类情感的眼泪,或遗憾,或不舍,或无奈。这样,在诗中接下来才升华出“人生像一次闪电一样短”的生命感悟。全诗的高点也在此。“我还没有来得及悲伤/ 生活又催促我去奔跑”,则是高点之下的自然滑落,落点却在诗题“谁跑得比闪电还快”上。这种个人独特生命体验的句子,经黄礼孩的个人诗化,变成我们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生命体验。

  “我要活出贫穷”,这种主观,而且突兀出现的句子,是这首诗的硬伤。删掉此句,整首诗的诗意并不减退,反而更完美。但作者有自己的客观背景和主观感悟。“奔跑”之于黄礼孩,既是生活,亦是理想。他还写过一首《途中》:

 

 水里的动物锐减,大海枯萎地动荡

 阳光照不亮珊瑚花,午夜的风明明灭灭

 没有人躺在甲板上,用星光铺盖睡眠

 没有的,再也没有人写下愤怒的诗篇

 呵,拿什么去换取明天的生计

 没有人知道,水手在悲伤地看着大海的落日

 航行途中干净的水和食粮,一如生命中的敬畏

 现在也丢失了

 

  与《谁跑得比闪电还快》相比,《途中》写得安静。这正是一个人远征途中的自我审视。“没有的,再也没有人写下愤怒的诗篇”。圣徒般的生活,让黄礼孩学会了敬畏一切生命乃至事物。再回到朵渔之问“黄礼孩,你为什么不生气”,因为黄礼孩知道,那些诋毁他的人,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远航,“航行途中干净的水和食粮,一如生命中的敬畏 / 现在也丢失了”。这正是黄礼孩性格中的伟大之处。

  宗教圣徒西蒙娜·薇依在《负重与神恩》中说:“信仰绝非炫耀之物,而是艰难困苦的重负。”“怎么能躲避我们身上类似重负的东西?”作为一名诗歌圣徒,面对负重,黄礼孩同样以信徒般的生活予以接待。这种生活的负重反而擦亮了他的诗歌。曾有朋友问我,看你写的一些尖刻深遂的思想性社会批判文章,以为你是一个苦大仇深的人,没想到见了你才知道,你是一个温暖和善的人。对此,我告诉他,曾有人问韩国电影导演金基德,为什么一定要拍那些阴郁灰暗的片子?金基德说:“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拍出明亮、干净、健康的电影,但我得先变成明净的人。可我生存的、目之所见的世界仍旧藏污纳垢,而我混迹其中亦沾染不少。”2014年春节,我的身体状况差到极点,情绪也非常之差,每天生活在无休止的争吵中,身体也隐现忧郁症之状。在《中山的忧郁》出版四处碰壁之后,我找到了黄礼孩。他,毫无顾忌地接纳了我。

  他总是那么光明。身处最深的黑暗中,也光彩熠熠。然而他并不发光。在我最孤苦困难的时刻,泥潭中的我仍然看见了他。闪电照耀,我看见他奔跑的黑暗形象。一如我曾读到的他的诗: 这个时代没有伟人诞生/你望见的是谁的背影(《背影》) 

  (2017.4.10)

责任编辑:苏丰雷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