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三期:作家肖复兴诠释“阅读与成长”

作者:曾金胜   2017年08月18日 14:25  人民网    292    收藏

原标题:

百川汇海万物生姿:著名作家肖复兴诠释“阅读与成长”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三期在京开讲


百川汇海万物生姿,返本开新致敬经典。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读书,如何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转换,化为滋养生命成长的力量?2017年8月12日下午,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联、海淀区文化委主办,海淀区作协、海淀区文化馆承办,中国作家网、《中华英才》杂志社、北京丝路文化发展协会、国人书院协办的公益主题大讲堂“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三期在海淀区文化馆开讲。著名作家肖复兴以“怎样读书”为题,深度诠释“阅读与成长”,指点读书迷津,呼吁“读书要趁早”。在京的著名作家,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社会文学爱好者两百余人在现场聆听讲座。


著名作家肖复兴作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


在主题讲座中,肖复兴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以自己亲身的文学阅读与写作经历,与现场观众分享“怎样读书”的切身体会。肖复兴首先幽默风趣地回忆了他那个年代的“读书”氛围,“男女搞对象在公园里碰面,也都是家长互相介绍的,不认识。拿什么当做接头暗号呢?《人民文学》杂志。”“今天还有这么多的人来听文学讲座”,感到很欣慰,也很吃惊,说明作协工作做得比较好,团结了这么多爱好文学的男女老少。”

随后,肖复兴从“读书、写作之间的关系”入手展开,他说:“每一个写作的人都想打通读书和写作的通道”。但是“什么叫做写作?什么叫做读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个问题。”肖复兴特别援引了美国作家普里切特对于短篇小说的定义,“路过时眼角所瞥到的”。另一位美国作家卡佛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他说“首先是一瞥,这个‘瞥’字很重要,然后是让那一瞥变得很生动,变得能够说明那一刻,甚至有范围更广泛的后果及其意义”,这就是卡佛所定义的写作。

肖复兴谈到,“这一瞥对于我们每一个写作的人来讲,是衡量能不能写作的一个基本要素。”随后,肖复兴从“这一瞥从何而来”、“这一瞥究竟是要瞥到些什么”两个层面深入浅出地谈了自己的体会。

肖复兴以“当年福楼拜教莫泊桑写小说的时候,让莫泊桑先骑着马跑一圈”与著名作家汪曾褀先生的《葡萄月令》作品为例,提出“这一瞥实际上是衡量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的能力。”世界不可能天天有大事情发生,但是天天在我们身边的有很多很多琐碎的、频繁的,这些琐碎的小事是包围着我们自己的。 “细枝末节就是文学”。我们能不能在视而不见、见而不感的这些琐事当中,捕捉到写作的材料,这就是卡佛所强调的一瞥的能力。我们喜欢跌宕,这没有错误。关键是什么叫跌宕,什么叫起伏,什么叫情节。肖复兴先生还援引了一位日本导演的话,进而提出,“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就是我们要捕捉到的那一瞥。

就“这一瞥究竟要瞥的是什么,而且把瞥到的东西如何化作作品中的东西”, 肖复兴先生提出了他的理解:这一瞥,“就是要找到作品当中的细节和节点。”肖复兴先生以汪曾褀先生的作品《黄油烙饼》为例谈到,七八岁的萧胜吃了黄油烙饼流泪喊去世“奶奶”的名字,表达对奶奶的怀念,“把我们的一瞥和瞬间的东西化成我们作品中的东西,就是要寻找到这样的节点。”

肖复兴先生还以中国作家迟子建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青青土豆》,意大利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皮兰德娄的作品《西西里柠檬》为例讲到,“作家的本事就是要让那些看不见的心情能够看得见。”小说的节点就是在生活当中捕捉到的东西,然后把它艺术化,经过再创造变成了作品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特别需要学习和重视的。

就如何“找到作品最能够发挥它能量的细节和节点”,肖复兴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一是从生活中学;二是从书本上学。希望大家珍惜读书的机会。张爱玲讲:“成名要趁早”。实际上读书更要趁早。



随后,朗诵家柏荷现场演绎了由肖复兴先生的散文《母亲》节选,令人潸然泪下,深深感动了现场观众。

在互动环节中,主持人杜东彦与肖复兴先生就“阅读与写作”、灯话题展开了热烈互动。

肖复兴先生回顾了自己1989年底创作《母亲》的心路历程,“每一个人的回忆其实都是最宝贵的写作素材,有的时候它处于一种潜伏状态。作者写作的另外一个本事,就是让那些沉睡的回忆,让它复活。”他自己在写作《母亲》时,实际上是记忆被重新唤醒的一个过程。“在记忆重新被唤醒的过程当中,人不仅对回忆来审视自己,同时人对回忆当中的事情也重新照亮了自己。一个写作人要把这些琐碎的事情捕捉到,琐碎的事情当中蕴涵着我们的感情,这些蕴涵着我们感情的东西,其实是最宝贵的。”


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与现场观众热烈互动


就“怎样读书”的话题,肖复兴先生表示:读书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他推荐了 “联系起来对比着来读”的对读法,并提到,自己在新作品《读书之味》中,也讲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肖复兴先生还就“自己怎么开始热爱读书的”讲述了自己的儿时阅读经历,“自己上四年级的时候,花了1毛7分钱,在家对门邮局门前买了一本儿童画册”。“从那个时候开始读书,觉得原来小说跟我们日常的生活不一样,带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觉,从那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读书”,所以说“读书要趁早,越早越好。”

就主持人提到的互联网时代“读书的兴趣怎么培养”的话题,肖复兴先生以自己的理解阐述了“如何看待电子读物与纸质读物的关系”,电子文本跟纸质文本的阅读应当是并行不悖的,它是不矛盾的。电子文本有电子文本的优势。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电子文本永远也不可能取代纸质的这种文本。有人说,时代在往前发展了,总有一天书没人看了,大家都看电子读物,我不相信那一天会到来。因为书与交通工具不一样,书这种东西虽然也诞生在农业时代,但是它不会被淘汰。书这种东西只有变化,没有进化,它之所以诞生在遥远的农业时代,它是最古典的一种阅读形式,而这种最古典的阅读形式,它和人最相近相亲。“如果我们今天还肯定人类存在感情的需要,那么同样的,人类也存在着对书籍的需要。”肖复兴先生表示:“不赞成完全否定电子文本,应当相辅相成,只不过应当格外的提醒我们,不要用电子文本来淹没了读书时间和读书乐趣。”

肖复兴先生还语重心长地说:“读书,是人们精神心灵上的需要。会让人有气质,读书会使我们健康,会使我们美好,会使我们善良。”“年轻的朋友,你们未来的日子还长,你们靠什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打拼天下呢?一定要读书。没有读书这个基础,你走不远。仅仅看手机的孩子没多大出息,这是我由衷的一个忠告。”

就如何培养孩子读书,肖复兴表示:“要从小,家庭给他一种培养,让他觉得读书其实跟玩一样,挺好玩的事情,有乐才能真正读下去。”他还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读书的乐趣在于有一个未知的世界。让我知道在我的一亩三分地之外还有这么丰富的生活,我根本不了解。这一点是我读书的乐趣所在。”

“之所以需要文学作品,就是创造了一个跟现实世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个实际本质上来讲,应当比现实世界更美好,更值得我们去追求去憧憬,这个世界的天要比现实世界里的天要蓝,这个世界的水比现实世界的水要清,这样的话读书才有快乐,读书才有意义,读书才让我们有了一种新的憧憬。文学书之所以我们需要,就在于它培养我们的是情商,而不仅仅是智商。”“情商的培养恰是当今教育最缺乏的,怎么来弥补这一点,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其中最有效又最简便,同时又最节约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一部两部你一定会受益无穷。”

就主持人“怎么样去挑选书”的问题,肖复兴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方法,一是选择自己熟悉、信赖的作家的作品;二是孩子及年轻朋友的推荐;三是自己找的书。到图书馆、书店自己挑选。

就如何处理“生活的苟且”与“诗与远方”的关系,肖复兴先生在互动中还提出:人想活在一个非常纯粹的世界,这都是人的梦想,所以人类才需要文学,需要艺术。社会有很多的龌龊,有很多的不美好,所以才出现了很多纯洁、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追求。这是读书跟我们现实的一种关系,而不是把这种关系完全混淆,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学的世界当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文学和艺术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泛宗教。”

讲座期间,现场嘉宾和观众踊跃提问。针对一位老师“如何在社会环境中指导孩子的阅读”的提问,肖复兴先生特别提出,“给孩子一碗水,我们要有一桶水。”“现在中小学老师的阅读量急剧下滑。受各种各样的影响,学校的教学任务,起码比我在小学时教我的那些语文老师下滑很多。”老师读得多才能有选择,才能选择更好的东西给学生。二是要进行文本细读。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过程,大家集体讨论。文本细读要培养破译能力,翻译出背后所表达的东西。

就一位学生“像工作一样都是写作,还是生活中有启发、感悟之后才写作”的提问,肖复兴先生回答:“没有写的东西不强写,一定要有可写的东西,而且要想好。”“不轻易去动手。”“想好了,想明白了,想透彻了,才去写。”他还以自己的作品《四块玉和三转桥》生动地举例,讲述自己如何把两代人亲身经历的孩提故事转化为作品的过程,“四块玉和三转桥,像古诗里的一副美丽的对仗。”

肖复兴先生还深情地回忆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的创作心路,以及叶圣陶先生对他的关爱和指点。他表示,“生活中琐碎的东西恰恰是写作最重要的东西,大家不要轻易把它放掉。当然了,也不要轻易把它用掉。”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著名文艺理论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张志忠、著名作家、海淀区作协主席石钟山担任文学顾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崔志刚担任艺术顾问。讲座旨在邀请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港台作家以“师说”的名义走上讲台,每月一讲,其目的是通过创新讲座的内容与形式,不断给广大文学爱好者以全新的视听效果,强调“师者”与受众者的互动,助力实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梦想。


现场观众专注聆听并作笔记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肖复兴先生与“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主创团队合影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