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峰:构建互联网时代美育新格局

作者:胡一峰    2019年03月13日 09:40  人民日报文艺    1558    收藏

互联网时代的美育应该是一场全感官发动、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体验,这需要整合网上网下美育资源,在中华美育精神指引下,结合当代中国人审美和人格完善内在需求,遵循美育规律,构建扎根时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

中华民族自古重视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思想家赋予其以礼乐家国天下等内涵。20世纪初,现代美育概念引入中国,中国美育先行者把美育纳入民族复兴、文明传承的大格局中。现代意义上的“美育”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关乎时代新人培育,关乎祖国和社会未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让美育面临一场全新变革与挑战。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足音,美育走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关口,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


美育生态正经历深刻的重构


互联网推动世界产生巨大变革。在互联网影响下,世界以一种崭新样态呈现于世人面前,伴随新的生活样式和文化样式兴起,不仅如何欣赏美、接受美有了新的答案,就连什么是美本身也面临重新定义。正如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言,任何技术都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互联网也将成为美育史上界碑式的标志物。互联网给美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比如它带来的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实和革新着美育理念;它营造的虚拟环境改变着美育氛围和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和艺术手段,催生出全新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文化活动和文化群落,更丰富了美育的手段和资源。简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整个美育生态正经历着深刻重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让生活空间与美育空间相互渗透融合,这对美育整体形态产生重要影响。打开手机,连上网络,千里之外的博物馆、艺术馆乃至名山大川近在咫尺,百年之前的图像、声响复现于当下;恢弘巨制的艺术杰作细部之精微一览无余;藏于深宫大院的珍品走入寻常百姓“屏”,日常景象之美的内涵得到专业解读;静止的美术、书法、雕塑流动起来,流动的戏剧、舞蹈、影视却可定格细赏。这不但突破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和观念束缚,而且提升人们接受美的陶冶时间、频次和黏性。

更重要的是,随着美育格局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开拓,美育所给予人的,除了情感陶冶、品位塑造外,还有人类意识、天下关怀以及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欣赏与接纳。借助互联网构造的“万有相通”世界,美育超越个人甚至国家,进入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悟与思考,致力于为人类面临的普遍情感冲突和心灵危机提供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时代美育生态的重构,为我们把“大美育”的设想变为现实提供可能,并将最终导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之境。


美育意识觉醒与主体重塑


如果把20世纪初期“美育”概念在中国的兴起视为现代美育意识的一次觉醒,那么在当下艺术大众化、生活化趋势下,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推动美育意识的再次觉醒,而且这一次觉醒更加自觉和主动。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其中手机网民7.88亿。对于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而言,网络不仅构成表层、世俗意义上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与沉浸其中之人的心理状态、趣味爱好、思想情感紧密结合。在这个被网络改变的世界中,网民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网络强烈的交互特性和参与感,改变着传统的美育关系,拉近乃至消弭美育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距离,促使最广泛的社会成员主动唤醒自己美的意识并自塑为美育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心灵解放。

互联网对世界和生活的改变是总体性的,而且随着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交融互渗程度的加深,网络对现实的“反哺”作用也渐趋明显。因网而生、伴网而生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元素,正在强劲地向传统文化样式扩散,甚至成为后者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近代哲学家李石岑曾说,“美育之解释不一,然不离乎审美心之养成。进一步言之,即为美的情操之陶冶。”作为科技进步新成果的互联网,其诞生与发展不仅闪耀着人类理性的光辉,本身也具有美感和诗意,包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称、守恒、和谐、沟通之美。更何况,互联网深入发展特别是与文艺携手并进,又让人类的感性力量得以空前发达,这不但使人在表达对世界的感受以及内心情感时,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手段和广阔空间,而且也丰润着人的感性世界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是与互联网“绝缘”的人,身处当今之世,也无法自外于网络之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美育比以往更具有自我教育特征,因而更加多样化,个体的审美偏好比以往也得到更多确认和放大。发挥网络生活特别是网络文化的美育功能,应该尊重个性,鼓励人们在恪守道德良知底线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发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美,通过沟通、交流和对话得到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人们在以更加广泛和便捷的方式组织起来后,相同的人生趣味和美学品位也更容易成为人群的纽带,当人以“美”而聚成为现实,新兴的美育聚落在网络空间星罗棋布,从而臻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畅达。

不过,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空间里美的标准有时会陷入模糊,恶搞经典、戏谑传统、抹黑英雄、解构历史、消解神圣、拒绝崇高,以及语言暴力、格调低俗、简单复制、娱乐至死,片面追求消费快感和感官刺激等都对美育生态造成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正视和解决,则有可能使人在消极审美体验的长期积累下,以丑为美,趋丑避美。因此,互联网时代美育同时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互联网在价值引导、人文关怀、审美启迪等方面的正向作用,创造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清朗生态。


资源重组与沉浸式、场景化美育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描绘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包罗万象,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统,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这就要求美育资源的重组。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美育资源的重组也有多个层面。最基础的是传统美育资源的数字化,把诗歌、小说、歌曲、影像乃至文字、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间存储、再现和传输的形态,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进一步则是将那些因网而生的新的文化能力、文化样态和文化活动转化为美育资源。比如,动漫、网游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已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其美育价值还远未得到发掘。事实上,动漫、手游、网游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活动,都给人以美的熏陶,并激发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思考,无不具有美育意义。应该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不可捉摸,相反,它们完全体现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方能加以认识、激活和运用。

值得强调的是,互联网的沉浸性特征,特别是随着5G技术取得实质进展,“在线”即“在场”趋于实现。美育资源重组不应满足于新老资源同步“在线”,而应令其真正“在场”构筑场景式的美育空间。美育是情感的陶养。而美育实践表明,相比于在一旁观察,参与艺术创造的体验更能让人抵达美育真谛。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真正具有时代精神的美育应该是一场全感官发动、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体验。这不但要求网上网下美育资源全面整合,而且要求在中华美育精神指引下,结合当代中国人审美和人格完善内在需求,遵循美育规律,以无比丰富的美育资源为依托,构建扎根时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

半个多世纪前,美学家宗白华说:“我们或许接触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的无限的丰富内容却是不断地待我们去发现。千百年来的诗人艺术家已经发现了不少,保藏在他们的作品里,千百年后的世界仍会有新的表现。每一个造出新节奏来的人,就是拓展了我们的感情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今天,凭借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技术,我们更加自觉地为美的无限性和超越性而欣喜,孜孜不倦地探索美的力量,并用这种力量滋润人格,拓展情感,提升品位,强健精神,努力在新时代里做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


(作者单位: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