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诗歌之变

作者:麦笛   2019年06月06日 13:12  麦笛字吧    1376    收藏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目共睹,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中国从政治生态、经济模式、价值导向、民生福祉、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拾遗补缺,纠偏除诟,正本清源,更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按照自己的既定路线,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最终实现强起来的必然选择。

任何时代的转型革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转型发展也不例外,必然附带迷惘、彷徨乃至阵痛。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时代的变革,必然会波及这个时代的人群。作为社会群体中最敏感的人群,少数诗人对于社会转型期来临准备不足,认识不清,无所适从,表现出了慌乱、浮躁、虚无。部分诗人在诗写上逐渐与时代疏离,加之传播手段的圈子化、低门槛、碎片化、娱乐性,导致了当下诗歌的乱象。原本应该宁静致远的诗人们,纷纷轻薄露脸:有的人热衷于拉圈子,赶场子,打脸挂须,涂脂抹粉,把诗歌打扮成戏子,娱乐大众;有的人忙活动,蹭采风,浅表性深入生活作业;有的人干脆躲进书斋,咀嚼来自故纸堆的“二手生活”;为了出名,有的人靠骂或对骂,有的人不惜歪曲真相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人甚至不惜亮出自己或者母亲的敏感体位……这些乱象绝不代表诗歌的主流。面对社会变革,大部分诗人任然坚守着自己的真心。他们,凭借自己的良知,从现实经验中发现诗意,为广大读者挖掘闪光的诗和远方,他们是诗中儒士;他们,恪守着自己的审美底线,不盲从,不跟风,不卑不亢,追求纯粹之诗,他们是诗中雅士;他们,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从外诗中拓展视野,不断进行诗艺探索,他们是诗中勇士。这三种人,是值得尊敬的真诗人。除此之外,还有躲进小楼、玩弄文字的隐士,呼风唤雨、打家劫舍的侠士,嬉笑怒骂无所不诗的嬉皮士,他们或栖或息,浅吟或者低唱,只要他们对文字对诗歌心怀敬意,也无可厚非。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心雕龙.时序》)。新诗百年,自始至终与时代同行,从白话转型、建国豪情、动乱狂飙到朦胧探索、多元现代,中国新诗日趋成熟。新时代裂变,网络智能的强行介入,从社会构架到精神领域,都必然有一个过度适应期。“歌谣文理”也不例外,任何盲从与抵触都是有害的,须得理性对待。中国新诗发展迎来了“一个极好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极坏的时代”。说它“极好”,是应为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技术的成熟度,已超过历史上许多时期;说它“极坏”,是因为当下诗场之乱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受到社会和读者的质疑。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包容的胸怀接纳,用开放的态度审视。海纳百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恪守底线,明白该舍什么,得什么,守住什么,做一个清醒的诗写者,不断筑造诗人内心的“诗性正义”(霍俊明语)。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文学,新的文学期待新的表达。新时代诗歌必须回应“多元、守正、开放、创新”的新时代。这个“新”,不是学术概念,而是风格之变,气韵之新。诗歌之变,迫在眉睫。怎么变:包容开放,守正出新。

新时代诗歌需要守正。这个“正”,既是一个时代的主流核心价值,更是“真善美”的诗写底线。一个负责任的诗写者,首先要对自己的诗写负责,不妨多问一问自己的诗歌现实是真实的吗?问问自己所诗写的情感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特别是“一日一诗”的诗写者们,更应该问问,自己的诗歌可靠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样的诗写者是不道德的。比如,你天天写黑暗,暂且不说生活中是否真有那么多黑暗可写,你的“黑暗”真实吗,有价值吗?本来生活压力就够大了,读者谁愿意天天听你倾销同质化的“黑暗”?真是善与美的基础,没有真,就谈不上善与美。善是人间正义,是普世价值,也是遵从道德良心的选择。关于善与恶,雨果在《笑面人》中有过论述“善与恶的嘴可以同时啄一粒面包屑,恶咬它,善吻它。”我们在诗写过程中要选择的是善,而不是恶。站位不同,角度不同,所产生的文本效果迥然不同。比如同样写苦难,是渲染苦难,还是写战胜苦难,艺术感染力是不一样的。渲染苦难是悲情的,战胜苦难是温暖的。角度不一样,美感也就不一样。诗歌之美,建立在真与善之上,美在丰富与个性。可以有气势磅礴的大美,清新靓丽的秀美,隽永雅致的柔美,妙趣横生的趣美,空灵通透的纯美,也可以有变形夸张的怪诞美。诗美的丰富性决定了诗歌的可能性,同时,诗歌之美更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这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必须依靠不断创新来得以实现。

新时代诗歌需要出新。这个“新”,不是另立门户,不是无本之源,而是源于传统,放眼世界,立足当下的新视角,新体验,新语境,新表达而呈现出的新气象。

新时代诗歌呼唤新视角。新时代诗歌写什么,怎么写?可以宏大叙事,也可温婉抒情,关键要有新视角,新发现,推陈出新,发现时代之新,生活之美。

已故鲁奖诗人马新潮的64节长诗《幻河》,选择一个朝圣者的视角切入,把一个普通的意向——黄河,幻化成自己的精神家园,完成了诗人自己的心灵之旅,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朝圣:“十二座雪峰上冰清玉洁  十二座雪峰上没有一个人影/十二座雪峰守护着  黄金的圣殿/乘坐颂歌的我在裸原上独坐/圣灵  我就是那个被你传唤的人”。

诗人龚学敏的朝圣与马新潮老师不同,他以普通人的视角诗写长征,选择了“跟着红军在一起走。”1995年2月,他带上家里全部积蓄共3000元,带着中国地图和红军长征路线图,从九寨沟搭车到了成都,从成都到南昌,再从南昌直奔瑞金。从瑞金出发,白天考察、赶路,晚上在宾馆写诗,辗转2个月,从瑞金抵达甘肃会宁,走完了中央红军所走的路线。把2500行的长征印记,留给了中国诗歌史。“十月的细雨从战马瘦长的鬃上滑落在/瑞金的红字中央和云石山标语们清瘦的灰色衣衫上/一条叫作红军的崭新河流/在1934年深秋/被声音的子弹击中的天空/伸出新鲜的名字……”

视角的大小并不影响诗歌的格局与情怀。蓝野的《母亲》敏锐捕捉地到一个生活细节,站在一个母亲的视觉,准确而细腻地刻画了人类的母性之美,温暖、安宁、慈祥:

 

《母亲》/    蓝野

 

怀孕的女人登上公共汽车

扶好车门里侧的立杆后

对着整个车厢,她很快地瞥了一眼

她那么得意

像怀了王子

她的骄傲和柔情交织的一眼

似乎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是她的孩子

 

车微微颠簸了一下

我,我们,和每一丝空气

都心惊肉跳的惊呼了

——道路真的应该修得平坦一些

——汽车真的应该行驶得缓慢一点

很多母亲正在出门,正在回家

正怀抱着整个世界,甜蜜而小心

 

对于新时代新事物新气象的书写,切忌浅表、生硬、空泛,但是只要找准了好的视觉,诗歌还是可以成立的,笔者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贫困山区采风作业《昭觉土豆》是这样写的“这里的夜那么黑,那么厚/所以昭觉出产月亮/也出产土豆,大凉山是大土豆/小凉山是小土豆,更小的是/小学校里的木呷阿衣//月亮哺育星辰,大路套小路/乌嘶河连美姑河/每根藤蔓下都结满了土豆/每个土豆都朴实得让人心疼/嫁接进山来九个月了/志愿者周黎说,自己也变成了土豆/因为在川大读了研究生/所以才叫马铃薯”(原载《诗刊》2018年11期)

新时代诗歌呼唤新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写到:“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一个时代的变革,必然会给诗人的内心带来裂变。新时代,给诗人带来了新的体验与感悟。所以,新时代诗歌应当焕发出多姿多彩、个性鲜活的生命光辉。新时代诗人应该呈现出当下境遇中真实的“这一个我”。不管这一个“我”是“大我”还是“小我”,坚守内心的真我,才是时代和读者需要的这个“我”。大我小我皆是人民。真“我”,善“我”,美“我”,是构成新时代诗歌人民性的核心要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愁”这个柔软的词语,大幅度出现在诗人们的诗作之中。好像不写乡愁就不是诗人。但遗憾的是,许多诗人笔下的乡愁是伪乡愁,究其原因是因为诗人没有新的体验,仍然停留在白云炊烟,小桥流水式的中世纪抒情。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已在发生这革命性变化,种植养殖已朝着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绿水青山”正逐步嬗变为“金山银山”。农业的产销模式也实现了颠覆性的变革:“一条网线连通田野和餐桌/电脑的云背篓里装着全部国土/手指一点,随叫随到/农夫商城中,最忙碌的店小二/是傻乎乎的鼠标”(节选自笔者的《网上农夫》)。”这是对外部世界变革的体验。

同样,现代化的洪流“摇荡”着诗人的“性情”,他们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也随之革新。面对日渐式微的乡愁,诗人李少君有着这样的《抒怀》:“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面对“雪”的日渐稀薄,诗人商震感概“我是脱离了根的枯叶/易怒易燃/雪不来,就不安静”;而面对生活的庸常,时光之易去,诗人李琦的体验是“我和岁月彼此消费/账目基本清楚//有三件事情/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对诗歌的热爱,对亲人的牵挂/还有,提起真理两个字/内心深处,那份忍不住的激动。”他们的生命体验真实、深刻、鲜活,既是对时代的敏锐把握,同时也代表了人民大众的心声。面对生命的无常,笔者也曾感概到“人到盖棺时也很难定论/自己说不清楚,别人更不能/最简单的办法是,死后请一个匠人/把曲折的命运雕刻成二维码/算是我留给世界的最后一方印章”(节选自《人民文学》2017年12期)。

新时代诗歌呼唤新表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境,新时代应该有新的表达。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诗人瞧不起鄙俗的辞藻与拘泥的写实主义,认为那只能浮光掠影的触及事物的表面而碰不到核心”(见《约翰.克里斯多夫》第三卷128页)。如果继续用农耕作时代的歌咏体、革命时代的狂飙体来表达新时代,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荒谬的。首先,新时代语境具有丰富性。古典诗,朦胧诗,意象诗,新生代,口语诗乃至探索诗,既个性存在,又包容共生。任何单一的表达,都构不成新时代诗歌绚丽的画图。其次,新时代语境具备人民性。新时代诗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照人民大众的生活场域,表达人民群众的幸福与哀伤,期盼与愤懑,追求与梦想。再次,新时代诗歌紧贴时代脉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提纯生活。所以,新时代诗歌语境是及人及物的,语言是生动的,意象是鲜活的,第四,新时代诗歌具有满满的正能量,是向上的,基调是亮色的,反映现实生活是深刻而典型的。标语化宣传,新名词罗列,浅表化泛抒情与伪抒情,绝非新时代诗歌本相。最后,请允许我用娜夜老师的《望天》作为“范本”:

 

《望天》/娜夜

 

望天  

突然感到仰望点什么的美好

 

仰望一朵云也是好的   在古代

云是农业的大事

在今天的甘肃省定西县以北

仍然是无数个村庄

吃饭的事

 

而一道闪电 

一条彩虹

我在乎它们政治之外的本义

 

看啊   那只鸟

多么快

它摆脱悲伤的时间也一定不像人那么长

也不像某段历史那么长

 

它侧过了风雨    

在辽阔的夕光里

 

而那复杂的风云天象    

让我在仰望时祈祷:

一个时代的到来会纠正上一个时代的错误

 

 最后,“我坚信人类的美好,所以,我爱诗歌。我坚信人人都具有诗性:或感受别人的诗性,或捕捉自己的诗性,或唤起他人的诗性,所以,我爱诗歌。生活太硬,而且,这种硬正在逐渐由外向内蔓延,至少诗歌可以阻止这种蔓延。所以,我爱诗歌。”(见《星星》2016年7期)。因为诗歌可以“藻雪精神”,可以让人从苟且中自我拔擢,坚信美好,守望远方。


 (全文发《中国青年作家报》时有删改


麦笛,本名王德明,四川宜宾人,中国作协会员,宜宾学院客座教授。作品见《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中国诗歌精选》等报刊选本,曾获中省作协及《诗刊》《解放军文艺》《星星》《诗选刊》《诗潮》等各种奖励。著有诗集《笛语》《颤栗》《诗颂英雄赵一曼》,系《中国青年作家报》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