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诗歌:源于内心的召唤

作者:一地阳光   2019年06月10日 10:43      559    收藏

石子诗歌:源于内心的召唤

——石子诗集《风中的蓝》读后

大窗


人生中充满机缘。二十余年前和石子在这里相识,安排由我在这里来谈石子诗歌,我十分高兴,相互交流和学习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我们会一如既往,此生友谊将永存。石子的诗歌创作生命力顽强长久,他充满激情的书写,对生活饱满的深情,他自在逍遥的在大自然中穿梭,作为诗人,我非常羡慕石子作诗与日常生活的好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感谢石子诗歌创作带给我们的全方位的启迪。他的作诗为人一如他序诗所说:真实。朴实。诚实。坚实。

石子是个安静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地位,他都不事张扬,他坦然的在自己的世界里,热爱,追逐。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其实,我知道,我想谛听的

是血脉跳动的韵律,生命的静谧

是红尘之外的宁静和透明

就像一棵冬天的树

抛弃果实,抛弃绿叶,抛弃思想

让自己在洁白的霜雪中静静伫立

谛听根部反刍的声音

                  ——节自石子《谛听》


读了《风中的蓝》这本诗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乡间(土)诗歌。这些诗歌贴近泥土,聚焦植物的茎叶,叙说农历节气,都别有风味。但很明显,石子热衷乡村诗歌的写作,不是因为城市带给他迷惘,不是想要逃避什么,借此躲起来,而是因为家乡离他很近,离他的心灵很近,他本身带着乡野的质朴品质,也与他从小在乡间成长的经历有关,农村一切事物,与他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愫契合,天然的引他开心爽朗,在他乡间诗歌中,一片野地、一丛野蒿、革命草、荒草岩缝中的蕨草、笋衣、樱桃花、油菜花、金银花、一丛黄菊花、家禽、飞鸟、落叶、蚂蚁、蝌蚪、路边的鸟巢等等,目之所及,大多生意盎然。读石子诗歌,你感觉走进了姹紫嫣红百草摇曳的大花园,你会回到天真而童年的美好大世界之中,读着这些诗歌,眼睛和脏腑被濯洗得干干净净,不觉神清气爽。

他的乡间诗歌系列,是在司空见惯的乡村生活中,舒展自己深沉而从容的生命体验。大自然的一切,倾注了所有生命意识,使生命回归本色与尊严,仿佛童话世界,仿佛乡村寓言,朴素舒缓而博大;石子的诗歌,都用平等和谐温暖的眼光看待,不刻意表达反思不做作传达悲悯,总是带着乐观和幸福的口吻,没有充满苦难的诉说,在他的诗歌中,你读不到过分的悲哀,能读出的多是父老乡亲的勤劳、善良、平凡,从中获取美和善的力量。读他的《拔起萝卜》,仿佛和他的父母一道亲历劳动场面,享受劳动过程和果实成长之美,亲情的浓郁和生命感的自然融入也是本诗动人的缘由。


菜地里长大的萝卜,是给父母的奖品

水一般嫩,雪一般白,拳头一般大

萝卜把自己藏在泥土中,不事张扬

茂盛的叶子,肥硕的根块,把季节填满


从一粒种子到一个萝卜的过程

就是松土打窝、施肥锄草、防虫治病的过程

就是父母细心呵护,关怀备至的过程

就是阳光雨水的钟爱和炊烟期盼的过程


一滴汗水养肥了整个秋天

一季萝卜,种出岁月的生动和精彩

香,甜,脆,萝卜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拔起萝卜,就拔出了父母对土地的爱


是的,在石子诗歌中,少有抑郁苦难的字眼,在地里劳作,和植物和谐相处,和阳光雨水共沐浴,父母深爱土地,他们的岁月生动精彩,大地包容和承载他们的一切梦想。

石子诗意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就居住在乡村甜美的心脏里。因此,他多用拟人拟物手法,与自然世界平等对话交流。他关注小草树木,虫鸣鸟唱,他的诗歌大多小处着笔,对一朵桃花的摹写,呈现的却是自然的雄奇和细微美好。他亦俯瞰田间杂物,不忽略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如对荒草的的同情,其实饱蘸着诗人的悲悯情怀,平视弱小者的悲剧,才是真正在关注人自身的生命状态。可以这样说,有没有悲悯情怀,是衡量一个艺术家境界高低的标准之一。


那棵苦楝树,总是枝繁叶茂

让天空的鸟儿筑巢

与自由飘荡的云握手

……

对着袅娜飘散的炊烟

对着那瞬间消逝的彩霞

对着长成风景的苦楝树

让我想入非非


即便是写苦楝树,也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温情。读石子的这首《村头的苦楝树》,让我想起一个散文家的苦楝树,相对而言,散文里的情绪充满厚重的苦难气息,他的甘浸透出来要艰难和缓慢些 ——

苦楝树开花,家乡是清明后,临近谷雨。满树开花,细花开在细叶上。颜色紫灰,像陈年的米粒灰朴朴的,不好看,颇香,香得鼻子发昏,树下呆会儿晕乎乎想睡觉。

雨天淋到地上,捡起放在手心,花蕊是血清色,灵魂有血性。

…… 苦楝果子在枝柯上要挂好久,挂到皮子发黄、树叶落尽,天空下雪、第二年发芽开花,直到结出新果老果才不见踪影。像苦愁的命运一辈连着一辈。

冬天的麻雀也像饥饿的孩子忍不住了,饥不择食在树上啄苦楝果子吃,吃一半吐一半,吐得满地都是,把土地糟蹋苦了。我跳起身来摘了一颗冬天的苦楝,干巴巴的像干巴巴的枣子,味道仍然是苦的,咽口水时居然回出甘的滋味来了。

但愿我苦愁的家乡人一辈子苦愁,苦尽甘来了。(节自张亚军《苦楝树》)

一首《清明》,有场景,有细节,活着的晚辈和逝去的长辈絮絮叨叨的对话,浓浓的情感惹人动容。关于祭奠的冰冷的话题,有不舍,有哀思,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恨,石子写出来却透着亲情的温暖。


风翻动青烟,朗诵春天的诗句

抵达时光的悠远

那些纸钱,那些烛火

让祖先的岁月明亮而富足


透过清明清亮的雨丝,菜花还在摇曳过去

耳朵深入泥土,听黑暗中熟悉的叨叨絮语

 “娘啊,来看您了!”,父母衰竭的背影

在爷爷奶奶的墓地闪烁,弯腰的姿势,低过草丛

                            ——节自石子《清明》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不妨读读叶赛林的这首诗歌。有诗人评价说“他的诗是和大自然结合起来的,是和土地、庄稼、树林、草地结合起来的。他的诗充满了生活的真实的气息;白连春的写作:乡土诗写作,不与庸俗为伍,他彻底与表面化的空洞无物的“写作”势不两立;他自觉地在完全属于个人的诗写过程,一次次完成特立独行的诗写。他的诗远离一切与诗无关的活动现场,远离浮躁与喧嚣,致使他的诗,具有了高贵的艺术品性。这些评价用在石子诗歌创作中,也是非常适合的。

在石子的诗歌中,你体会到乡村大地上自有深厚底蕴,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大地之上拥有文学创作的完整的文化资源,有奔涌而来的天然灵感。能够如此沉潜和自然,在故乡土地上找到创作的素材,是一件难得的事,我们分明感受到石子的踏实,有根基,不轻飘,有的诗人明明在乡间生活,但是写出来的乡土诗却远得看不见。如此说来,石子提供的创作经验和诗歌文本是非常宝贵的。记不清是哪位诗人说过:“我一直庆幸自己没有离开这个村庄,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白白的耗费在另一片土地上”,读石子大量的诗歌,你会发现,他这么多年来其实一直都守在有老父母,有童年踪影的乡间,无论身体还是心灵。今天人们常常感觉居住在别人的城市里流浪,幸好石子有诗歌可以倚靠,在这个特别的乡村里过得底气充足,在自己的桃源里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

和白连春的诗歌《复活》里忍受疼痛相较,石子的创作不是孤独艰苦的,他的每一首诗歌不是表面丰收的喜悦,却有把握生活的自觉。相对当前不知所云的狂欢和神经质写作的诗人而言,这条创作之路难能可贵,他企图倾诉那份乡村良知的温馨归属。我非常偏爱《我们村叫石安》,诗歌有点长,我引用前面小部分:


这一个词语,就像一棵青松

长在我的骨缝中,它手指一般的根须

在我每一根神经的弦上,弹拨动人的乐曲

每当炊烟升起,皓月行空的时候

我就会想起家乡石安村


接着,按照时空变换回忆故乡的人事,一系列长长细细的梳理,读着读着,也随之回到久违的乡村旧事里。在石子眼里,石安村的一切都是值得书写与赞美的,他深爱着的故乡,是他的精神支撑和大后方,他怎不深深眷恋呢!有这种感觉的诗人无疑是幸福的。

石子诗歌的语言运用、意象选择平淡无奇,好像首先经过他内心的过滤,铅华洗尽,几乎读不到一个诡异怪诞的词语,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质朴低调的叙述;无论写乡间物事,还是状写城市生活,无论是个人感悟,还是对村庄历史的诠释故事的演绎,他都善于选取较为平静的意象或方式,他有相对稳定的属于个人的节奏;他注意处理个体与对应物的关系。比如他的《不惑之年》《阳光漫过来》《立秋》等等。


不用表演,抛却技巧

单是那掷地有声的语言

就会在湖水中激起波澜

溅起朴素迷离的希望

               ——节自石子《不惑之年》


沙坪坝。今天是你的节日

我看见明亮的阳光

正突破缙云山和中梁山的防线

向你漫过来,把你淹没

                ——节自石子《阳光漫过来》


在疯狂的蝉鸣声中

绿意盎然的树叶微微战栗

饱餐阳光之后的稻子

沉甸甸的脚步走向回家的路

摄氏40度的气温

为夏天打上意犹未尽的省略号

                    ——节自石子《立秋》


石子诗歌的气象渐渐大起来,诗句的排列有了变化,似乎他有意发掘多种可能性的创作方式,或者找到了拓开诗意空间的新方式。引用两首《黄河壶口瀑布》《在大雁塔上》。我们读过关于两地的大量诗歌,前者短促疾速,气势陡峭,而又轻盈生动的揉进独特感受;后者绵密舒缓,时空转换,起承开合,都显得举重若轻,尤其这长句排列,是石子诗歌中少见的。


千里大河的水

咆哮,怒吼,奔腾,呐喊

裹挟着的峡谷的风

鹰的影,杜鹃的笑

甚至千年的鱼,万年的龟

被这小小的壶

轻轻收取


所有的红尘俗事

除了那一幅气势恢宏的白练

除了雷一般的轰鸣

以及飞沫之上的光芒

               ——石子《黄河壶口瀑布》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飞越天空的那只雁,却把魂留在了这里

一个传说缠绕了几千年,一群释迦牟尼的弟子,永远记住了大雁的好


登临大雁塔,俯视西安,人站得再高,却高不过塔顶

悠然飘过的白云,随意抽出一缕,就可以擦拭大雁塔世俗的尘埃


李白杜甫岑参的身影,连同他们的吟哦,还留在大雁塔里

那些诗篇,肯定比大雁塔悠久,比如那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


钟鼓楼的钟声与鼓声,绕过大雁塔的七重楼阁,绕过慈恩寺那些古树

唐三藏的经书,佛的舍利,李世民的大唐,杳然于时间之外


大雁塔与古城墙对峙。妆扮西安的花草,似乎在演绎千百年历史的鲜亮

一座塔的沧桑,就在那一朵花里微笑,就在那广场音乐喷泉的水雾中隐藏

                                           ——石子《在大雁塔上》


还有《在永州》《在苏州杭州寻找美人》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引用了。

文人情怀的相通,是构筑整个中国文化的流传的通道。多数情况是这样的,今天的诗人到达任何一个古代文人的故乡,或者卜居之所,一定比到其他地方更多更深的感慨,有更多倾述的欲望。怀着崇敬之心找到文化心灵的契合点。石子有大量类似的文化旅行诗歌,真正认识一个诗人,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阅读其作品,他的境界品格都在这些文字当中。读他的这类诗歌,就像随他走走看看,濯洗自己,他的心灵纯粹,干净,繁杂政务缠身的诗人,没有诗歌的滋润,在任何地方旅行,也不可能把日子过得这么洒脱,这么快乐知足。

诗歌讲究虚实相生,讲究充分的想象,营造出意境、情怀、态度,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诗歌要在地面之上飞翔,从发现到赋形,从感兴到构思,从立意到完形,都要借助一双的有力翅膀。石子的诗歌,在真实朴实诚实坚实的审美趣味之外,稍欠一点轻盈的飞翔,假若他稍稍注入灵气和智慧,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一个匍匐在大地之上,一个时时忠实于内心召唤的诗人,有着满怀诗意满腔激情的石子,他的诗歌前景将非常美好。


(作者介绍:大窗,本名罗雄华,重庆市作协第三届全委会委员,重庆市九龙坡区作协主席)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