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与生命自觉——谈谈应文浩《吾心之灯》诗集的艺术特色

作者:卢辉   2022年11月08日 14:45  中国诗歌网    2904    收藏


微信图片_20221108143612


熟悉西方美学史的人一定熟悉下述观点:在上古社会,人的想象的青春与理性的成熟是结合在一起的。然而,由于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人分裂成了碎片,人物化了,成了职业和科学知识的一种标志。席勒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见解:现代人的中心特征就是失落了自己的归属性。那么,人的归属性是什么?读完应文浩的《吾心之灯》,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1、自然之“道”与自然之“数”


谈到人的归属性,“回归自然”是许多人不加思索的答案。这说明,人与自然连成一体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为何这个看似十分明了的答案还需要作为重要的见解提出?可见,人离开“自然”实在是太久了!其背后的自然之道就不是三言二语或是脱口而出的答案,这也是应文浩《吾心之灯》以自然之道获取生命自觉的价值所在。在应文浩看来,自然之“道”(规律)与自然之“数”(秩序)都可称之为人的归属性。“道”生万物与“数”显神性,则是自然之道与生命自觉的绝佳配置。当你读了应文浩的《吾心之灯》集子之后,你就会自然而然萌生出:古往今来,为何有那么多古今中外的哲人与诗人总能联袂打造出真、善、美的最准确的等价物?道与数。即自然之“道”(规律)与自然之“数”。为何像古代深刻的思想家老子或毕达哥拉斯的信徒们,都能在自然之“道”(规律)与自然之“数”(秩序)中看到了万物的本质与生命的式样。或如老子所云:夫物芸芸,各归其根;或如圣经所说:造物主正是借助于重量、度量和数量,从混沌中创造了大自然。为此,站在自然的“道与数”的节点上,我把应文浩的诗引了出来:


     吾心之灯


 雨落在顶棚上

 像耳边好句子

 踩着点,跳踢踏舞


 可见的远处

 模糊的界面上

 藏有一扇未来之门


 栾树举红

 香樟举绿

 皆是干净的旗帜


 万物皆有吾心

 有自己的房间

 自己的光——

 它们的域界在延伸

 一边发亮,一边苍茫


“雨落在顶棚上/像耳边好句子”:常人遇到雨落的时候,肯定想象不到会是耳边的好句子,甚至还“藏有一扇未来之门”。可见,自然之道,不在于人对自然发现了多少,而在于人与自然彼此“会意”了多少。在应文浩看来,自然之道是被“创造”出来的,而非被发现的。因为任何成熟的思想都是以自然为“托”而成立的,诗歌相当大的作用,正是在于最需要的时刻能激发人们感知自然的神性,使处于道与数结构中心的自然客体能与诗人在相遇中被彼此“会意”,这就是生命的自觉。于是,也就有了老子“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后面的话:“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知命曰常,知常曰明。”由此可见,自然之“道”(规律)与自然之“数”(秩序)因其内外、上下、左右和明暗都持续而广泛地联系中,交集中,互动中,正如斗转星移,不舍昼夜,使人们可以感觉出因为人类与自然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变得更加高尚而神秘。

的确,人面临着一个客观世界,或者说,人生活在一个客观的、现实的世界之中,当然不应当只是像动物那样机械地顺应自然的因果律而生存,也不应当只是一味地盘剥和利用自然,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工厂,一个贸易所。人应该把自己的灵性彰显出来,使其广被世界,让整个生活世界罩上一个虔敬的、富有柔情的、充满韵味的光环。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才能居住下去。应文浩《吾心之灯》集子由“吾心之灯”点亮大自然,“在红草湖公园”放飞心灵,在大千世界安然“作息”,从“望宸阁”放眼宇宙,而纷纷飘飞的“雪语”又是如此轻盈而洁白,难怪天人合一的“这一天不远了”,到那时“桂花开了”,人又回归自然。我把应文浩集子里的心路历程与自然之境串联起来,不就是为了找到人的归属地,不就是为了验证应文浩这部集子的自然之道于生命自觉。


微信图片_20221108144243


2、“遇见”自然,彼此“会意”

的确,在应文浩的诗中,那些与我们相遇的事物,大多处在时间和空间的系统里,或者说,即使它现在离开了这个位置,它却没有远离。因此,它会直接诉诸人的那些想象、感情、意愿和目的,并与人们的思想进行短暂的对接:


    乡间画


天空空得只剩下蓝

第一只鸟未飞临前

缺一个中心


草木疯长

几片橙色的叶子现于苍翠里

异色似星火


河边一头牛

边吃草,边辨认自己

岸上、水里

它拥有两个世界的原点


如果说,“天空空得只剩下蓝/第一只鸟未飞临前/缺一个中心”的话,那么,应文浩正是利用“缺一个中心”,把自然之道通过含混(或好奇)的形式呈现出来。由此可见,诗人,之所以为诗人,是在于诗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一切事物,能运用其意志和才力设法“遇见”自然,并与自然彼此会意相通,所以“河边一头牛/边吃草,边辨认自己/岸上、水里/它拥有两个世界的原点”。的确,两个世界的原点正如自然的“道与数”,二者不断地在“说话”,因为事物在对我们“说话”,二个世界的原点用同一种动作对我们说话和自我命名,以获取生命的自觉,诗圣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早就为后人解答了这个问题。可见,当事物示意时,辨认自己的记号早已存在,关键在于当你拥有两个世界的原点之时,你自己的心灯是否已经点亮。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这样一个哲学问题:“当言语在欢乐时,它就诞生了。于是,我们可以放心地想象:命名是灵魂的某种独特的行为,是灵魂给一个物体取名字的方式。”


是的,应文浩正是遵循自然的“道与数”具有一种特殊的“说话”性质,一种令人惊奇的特征:这种感受总是力图激起我们的某种幻觉或者对某种世界的幻想——在这个幻想世界里,事件、形象、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都仍然像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世界里所见的一样,但同时它们与我们的整个感觉领域存在着一种不可思议的内在联系:


       雪语


    雪:知道你在仲冬里,

    念我,等我。

    我:在一页白纸上空盘旋,

    哦,明亮的国度,山河多娇,

    请给我一个落脚点。

    雪:我的世界没有别的,

    除了飞翔和辽阔。


    我:及至一个早晨。

    雪,斑驳在草木上,

    穹形在围墙头上,

    锈黄泛于路上。

    如一个精心打扮的人,

    未赶上一场盛典。


    雪:你看到的种种都不是真我,

    我是空中的瓦片,一直在飞,

    在建造,人间缺少的虚空。


从《雪语》我们不难看出:人之为人,并不只是在于他能征服自然,而在于他能在自己的个人或社会生活中,构造出一个诸如像雪一样的符号化的天地,正是这个像“雪语”那样被符号化的世界提供了人所要寻找的意义。当代著名哲学家E•贝克曾说:“在人身上的那种要把世界诗化的动机,是我们有限生命的最大渴求,我们的一生都在追求着使自己的那种茫然失措和无能为力的情感沉浸到一种真实可靠的力量的自我超越之源中去”。如今,进入数字技术时代的人们,为何技术力量越发达,反而感到茫然失措,无能为力。这表明,单纯的数字技术文明并不能确证人的归属性,恰恰它反而把人的归属性引向技术的背面。为此,诗人有必要把人从数字技术的背面“拉”出来,还给大自然。正如《雪语》中所言:“你看到的种种都不是真我”。


3、自然的理想秩序


不难发现,应文浩的自然的“惯性力”都在他极力建造的自然之“道与数”中,诗人就是想把自然的“道与数”变成一种独特心情的实体,这种心情与构成我们日常内心感情生活的那种偶然的、变化不定的心情是明显不同的。可以说,人们日常所用的语言仍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文浩的语言,善于从日常那个杂乱无章的混合体中吸取精华,创造出一种自然的理想秩序:“沿台阶的光带下去/前面,流淌的小河/天空,群鸟北飞/岸边,芦苇在调息”。不是吗?在这微风中,自然的律动毫不间断地贯穿始终,诗意关系始终符合于和声关系,自然界的“调息”好像比任何思想都更为重要,这便是一个“美”的现象。为此,在应文浩看来,所谓的“美”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和谐的、合成的延续体,这便是应文浩构建的自然之道所具有的优越性。


自然之道所具有的优越性,深藏于自然的“道与数”之中。为什么自然之道总是被人们说成是“创造性”世界?那么,什么样的自然之道才是创造物?在读者的情感被激发起来并在诗的引导下对生活采取各种各样的态度与判断时,自然之道创造的究竟又是什么?它创造的是情感吗?似乎不是,因为情感只是由诗激发起来,正如普通的社会交流也能激发情感一样。它创造的是真实的生活吗?似乎也不是,因为诗仅仅是谈到了生活,而不是创造了生活,生活在被诗谈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样说来,它创造的类似于某种象征意义的自然幻象?


     这一天不远了


 我预感到

 这一天不远了

 我会回到村庄里


 每天晚上

 像河边一棵听风的树

 听蛙声,轻摇轻晃


 听狗叫声

 感觉往事可以招回

 眼前的可以走出更远


 更多的时候

 要留给头顶的天空

 童年时

 把较亮的星星数尽了

 剩下那么多弱弱的

 需要站在寂静里

 用心找出来

 一颗一颗大声数出来

 像拯救每一粒

 发育不全的种子


 这一天不远了

 如果灵魂也能还乡

 我愿用星星做标记


从《这一天不远了》来看,应文浩自然的哲学有个思想的“标记”,通过这个标记,我们会发现它所折射出的基本要素:背景、前景、强光部分、透明空气、运动、突出部、色彩的明暗度、阴影的深度、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时空幻象的构成要素。即那些运动着的、混合的或分解的、具有一定方向和一定能量的、疯狂跳动着的或趋向静止的调式。而他思想的“标记”就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以作用于知觉的运动形式展示出来的时空幻象。在我看来,被诗人“用星星做标记”的人类,也只有依靠诗人才能作为完整的世界出现。诗人通过现在把过去和未来联结起来,从而,诗是至高无上的精神器官,整个外在的人类的生命力在这个器官中互相会合,人的灵魂就能还乡了。


微信图片_20221108144248


4、构建“生命形式”的幻觉


按莱维斯的定义,诗就是“意象”。当然,这种“意象”并不一定是视觉意象。这种创造出来的诗的外观并不一定要与真实的事物、事实、人物或经验的外观等同或对应,它在标准的状态下是一种纯粹的幻象或一种十足的虚构事物,这样一种自然事物的“道与数”便是应文浩的自然之道,便是他的内心图景与自然法则。为此,就应文浩的《吾心之灯》诗集而言,不管是他自然之道,还是生命自觉,它们构成材料是自然与语言。这种语言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推论性的或象征性的。然而,由这些材料创造出来的东西却不是一种真实的论述——由它创造出来的真正的东西是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形状的虚象,是一种再现了某种新的人生经验的虚象。借助这个虚象构成成分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借助于这些成分之间的平衡和非平衡,于是,应文浩的作品就产生出一种有机性的幻觉,也就是“生命形式”的幻觉:


    桂花又开


风一来,我就重了些

如一枚枚果子

我们抱成一团

明亮、温暖、完整


我是一朵,不

是走近才能看得清晰的一粒

藏着或站着、仰着

你们来或不来

我只是散香

我是众里不会一眼认出的那位


的确,“我是众里不会一眼认出的那位 ”。许多人会问,满世界的人都在寻找,为何“我”不易被认出?那是因为“我”的“生命走势图”(生命形式)未被人间察识。应文浩的“生命走势图”从本来意义上说是天赐,是一种宿命。这种“生命走势图”从科学的立场和从生活的实践立场上看,完全是一种幻觉。这种创造出来的幻象可以令人联想到自然的事件和真实的自然,就像历史性小说或是描写某一地区风貌的小说可以令人回忆起往事一样:“如一枚枚果子/我们抱成一团/明亮、温暖、完整”。


“我是一朵,不/是走近才能看得清晰的一粒/藏着或站着、仰着/你们来或不来/我只是散香”。是呀,自然之道的“一朵”与生命自觉的“散香”总是相辅相成的。应该说,自然界的每一个创造物只是在一瞬间才是真正完美的。相反地,诗歌则把这一瞬间中的本质鲜明地表现出来,把它从自然中“抽”出来。因此,诗歌是那种最高贵的东西。有人曾把自然的“道与数”看作是一种“看不见的影响”,并且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出自内心的力量,是由无意识的精神中放射出来的。从应文浩的《吾心之灯》诗集来看:一种是自然的真,另一种是诗的真;一种是自然的“道与数”,另一种是生命的式样。正如绘画中的空间是一种真实空间的变形一样,这一变了形的现实,实际上是一种短暂的时间片断,这一时间片断中集中了许许多多互相矛盾的然而又相互混融在一起的情感意识与哲学意识。同时,我认为,应文浩的诗所创造出的自然之道并不是一种动态的意象,而是一种感性意象,一种“知性萌动的幻象”。对这种知性萌动的幻象,我们可以称之为生命的自觉,是他与自然心领神会之后挥发出来的,也就是属于他的自然生命学,一种对自然的纯审美形式——可见的空间、可听的时间、生命的力量与经验本身,它们共同组合成心灵的智慧与自然的秘境。


(卢辉,高级编辑,诗人,诗评家,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孤城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5.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6.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7.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