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京胡同逐年减少 部分地区尝试恢复院落格局

作者:吴振鹏 陈光   2016年02月26日 10:26  中国文物网    1074    收藏

摘要 胡同的消失,城墙、文物的破坏,旧城内的私搭乱建,使得古都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习近平



古都风貌保护


北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曾经留下一些遗憾。


胡同的消失,城墙、文物的破坏,旧城内的私搭乱建,使得古都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北京时,提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


如何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同时进行发展,北京一直在寻找平衡点。


2012年起,市政府将每年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由1.5亿元调整至10亿元,并以中轴线的古建筑腾退和修缮为重点,推动开展了百余项古建筑修缮工程。


而从过去对文物的重“保”轻“用”,到如今的“以用促保”,观念转变的背后,北京已经渐渐学会如何处理城市底蕴保护与发展间的关系。


媒体:北京胡同逐年减少 部分地区尝试恢复院落格局


2月15日,草厂五条胡同29号院。去年,前门地区改造了28个这样的“新合院”。



留住“老北京的魂”


草厂五条29号院刚整修完,正在等待它的新主人。


一棵树龄几十年的香椿树在院子中央沐浴着阳光,除了红瓦灰墙,院子还配备了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地面上铺着的水泥砖也大有讲究,底下配有先进的雨污分流设备,能排掉污水,储存雨水。


时间退回到十年前,这样的院落住着7户居民,户均面积14.5平方米。逼仄的空间,随处可见的私搭乱建,安全隐患严重。


去年12月,东城区委书记张家明在《东城区推进古都风貌保护有关情况的介绍》中提到,东城历史文化街区有平房14万间、244万平方米,涉及居民9.8万户约30万人。


关先生住在雨儿胡同29号院,尽管也希望能住上大点、带卫生间的房子,但他说自己在胡同住了半辈子,不想拆走。


在北京,和关先生想法一样的人不少,在他们看来,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魂”,在院子里养花种草,到胡同里遛鸟乘凉,接地气。


然而,近些年,北京的胡同却在逐年减少。


2001年10月,有媒体报道称,1949年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上世纪80年代只剩下约3900条。近一两年,随着旧城区改造速度的加快,胡同更是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


为留住“老北京的魂”,前门地区开始新的尝试,在保护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对符合改造条件的院落平房进行改造,恢复院落格局。采用现代连廊技术,把院中原有的房屋连起来,形成平房院中的套房。新生的空间则用来修建卫生间和厨房,地下配有先进的蓄水模块,解决住户的基础设施问题。


在院落修缮的基础上,再恢复胡同的传统肌理,在狭窄的胡同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现雨污分流。


“我们会提前跟居民进行沟通,选取适合改造的院子,和居民达成一致,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完成院落改造。”前门街道工委书记葛俊凯介绍,文化整体保护、禁止大拆大建,是前门东区胡同改造的基本原则。



保护风貌要做减法


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轴线申遗,着力打造“一轴一线”文化魅力走廊,打造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这条7.8公里长的北京中轴线,俗称“龙脉”。


晨钟暮鼓,作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钟鼓楼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但对比清代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地形图,近些年,钟鼓楼周边空间被严重侵占,辐射面积由原来约1.4万余平方米减少至目前的不足4000平方米。


东城区历史风貌办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钟鼓楼周边危旧房屋众多,甚至存在违章搭建三层用于经营的建筑,存在重大火灾隐患。


与钟鼓楼的情况类似,站在鼓楼上,俯瞰北京中轴线,至少还有两处杂乱、密集的片区,严重影响着古都风貌。


地安门百货商场,位于寸土寸金的什刹海区域。几十年间,大百货商场变成了小、低、散业态的聚集地,仅出租摊位就有150个。


“原来四层高的地安门百货商场,站在鼓楼上看与周边的风景不协调。”2月17日,北京市文物局新闻发言人于平对记者如是说。


沿中轴线再往北走,天坛作为重要地标之一,原本设立了内、外两重坛墙,将整个天坛分割为“回”字形。但20世纪初起,一些单位陆续将外坛位置占据,在天坛公园西、南两个方向,57栋破旧低矮的老楼夹杂着私搭乱建的小平房,把坛墙挡得严严实实。古老的“回”字形格局被打破。


2011年,北京启动中轴线申遗。保护古都风貌在探索中前行。


相关数据显示,近10年来,北京市文物部门针对中轴线保护已投入经费超10亿元,陆续开展了多处中轴线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


去年3月,东城启动天坛周边简易楼拆迁腾退项目,300多处贴墙而建的房屋纳入拆迁范围。


2月4日,记者在天坛西里看到,和传统北京的灰墙红瓦四合院平房不同,这些红灰外墙的平房,有一层的,也有后来加建到两层甚至是三层的,窗户破旧,屋檐的瓦砖也七零八落。


张先生在这里住了40多年,一家六口挤在30来平米的房间里,和邻居共用一个卫生间和厨房。此次腾退启动后,他率先签约,目前已经在东四环焦化厂附近购得2套对接安置房源。“住了几十年平房,终于上楼了。”


天坛周边疏解将要完成,于平介绍,目前地安门百货也在降层、调整色调、整治居民区,“中轴线的保护,就是要做减法。”



协作解决腾退问题


去年,前门地区完成了28个“新合院”改造,住户由原来的174户减少为66户。


回忆起“做减法”的过程,葛俊凯坦言不容易,“仅仅是一个院落,要疏解人口,就必须得到整个院落里的住户同意。”


这并非葛俊凯一个人的感触。2010年,钟鼓楼广场整治工程开始进入论证阶段,其间,历经专家多次论证,市、区政府多次研究,直到2012年12月12日,工程才正式启动。接下来,征收期内签约42户,仅占总户数的30%。


工程不得不一度搁置,一停便是一年多。


腾退难,在涉及文保单位时显得尤为明显。


1月20日早上8点刚过,孔繁峙提着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出现在了北京两会会场。


这位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呼吁王府腾退和保护。今年的北京两会,他提交提案——老城重组应列出“王府腾退保护”时间表。


在会后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孔繁峙说,目前北京共有15座王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市级文保单位。其中,除了恭王府对外开放以外,其余14座王府都被占用着。


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的孚王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如今,站在王府东侧的天桥上看去,府门边上开着多家店铺,院墙上红漆斑驳,门楼上的木制结构多有腐蚀,已经泛黑。


院内,树上绑有绳子,晾晒着衣物,空地上横七竖八地停满了车辆,在内院甚至还设有篮球场。


一名在此居住了40多年的老住户介绍,王府以前被四个单位占据,老住户多为当时单位的职工。近些年很多老职工搬离该处,将空出的房屋租了出去。


孔繁峙曾对媒体表示,现在文物的维修资金,市政府一年10亿元。维修资金够,唯独不够的就是搬迁住户。维修古建的钱不能用于搬迁,得各部门共同协作来解决。



恢复原貌和加以利用


2月15日中午,前门街道工委书记葛俊凯指着西打磨厂大街的古建筑说,在没有想清楚怎么用之前,这些有历史特色的建筑,是不会去动的。


一辆小三轮正好经过,车上约60岁的老太太回头嚷了一句:“现在的北京都不是以前的老北京啦。”


葛俊凯停顿了几秒:“每一代人都有他们心中的‘老北京’,那我们究竟要保护哪一代人的记忆?”他说,目前对于古建的保缮,大多是在外观上恢复原貌,至于建筑内部,则会根据其用途加以装修。


前门大街是北京中轴线最重要的地段,也是古都风貌保护的核心区域,但它修缮后的商业化却一直饱受争议。


此前,前门大街曾进驻过一些低端,与历史文化街区气质不相符的商铺,街道两旁,卖土特产的、卖玉器的门店,并不少见。但这两年,前门逐步明确“历史文化展示区”的总体定位后,已开始清退低端旅游业态。


目前,前门大街仅剩两家卖特产玉器的店铺,“未来也会逐步清退。”葛俊凯表示。


据介绍,未来前门西区还将重点加大民族传统文化聚集发展、创新发展,积极引进原汁原味的老字号和“燕京八绝”等非遗精品,扶持老字号和非遗传承人设立工作室、艺术馆、博物馆,鼓励创新产品和经营模式。


东城文委主任王伟东表示,政府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怎么吸引社会资源参与,让参与者有回报有积极性,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媒体:北京胡同逐年减少 部分地区尝试恢复院落格局


2月16日,经过两年的修复,消失近百年的外城东南角楼已完成复建。未来,这里将建成图书馆。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让文物活起来


经过两年的修复,护城河岸,消失近百年的外城东南角楼已完成复建,重回人们的视野


东南角楼位于南二环护城河内侧、东南转角处河道岸坡,修复后与明城墙角楼、前门箭楼、永定门城楼环绕天坛,形成“一坛居中、四楼环绕”的景观。


胡宁是东城区第二图书馆副馆长,最近一个月,他每天都要前往东南角楼两三次。“又紧张、又期待。”按照计划,今年10月份左右,东南角楼将建成一座有老北京特色和味道的图书馆,向市民开放。


东南角楼上下共有两层,建筑面积约1160平米,使用面积800平米。在复建过程中,工作人员参考了大量老照片和珍贵史料。


为最大程度上还原旧时外城东南角楼风貌,角楼只有天台可以通风和取光。如何把光源引进楼内、如何在保护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与现代科技结合,成了胡宁最近天天想的头等大事。“文物无论是修缮、复建,我们都不能把它空着,必须要合理利用起来。”


在保护中利用,是北京在文物修缮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原则。


位于前门西打磨厂胡同的临汾会馆,属于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目前已经完成腾退,葛俊凯介绍,修缮后,临汾会馆将作为文化陈列馆。


陈独秀在东城区北池子箭杆胡同20号的旧居也正在修缮,竣工后,将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合作进行保护利用,开辟基本展陈。除此之外,东城区东华门街道还将在这里开辟休闲文化活动场所,居民可以下棋绘画,看书学习,让旧居得到充分利用。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成为古都建设发展中合理的保护利用,以用促保,让文物活起来。”北京市文物局新闻发言人于平说。


责任编辑:Tia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春天送你一首诗”文艺朗诵会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2. 世遗生活,诗意琴岛——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隆重开幕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诗词名家张存寿——问蛤蜊风致何如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