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情怀落到实处 ——读林馥娜诗集《我带着辽阔的悲喜》

作者:野松   2020年06月28日 10:15      625    收藏
将大情怀落到实处
——读林馥娜诗集《我带着辽阔的悲喜》
野松

一个诗人的入世和出世态度,决定了其生活与诗歌创作的高度和气度,正如诗人林馥娜在其诗集《我带着辽阔的悲喜》第一辑的五言序诗《莲花初见》所言:“开合天真态,卷舒弗定裁。入尘风骨立,出世即如来”。有如此天真高远的精神气象的诗人,其写作出的诗歌必定纯净、优雅、大气、灵性。故当我潜心研读完林馥娜的诗集《我带着辽阔的悲喜》之后,便忍不住感叹:在生活节奏甚快的经济信息时代,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南方大都市,依然有这样一位优雅的诗人,立心于诗园、迷恋于诗园、耕耘于诗园,始终以一颗纯净的诗心去吟唱尘世中辽阔的悲喜,而每一次的吟唱,都那么韵味悠长,意蕴深远,撩动人心。
这部诗集共分六辑,前五辑皆为诗歌,表现了她对生活生存的各种观照与情感(悲与喜)——形象地表现了人性美与价值建构,第六辑为访谈。纵观全集的诗文,完全可以说诗如其人,林馥娜的诗歌风格与她平时呈现于世人前的优雅、端庄的精神气质是相一致的,也与她在接受访谈中所阐述的诗学观念是相一致的。
一直以来,我都坚持诗学即人学的观念。因为诗是表现人心灵亦即表现人性的最高的文学艺术形式,是“我手写我心”的最好体现。一名诗人如果违背自己的心灵,那其创作出来的作品必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必是丑恶的,不美善的。林馥娜早在其十多年前写作的《诗人与诗歌的互为出生》一文中就如此说道:“诗歌是生命与情感的结晶,是对生活中的个体尊严的喊醒,诗人们为什么会爱诗无悔,是因为生命中总有亟待言说的感触,而诗歌精神的追求永远高于人的一生。”①这么多年来,林馥娜也一直秉承和践行着这种人生诗学或曰生命诗学理念。故而,她的悲喜观照着真实的人性,她通过自己心灵内化之后抒写出来的悲喜,因诗意辽阔而壮美,而能给人慰藉,给人温暖。无论她的第一辑《我带着辽阔的悲喜》,第二辑《拼起人类的颜值》,第三辑《如果我能,恰如你爱》,还是第四辑《在匍匐与扬鞭中》,第五辑《事实与虚构》,无不表现了诗人对时代、对当下的热爱、欢喜、哀伤与疼痛,无不以个我表现众我与时代、与存在、与大千世界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尤其表现了芸芸众生在充满压力、充满矛盾、备受各种束缚中寻求自由、追求幸福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因此,这部诗集里的许多诗歌都能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如《自我,他者》:

我把所有人当成另一个人。所有的我
行走着迥异的人生与相同的世道

有一个我遭遇暴雨
就有一个我邂逅晴天

这庞大又纯粹的我,宛若一首诗
快乐是一个词,悲伤也是一个词

每天,我用我的矛试验我的盾
以精神的远游行刺麻木的肉身

我带着辽阔的悲喜和一无所碍的心灵
带着无处不在的束缚和自由

在一隅之地闻惊雷
于万顷纷乱入清幽

而我,只是万物中最卑微的一员
不过是茶蘼的一缕经络,大千世界的一粒幼沙

而事实上,林馥娜在她诗歌中表现和吟唱的悲比喜更多。她的这种“悲”情绪或情感的代表性因广泛而辽阔。作为一名现代女性,林馥娜对女性共同命运的追问倾注着深沉的关爱和理解。她的《摄影师—模特》、《洛丽塔—萝莉》、《娜拉—穿越剧》、《爱情—传奇》、《起舞—舞台》、《醉眼—烟云》、《他人的痛苦》等等,无不表现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中女性共同的心灵疼痛。荷尔德林说:“人能够将自己置放在他人的处境中,把他人的领域变成自己的”,“这正是人的需要”。②由是观之,诗人唯有站在他者、被同情者的立场去抒写,其所表达的快乐或悲伤的情感才会真实,才能感动人心,并引起共鸣,而这,也正是读者阅读的需要。在林馥娜表现当代女性心灵疼痛的这类诗中,《惊春—瓦上花》堪称代表作。诗人也许并没有刻意去作女权主义的代言人,但是,由于对女性现实生存状态的体察入微,其细腻敏感的诗心已被各种有形与无形的利刺扎得鲜血淋漓,而不得不发出自己的心灵声音——以真切的疼痛去表现众多现实女性的疼痛。不过,经她诗化出来的疼痛却有着一种批判主义的思想高度:“我心负创伤,表情冷酷/眼前晃荡着腐败可憎的现实/与空洞无趣的表演”;“在懵懂初开的日子/女人在生活里赶场/倚在摇摇欲坠的公车上瞌睡//她像祖辈、母辈一样躬身劳作,贴地行走/而女人的翅膀/尴尬地拖在身后,成为拖泥带水的无用之物”。现实的无奈,无奈的现实,总是把许多原来有梦想、有理想的女人改造成庸凡的生活奉献者:“她不认识这样的自己/只有劳作,没有理想/踏水而舞、凌波而歌的自由,只是偶尔的梦想”;“身为女人,因被歌颂为伟大的孕育/与宁折不屈的傲骨,而失去事业//切骨的寒意往往由人的嘴里吐出/失业的主妇,已然成为一条令人生厌的寄生虫//顶着来自高压线阵的阴影与深入泥土的刺痛/女人必须隐忍着,不发出受伤的尖叫//一些女人,用灶台和忍让将一生消磨/蒙昧地演绎古老的悲欢//一些女人,饱含着核能无法施展的痛苦/清醒地经受宿命的砺磨”。这种深刻的痛苦让诗人忍不住扣问:“吾乡吾土,我们被鸟儿放飞的/灵魂/将于何处落脚”?城市(镇)的妇女们要忍受失去事业的痛苦,农村的妇女们要忍受独守田园、儿女外出打工不在身边的寂寞,而她们(无论是城里妇女还是农村妇女),几乎都要忍受偏执的男权者们经常“烂醉的癫狂/与毫无来由的的发作”,身心备受摧残和折磨,而导致“底线崩坏的末日不可避免地找上门来”。她们眼界开阔了,却仍被社会惯性局限于“小女人”的角色,然而,女人也是最具韧性的,尽管她们“活在时刻发生煽动的国度/有时为存活、有时为堂皇的爱国/疲于奔命”,“茶水烹调的日月,活得过于清醒/胸怀辽阔的悲喜/而又跳不出一隅之局限”但她们对世俗的抵抗却是十分顽强的,在各种困迫中,依然能“坦怀承受生命的风流云荡”,“又似一棵棒叶不死鸟/落地生根于高瓴/打望着茫茫的天高地阔”。诗人对现实、对生存的深度理解,对个体生命意识的深刻体验,在此诗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诗化呈现。
丰富的想象力是一切艺术的主要特征,但一切艺术的高度只能凭借思想的砖石筑就,诗歌亦然。只有成为具有思想力的诗人,其创作出的诗歌才会有丰富的蕴含,其诗思的锋芒才会通过语言穿透现实与存在的浮尘,抵达人们的心灵高地。林馥娜虽是一名娇柔女子,但其沉静的内心却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思想力量,而表现于诗,则形象而又真实,沉雄有力而又旷达高远:“每个人都应有立足之地/在血汗滴落的祖国,在赤足耕作过的河山”(《卖血者—血酬》)。这让我不由想起了端庄高雅,既清词丽句,又能吟唱出“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豪迈诗句,笔势纵横、笔力雄健的宋代女词人易安(李清照)。由此,我们就不难发现和理解为何林馥娜诗中会常常出现大词却又不显得虚妄,因为,这与诗人心胸、境界的阔大有关:“寻梦的人,游走于此岸与彼岸/栖居于永恒的林间,胸间的田亩”。由此,我们也就不难发现,有一种坚硬的气质,横架或直竖在林馥娜的诗中,构成一种英雄独立苍茫的气象。如《黑暗时代——对一场电影的复述》、《薇依》、《以花朵的倘然接受天然的风干》、《钉子》、《四月,钦命的昏庸》、《中山大道》、《真理国》、《在贾梅士的雕像前》等诗章,虽较多地运用了借喻、隐喻、暗喻等表现手法,但无不体现诗人“风横千叶剑,节立万年身;跬步量天下,冲霄绝浊尘”的君子立身之气节。然而,那种因心怀热爱而产生的质问与疼痛,却无时无刻不缠绕着诗人的心灵:“谁在挟正义之辞行不义之举/高悬于头顶的无形匕首。泥土上两片上下异处的脸/不同时代的恐怖具有相同的暴戾”;“他人的痛苦是诗者的痛苦/他人的爱是诗者的爱/我有哭的本能,也有笑的意愿//无法原谅真相,却原谅了自己一再看到丑陋/依然相信美好的无知/有一种语言是默语,有一种人生是燃烧”(《诗者》)。灵魂的高度决定了诗意的高度。一切与现实与生存有关的哲学命题,都可被诗人谱写成荡气回肠的乐章。
然而,诗人只具有思想力还不够,还需要一种独特的心灵视角和审美视角,抒写别人所未思、所未写的人生感悟。如对清明时节的抒写,大多数诗人都会通过世俗生活的描写和情绪的渲染,来抒写对先人、对逝者的哀思,但林馥娜却以约好一起好好地做一场爱来过清明节,以一场轰轰烈烈的做爱——延续生命繁衍后代最直接的方式——来祭奠和怀念先人、故人与英雄。

约好在清明节,我们好好做一场爱
从早上到中午,再从中午到晚上

不给凄风留下一丝缝隙
不给苦雨疏漏半点空间

让做撇开经年的悲怆
让爱堵住疯长的墓草

摒蔽菊花台、白烛泪、英雄魂、故人影
覆盖脚步踩在泥泞路上的嗞嗞声

这样的力度够不够,够不够
                 ——《清明》

谁说这不是诗人豁然人生态度和强烈生命意识的诗化?这确实是诗人置身生活之内表现情感深度的一首好诗,让人一读就会记住的好诗。
悲悯情怀和精神担当是一名诗人最重要的优秀品质。因为悲悯情怀和精神担当是诗人保持对世事敏感的前提,而麻木不仁的心灵不会对存在的不公和丑恶产生悲愤,也不会产生正义和正气。在这部诗集中,我发觉几乎每一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悲悯情怀和精神担当。“城市用灰烬悼念无辜葬身者/喉舌与舆论被沉默。一同哑默的/还有装做什么也没有发生的诗歌/如何能像刀笔吏/把生命简化为数字的约取/一笔带血的账没有债主/廉价的口号与变相的歌颂带着厚厚的粉饰/而新闻依然是预制好模版的旧闻/容留灾难的遁匿之路/光明正大地铺设并声张”(《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或知道不少人为的灾难。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在不少地方,灾难发生后并不是以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去作善后处理,去维护好死难者受害者的权益,反而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地方或集团利益而去遮遮掩掩,文过饰非,敷衍了事。但是,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而敏感慈悲的诗人的心灵会更加悲愤,存在于心的善良与正义必让诗人忍不住要在自己的诗作里去揭示,去批判,去祈愿。尽管诗歌不能很直接地去影响时代、改变现实,但最起码可以见证时代,唤起人们的良知。因此,诗人面对残酷的社会存在,可以“大悲无泪”,但不能“大哀无言”。不过,林馥娜并不像一些激愤的诗人那样去直呼直喊地批判,而是以冷静和镇定的叙说去呈现,让批判的锋芒内敛于文字,而产生一种更让人感到悲愤的力量:“新闻公布着数字、地铁如常报着站名/乌鸦迈着小步游离于事件之外,就像巴黎/没有人表达介怀或宽恕/市民尚沉浸在国庆的余欢中,烟花仍在开放/我听见街头歌手唱:/我作为光来到这个世界/所有人都不应活在黑暗里”(《尼斯恐袭之后》);“每个人都应有立足之地/在血汗滴落的祖国,在赤足耕作过的河山//卖血者的吼叫,在苍凉的夜色里/响彻云霄。城市依旧迷醉不醒”(《卖血者—血酬》)。林馥娜在写诗的同时,还擅长评论,对生活与艺术的理性判断让她多了一种维度去感悟尘世,直达生命的奥义。因此,感性与理性的自然融合,就很自然地让她创作出来的诗歌作品既有一种抒情的软度,又有一种批判的硬度。其实,诗人活在尘世中是“心有挂碍”的,这种“挂碍”就是诗人对尘世艰难众生关爱的悲悯情怀,也是对存在的不公进行批判的精神担当。在《民工兄弟》一诗里,诗人将现实中发生的悲剧以一种冷静的述说呈现出来,让读者如受锥子直戳,倍感时代与生存之痛。可以说,以有活力的言说去表现现实,去体现诗人的精神担当或曰心灵使命,已成为林馥娜诗歌写作的一种自觉。
出色的诗人,都具有对生活生存或一切美好事物进行诗意诠释与命名的能力。林馥娜在她的许多诗作里,都进行了独特的诗意诠释或诗意命名,如:“爱情,是活着的词语/用来诉说地久天长/今夕,就让残与缺突破疆界的屏障/在异次元的邂逅里重圆琴瑟,执手相暖于时空之外”(《爱情—传奇》);“语言最美的呈现是为诗人所抒写/正如木头最好的去处/乃成为一架古琴,在悠长岁月里/流传高山流水的浅唱低吟”(《清新,通向灵思的造化 2. 山居冬晓》)。在诗歌中,林馥娜往往通过对她内心关注与钟情的物事进行诗意诠释或诗意命名,来表现她的存在之思,以及她内心的一种雄强力量:“死亡其实不过是/一盏灯与一颗星的距离/人生的必由之路,我必安然迎之”;“每份留存的切片,将拼起人类的颜值图/生命意义的重现和情怀的火苗”(《时间的切片》)。
尽管心存天下的林馥娜有很多的诗都写得很大气硬气,但是,女姓的细腻和温柔依然是她最可爱的一面,正如她诗集第三辑“如果我能,恰如你爱”的七言序诗《今朝酒醒何处》所写的:“啾啾鸟语鸣清晓,懒懒柔腰拱月桥。褪尽酡红醺未醒,云端一枕至今朝。”林馥娜写爱情亲情的诗写得很美,能将人性的至美演绎得十分温馨感人,如《需要》、《父亲的沉默》、《越来越小的母亲》、《肉体之洞》、《爱人来电》等,都是诗人从庸常生活中摄取和提纯诗意的温婉表现。而写得最唯美最深情的是《我不叫你亲爱的》这首爱情诗:

我不叫你亲爱的
这个被滥用于任何人,甚至敌人身上的昵称
我喜欢轻轻地叫你——我的你
从左读到右再从右读到左
它是互证互通的动态名词
是悬崖与深渊、激情与欲火、沙滩与海水
是贫贱夫妻,也是神仙眷侣
这个最朴素的称呼
就像人民与祖国,大地和万物

著名批评家谢有顺在《最是文学不自由——与贾平凹对话》一文中指出:“气象小的人,不可能写大作品。”③林馥娜的生活视野、文学视野以及气度胸襟都十分开阔,这种开阔成就了诗人的大气象,让她总能眼高手亦高,在不疾不徐的抒情中,自如地运用简洁、优雅而有张力的语言,各种既古典又现代的诗歌技艺,写出“林馥娜式”独特风格的诗歌作品。完全可以说,林馥娜的诗歌,都是其通向灵思的造化,在视觉的不断转换中——即从现实到艺术,从艺术到现实,从虚到实,又从实到虚——内生出各种生动迷人的境象。尤其值得赞赏的是,她诗思之“高”,极少凌空蹈虚,因为她总能找到落脚点,总能在文字中将大情怀落到实处,而让人觉得她所表现的情感十分真实诚实,如她《大海在其南》中所咏唱的深远境界:“原乡在上,大海在其南/汉风宋水,深谙时日的冲合与苦甘/……/上山采茶,下海淘贝/我爱一路高歌打开的往昔/持灯夜吟的此在、友朋的绽放/与月下林间寞寞天地的寂寥/一杯宋种单枞,悄然以沉沥的淡然/置换了生命之生涩”。
“寂寥”,是林馥娜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为何会如此?这是否身处现代时境下诗人心态心境的一种写照或诗意呈现?我想,无论世态如何,林馥娜都将一如既往,带着众生“辽阔的悲喜”,在大地上,在岁月里,真诚吟唱生命之歌,心灵之歌……
                                    2018.4.28

注:
①见林雨(即林馥娜)散文集《轻烟出岫》,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
②见荷尔德林《论宗教》,《荷尔德林文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16面。
③见谢有顺著《“70后”批评家文丛•谢有顺卷》,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此文发表于《延河诗歌特刊》2018年第四期。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春天送你一首诗”文艺朗诵会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2. 世遗生活,诗意琴岛——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隆重开幕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诗词名家张存寿——问蛤蜊风致何如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