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诗意 浓郁的乡愁

作者:大胖白鱼   2020年08月06日 14:14      305    收藏

【序言】
朴素的诗意  浓郁的乡愁
刘  斌


新世纪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我们伟大的祖国各行各业蒸蒸日上,国家面貌更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历史的眼光来回顾这段岁月,自然不乏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这其中有一件可谓经天纬地的创举,那就是全国范围的扶贫工作。这是国家走向全面现代化的筑基工程,是彻底改变中国特别是中国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关键性举措,是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性战役。面对此一重大历史事件,积极地记录、反映、讴歌之,是一个作家或诗人的历史使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陈佩杰先生的诗集《寻找诗意扶贫的乡愁韵脚》的写作与出版,是令人尊敬的,也是值得关注的。

陈佩杰先生是一名记者,他于2018年3月5日,前往秦万村的乡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在两年多的扶贫工作中,他忠于职守,勤于工作,不分昼夜,殚精竭虑,奋斗在扶贫工作第一线。这本诗集就是他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是他在这段时间里内心世界的艺术镜像,是他作为一个国家扶贫干部真实的精神体现与真挚的情感抒发。因此,即使不从诗歌艺术层面看,这本诗集也是有着宝贵的历史记忆价值与社会学的文献参考价值。从全国的层面看,至少截止目前,这样的文学作品还极其缺乏,这与这场声势浩大、意义非凡的世纪工程是极不相称的。而陈佩杰先生不仅创作了这部诗集,更因为其本人就是这个世纪工程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这就使得他的这部诗集显得尤为特殊与珍贵。

诗集《寻找诗意扶贫的乡愁韵脚》分为四章:第一章“寻找诗意扶贫的乡愁韵脚”;第二章“新时代田野交响曲”;第三章“精灵之歌”和第四章“摇篮里的乡愁”。这部诗集以“乡愁韵脚”为题,那么,诗中表达的是怎样的乡愁呢?对此,诗人自己是这样说的:“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贫困户的喜怒哀乐,驻村帮扶工作的酸甜苦辣,繁难细重,一起涌向心头。特别是夜晚时,静卧在扶贫工作队驻地——空旷的废旧老村部一间老房里,孤闷难眠,思绪繁杂”“回味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一种东西却始终在心底涌动,触及灵魂。现在想来,这种东西就是深深埋在心底的乡愁。”显然,这里的“乡愁”既有传统意义上的乡愁,但含义却又更加丰富、博大与深厚。整部诗集,我们可以读到,诗人陈佩杰先生以真实饱满的热情,以朴实真挚的语言,以一个扶贫战线的亲历者、见证者与记录者的身份与视角,记录了发生在秦万村的扶贫事迹,书写了一个扶贫工作者较为丰富复杂深刻的内心体验,表达了他在这段难忘的岁月里的独特而美好的生命感受,抒发了扶贫工作者对党对乡村对国家对人民特别是对贫困乡村的人们深厚而炽热的情感,向国家与时代,也向党和人民,当然包括他的家庭与诗人自己,献上了一份诚实的不乏诗意的答卷。

具体说来,陈佩杰先生诗中的“乡愁”大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陈佩杰先生诗中的“乡愁”是一个扶贫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自豪感。

作为一名受党和组织委派的扶贫工作者,他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与光荣性是有着深刻而清晰的认识的,是有着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工作热情的。这些在他的诗中有着很好的体现,如《治愈贫困的针头》《跳跃贫困线》《雪花颤动》《两双鞋子的对话》等。比如《两双鞋子的对话》中,诗人写两双鞋子——一双迷彩鞋,一双皮鞋,在“月明星稀的深夜”里,在“简陋的木板床下”展开对话。皮鞋调侃迷彩鞋“沦落成这般模样”,在村里“一出门/就扎进一户又一户贫困户家里/灰头土脸”;而皮鞋得意,是因为主人“只要回到城里去跑扶贫项目/就把我打扮得锃光瓦亮”。而迷彩鞋则不在意这样的调侃,相反,它更多地是心疼主人,因为他忙碌一天才躺下不久,而明天还要一起跑贫困户开展扶贫。诗不仅构思新巧而且寓意不凡。通过两双鞋子的对话,我们不仅看到迷彩鞋身上蕴含的扶贫工作者的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忘我的工作精神,也看到皮鞋身上折射出的扶贫工作者的心智、操劳与费神。而这背后我们说,其实就是诗人所说的有着一种“乡愁”在。这种“乡愁”我们说是扶贫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那种对组织对国家对乡村群众的赤诚与忠心。而在另一首诗中,诗人这样写道:


走访了一户贫困户
又走访了一户贫困户
直到斜阳
把您的身影拉长
硬拉着您
把您拖出了村庄
拖在了归家的路上

夕阳西下
脸颊和彩霞  般般样
牛羊归栏  水墨村庄
背景的地平线越来越低 越来越长
仰视
定格 最美的这一瞬
屏住呼吸
屏不住血压海拔澎湃上涨


诗人选取了一个黄昏的时刻,描写了扶贫工作者归家的路上的情形:在走访了一户又一户贫困户之后,斜阳西下,诗中的“您”被“硬拉着”“拖出了村庄”。这里,诗人写出了扶贫工作者那种忘我的工作热情与坚韧的干劲,那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拼命精神。更难得的是,诗人写出了这样的“脸颊和彩霞”交相辉映的美,诗人将之命名为“定格,最美的这一瞬”。这是一种怎样的“乡愁”呢?这是一个扶贫工作者内心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是一种西方哲学家称之为的“高贵的情感”。加上诗中人称的“您”的运用,更增添了一种亲切、自信、欣赏与快慰。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读到一个扶贫工作者朴素而高大的身影,读到他身上闪耀着的扶贫工作者的品质与作风,那种责任感、任劳任怨的精神以及发自内心的荣誉感、自豪感与工作着是幸福的那种单纯而又坚定的信念。这就是陈佩杰先生所说的“乡愁”,也是他诗集中朴素而真实的诗意。

其次,陈佩杰先生诗中的“乡愁”是一个扶贫工作者对乡村、对贫困户深厚的情感,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上文分析到陈佩杰先生诗中通过叙事,折射出一个扶贫工作者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自豪感,我们说诗中对这样的品质的赞美,自然是得益于党的多年教育的成果,得益于组织的教导与培养,但按照唯物主义的原则,还是应该从人物内心找原因,从主观根源上来分析。这点,我们从这本诗集里也能得到启示。打开诗集,我们无处不被诗句中焕发出的强烈的情感、炽热的情怀所打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情与爱呢?请看:


油菜花在三月的和风中泛着金黄
围绕着一块又一块麦苗地
开在沟渠河沿 田埂坡旁

雨后的大地湿漉漉的
麦苗青青油亮亮
踮起脚尖见风疯长

伸出脖子
春姑娘
把金灿灿的项链戴在脖颈上


这首诗题为《春姑娘戴上金项链》。诗中以简洁的笔触、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初春乡野田间的美丽景色。三月里,春风和煦,雨后的大地湿润如酥,一望无际的麦苗在春风的吹拂下,起伏如浪,像是美丽的小姑娘踮起脚尖起舞。我们在这里读出了什么呢?是乡间美丽的景致,但更读出一种心情,一种对乡间的喜爱之情,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为麦苗生长而欣喜的心情,一种感恩上苍更感恩劳作的乡亲的真挚情怀,一如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激动与兴奋。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种对乡亲对乡村最原始最朴实的情爱。同样的情怀,在下面这首诗中读得更加清晰与真切,具体而通透——


爸爸回来了吗?
爸爸回来了吗?
爸爸回来了吗?
高烧不退
像汽车喷出的尾气
孩子迷糊中
一直念叨着

油门加到最大
第一书记第一时间送贫困户孩子就医
直到孩子挂上点滴
孩子的母亲急切地打着电话
告诉在城里打工的孩子父亲
不要着急

直到孩子挂上点滴
第一书记方才给自己的妻子回电话
不要着急
赶紧打的
送孩子就医
妻子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着
孩子高烧不退
迷糊中一直念叨着
爸爸回来了吗?
爸爸回来了吗?
爸爸回来了吗?


这首《爸爸回来了吗》写的是扶贫工作中发生的一件事。贫困户的孩子发烧,妻子打电话给在外打工的孩子的父亲,告诉他不要着急,因为第一书记已经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往医院,打上点滴。而诗人告诉人们不知道的隐情是,第一书记家的孩子此时也发烧要急着送往医院打点滴。诗中展现了第一书记在关键时刻的抉择:先送贫困户的孩子就医抢救,忙完之后,才给自己的妻子打电话,这时,才知道自己孩子一直在呼唤爸爸……在这里,诗人展现的就不仅是扶贫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了,而是展现扶贫工作者内心中至为珍贵的闪闪发光的东西,这就是对乡亲对贫困户的挚爱深情,那种不似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与呵护。我们说,这也是陈佩杰先生诗中的“乡愁”。这种“乡愁”与第一种“乡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如果说第一种乡愁是一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那么,这第二种乡愁,这种对乡村对乡亲对贫困户的深沉的爱是催生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誉感的催化剂,是其产生萌发的基础,是其得以在扶贫工作中闪耀发光的精神动力、支柱与源泉。而第一种乡愁又可以看做是对第二种乡愁的一种具体实践,一种看顾与守望,一种持信与奉行。正是这两种乡愁的交相渗透与相互映照,使得陈佩杰先生的诗作那种朴素的诗意更加饱满与绵长。

再次,陈佩杰先生诗中的“乡愁”还有一种本源的性质,是那种对自己家乡和亲人的怀念、回望与感激。
这是一种源初的乡愁,是最朴实又是最坚实牢固的乡愁。陈佩杰先生诗集中单独将之列为一辑,题为“摇篮里的乡愁”。诗人在这里回忆了小时候在乡村的经历,那些艰难岁月里的故事,那些在母亲身边的温馨又心酸的往事,少小时受到的磨砺与坎坷,获得的感悟与领会,萌发的心愿与理想……他这样写道:


一只粗瓷碗
棉籽油缓缓滴入,浅浅地
盖住了碗底
棉花捻出细细的灯芯
润透
一头贴着碗底油面
一头搭在碗沿豁口
点燃
一间简陋的土坯屋
跳闪  明晃

拿出描红本
一横一竖
一撇一捺
奢侈地写起了大字
妈妈拿起针线
坐在旁边
蹭起棉籽油灯微弱的星光
纳起了鞋底
一针一线
一锥一攮

时不时用针尖挑一挑芯捻
灯芯一闪一闪地跳动着
些增微亮

少不经事的我
一盏不省油的灯
不知让您多少回挑亮


这首题为《棉籽油灯》写的是诗人小时候在一盏棉籽油灯下读书描红的情形:粗瓷碗、棉籽油灯、简陋的土坯房、母亲的针线与鞋底,还有那挑亮心灯的针尖……时光穿越了记忆的隧道,诗语还原了当年的场景,一切宛若昨天却又是那般的似真似幻,令人魂牵梦绕。这一盏小小的棉籽油灯,有诗人小时的成长记忆,有母亲的殷切期望,有诗人当下的回望,有岁月对往事的重新解读,也有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恩。诗中的这一盏小小的棉籽油灯在这里成为了那源初乡愁的象征,它再一次照亮了记忆,照亮了诗人的心房,照亮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在另一首《家乡的石拱桥》中,诗人写道:


弯弯的 
陡陡的
少年时
我和妈妈
一起走过

我和妈妈,一起
拉着驾车走过
驾车上
装载着
我的梦想
装载着
妈妈的希望

我在车的前头
勾着头
弯着腰
妈妈在车的后头
弓着腿
弯着腰
在上坡最艰难的
那一刻,我回过头
妈妈正望着我
我和妈妈,浑身的劲儿
一起使
拉着驾车
翻过了石拱桥

我说
妈妈的腰
弯弯的
是石拱桥
妈妈说
你的腰
弯弯的
是天上的虹


诗中写的是少年时,“我和妈妈”一起拉着驾车过家乡石拱桥的情形。那是为“梦想”与“希望”,“我和妈妈”一起“勾头”“弯腰”“弓腿”前行的时刻,是恰逢“在上坡最艰难的那一刻”,却也是“我和妈妈”最美丽的时刻。因为那样的生命被压得“弯弯的”,也正如此,生命才呈现出“天上的虹”一样的美妙的弧度与高度。诗人此时回望着这一切,想起这一切,这不正是一种乡愁吗?可这是怎样的乡愁呢?  

关于这一点,诗人还有一首诗对此作了更生动形象的道说,诗的题目就叫《摇篮里的乡愁》。


每一次来
您总是挎着一篮子
家乡的特产
急切地
让我品尝
品尝着这第一口鲜

或许,久已离开家乡
常年在外
这第一口鲜
还是让我感受到酸苦辣咸

看着您挎着掏空的篮子
眼前又浮现儿时的摇篮
摇啊摇,晃啊晃
摇篮里满满的都是回忆的甜


   诗中写母亲到城里看诗人,总是挎着一篮子家乡的特产,想让诗人尝第一口鲜。诗人品尝着母亲带来的家乡的特产,心里总“感受到酸苦辣咸”。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所谓特产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就是小时候的记忆,就是亲情与乡情的象征。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的是,诗中写道母亲的篮子让“我”“眼前又浮现儿时的摇篮”。篮子通往摇篮,这意味着什么呢?显然,诗人在这里揭示出一种情感的或者说伦理的路径,一种生命本真的源流,一种人之为人的存在的根基。也就是说,诗人揭示了这最源初的乡愁与上文第一第二种乡愁的关系。无论是扶贫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誉感也好,也无论是对乡村、贫困户的真挚关爱与情义也好,都是建基在这最源初的乡愁之上的,是由源初的乡愁一脉相传的,那所有的乡愁或者生命的意义、精神的亮光乃至存在的价值的认定,都源自一种朴实而清澈的源头——一种与家乡、与母亲、与小时候的“描红”与“棉籽油灯下”“挑亮”密切相关的人的心灵启蒙与醒悟、那种对生命对世界对人的最本真的认知、领会与动情。正是这些,生发出那其他的“乡愁”,养成了它们并呵护着它们。诗人不停地书写着这样的乡愁,本质是一种“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看顾,是守住这精神的源头活水,是培固自己心灵的根基,是时时不忘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这就是西方哲人所说的,是那种最本真的“乡愁”。

综上所述,陈佩杰先生的诗集《寻找诗意扶贫的乡愁韵脚》在展现一种朴素的诗意,这种诗意是自他的朴实的语言中涌出来的,从他笔下秦万村的麦苗、青蛙、小猪、甚至萝卜、青菜中涌现出来的,更是从诗歌中扶贫工作者与贫困户一件件普通感人的生活琐事中涌现出来的。之所以具有着如此的诗意,也是因为这样的诗意抒写中,饱含着诗人陈佩杰先生浓郁的乡愁,那种对家乡的思念与回忆,那种对现实理想追求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与心灵归宿和感情寄托,以及在响应党与组织的号召积极投身到扶贫工作中的所体现的对实现人的本质价值的向往与追求,那种对“我”心深处本有的关爱奉献创造的需要的唤醒、充实与释放……这些正如西方哲人所说的,或许是“歌唱一个还乡的种类的美”,也是我们民族在时代进步中,特别是在扶贫这样伟大的世纪工程中,已经展现并将不断焕发的生命与创造美的见证,是其中虽微小却并非微不足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陈佩杰先生而言则是他一段特殊人生经历的宝贵财富;对他的诗歌写作,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创作尝试与富于个性的真诚的表达,也是他无愧于这个时代也无愧于这段扶贫工作的诗意的道出。

因此,可以说,这本《寻找诗意扶贫的乡愁韵脚》诗集,是献给这个时代的,也是献给所有扶贫工作者的,更是献给历史与记忆的,而岁月不老,我们民族的乡愁亦注定不老。


2020年5月8日      

    刘斌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淮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在《世界文学》《安徽文学》《诗探索》《诗潮》《诗歌月刊》《红豆》《西湖》《阳光》《文艺报》等发表作品等百余万字。曾获首届“诗探索·中国新诗发现奖”“《安徽文学》第二届年度期刊文学奖”等。有文学评论专著《美的邂逅》(中国文联出版社)。另与人合作《中外诗歌精品阅读》(语文出版社 辽宁出版社)等著作。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春天送你一首诗”文艺朗诵会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2. 世遗生活,诗意琴岛——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隆重开幕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诗词名家张存寿——问蛤蜊风致何如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