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家宋彩霞——青黄红紫开心底

作者:宋彩霞   2022年06月15日 09:53  中国诗歌网    6242    收藏

微信图片_20210726122812


第十一期特邀嘉宾——宋彩霞

宋彩霞03

宋彩霞 笔名晓雨,1957年11月生,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杂志副主编。山东诗词学会副会长。曾获“齐鲁诗词名家”奖和全国诗词大奖赛一二等奖曾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奖。著有《秋水里的火焰》《白雨庐词》《宋彩霞作品选(诗词卷·评论卷》)》《诗潮蔚蓝》等十余部。

访谈录:

这是中国诗歌网旧体诗版块推出的《名家访谈》栏目,第十一期我们邀请到了宋彩霞老师,感谢宋老师的到来,现在开始我们的访谈。


中国诗歌网诗词编辑邢建建:

宋老师您好,最开始知道您,是因为在山东某诗友群,听诗友说,在山东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女诗人,威海的,诗词写的都非常好,而且还是《中华诗词》的大编辑。那时的我,就有一个朦胧且伟岸的形象。真正见到您,是在2021年初《中华辞赋》众诗友题词颂新年的活动上,您给我的感觉很亲切,是那种老乡特有的亲切感。后来,读您的诗、词、白雨庐说诗,还有您在中国诗歌网为每日好诗的点评,字字句句之间都有一股亲切感,特别是您对于诗的点评,是深入到骨子里的。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您的《白雨庐说诗》,可以吗?


宋彩霞:

多谢建建兄美意,使我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就共同关心的诗词话题作些深入的交流和沟通。《白雨庐说诗》每集点评三位诗人作品,现在已经有备近二百集,其时间跨度约有二十几年。最早起因是周笃文先生跟我讲:可否与他一起进行《宋词三百首》注析。本书是夏承焘先生新选的《宋词三百首》。我深知自己学识不足,不敢接这活。本书选词于豪放、婉约二途不存偏颇之见,基本反映出两宋词坛各种词风。注释评析,全从解词心会词意出发,故每见精警之思。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学习写鉴赏,在老师的推荐下,购来《瀛奎律髓》《金圣叹选批唐诗》《中国古代诗法纲要》《唐宋词鉴赏辞典》等等书籍,业余时间都交给了书。

“诗非异物,只是⼀句真话”如果没读过《⾦圣叹选批唐诗》中的600⾸,绝⼤多数⼈可能真以为,最好的唐诗就只有区区三百!自从将它拿在⼿上,就再也放不下,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俨然⼀座精神的⾃留地。他的诗学眼光,每每研读,颇觉奇妙。闲暇之余,还能看看⾦⽼师评批诗歌的思想理论,以及他和朋友的往来信函,⾃是妙趣横⽣,⼗分享受。

还有一些机会也锻炼了我。一是《中华诗词》杂志对上刊作品,每月选出四首优秀作品,分派我们进行点评。二是从2012年开始,担任“诗词中国”大赛复评委委员,对数量巨大的入围作品进行点评。三是一些地方举办的诗词大赛获奖作品也被邀请进行点评。还有就是中华诗词杂志每年举办的青春诗会那些青春学子的参评作品以及中华诗词杂志举办的刘征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参评作品的点评。感谢众多诗友的好诗词给了我第二次创作的灵感。诗词鉴赏,是内心的一缕灯光,让我在一个人的深夜找到自己,看到那些我所爱的人和物、平原和山岩、江河与大海、果实和花朵。我唯愿保持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当我悠闲的品尝一枚沾挂着霜雨晨露时鲜诗词果子,细心体验它的神韵,真忘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加惬意!


宋彩霞08


邢建建:

作为诗歌爱好者,写好诗后最大的心愿是在大刊物中得以发表。但往往,十有八九会石沉大海。《中华诗词》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大刊物,您是《中华诗词》的副主编,能否说一说这其中的原因吗?


宋彩霞:

我到一些地方去,举办座谈会,几乎大家都抱怨说,自己的投稿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每一本文学刊物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定位,以及对稿件的要求。做编辑之后,发现很多投稿者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我想和作者们聊聊我的心里话。能对所有投稿作者有所帮助,少走弯路。

我时常听朋友说编辑根本就没有打开邮箱看稿件,其实这是误解和冤枉了编辑。我相信,同行们都会打开邮箱看自然来稿。当下国内有正式刊号、公开发行的诗词刊物,也就那么六七家左右,而写作者至少有几百万人,僧多粥少。所以,每一家刊物的邮箱经常都是爆满,尤其是大刊、名刊。

不可否认的是,在所有自然来稿中存在很多不合格的稿件,比例占一半以上甚至还多。对编辑来说,这就是在做一件沙里淘金的事,必须先拼命地扒开所有的泥沙,寻找闪闪发光的金子。

投稿后石沉大海,最主要的原因要找自己,来稿中我总结大致的问题有:不讲平仄格律的作品,或格律有重大粗疏之处的作品,就会在选稿时遇到困难。一些诗人,诗词创作似乎降为一种亚文化式的存在。有的一味拟古,“活错了时代”(周文彰会长语)还有一些所谓“唯美”的倾向,很多作者只写无题之句,陷于一种自我陶醉的小我写作氛围。语言雷同现象严重,空乏呆滞,仿多创少,形象干瘪,爱写大场面、大事件。陈言套语,寡而无味。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有很多的稿件会被删除。这样做,一是为了避免邮箱堆积邮件过多,导致无法接收新的邮件,二是为了快速找出适合使用的稿件。

那么,有哪些作者的稿件会被删除呢?就我个人经验来说:一稿多投。一次呈现在邮件的开头多家杂志地址。编辑一看到密密麻麻的投稿地址,直接删了。微信投稿。有的作者加了编辑的微信后,直接发一个或者多个链接到编辑微信,让编辑自己挑选。绝大多数编辑都反感这种投稿方式。拉入黑名单。因抄袭等原因,个别作者被拉黑,后面投的稿会被自动归入垃圾邮件。 

有人说现在的编辑用关系稿、人情稿、交换稿等问题,不排除同等质量前提下,熟悉的诗友的稿件会优先选用,但《中华诗词》执行严格的三审制,不仅有严格的一次上刊首数规定,还有一年的上刊次数限量规定。有风骨的编辑会婉拒领导或者名家推荐来的不合格稿件,有原则的编辑会拒绝熟人的不合格稿件。编辑都是希望有粉擦在脸上,发了非常差的作品,就是打他(她)的脸,丢刊物的脸。


宋彩霞01


邢建建:

宋老师说的太对了,用“粉擦在脸上”形容,非常的贴切。说到投稿,必然是少不了质量的。一首好的作品,不仅诗人本身喜欢,当读者看到时,也会心中生喜如获至宝一般。但是,创作一首好的作品,又是何其难。该从哪里入手,又该如何处理其中的关键呢?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呢?


宋彩霞:

攀登诗词创作高峰之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在日常的创作实践中,应该明确:为谁而写?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重要,怎么写也重要;前者是关乎胆识和趣味,后者关乎聪明和技巧。创作毕竟需要技艺,最终都要落实到文字上。

格调要向美、向上、向善。美是文学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美是真理。美的核心是向上向善。艾伦·坡曾说:“诗的真正要素——美。”现在诗坛有一种值得关注的倾向,是对真善美的缺失。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某些艺术品,虽然从鉴赏力的角度来看,是无可指责的,然而却没有灵魂。一首诗,可以写的十分漂亮而又优雅,但却没有灵魂。”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写作就是为这个时代的。批判丑恶,张扬美好,是我们的使命。作为一个诗人,不能整天陶醉在自我欣赏或模仿古人的状态中,总要接触到现实人生中的东西,这种东西写出来,就能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

语言上要切题、切意、切事。我们常说“见识”这个词。诗词创作境界的大与小、高与低,就取决于这个“识”。正因为这个“识”,大家就会关注这个时代,力求把握这个社会,进行各自特立的思考。没有现代意识的诗词作品是难以立足的,是不会被社会认可的。

题材上要写平凡人、身边事、眼前情。平凡人、身边事和日常生活琐事与具体细节作为对象和创作领域,以一个普通人世俗化的情感,表达个人的生活体验,如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历史记忆、风土人情、生命感悟、偶发事件等具体生活细节,作为创作的基本题旨。心怀悲悯,肩扛道义,这样你写出来的诗词就与大众不隔心。


宋彩霞07


邢建建:

感谢宋老师耐心、真挚的解答。宋老师,2014年,中宣部在中央电视台推出《时代楷模发布厅》特别节目,您有好几首作品被发布,2015年又获得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奖,我看到颁奖词说:“宋彩霞是中华诗词学会学员们熟知的“彩霞老师”,不但自己的诗写得好,还致力于诗词教学,每年参与或举办诗词讲座,批改大量学员作品,因其改诗细致认真,常有点睛之笔,而被学员深深喜爱。”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您是怎么对诗词感兴趣的?你什么时间、什么方式学写的?


宋彩霞:

邂逅诗词,结缘诗词,我和诗词“恋爱”过。这段“恋爱”始于我6岁时,那时的我还不懂诗词的真正含义,是爷爷教我背诵唐诗三百首,酷爱诗词的种子悄悄种下。我是随母亲遭遇“右派”期间的1958年下乡的,频遭白眼,生活十分凄苦,我就用日记方式记录我的遭遇,那些稚嫩的诗句,在很多年间是日记式的、断续的、零散的、随感式的记录下来的。起因是1968年,有一天在语文课堂上,我开小差在本子上写了四句话,老师走过来拿起本子看,说:“你这是写的诗,但没有格律,写诗要有格律,要懂得用韵。”第二天他给我一本韵书,从此,始知声律学为诗,闲暇的时间就与它为伴了。1969己酉年我12岁,那一年我写了第一首诗:


踏雪写校黑板报


一脚浅还深,迎寒雪满襟。

真情随粉笔,黑白识童心。


童年的凄苦生活没有使我悲观绝望,而是让我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发之为诗便十分真切。我童年在孤独的环境下,找到诗词这一“患难之交”,并且对其执著不舍地痴迷追求到今天。正是诗词,成了我幼少年凄苦无助生涯中的一叶扁舟,陪我熬过了肃杀冰冷的寒冬酷月。苦难生涯是我拥有的宝贵财富。

后来,我得益于多个名家的启发和教诲,夏承焘先生的天风阁词让我受益颇深,同时对国内各流派诗词均有涉猎,还曾受过周笃文、沈天鸿等老师的指导,受益至多。又兼攻新诗,散文、报告文学。故虽有偏嗜而不敢偏废。写阳光的诗,走光明的路,做善良的人。无论写新诗,还是写旧体诗,都向善,向美,向真。

我选一首新诗如下:


礁   石


不属于陆地,也不属于海

这不能分类的石头

每天重复着

被拥抱被抛弃的命运

一直沉默


呼啸的不是它,是海

撞得粉碎的也不是它

是海浪,是岁月

是旋转的星光和月光


潮起。潮落。

它的里面全都是黑暗——

许多耗尽一生的愿望

在那儿超出了时间的刻度


一切还未结束

起伏无常的浪尖上

一只海鸥或许就是它的梦幻:

荒芜的礁石上一朵短暂

白色的花,在生和死之间开放


时间从来就是一辆呼啸的火车,世界对我也不过是一节小小的车厢。一间会移动的房子,堆放行李、快乐和悲伤。因为这是一个浮躁和众生裂变的时代。但我仍然看到有那么一些人,保持着从源头出发的清澈和寒冷,用美丽的汉语书写着人和人类,生存的疼痛和虚无,从疲惫中生出的力量与呼喊。

我庆幸自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如果我告诉你,说我每天都带着诗意出行,那是过于浪漫,不切实际。但如果我告诉你,说我每天都带着平平仄仄,带着一小块心情出来并在路上聆听自己灵魂的低语,那我是诚实的。

原来一切的烦恼,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就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它们如此有力地启迪了我,而但如果你爱生命,你就不怕去体验,因为生命不是虚空的,它如大地一般真实而具体。

就这样,在步入人生五十二岁那年,我应邀来到《中华诗词》杂志社,汇入了亿万兄弟姐妹之一员的北漂行列,开始了诗词人生的第二春:做编辑。作嫁之余,安静的涂鸦,在远离尘世的月光下绽放一地芬芳;任世事变迁不染一点尘埃;是行遍红尘阡陌踏进通幽曲径后心灵的简单、纯粹。安静地涂鸦,是生命中最真的底色,是岁月中最美的留白。

在日复一日的读稿、审稿编辑生涯中,看到那些一曲曲浅吟低唱的歌,余音绕梁,袅袅不绝;解读一首首百转千回的诗,平仄对仗,字字和韵;描摹一幅幅浓淡相宜的画,泼墨留白,引人遐想。一个人的清明节,一个人的中秋,因为有诗的陪伴,多年后,我完全可以在灯下细细回味,慢慢把玩,最后会心一笑,只觉得岁月静好,此生并无辜负。天然璞玉,需要时光的雕琢。锦瑟人生,则要禅心的滋养,内心的璞玉,需要时光的修炼与雕琢。一个干净明澈的人生,可以拥有清透的心情和简单自持的从容。等到老去的时候,坐在昏黄的灯光里,临风细细,浅浅回读,亦是不枉这一生,认真的活过。平和的人,都会得到时光温柔的对待。我可以骄傲地告诉您,我享受了阳光,享受了风景,享受了诗意生活最真实的体会。


宋彩霞06


邢建建:

这首《礁石》写的太好了,白色的花,在生和死之间开放。跨越生死的至高境界,也必将见证千古。从某中意义上来说,写诗是自己的事,但又渴望读者能够读懂自己。这其中又会产生两极分化,一是因为追求不同,二是因为诗人表达不清。而且古韵和新韵之间,因为时代的演变,同样的字、词,也有了不同的意义。这其中该如何权衡呢?


宋彩霞:

我们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诗词是启迪人类灵魂的语言,是能够拨动人们内心深处最隐秘的那根琴弦的一种倾诉,并且能够让它弹奏出尘世间最美的音符。波兰著名诗人密茨凯维支说:“诗人不仅要写,还要像自己写的那样去生活。”因此,真正的写作应该是朴素的,最朴素的东西往往是最真实的。真正的一首好诗,究竟是靠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内在之物取胜,还是靠外部安插上去的附加物取胜?究竟是以感情动人取胜,还是用生涩难懂、凭蒙骗唬人取胜?这涉及到诗人对诗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读者的态度。当前诗词创作的最大败笔是许多学写格律诗的人不愿意看当代人的格律诗,而看唐宋诗词。这是为什么?我们要想弄清楚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就不能不谈到当代诗词的俗媚:连篇累牍多是歌功颂德之辞,积案盈箱不脱阿谀奉承之状。儒家认为阿谀奉承是小人所为;道家觉得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释家看来,摇尾乞怜乃禽兽之态。故此,屈原、陶潜、李白、杜甫“不折腰”的品格得到后世诗人的尊崇和传承。李白绣口一开吐出半个盛唐,然而,李白极少有粉饰太平的诗。即使是应制诗,也无露骨的吹捧,因为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美学原则是含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是王维对盛唐气象的诗意概括,可是,没有给人丝毫肉麻吹捧的感觉。

诗主情,此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无人怀疑。但是,情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人之喜怒哀乐常不凭空产生。当代诗人的贫困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汶川大地震后,诗是诗人写的,而捐款多为其他行业的人。但是,我认为当代诗人最缺乏的既不是金钱,也不是才华,而是思想。因为思想贫乏,诗作就容易流于俗气。当代小说界缺乏曹雪芹、鲁迅,正像当代诗坛缺乏李杜苏辛一样,然而,为何当代小说多读者,而当代诗词却少读者呢?因为前者有较深刻的思想,较广阔的视野。而当代格律诗人仅仅是几首节日颂歌、旅游观感、吟风弄月,伤情离别。从他们的诗词中读不到民间疾苦、历史沧桑、现实风云、人类情怀,一句话,感觉不到李杜苏辛那一颗颗为国家兴盛、正义真理而乐而思的拳拳之心。

离情别绪,唐宋人已经写到极致了,在当今通信交通高度发达之下,都网上生育了,你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不是浪费感情吗?今天外出打工哪有《走西口》的伤感?有的可能是“战略转移”的豪壮。何不关注留守儿童呢?没有母亲的日子黯然无光,仿佛大自然失去了太阳。我本来就够没头脑,没思想了,岂料更有甚者!

虽然写什么和怎么写是诗人自己的事情,甚至诗作俗媚与否也是诗人自己的事情,他人无权干涉。但是,倘若诗作在社会上流传,读者也有评论的权利。不是节日和离情别绪的诗不能写,关键是怎么写。有人说当代诗词是节日的锣鼓和焰火,虽有必要,却瞬息寂灭。此话有些刻薄,然而,从拓宽诗人的视野、襟怀,深化思想来看,也不无道理。固然,“江山也得文人捧,堤柳至今仍姓苏”,张继的《枫桥夜泊》是经典例证。倘若作者思想浅薄,情感浮泛,也写不出有感染力的诗词来。词在明代衰落,却于清初振兴,出现了吴伟业、纳兰容若、朱彝尊这样的诗人,为什么?在诗词创作人数和诗词产生数量无限增长的今天,当代诗词的质量一直是人们诟病的焦点所在。的确,现在每天涌现的海量作品中,进入人们眼帘的诗词显然绝大多数是很一般的作品,这样,诗词界就给全社会一种有高原、没高峰的印象。当代优秀作品虽然没有达到唐代李杜那样的高峰,但足已和唐宋的一流诗人相媲美,只要读者去各种出版物或网络、微信公众号上查阅,是可以读到很多优秀作品的。我们要认真思考这类问题。因为时代的变迁,诗词的用语从宏观,如精神气韵,到细部,如字词句读,都要继承传统,感应时代变迁,贴近现实生活,却不仅是旧瓶装新酒。


再次感谢建建的采访,也感谢中国诗歌网的安排。中国诗歌网既重视新诗也重视旧体诗,很难能可贵,使更多的诗友来学习交流,真是诗人的好园地,我喜欢在这里耕耘。


结束语:

再次感谢宋老师的分享,从诗词欣赏、诗词创作,以及到诗词的衍生,宋老师都给予了非常耐心的解答。向善、向美、向真,写诗如此,做人亦如此,我很庆幸能第一时间听到,第一时间感受到。诗情加智慧的涂染,成就了激动的美丽。

宋彩霞02


诗词作品选

 辛丑北京初雪

最爱此颜色,晶莹洁白时。

随风可融化,生死不瑕疵。


 紫燕秋去

彼岸遥飞去,劳劳似旧时。

艰难秋水上,死亦护雏儿。


 春来

春风如贵客,一到发兰芽。

稳坐梢头上,招来满树花。


 题 月

独立高天上,端居亿万年。

盈亏皆在我,玩转手中权。


 挑 夫

汗滴眼前霜,肩挑天路窄。

一方手帕长,擦痛沧桑额。


 船上人家

世代宿河滩,涛弦枕上弹。

声为清夜细,志逐大湖宽。

一网捞春色,千钩钓月丸。

心头存万象,不变是长竿。


 壬寅清明节杂感 

惨象随时事,萧萧伤我心。

疫情来犯急,国士次探深。

客恸山飞泪,风吹汗滴林。

屏前得消息,浑欲不堪吟。


 元旦诗

遇事宽怀便是春,生涯不许有沉沦。

曾因合辙伤诗骨,深恐扬帆起雾尘。

天意芬芳裁别赋,途程风雨动归人。

蓦然回首苍茫处,牟麦青青未得辛。

自注:元好问有诗句:“悠悠世事休相问,牟麦今年晚得辛。”“得辛”,成熟也。


 写在杂志社搬家日

诗在风云云上头,八年丝雨一声秋。

两三星挂阜成树,六十岁攀东四楼。

谁道电梯间不见,早知尘世外通幽。

燕山自有缤纷术,红紫交加青欲流。


 入京十四年六选之一 

天涯一别莽苍苍,南北寻租廉价房。

冬挽星辰光出海,日追雨露鬓消霜。

多三况味和诗住,十四年来用笔忙。

在手风云通世界,八条静巷有甘棠。

自注:八条,胡同名。东四八条,中华诗词学会、杂志社办公地。


 入京十四年 六选之二

平生自感业欣欣,只是诗书欠骨筋。

食两碗人间雨雪,梦三千客外风云。

春无垂露秋无劲,晓有悬针晚运斤。

一折一提均硬笔,真卿未必薄红裙。

自注:垂露、悬针,书法术语。


 临江仙·威海至京华车中作


我借长风临北海,此番高梦昆仑。人间天上觅诗魂。窗前千叠浪,眼里几星辰。

莫问红尘多少路,可怜痩骨凡身。春花谢了又秋晨。来时如梦令,去是画堂春。


 蝶恋花·诗词我与你

五十年前初识你。岁里消愁,岁里风云记。岁里炎凉霜满纸。悲欢小字浑无系。

五十年来犹爱你。坠入清溪,坠入钟情地。坠入芳香明媚里。青黄红紫开心底。


 蝶恋花·新诗我与你

缘分来时难挡你。春暖花开,秋水深如你。博客飞鸿传与你。西楼从此钟情你。

我愿生涯陪伴你。白雨庐前,尽享清凉你。蝶恋花间轻放你。一生好梦皆因你。


 卜算子•观《烟雨凤凰》

月淡凤凰奇,水碧清凉界。试向珠帘啼一声,情坠相思海。

不是不伤情,只是情难再。收拾悲欢谢幕时,瘦了原生态。


 南歌子·孙儿画画

紫燕庭前落,兰花枝上开。青山风水自安排。对着荧屏、请月掌中来。

画栋红蓝紫,花儿尽倒栽。再涂瓜果挂阳台。小小人儿、戴个大金钗。


 朝中措·盐城赋盐 

盐成每把爱相期。你是太阳妻。黑夜从难失约,暾红偶尔来迟。

滩头晒梦,耕潮煮海,晶结相思。咸淡随君口味,光辉注定为媒。


 菩萨蛮·渔浦书所见

曾经约定江潮弄,茫茫万里流云动。小子钓凉波,姑娘笑酒窝。

苍烟收不起,落坐滩涂里。有个小船儿,鱼来了不知。


 满江红·秋荷

在长久的沉睡中,有遥远的梦,轻轻叩着你尘封的帘栊,陷于丰厚绵软的淤泥中,沉耽旧梦,却被这复苏的湖水,濡湿这一季的葱茏。秋风乍起,这一世的希冀零落成泥,你迅速瘦去。你从哪里来还归于哪里,“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来生,将选择一处月白风清的岸与你相遇。

莫便秋风,吹瘦这、一池仙客。冷云水、更寒清梦,雨声堆积。岁月无多枝易老,乾坤虽大身难适。渐霜紧、辜负了葱茏,空相忆。     

追往事、今非昔。红易减、娇羞失。恨西风无限,晚来天色。鸿雁不传千里梦,秋蝉叫断三更笛。隔烟波、不灭是相思,来生觅。


 满庭芳·《中华辞赋》迎春雅集记怀

2021年1月6日,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大楼,参加《中华辞赋》杂志社、宋潮雅集社的迎春雅集活动,按指定词牌诗词唱和,共话新春。因赋。

北苑风轻,南楼纸贵,画堂和气生贤。碧潮初起,珠玉滴清圆。指点歌行古调,西窗外,月洗山峦。欢声里、填词走句,小楷缀斑斓。    

诗筵。杯酒落,秋花梦雨,聚满樽盘。有英才心语,得共平安。春降斯文我辈,拿云手,愿力无边。朱弦按,红牙拍板,高咏鹤冲天。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3.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4. 关于举办“诗颂担使命 歌咏砺初心” 第四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的通知
  5. 牛庆国诗集《哦,黄河》新书分享会在兰举行
  6.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带着飞呀飞的童心,诗人高凯来汉与小读者分享
  8. 王珂教授研究出的柔美巧怪新诗语体构建策略产生影响
  9. 每日好诗第41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第416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2. 铸就新时代文学新辉煌
  3.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三辑
  5.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书记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第四辑
  7. 第416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四:孔鑫雨的诗
  10. 每日好诗第41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