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新诗集《每一粒光子的轨迹》:以诗意回应工业的冷硬本质

作者:沈汉炎   2023年08月07日 14:43  东莞时间网    56    收藏

杨克是个诗歌维新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其奉行的圭臬,他的诗歌体现了当代诗人对历史语境和文明形态的思考。在20世纪90年代,其城市诗歌写作就开启了富有当代性意义的主体性。

近日,杨克的诗集《每一粒光子的轨迹》(中国工人出版社2023年7月版)更是给当代诗学提供了一个别样、醒目的创作视角,为新工业高科技在场的时代节点提供了相应的文本。


64ccc64ae9fcf0a4b538ed03


其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有着“制造名城”之称的东莞,与杨克有着深厚的渊源,为其所熟悉,为其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创作视角和素材,因此也成为重要的书写对象之一。


不少作品与东莞息息相关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标志的新工业时代,这一进程正在加剧,不可避免地对生活在其中的灵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克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最早关注城市以及工业的诗人之一,早在1985年,他就对厂房、工地、水电站大坝、截流、搬迁、操作架以及工人的命运予以了“提前量”式的深度观照。“从那时起,我的诗歌创作与时代语境始终有所关联。”杨克说。

近年来,被称为“新工业诗歌”的作品,引发诗界关注。《每一粒光子的轨迹》中的60余首作品便是他近两三年来创作的新工业诗歌精选集。其中不少作品与东莞息息相关,如写东莞工业发展变迁的《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太平手袋厂陈列馆》《以模具制造簇新的世界》,写东莞生态与科技人文交融的《万江》《听见花开》,写高新科技的《大国工匠》《亲近大国重器智能燎原》《跨海大桥,或献给港珠澳》《大湾区的天空》等等。

在诗集《每一粒光子的轨迹》中,杨克从最小的可能性开始,在媒体爆炸、科技迭代、人工智能、量子以及新兴行业、产业兴起的时代,将对数字化生活的关怀延伸至宇宙未来。他不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而是身临其中,书写机械、时间轴、引力波、暗物质等,在同虚无对抗、将未来景观化的过程中,表达在场声音,探讨如何确认人自身存在的价值。此外,除了对现实世界的洞察,杨克的写作始终有未来主义导向,主题不仅限于社会学的范畴,哪怕虚拟现实,同样与人的生命和存在有关。

《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评论《每一粒光子的轨迹》:杨克既是一个好奇者、凝视者、介入者,又是具有反思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深沉歌者。他为我们打开了一道崭新而奇异的时空之门,提供了具有共情空间的想象共同体。


64ccc648dd301824ef281d48


让人看到了新的时代景观


新工业诗歌无论是概念还是现象,都是一个比较崭新词汇,其发展至今不过十年时间,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仍有极大的空间。有着雄厚工业基础的东莞,文学领域同样走在全国前沿,东莞的工业文学早已从“打工文学”迈入“新工业文学”新阶段。“东莞处于新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地带,其诗歌创作无论对于本地区文学生态的优化和文化传播的推进,还是对广东乃至全国的诗歌格局的确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去年在清溪镇举行的“诗意东莞”交流分享会上,霍俊明认为,在工业文学发展上,东莞更新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经验,更新了一个国家的时代经验,也更新了文学创作者的文学经验。

其中,杨克、谢湘南、方舟等广东诗人的诗歌,深度呼应了从打工诗歌到新工业诗歌的变化过程。比如,杨克2001年创作的《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就跟打工诗歌有着非常密切的呼应,同时也将触角伸进了新工业诗歌中。作品中,“稻田”这个农业的符号有了新内涵,他写的是工业城市里的稻田,从而将诗歌的主题和边界扩大化了。

再如,《太平手袋厂陈列馆》中,他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由“散裂中子源”切入、引申开来,“20毫秒质子飞行两万圈/几近光速的散裂中子源之外/一台超级显微镜/聚焦世界的这一粒芝麻”,将位于东莞的高科技的散裂中子源项目,与改革开放之初的“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有效关联起来,拉大了时间的张力,也严密了诗歌的伦理逻辑:“从最小的可能性开始/手袋、鞋子、服装、饮料、饼干/积沙成塔,垒起了今天的高度”。

“当工厂,当机器,当流水线突然席卷到乡土中国的时候,他就有着一种乡土文明的焦虑,也同样让人看到了新的时代景观。我觉得反映了当时中国巨变途中一代人的心理。”霍俊明说。


64ccc640d102689fb7f0b5b2


写出独属于个人和时代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杨克的诗还有效地平衡了内心世界、个人经验与时代境遇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新工业高科技在场的时代节点提供了相应的文本。比如,《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最后的升华:“昨天我怎么也没想到/在东莞/我竟然遇见一小块稻田/青黄的稻穗/一直晃在/欣喜和悲痛的瞬间”。再如,《亲近大国重器智能燎原》中的“……核电、冶金、船舶、矿山、石化、交通/我们把大国诗歌的词语也变成装备/每一句都是晶亮亮的品牌,来呀,来呀”。

杨克在诗集序言《以诗意回应工业的冷硬本质》中表示:“重新审视存在和灵魂的根基是我写作的方向,诗人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当代的体验,铭记他的时代。诗的发现意味着神性乍现。诗人的使命是将存在场所转变为精神领域。”在《每一粒光子的轨迹》中,他甚至将笔触卷须触及了暗物质、时间轴、引力波和多维空间的幻象。“这其实也是当下最前沿的生活经验。”

“新工业时代,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以及当下虚拟文明交融为一体的。新工业诗歌不仅仅是机器制造,生态、环保、贸易、医学、科技乃至科幻等都是新工业诗歌写作的一种拓展和补充,可跟传统诗歌结合,跟故土结合,跟自身经历结合,才能写出独特的属于个人和这个时代的作品。”杨克认为,大湾区繁荣发达的科技文明和商业文明,为作家诗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美学角度,有助于拓展中文写作的范畴和边界。

比如,《万江》里兴旺的城市商贸:“它是乡村是街道是新兴一线城市、是制造业龙头,商贸集散地/非遗馆鳞次栉比/开发区异花奇卉”“万江龙盘虎踞/高楼林立如大湾区翘首的鳌头”。《听见花开》里写东莞的人文与生态,涉及玉兰树的清芳,虎门港、松山湖独秀岭南,可园等名园飞絮……这些“越开越浓的花朵/一张张笑脸,像花伞撑开/大湾区,潮起正扬帆”。

杨克曾建议东莞青年诗人说,今天的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革命和信息爆炸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和词汇。但新工业诗歌的创作,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与科技或机器有关的素材或名词上,而是要关乎新工业时代“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以及未来的思考上。


64ccc6588371112537b69f5c

杨克,编审,一级作家。出版《杨克的诗》《有关与无关》《我说出了风的形状》《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等十三部中文诗集、四部散文随笔集和一部文集以及八种外语诗集。翻译为17种语言。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蓝野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歌热力榜

诗讯热力榜

  1. 2023首届“天涯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2. “山图水影•风情太湖”全国诗歌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主题诗歌征集诗选(第四期)
  4. 每日好诗第39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39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39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39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巡沅水,看沅陵”诗歌专辑
  9. 来河南赴一场诗歌之约!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郑州开幕
  10. 第394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丨老家河南,也是诗的故乡
  2. 敞开大门的风景——致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周年
  3. 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诗歌节将延续河南诗歌的辉煌传统 | 顶端专访
  4.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丨诗歌在过去,也在未来
  5. 《诗刊》主编李少君:河南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 顶端专访
  6. 每日好诗第39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诗刊》主编李少君:“人诗不能互证,诗歌价值要打折扣”
  8. 诗润中原文脉长——写在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开幕之际
  9. 来河南赴一场诗歌之约!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郑州开幕
  10.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主题诗歌征集诗选(第三期)
  1.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主题诗歌征集启事
  2. 上海书展丨《古诗的修行》:8位青年诗人思考古诗的现代意义
  3. 每日好诗第38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39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首届中国(唐河)李季诗歌奖 获奖名单
  6. 每日好诗第39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3首届“天涯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8. 每日好诗第39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每日好诗第39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山图水影·风情太湖”全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9.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