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亮新诗集《冈仁波齐》即将发行

作者: 王自亮    2016年11月17日 09:06  当代先锋诗人北回归线    760    收藏

郑愁予 唐晓渡 杨炼 西川 于坚 臧棣 联袂推荐:

20161117090037


作为继《将骰子掷向大海》后的又一杰作,《冈仁波齐》让我进一步见识了自亮作品中那种与其“平缓的自信”互为表里,共同致力于在碎片化的现实之上重建存在整体的野蛮生长的力量,那种在内视中将强有力的思考、梦幻、死亡和爱,以及表象世界搅拌在一起,以把日常生活拓展得像史诗一样开阔的力量。据此他有更多的理由俯瞰这个正经历全球化之劫的星球,并将身边琐事和万里见闻,包括内心隐秘的折磨和狂喜,统统体验为同一的世界/灵魂图像。他在诗中捕捉并呈现这些倏忽变换的图像,其热情、沉迷的程度和基于其复杂性而深察精审的程度相互较量,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扭成一团。必须首先着眼他摄取历史全景的广角,才能穿透他作品中似乎触目皆是的反讽和忽冷忽热的幽默,品味出其更深处的精神分裂、搏击,以及与此伴随的痛楚和悲悯,才能领略其将具象和抽象、偏移和错位、变形和幻化、大块和碎片、狂野悖谬的想象和博雅精准的修辞融于一炉,并使悲喜剧混而不分的超现实主义长技。

——唐晓渡

王自亮的《冈仁波齐》本身就是一次“修法”大会。第一修人生法:他生于台风咆哮的台州,住在锦绣温柔乡杭州,写作横跨雪原异域,这空间视野,印证着人生关注。生死星际,令诗歌振翅。第二修思想法:王自亮的思想激光,照射于随手采撷的现实片段,每每透视出撼人的精神发现。如他写的:“60亿人怎么留下姓名?20个世纪/意味着数不清的死亡,而一个人只诞生一次”。《冈仁波齐》,一座感与思强劲互动的曼陀罗!第三修语言法:王自亮的诗歌语言纯净、精准,更兼犀利,锤炼成型时,如:“梅花遮蔽伤口,伤口恰似梅花”。一首首诗,正像一件件宋瓷精品,带着被烧制的刺痛,幻化为美。

——杨炼

自亮的诗,除了复杂性,我还觉得有“重量感”,一种“密实”的感觉,有的时候有“满”的感觉。历数一下从五代到北宋的那些画家,从荆浩到关仝,到范宽、李成、许道宁、燕文贵,一直到王希孟,他们的绘画本身是非常大,非常满,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伟大”。中国文化传统有各个方面,我们每个人可以取其中一个方面。所以,我非常喜欢自亮诗里面的“重”和“紧”,还有他的“绵密”。

——西川

王自亮的诗有一种巴洛克风格。语词密集、考究、博学、思路开阔,透露出一种历史感和现代主义的感悟力。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写作属于这个世界文学时代的证词之一。

——于坚

王自亮的诗歌姿态,在当代诗人的谱系中是比较特异的。近二十年,当代诗的想象力越来越趋向日常经验,但王自亮的诗却努力建构着一种现代的人文视野;这种态度展示了一种低调却很强悍的诗歌理念,所有诗的素材必须以人文经验为尺度,才能获得新的诗意。他的诗歌风格,总体上看,具有高度的智性;它不拘泥于细节和场景,而是执着于诗人的综合的思想能力。在诗的语言方面,他的措辞格调俊朗,基于书面的表达,却有一种穿越荒野的气度。 

——臧棣 



作者简介王自亮

20161117090135

1958年生于浙江台州。

1975年开始务农,学手艺,当中学教师。

1977年考入杭州大学(现并入浙江大学)。

1982年以来,先后任职于政府、媒体与企业,现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1978年开始诗歌创作。

1982年参加诗刊社第二届“青春诗会”。

著有诗集《三棱镜》(合集,1984年)《独翔之船》(1992年)《狂暴的边界》(2004年)《将骰子掷向大海》(2013年),诗歌作品入选《青年诗选》(1981-1982)《朦胧诗300首》,各种全国诗歌年度选本。著有随笔集、批评集、艺术鉴赏集多种。


评论:绕道、迂回和回归①    文/刘翔

阅读王自亮的诗歌,是一种艰辛的跋涉。诗人、诗评家陈超说过:读王自亮的诗,不仅要有大视野,要有对诗篇的每个细部的“细读”和“细察”,甚至“有时还需要一点体力”。是的,这是一种同时要求阅读者具备充沛的智力和体力的诗,一种面向大海波涛的诗之波涛,一种混合着海水、泪水和汗水三重苦涩的诗。这是一种开阔的诗,也是一种微观的诗。这是一种密实的诗,体现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学旨趣,但这也是一种虚无和表达匮乏的诗。这是一种对表现细节近于心醉神迷的诗,但它仍然执着地“寻求整体性”,只是要求理性的龙骨恰如女人们的乳托一般自然。

王自亮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是,这里有时间的诡谲和残酷、有男人的迷思和女人的神秘、圣地的贞洁和城市的欲望,这里有异域的芳香带来的感动和来自荒蛮之地的激情邀请,有大海以及大海的所有奇观,也有来自尘世玫瑰的气息,玫瑰的盛开和凋谢。在所有这些诗歌的中央舞台上,站立着一位诗人的形象,但它决不是一个单纯的形象,而是一个“复合的灵魂”,少年、青年、中年的每一个自我形象在对峙着,这位诗人有过的所有的阅读体验、所有的人生经验会像腐烂的落叶进入到黑暗大地一般的无意识空间,然后会在适宜的气候中,在情绪和灵感的诱惑下破土而出。

读着王自亮某些有着巨鲸般力量的诗篇,感受着被这种密集的诗行抽打的快感,而诗思的绵延和深邃,让我联想到了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和他的哲学。我所理解的利科哲学的卓异之处是:他并不急于建构个人视点的完整的哲学体系,而是通过对过往哲学观点的“释读”与“对质”,建立起一种“迂回”的、遍布“长程”与“小径”的哲学路径。利科通过长期思索,道出了“从自身到自身的最近道路就是透过他者”的深刻结论。这就向我们昭示:真正的自我永远都不可能是自洽的,自我如果沉陷于某种独白主义,就是苍白的、快要衰竭的。真正强有力的自我,为了发现、认识和发展自己,必须时时越过自我,去注意、寻找、发现和理解由“他者”所发出的意义之玫瑰,必须透过对尽可能多的“他者”的绕道,同多种多样的他者进行沟通、对质、相互理解和转化,然后以隐形的翅膀折返自身。上帝、他人、自然、历史、文化、语言、文本……所有一切在自身之外的“他物”,恰恰可以构筑那些最强健的自我之船的龙骨。

在一封回信中,自亮提到了他对利科的看法:“觉得他(利科)对主体和个人同一性的考察,涉及到了问题的根本。通过他者指明自身,正是我多年来所努力的。我甚至认为,文学尤其是诗歌,就是处理他者与自我,世界与本原,语言和意识,存在与建构,叙事与本质的关系,而之中存在着主体间性的新的大陆,其意义不亚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绕道、迂回、长程,都是值得的。有一次读利科的《一个作为他者的自身》,一下子被深深吸引,甚至觉得他对诗歌创作过程解释的有效性,是其他使我们云里雾里的哲学家难以企及的,虽然他并不特意为诗人写作,为文化批评写作。从‘我思’的破碎和退出,再迈向一种自身解释学,最终达致‘自身与他者的交织’,真是精彩至极!”

绕道,迂回、长程,是的,透过尽可能多的绕道,再回到自身,是王自亮的生命历程,也是他诗歌的主要底色。我想到:屈原、杜甫、莎士比亚、歌德、但丁、哈代、艾略特、庞德、斯蒂文斯、奥登、佩索阿、佩斯、策兰、夏尔、沃伦、帕斯、聂鲁达、沃尔科特、米沃什、希尼、布罗茨基、辛波斯卡等一大批“长程诗人”是怎样地激励着他啊,他不轻易被一些所谓的天才的炫技所迷惑,力图写出更宽阔、更平衡、更综合的诗篇。自亮好像就是一条他赞美过的大鲸,从经验的大海到语言和哲学的大海任性遨游,每一道海波都仿佛是它的背鳍。

自亮经历过多次人生转折,多次的绕道。务过农、教过书、学过手艺、上过大学、做过媒体、从过政、下过海,现在他一边在高校教书,一边倾心于文学创作。在亦师亦友的洪迪先生的点拨下,他在接近知命之年重新找到生命的舵,重新迂回到激情和生命的光源:诗歌和诗歌写作。关于这一点,几年前自亮自己有很好的陈述:“我的导师、诗人兼批评家洪迪先生,有一次突然问我,‘你的天命是什么?’我一下子愣住了。年近八旬的他说出了两个字:‘诗歌。’这使我猛醒,一种很深沉的情感被搅动了,那就是生命与诗歌的内在关系”。

自亮是一位不倦的行脚僧,一年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各地作旅行或田野调查。王自亮在随笔集《在地图上旅行》上说:“旅行是爱”。在这本诗集中,我们可以跟着他穿越罗布泊;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到达滇藏之间,然后来到青藏高原上欣赏“水尼玛”;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夜渡长江,在西北他看到了古长安坚定的背影,在北京的雪落时分,他看到:“大雪覆盖着一个黑色生灵/宽阔的背部”。在本诗集的“异域志”部分,我们看到他在英国和俄罗斯等地的旅行,但他把旅行印象化成了展开跨文化对话和呈现内心戏剧的舞台。比如在俄罗斯,他目击到的是不再有激情的乌托邦,那些自由的云或穿裤子的云或竭力抑制着渴望的云又成了孤魂野鬼,在雨水中,莫斯科大雨压境,“空地肿胀,橡树纠结在一起,/松鼠无处可逃,就像当年的/布哈林”,他看到那些灵魂中已经长出了丛丛白发:

 “古老的空虚沿着脉管流淌”,

莫斯科狂傲而庞大,复杂又单一。

那些往事,那些尖顶,任雨水流布。

都市的远景?麻雀山?帝国与

帝国重合,正如雨水叠加雨水。

柳芭告别醉醺醺的专制,迎来蛮横的

三角肌,塔吉雅娜却在窗前叹息。

这里没有多余的人,不需要

无所事事者。雨的刺刀直抵浮雕。

                         ——《莫斯科》

就阅读而言,自亮是一个典型的杂食主义者,这个“好客”的形象也像是一条大鲸的形象,他只是在大海中张开嘴巴,他不相信有他消化不了的东西。他说:“我接受一切人对我的‘影响’,从荷马到达达主义,从先秦诸子到王阳明。不管如何在我的精神体内还是受到长期形成的‘偏好’和‘选择机制’制约。这里既有先验的因素,更有生活这位大师教导的成分。可能,鲁尔福,克劳德·西蒙和卡彭铁尔对我诗歌写作的影响,不亚于兰波、惠特曼和沃尔科特,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著作,抵得上三打诗学高头讲章,虽然我对好的诗学抱有深深的敬意。语言逻辑哲学比后现代文学理论更吸引我,对午夜出版社胆识和眼光之激赏,也超过了我对企鹅丛书的敬仰。即使是诗歌本身,我愿意接续的是《离骚》与《野草》的传统。在屈原和鲁迅那儿,既有人事,也有自然”。

自亮感到庆幸,他有机会深入到时代与生活的现场,个性气质受到了时代精神和偶发机缘激发,作为“自我”的自亮一直与现实、时代保持了必要的摩擦力,使他可以与所有场域中的“他者”长期地对质、对话和和解。既辩驳又和解的结果,也是内心与自然交合共振的结果。自亮不是一个诗歌风格显著的诗人。这一点似乎和加勒比诗人沃尔科特很像,沃尔科特曾说过:“我无风格可言。”可是没有风格正体现了沃尔科特博采众长的特色。就像布罗茨基评价的那样:“你可以说他是自然主义的,表现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意象主义的,隐逸派的,自白派的,等等”。因此,沃尔科特的诗歌是“亚当式”的。正如沃尔科特或聂鲁达的诗歌,自亮的诗歌从气势到视野也体现出“亚当式”的强力风格,自亮的诗有强有力的命名性,就是他自己常说的“重写”或“重估”。自亮对世界本身充满好奇,因此,他“对题材、地域和风格,已经全然不感兴趣,也不分什么抒情和叙事,具象与抽象,前卫与传统。我希望我的诗歌刚柔相济,长短齐举,抽象具象并置。我希望拥有十八般武艺,我想写出生活史诗和存在之歌,讴歌万物并揭示人性,袒露胸襟且含蓄如歌。我喜欢游走于两者之间:事物与精神、发散与回敛、微妙与开阔、遮蔽与去蔽、芜杂与纯粹。贯通主脉,气象万千”。这是他的新理想,为了容纳这一切,他转向了史诗风格的创作,比如《冈仁波齐》,比如《滇藏之间》,比如《时间胶囊奏鸣曲》,比如《沪杭之间》,比如未定稿的《上海》。

绕道,迂回、长程,是的,可是,并不是自亮的刻意追求。他说过:读了许多书,并不重要;走过许多地方,并不重要;有过许多不同的职业或人生历练,也并不重要。自亮把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理念移植到诗歌领域:“也就是说,诗人在其自身的展露和发展中,也可以遇到类似的现象,犹如一株植物,由于种子、土壤和气候的关系,以及某些机缘因素,在他身上展现了一种‘自生自发’的奇观,以至于枝叶纷披,气象万千,造就一派‘精神气候’”。不是有意为之,但事实上,绕道、迂回、长程,成了自亮人生和诗艺的不算特征的特征,人生的曲折和历练让他不再乞灵个人的独特性,也不再刻意追求灵感或天才的瞬间,反而成就自亮诗歌的奇崛和开阔。

多重身份的转换、绕道与迂回,无数次的行走,使他得以用细察生活的每一片花瓣,它们的芳香、果实和凋落。一切的他者,圣者、普通人、女人、自然、社会、历史,都进入到他的内心,相互对质、沟通、印证,最后变成诗篇,但是,它们仍然保持了生活的原质性,它们依然是一个舞台,一个自我与他者交织的角斗场,它期待唤起每一个读者的命运感,期待参与到每一个读者的内心戏剧。  

“拱桥,从溪涧的呼吸中诞生”,这是自亮写泰顺廊桥的诗句,而自亮的人生与诗篇,也是一种充满廊桥的人生和诗篇,这些大大小小的廊桥缠绕着、迂回着、贯穿着,在其上下,是空气、呼吸、韵律,是生活的蒸汽,是时代的幻影,是普通人在其间浣洗的溪流,也是宇宙银河的沉寂。

绕道、迂回、长程,是的,可是在长程的迂回和绕道之后,诗人还是要回归的。诚如自亮所说:“诗人是内心与事物之海的船长。理想的船长(诗人)应该掌握着天象、航向和船只内部的所有细节,掌握着词语的涌流和诗句运动的方向,洞察那些将要陷入精神灭顶之灾的可能性,有着眺望新岸的敏锐。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控制力和驱策力。当然这个品质的背后,隐藏着超验性(有时幻化为某种灵异感)、人格力量和内在视野”。这是一种“内视”的品质,“一种将梦幻、死亡和爱,以及表象世界搅拌在一起,最后凝结为诗歌混凝土的力量”,这种“内视”有时可以在最外在的风景中显现。在《滇藏之间》的结尾,我们看到梦、爱与死亡在山脉的顶峰凝结成的诗歌的混凝土,在落日的余晖中我们真切地听到了回归内心的神秘召唤:

没有人能够回到自己的家。只要他

到过横断山脉:兀自的美,低语的神秘;

只要他来过丽江,上过玉龙雪山,

脸色苍白过,战栗过,缺氧过,

没有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就能回家。

只要他和我一起,站在三江汇合处,

被浩荡天风吹拂过,被阳光揭开

轻薄的肌肤,被巴松错的空气

冰镇过五回,到过炉霍古战场,

他就回不去了,除非把一部分灵魂留下,

留在甲朗到左贡的苍茫余晖下:

不让他绝望到顶点,他就不想回家。

注释①:本文摘自王自亮诗集《冈仁波齐》序《“诗歌的合欢树”——王自亮和他的诗》(作者:刘翔,诗人、诗歌批评家)

诗集目录:   冈仁波齐》     著/王自亮 


序 :诗歌的合欢树——论王自亮的诗歌创作 (刘翔)

第一辑   异域志 

英国乡村        

约克郡。雨中。古罗马城墙        

巨石阵    

哈罗德百货公司    

利物浦码头    

曼彻斯特        

莫斯科    

谢列梅捷沃机场    

新圣女公墓    

云,从中亚细亚到俄罗斯    

第二辑  行脚僧    

穿越罗布泊(组诗)    

壹、落日        

贰、土地        

叁、天空        

肆、风    

伍、耳朵        

陆、太阳墓    

柒、人类遗址        

滇藏之间        

青海。昌耀    

水尼玛    

高原色相        

廊桥        

夜渡长江        

南方有冰川    

长安        

白塔岭    

雪中北京        

冈仁波齐        

第三辑   尘世的玫瑰 

工地,夜色温柔    

“凝视对眼睛的胜利”       

夜    ——献给索因卡    

尘世的玫瑰    

梦露读书        

酒吧女人        

暴风雨    

雨中听惠特尼·休斯顿        

嗨,看那生下来就穿西装的老嬉皮    

生而自由 ——献给陈超

雷霆如是说    

四郎德吉        

第四辑  神的时间        

午夜        

大神造土        

神的时间        

献祭        

神的零度写作        

黑洞、裸奇点与薛定谔之猫        

当星光残忍地照耀荒野        

“时间胶囊”奏鸣曲    

历法 ——赠王志邦兄    

南宋官窑博物馆    

陨石纪    

水:史诗或现实    

第五辑  危险的夏天    

夜归人    

空城计    

危险        

夏日        

雨刮器    

登高        

握手        

美丽新世界    

活捉        

噩梦        

晚霞        

餐布、物种起源与夜的悬念        

大病初愈的人,囚禁已久的人……    

雷诺        

第六辑  东海纪事        

魟    

坏天气    

荒凉岛屿        

抹香鲸    

船    

渔港轶事        

蓝鲸        

寻访定海西码头,未果,转向布罗茨基的布赖顿礁岩    

第七辑  大雨将至        

持久些,更持久    

昨夜        

谁梦见了什么        

下午的名言    

事态,宛若梦境    

大雨将至        

对仗        

光    

谈谈对世界的看法        

另一种雪        

屋顶上的雪    

第八辑  人、语言与图像    

海报上的人物        

语言的美德    

冬日意象 ——写在中国美术学院

词,从河床溢出    

人声鼎沸 ——仿莎剧独白    

丑的哲学        

俯仰自如        

驳斥天鹅        

寻求整体性    

半夜起来看鲁迅    

掠夺者    

九百棵石榴树站立在一起,是什么景象    

树叶 ——献给罗伯特·潘·艾伦

第九辑  若有所思        

谁能拍摄什么        

失忆        

折叠时间        

家族        

凭吊        

瘦金体    

直立,而且行走

复活 ——致海子    

若有所思        

八卦田赏荷    

母亲三章        

追忆        

瞳仁        

招魂        

废弃的车站    

沪杭线上        


附录:雄辩或沉默:对语言本身说话

——王自亮诗歌研讨会实录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