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之五,梅吟《颐和园的心事》

作者: 2018年09月08日23:42 浏览:1014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纵观中国近代史,异常曲折。面对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无论是外敌侵掠还是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都经历着曲折与痛苦。诗中所提到的颐和园是由乾隆为孝敬其母后动用巨额白银改建清漪园而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重建而改名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劫掠一空,之后在军阀混战和国统时期几经破坏,几经修复。
     诗歌便是在历史背景中展开,整首诗较长,分为三节。诗人站在颐和园,思绪打开。第一节便是回望历史。当欧洲列强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以船坚利炮打开中华民族的大门时,华夏大地还处在封建王朝的统治,奢靡腐朽,愚昧无知,民不聊生。无论是同治年间修缮圆明园,光绪年间甲午中日战争之时,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甚至不惜动用水师经费作颐和园的修复工程,举办颐和园太后生日大典,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统治者腐朽的巅峰。诗人笔下“一艘艘抵御强敌的战船/制成她迷人的耳环/珠宝,钻石和盛景被揽进一个人怀里/大戏楼的鼓乐像四月的春雷,在灰暗的天空滚动”,深刻而厚重的语言,正是生动详细地展示了历史的“盛况”,讽刺到了骨缝。“那耳环展露着曲尊的光芒/飘摇。。。。。飘摇于苍白的眉宇间”,岂只是那苍白的眉宇,连那时的大地也苍白无力。耳环在太后在老佛爷的脸上飘摇,一个民族更是在风雨满楼中飘摇和倾覆。根源就是腐败的政治体制,腐朽的统治,无耻之极的“享乐的毒瘤犹如地狱之火”。
     第二节就由回望历史,过渡到现实的感慨了。一个颐和园,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的浓缩,湖山辉映的美景,也正是万里江山的写照。然而回顾历史,一个友善共处,与世无争的民族,却是心中的伤,深深的痛。强烈的民族感情,引起读者的感悟。
     第三节则是在现实的感慨中进一步感叹和升华。走在颐和园,穿过两百年的历史,被掠夺被侵蚀的痕迹还在,诗人心中的隐痛俱在。虽然历经风雨沧桑,红墙已脱落,但“镜子般透析的湖光依旧闪耀”,“飘逸,荡漾着沧桑气息的飞檐翘角,能读出荣光”。这正如我们的民族,苦难深重,历经磨难与曲折,但透过沧桑,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它五千年的文明,依旧为它能以其灿烂的光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自豪。“在每个瞻仰者的眼里/荣光与惆怅/以山水柔美的姿态/凝固成一幅沉思的画卷/被暮色染红的古铜雕像”。对于颐和园,对于一个民族,面对它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我们只能心怀敬仰。就像面对一棵大树,只能仰望,才知它的崇高和伟岸。颐和园的历史是浓缩整个民族的一段历史,颐和园的心事,是诗人笔下的心事,也是每个中华民族同胞的心事与共鸣。
     整首诗由景回望历史,展开反思和感悟,结尾更是自然升华和感叹,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丰富,笔力深刻,诗感和诗意也很强烈。一首主旋律的抒情诗,在当今最大的难点在于很难避免口号式的空洞,但这首诗做到了。在书写中注入感情,引领读者去反思和感叹,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这正是深厚的笔力功底所体现。(2018..5.10)
   
附《《颐和园的心事》   作者:梅吟

 欧洲皇室盛行银质刀叉时
 他们的大炮瞄准了一头睡狮

 在东方,紫禁城的统治者
 将一艘艘 抵御强敌的战船
 制成她迷人精致的耳环

 珠宝、钻石和盛景被揽进一个人的怀里
 那一年,大戏楼的鼓乐像四月的春雷
 在灰暗的天空滚动

 享乐的毒瘤犹如地狱之火!
 
 飘摇……飘摇于苍白的眉宇间
 那枚耳环展露着屈尊的光芒

 二
 呵――
 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颐和园
 湖山辉映的仙境里
 多少人为你欢笑自豪
 就有多少人为你悲伤落泪
 你,究竟犯下什么弥天大罪
 又制造了怎样的伤痕

 三
 穿过二百余年的风云,伤口的隐痛还在
 镜子般透析的湖光依旧闪耀
 从你飘逸,荡漾着沧桑气息的飞檐翘角
 从你,表皮剥落的红墙
 我读出你的荣光:

 她们和你的惆怅一样真切

 在每个瞻仰者的眼里
 你的荣光与惆怅
 以山水柔美的姿态
 凝固成一幅沉思的画卷……凝固成
 被暮色染红的古铜塑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