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2018年12月04日15:55 浏览:318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桥梁,是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标志性建设成果之一。
 从赵州桥、洛阳桥、南京长江大桥再到港珠澳大桥,历史就这样干一脚湿一脚地朝我们走来,就这样日积月累又鬼斧神工般演绎而来。沉重又艰辛,走过了曲折,走出了悲欢,走到了今天,走进了一个新时代。
 作为架设在江河、谷壑、沟渠之上用于通行的建筑物,桥的历史跟人类遇水而栖、依河而居的习俗一样漫长悠久。有人考证过,江南的城池几乎都建在河岸边,一水之隔的城乡多以渡船代步。
从前大一点的河流想在水面上架桥,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奢望。象于都河县城段这截河面,最窄的地方都在六百多米宽,是赣南县一级护城河中最大的江流,自古浩淼水面与桥梁无缘,南来北往只能靠撑船渡江。虽然,历史上也有过几回架设木桥,但都没能用多久就遭洪水冲毁而无影无踪。
 贡江是赣江的重要支流,贡江经过于都境内的那段叫于都河。于都河因八十多年前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长征而闻名遐迩,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标在地图上象根红色飘带,于都又被人称为“地球红飘带”的起点。
 然而,在这块红土地上,古老的县城很长时间并没有解决渡江难的问题。公元1995年前,百里于都河上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渡船。据此可见,赣南腹地荒蛮闭塞之久远,也从另一角度看出于都河确是条大河,修建桥梁难度大。
二十世纪中叶,河岸百余个行政村加一起几十个渡口,共有上百条渡船往来于两岸,供民众彼此走访和上墟进城。那时候人们赶渡、候渡、撑渡与乘渡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边的人家,见最后一抺夕阳照屋檐了就知撑船人要回了,赶紧收拾农具回家准备晚饭去。
岁月幽深,一根竹篙世代相传,河岸生活的老少个个都能挥篙横渡,从不畏惧河水的清浊涨落。这方偏僻土地,悠然于繁华之外自成一番风景,后人很少回眸深究它的历史过往。
 我的家就在县城南岸。自小每日清早看见进城卖菜的农民络绎不绝,一条又一条渡船过河去。那时农村户户养猪,宰杀了生猪的人家为了赶个早市,天濛濛亮就约好船夫一起撑船进城,风雨无阻。长年累月,宽阔的河面上就靠几条渡船维系着南岸千百农户的买卖生计,就是扯几尺布、打瓶醬油买瓶酒也得撑船过江。
记得一年冬天夜里,几位年轻人为看一场《洪湖赤卫队》的电影,半夜撑船回家江面漆黑,船搁浅江中直到天亮,个个冻得奄奄一息......  
那时,水南渡口开出的船,一般停靠县城南门口或三八饭店后墙的和平码头,船夫依据河水的涨落而定停靠地点。那堵黑黝高厚的漫长护城古墙,就是两岸民众心中的启点与终点。
后来,渡口有了两条机帆船,依靠人力撑的渡船渐渐退出,往来南北的客人也多了起来。利村、新陂、小溪、禾丰等乡村的人步行或骑单车进城都经水南渡口,河两边候渡等船的人常常聚集一起,码头熙熙攘攘异常地热闹。
那时候,两边的渡口都有专门售票的人坐在水边,最早时两分钱一张渡船票,后来涨到五分,成为了于都河上最繁忙的一个渡口。冬去春来,乘机帆船过河的岁月有十几年,也给不少人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比如天晚了船停渡了,候船人很无奈地要找过夜落脚的地方;常见一家人一同进城因没有同时登上船去,分开在两岸;因为拥挤,大冷天也有人不慎掉落河中......特别是每年腊月过年,是渡口最热闹的时间,拥堵而充满危险。
春节后的几天,去罗田岩游玩或进香的城里人成千上万,高峰时期,渡口人流蜂涌而至,甚至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十分嘈杂而混乱。
那些年,我天天上班往来由南北两岸,曾无数次的想过,于都河呀,要是有座大桥该多好!
终于,公元1996年县里举全县之力修建的长征大桥胜利竣工通车,两岸百姓梦寐以求的愿望总算实现了!
 桥是路的连接,路的继续,路的引伸,成为路的一部分。近三十多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修建里程,均位居全球第一。于此成正比的桥梁建造数量,也名列世界首位。
如今的中华大地,傲视全球的雄伟桥梁不胜枚举,象最近通车的用1269亿元建设的港珠澳大桥,便是广泛使用创新科技的桥梁杰作,其长度和建造难度成为世界海洋大桥史上的一座丰碑。
如今的中国,人们不再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唏嘘惊叹,一切变化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荣宠不惊成为常态。这是社会飞速发展给人的思维定式带来的深刻影响。 
近日,我再次徜徉在于都河河岸。数千米的县城段已有四座大桥连通南北,第五座桥又在规划筹建中。从于都河座座飞架南北的钢筋水泥大桥可看见,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变化之巨大。
八十多年前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时,八万六千多将士集结于都河北岸,从延绵近百里的八个渡口前后渡河,跳出敌人重重包围圈。那时,从这里过河的极富想象力的毛泽东主席恐怕也没料到,今日于都河岸会有如此方便通行的盛况!
因红军星夜渡河长征,这一湾碧水出名了,有了长征起点、长征出发地的历史定位。 
万里长征其实是指一段路程,路的起点似乎不应叫源头,但是由于红军队伍成建制长征迈开的第一步确是渡过一条河,人们展开文学想象的翅膀把长征路比喻成千迴百转的急流险滩,于都河就成了铁流万里之源头,这应是“长征源”名称的由来。
再想,于都河既然是长征的起点,把这处清流比喻为长征水源也不为过,简言之“长征源”!
 面对于都河上以红军——渡江——长征这些名字命名的座座大桥,总是让人思绪万千,耳旁又回荡起了《十送红军》的凄美旋律。曾经的于都河岸,十万群众泪汪汪送别的场面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了巍峨的纪念碑上,供后来者追思敬仰!
如今信步大桥上,眺望一个已具相当规模和现代气息的大县城,鳞次栉比的高楼矗立沿江两岸,没有人不认知时代已经大踏步前进了。
看脚下西流滚滚,想这河水转了九曲十八弯后亦终将东去入海,就象今日之中国,再荒僻的地方都将被融入时代的大潮中而前后崛起。
东风浩荡几十年,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砥砺前行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家底殷实。 
河与桥某种意义上说是相互依存的,然而绝大部分河流自然天成,桥即是人工建设,这是它们最大的不同。
当我们走遍大江南北,驾车驰骋在无以计数的江河与壑谷的上面时,一种对桥梁建设者的敬佩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
 如果说 一座桥,就是一截卧在神州大地上的脊柱节点,那么无数雄伟的桥梁便连接起了祖国的万丈脊梁,它犹如一条钢铸铁打般坚实地巨龙盘亘茫茫大地,支撑起了一个现代化强国的构架。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创造的人类进步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眼前的于都河,这河面上的座座大桥,何尝不是见证这方红色沃土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昌盛的最好象征呢? 
江水悠悠流,大桥巍巍立。今天,生活在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人们,早已忘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古老诗句,大家乘着风驰电闪的高速列车,“朝发夕至万里行”的梦想已经实现。
每日,千千万万的旅行者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壮丽风光之时,谁不为车窗外一座接一座的现代化桥梁而振撼着迷,谁不为无数雄伟大桥支撑下的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路网惊叹不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矗立在华厦大地上的千万座美仑美奂的大桥,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万里江山如此多娇,时代进步一日千里。中国桥梁,已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引以骄傲的巍巍丰碑!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