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文化与“京城诗”

作者:辛晓娟   2020年01月16日 09:36  中国社会科学网    567    收藏

作为都城文化发展的典型阶段,唐代都城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尤为显著。都城的制度思想、空间形态与文化生态,对唐诗中重要的风格流派、文学主题、诗人群体的形成都影响深远。而从初唐时期“京城诗”的诞生过程中亦可看出,都城文化对这一文体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新诗体诞生


“京城诗”是指以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畴昔篇》、王勃的《临高台》为主的一批长篇歌行,主题以描写都城风物为主,手法上多铺叙夸饰,具有富丽堂皇、音节流畅的艺术特征,展现出与大一统帝国相衬的恢宏气象。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称此类作品为“京城诗”,将之视为一种独立的诗体,与汉代都城赋并提。从题材方面看,“京城诗”是汉代都城赋、六朝都城乐府的继承者;就体制、艺术风格而论,“京城诗”又是唐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这一诗体由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改造旧题乐府而成,之后迅速流行。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中的“当时体”,就是指“初唐四子音节流美的歌行体”(周振甫《略说杜甫〈戏为六绝句〉》)。

初唐“京城诗”的诞生与流行,是长安地区音乐盛行、经济繁荣、士风高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以长安为代表的都城不仅仅是诗歌的表现对象,也不只是为诗人提供创作背景,而是成为孕生这一文学形式的母体。都城长安容纳古今、南北、胡汉之长,从制度思想、空间形态与文化生态三个层面,促成了“京城诗”的诞生,并进一步奠定了其体制、主题及艺术风格。

作为天子居所和帝国中心,长安最具代表性地展现出唐王朝强大、开阔、包容的气象,成为诗人美颂的对象。通衢大道、巍峨宫阙、繁荣市井共同构成了暌违数百年的盛世图景,极大地促发了诗人的热情与才思。此时赋体已衰落,近体律诗囿于格律,旧题乐府篇幅短小、次第因袭,均无法承载唐人高亢昂扬的精神和歌颂盛世的需求,时代召唤着新诗体的诞生。


奠定体制特征



卢照邻等人首先感到了旧体裁与新时代的矛盾。卢照邻在《乐府杂诗序》中以“共体千篇”“殊名一意”的说法,表达了对旧体裁的不满,又以“发挥新体,孤飞百代之前;开凿古人,独步九流之上。自我作古,粤在兹乎”的追求,宣示创变新体的决心。“初唐四杰”援引汉代京都赋的手法入诗,改造乐府旧题,最终创作出《长安古意》《帝京篇》等鸿篇巨制。这些作品在格局、容量、章法上突破旧题乐府难以腾挪的局限,将其重塑为一种形式上继承前代、事实上却属于唐人的新体。

“京城诗”的创作目的是润色鸿业、彰显帝都气象。这一点与汉代都城赋、六朝都城乐府颇具相通之处。唐代诗人兼取这两者的长处,竭尽所能地描摹长安这座帝都。在他们眼中,长安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京城,也是唐王朝盛世气象的象征。长安都城文化中囊括宇内的勃勃雄心、居世界之中的自我认知、尽早建功立业的文人风气,都是“京城诗”极力呈现的对象。为实现这种创作意图,“京城诗”兼取诗、赋体所长,形成以下体制特点:篇制宏大,长者可达数十韵,描绘京城的方方面面;句法灵活,三、五、七言交错,自由挥洒;风格华美,藻彩飞扬。这样的体制特征,能极致地展示大一统帝国的繁荣,也可最大限度表现诗人的才华,契合初盛唐时期积极进取、逞才使气的士人心态。正所谓:“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

初盛唐时期,取士制度较后世更为多样,诗人多因“场外之名”而获得提拔。一些以才情见长的诗人,着力于律体以外的歌行体,以求出类拔萃、显声扬名。总之,“京城诗”主要体制特征的产生与定型,正是这一时期长安的文化风气、士人心态、政治制度共同影响的结果。


形成诗歌主题


长安的政治军事制度也影响到“京城诗”若干主题的形成,如猎奇博物、尚武任侠等。唐代前期几位皇帝皆积极开边,帝国疆域不断扩大。统治者也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接纳四方人物。这一政治军事制度的结果,是长安城出现了远超前代的包容性。异域殊方的宝货陈列于东西市;胡姬、胡人出没于驰道狭斜。唐代诗人用好奇的眼光审视这些人和物,并将其写入新的诗歌体式中。

“京城诗”及受其影响的长篇歌行,继承了汉代都城赋的博物传统,又依据时代风气及文体差异有所创新。边塞绝域、四方宝物、域外奇人,皆成为帝都繁华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被诗人们极力刻画。盛唐以后,典型意义上的“京城诗”走向衰落,但继承“京城诗”体制特征的长篇歌行仍是唐人最钟爱的体裁之一。这些作品中,长安城中的宝货奇物代替了整座都城成为吟咏对象。天马、石磬、水晶念珠、赤藤杖等,让人目不暇接。诗人以写实为根本,辅之以想象;托辞于仙灵鬼怪,猎奇于异域殊方,创造出与世俗生活迥异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中唐以后,以韩孟诗派为代表的诗人将博物传统发展到极致,力求以更生新的句法、更怪诞的物象突破原有的审美局限。“搜奇抉怪,雕镂文字”,体现出中唐诗歌向险怪发展的倾向。

“京城诗”中尚武任侠主题的发展,是初盛唐时期朝廷重视军功、吸纳军事人才等政治制度的反映。唐王朝在长安开武举、设禁军制度,侠少们可在不离开长安的情况下取得功名。他们或参加武举,获得武官职位;或加入身份高贵、有世袭权的皇家禁卫军。制度上的改变,极大降低了任侠的难度,使任侠不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上升为京畿地区的流行风气,为各阶层所效法。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侠客珠弹垂杨道”“京华游侠盛轻肥”的描写,正是长安政治制度与社会风气的写照。


造就艺术风格


长安地区奢华尚丽的文化心态、积极刚健的士风,也影响到“京城诗”艺术风格的定型。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言:“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内子安稍近乐府,杨卢尚宗汉魏,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随着国力日益强盛,奢华尚丽之风弥漫于长安城。高宗武后时期,屡次扩建宫室。唐代大明宫金阙玉阶,华丽程度远超汉代甘泉宫、未央宫。到玄宗时,权臣、妃嬖、公主于长安城中竞起华宅,互相攀比。与宫室建筑相映衬,长安城中流行的服饰、日用、饮食无一不以富丽为尚。以美颂帝都繁华为主题的“京城诗”,其美学特征自然也以“丽”为尚。

此外,“京城诗”中的“丽”,既是对六朝文学的继承,又有唐人的独创。胡应麟《诗薮》称:“卢骆歌行,衍齐梁而畅之,而富丽有余。”所谓“衍齐梁而畅之”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京城诗”辞藻艳丽、对偶工整的特征,体现了六朝文学的余波;另一方面,为了匹配帝都气象,其艺术风格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即从清丽纤细变为富丽堂皇。具体而言,这表现在“京城诗”多用山河、天下、寰宇等宏大意象及历史典故,扩充时空场域;行文以气为主,如水银泻地,势不可当;声调浏亮高远,如黄钟大吕,具备王者气度。这种改变是文学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长安都城文化浸润的结果。唐初统治者视魏、周、隋为正统,文化认同上以北方为主,对南朝风气颇多否定。作为王朝首都,这一时期的长安也表现出刚健尚武的风气。六朝诗文中细微琐碎的物象、错彩镂金的手法,已显得不合时宜。经过不断探索,初唐诗人以富丽堂皇之气,一扫六朝绮靡,形成了特有的美学风貌。

总而言之,盛世长安的文化风气,造就了“京城诗”的体制、主题和艺术风格。“京城诗”的出现,是都城文化与文学体式正向互动的结果。“初唐四杰”结合两者的尝试,使千门万户、三条九陌的巨大都城,在这一新的诗歌体裁中得到全方位、多维度展现。同样,都城文化的影响,也帮助唐代诗人突破了六朝诗歌陈旧狭窄的体制,开拓了新的诗歌世界,创作出气象万千、藻彩炫目的歌行长篇。因此,万国来朝的长安城,孕育出一种与之匹配的文学体裁,以展现其恢宏气象;才思纵横的唐代诗人,创生出一种能自由驰骋的诗歌体式,来承载其昂扬精神。这两者的互动,促成了“京城诗”创作的繁荣。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

(18ZDA23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