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情感、生活、自然与诗歌——从谢冕《爱简》《觅食记》等新著谈起

作者:李少君   2022年11月03日 09:28  中国诗歌网    1420    收藏

谢冕学术思想暨中国新诗研究国际研讨会原定2022年4月举办,我起初拟定的题目是《谢冕与“青春诗会”》,因为谢冕老师与《诗刊》“青春诗会”关系很密切,从第一届开始就有参与,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请他当评委和指导老师,他对青年诗人的关爱和培养是有目共睹的。研讨会因疫情推迟,疫情期间,我们都经历了特别艰难的时日。后来,我又读到谢冕老师的新著《爱简》和《觅食记》,我的想法有了新的变化,因为我从这些书里读到了我疫情期间思考的一些问题。前段时间,我和谢冕老师有过一次交谈,他谈了他写这些诗的时候的情况和心态,坚定了我的想法,我想从《爱简》《觅食记》等出发,讨论回归情感、生活、自然与诗歌这个问题,讨论情感和诗歌的力量。

阿甘本有个“赤裸生命”的概念,说人在被剥夺各种权利之后,就处于一个类似动物的“赤裸生命”。确实,人在撤除所有外在身份之后,就只是一种动物存在状态。疫情期间,因为独自隔离在家,我对此有深刻体会。那么,在这样的时候,最在意的是什么呢?我回想了一下,似乎是情感。和亲人、朋友的电话、微信、视频联系,哪怕是一句问候,都会让人感动并珍惜。因为疫情,每个人的空间和交往圈都缩小到最基本的部分。这时候,情感的重要性和珍贵就凸显了。情感,也许是人最后的退路,生存的最终底线,存在的最根本的基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有过一个言论,大意是当下众声喧哗,都在抢夺注意力,表面是自我个性展示,实则在巨大的信息喧嚣下迷失自我,更加被淹没,雷同化和形式化。铺天盖地的网络大数据,撕裂每一个个体,虚假信息掩盖真相,强化谎言,太多自我矛盾,太多排斥对立,动辄互相拉黑和踢群。在一次又一次上当受骗后,幻灭感加深加速。只强调成功的价值观和社会标准下,更多的人仿佛行尸走肉,这是灵性消失的时代,这是表面激烈亢奋实则内里空前冷漠的时代,韩炳哲称之为“倦怠社会”,其实还远不只是倦怠。人们为莫名的观念主导走向极端,反而忽视了身边该珍惜的一切,本能的日常的情感,以及自然中细微神奇的美。所以,奥尔加·托卡尔丘呼唤温柔地与世界相处。

疫情让很多人身心压抑,抑郁症和精神病患者越来越多。微信群和朋友圈经常能看到这种消息,一些人还因此轻生。这种生命的摧残摧毁事件由于没有声息,往往被忽视。其实,这才是当今世界最可怕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弥合这些焦虑和分裂也许只有耐心的温柔的情感了,只有爱和真情了。情感已经成为世界的最后的可能共识。而诗,恰是情感最好的载体和传播方式。我们都是同时代人,需要一种同时代的共情感。

其实,历史上也有过同样的时刻,只是那不是疫情,而是另外一种状况,也使人陷入“赤裸生命”的状态,每天不是你批斗我就是我批斗你,机械而又麻木的状态,那么,当时状态又是如何被克服的。这就是我对谢冕诗集《爱简》特别感兴趣的原因。严酷政治时刻,谢冕先生在诗集中展示了一些情况,我读了颇有体会,我和他本人交流过这一问题,他的答案是:爱与诗。情感和诗歌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给了他最大的力量。


爱简


德勒兹等哲学家认为:人本质上就是一种情感的存在。人作为情感的主体,其生命就是无穷无尽绵延相续的情动,直至死亡。而诗歌,在我看来,就是情感的密码,通过诗歌,可以窥探情感的秘密。谢冕老师的诗歌中也泄露了这一答案,他多次这样写爱情:“只有走过冬天的风雪和泥泞道路的情人/才懂得只有冬天才能考验真正的爱情/也就是这个冬天,我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战斗的爱/患难把妻子变成生死不渝的战友“(《关于冬天的故事》),“命运在恶浪里颠簸/风暴起时,你是安谧的船寨/你给了我灯火、温暖以及恬静的笑霭/我多么感激/感激你妻子的温柔、更有战友的情怀”(《爱简》),“爱情的升华是战友的情意/不仅是温柔缱倦的情爱/蜜的吻,热烈的抱/她的纽带是斗争的信念”,“如此广漠的土地,如此寥廓的空间/妻子与我并肩站着/她是忠诚的持枪护卫的战友/只能有这么一个战友了/只能有这么一个战友了/我是多么幸福/我又是多么悲哀”(《告别》)……把爱人当作战友,现在很少这么写爱情。但在特定年代,可以理解,这种爱情,保护了亲人,保护了脆弱的家庭,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就象谢冕在诗中所说的:“当惊涛骇浪迎头打来/小舟在颠簸,爱情伸出援救的温柔的手”。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爱本身,捍卫了爱本身。洪子诚老师在序言中也说了“这些诗有并非预设的主题,在时代和个人遭受‘惊涛骇浪’时,‘爱情’的拯救的力量”。果然如坊间所传:知谢冕者,洪子诚也。

这和巴迪欧关于爱是一种构建的观点很类似,严酷政治时代,爱人成为战友,才能抵挡外来的侵犯;冷漠倦怠的时代,爱情更需要相互付出和彼此呵护,需要共同的信念,所以,巴迪欧说:爱情是最小的共产主义。爱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构建。爱是走向真理的过程,将我们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在爱中创造,在爱中解脱。爱的可贵在于:从某一瞬间的偶然出发,去尝试一种永恒。永恒在瞬间降临,把偶然固定。应该在时间中去实现和展开。在其《爱的四重奏》一书中,巴迪欧认为捍卫爱是哲学的任务。

谢冕先生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实践者,他以爱和情实现了这种构建,用他的人生完成了拥有爱情的美好的生活方式。从谢冕老师的爱情我们得到启示,既然在严酷政治时代,爱情都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么,在倦怠时代呢?这还是需要用实践和行动来证明。谢冕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维系如此之久,让我们相信了爱情的真实性和真理性。

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大诗人都是通过情感和诗歌得到生活的力量的。他们因为得到来自情感的安慰,借助诗歌的力量,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获得了生活的勇气。而我们读这些诗,也能治愈我们遭受的心理创伤。

情感是诗歌的基础和基因,寻找情感的安慰,可以到诗歌中去找。读杜甫诗,就让人有治愈感。杜甫大量的诗歌,情感浓烈,多是思念亲朋好友的,我们读了身同感受,也会联想或许也有人这样惦记我们,牵挂我们,我们的心情就会好很多。安史之乱期间,还有平时的旅途中,杜甫最惦念的就是亲友。杜甫写过很多给弟弟妹妹的诗,著名的如《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还有诸如:“近有平阴信,遥怜舍弟存”、“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邵子湘评价:“忆弟诸作,全是一片真气流注”。

杜甫写妻子的诗有三十多首,著名的《月夜》:“今夜庐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还有诸如“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妻儿待米且归去,他日杖藜来细听”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写妻子,可谓深情款款,比如“自来自去堂前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有评论考证:古典文学中,这样大量写油盐酱醋日常生活中的妻子的诗,杜甫是第一个。

杜甫还是一个广交天下的人,友人甚多,对友人也是真心诗意,所以他的赠友诗数量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仅诗中提到的友人名字都有四五十位。让人影响最深刻的还有杜甫对李白的情感,杜甫给李白写的诗,我们能读到的就有十五首,正是这些诗,呈现了一个浪漫潇洒的盛唐诗人形象,也记录了李白后来的落魄遭遇。杜甫写李白的狂狷生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经常想念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回忆与李白的日子:“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真心赞美李白:“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担心和同情李白:“文章憎命达,魉魅喜人过”,常常梦见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为李白抱不平:“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由于杜甫对李白的详细描述记录,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李白形象,这种叙事有“史”的作用,孟启《本事诗》写李白的篇章称:“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杜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杜甫的诗歌被认为有“诗史“意义,这也是最早称杜诗为“诗史”的由来。

情爱的能力的匮乏和丧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问题,我们过于关注自我,伸张个体的权利、个体的一切,忘了这个世界更需要学会和谐相处的方式。无论是人和人之间,还是人和自然、和世界之间。韩炳哲在《爱欲之死》一书中,认为当今时代越来越盛行的个人主义和自恋导致了爱欲之死,一个人只关注和肯定自己,因此无法对异己他者产生爱欲。“他者的消亡”成为普遍现象。韩炳哲认为指向他者的爱欲,才是倦怠社会忧郁症症的最终解药。

韩炳哲称:“忧郁是种自恋型疾病,源于过度紧张且病态扭曲的自我参照。自恋性忧郁的主体往往被自己折磨耗损,精疲力竭。他没有世界可栖身,被他者抛弃。爱欲与忧郁截然相反。爱欲将主体从自我中拉出来,转移到他者身上; 忧郁反而深陷于自己之中无法自拔。今日,功绩主体是自恋的,他的主要目标是追求成功。成功可使一个人透过他者证明自己。他者的他者性因此遭到剥夺,降级为这个自己的一面镜子。这种认可逻辑,让自恋的功绩主体更加深深纠缠在自我之中。结果成功反而引发了忧郁症,出现成功型忧郁症。忧郁的功绩主体潜入在自己之中,直至淹溺。然而,爱欲能够使人经历他者的他者性,带领人走出自恋地狱。爱欲启动了心甘情愿的自我牺牲与自我掏空。一种特殊的衰弱过程,掌握了爱的主体,但一股强大的感受却也接踵而来。不过,这股感受并非我们的自我成就,而是他者的馈赠。”

杜甫的诗歌,就是包含着他者的诗歌。伟大的诗人和诗歌无不如此。

读中国古典诗歌,大量描述友情的诗歌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也是最让人动心的感到温暖的,尤其那些处于贫困之中的诗人的友谊,韩愈由于自小出身卑微,后来有了一定能力后,对同样出身的诗人格外提携关照。比如他和一生潦倒的诗人孟郊、贾岛等,有过大量唱和诗,韩愈在《双鸟诗》里将自己和孟郊比喻为“相伴而鸣”的双鸟,“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他称赞孟郊:“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孟郊则赠诗韩愈:“何以定交契?赠君高山石。何以保坚贞,赠君青松色”。孟郊去世时,韩愈更在家里设孟郊灵位,供诗友们来哭吊。这个极为罕见,可见友情之深。孟郊丧事也是韩愈集资操办的,后来还筹资留了一笔钱供孟郊遗孀维持生活。

韩愈和贾岛“推敲”的故事众所周知,韩愈被贬潮州,贾岛悲愤赠诗:“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韩愈遇赦而归,贾岛又做诗:“石楼云一别,二十二三春”,这种患难与共的友情,无疑是支撑处于穷愁之中的诗人们克服煎熬生活下去的一股暖意。孟郊去世后,贾岛写诗哀悼,“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才行古人齐,生前品位低”,韩愈则作诗安慰贾岛:“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着人间”,鼓励悲痛欲绝的贾岛好好活着坚持写诗,传承孟郊的诗歌遗志。读着这些置身艰难孤独处境的诗人们相互取暖相互勉励的诗篇,确实让人感到深情厚谊的温馨。

韩愈,对弱者的关心,对孤寒者落魄者的关心,让人感到情感的温馨。这种包含他者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开阔情怀和伟大胸襟。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也是古典诗歌中最动人的篇章。苏辙字子由,在《苏东坡全集》里,苏轼以 “子由”为题的诗歌,有上百首。苏轼每到一地,必给弟弟写诗,“示子由”“寄子由”怀子由”别子由”和子由”答子由”迎子由,随时随处无时无刻不是子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写给子由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是写给子由的;“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是写给子由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写给子由的,有评论说苏轼最好的诗都是写给苏辙或由苏辙激发的。

乌台诗案,苏轼自认不保,给弟弟写绝命诗,“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苏辙为救哥哥,冒死上书,“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主动申请削去官职,为兄代过。其情谊之深,令人动容。《宋史·苏辙传》称:“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诚哉斯言!

谢冕老师的诗歌,可以说都是指向他者的情爱,而且是有着回应的,相互辉映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来谈论谢冕先生显得很有意义。谢冕先生是一个公认的重情的人,他的热情洋溢,他的坦诚待人,他身上因此产生出一种力量,吸引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我也是其中一个,并经常为此感动。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也许更客观。

在北大,有这么一个说法,谢冕老师将诗的火种埋在了很多人心底,因此北大的学生走上社会后,总有一种特别,到适当的时机,这个火种会熊熊燃烧,无论在哪个行业,会闪闪发光。海子说: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我觉得这个话更象谢冕老师说的,或者说受了谢冕老师的影响。“朦胧诗”等一大批年轻诗人,以及“青春诗会”的很多诗人,都得到过谢冕老师的帮助支持,基本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在巴迪欧看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我爱你”的宣言,就是一场是动物上升到人类、令事件上升为真理、将偶然上升到“命定”(永恒)的激进革命。

韩炳哲认为:虽然爱欲将死,但只要爱欲一日未死,人类的思考行动就不会停止。提醒世人必须挽救爱欲于危亡,也许正是哲学家的职责所在。

吴冠军则称:爱,被视作解决当代各种死局——从人际间的“撕”、立场间的“怼”到国族间的“墙”的根本答案。

诗歌是一种心学,更是一种情学。王阳明的“心学”,强调“致良知”,根据陈来先生的研究,他早期认为良知即“是非之心“,到了晚年更强调情感的力量,良知多指”忍让恻达”,认为情感高于一切。

诗歌,正是情和爱的产物,饱含着人的情感和爱。情和爱,一定是有指向的,是包含着他者的。就如我们前面列举的诗歌和事例。

我越来越理解孔子为何提倡“诗教”,把诗歌作为基础和基本的教育方式,《诗经》是儒家的第一经典。因为诗歌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诗歌能唤起情感的觉醒,同时赋予教化功能,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教导如何认识世界,如何做人处世,如何尊老爱幼,如何邻里和睦,如何想亲相爱,所以《毛诗序》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之大用,于此可见。我也听说北京大学每年开学典礼上,一定会朗诵谢冕老师的《永远的校园》,《永远的校园》是饱含情感和哲理的美文,让一代又一代北大人诵读《永远的校园》,这既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又是很好的一场人文教育课和情感美学课。

诗,这种以抒情为主的文体,这种本身源于情爱的语言,或许是引导超越、治愈疗伤的最佳方式,是现代人所最需要的。

陈世襄等人把“抒情性”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质,诗歌是积淀情感、编织情感和保存情感的,情感可以安慰人心,孵化人伦,最终构建生活意义,以情感为元素的古典诗歌,因此成为中华文明的基因。

而这些自古以来的诗歌的可贵品质,最值得当代新诗借鉴和学习。


觅食记


最后谈谈《觅食记》,谢冕老师对美食的热爱众所周知,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谢冕老师写美食写得很深情,比如他写在上海南京路小弄堂里吃的苏州焖肉面:“面端上来,清汤见底,一块焖肉约占三分之一的碗面,汤上撒着小葱花,色彩鲜丽,特别是那块焖肉,色鲜红,酱香油亮而糯。面碗周边陈列小盘的各色浇头,如花盛开”,这类对美食的深情描写,在《觅食记》里随处可见。湖南的芷江鸭、东北的冷荤肉皮冻、南京的狮子头、银川的杂碎汤、高邮的红烧河鳗、北京的卤煮火烧、广州的煲仔饭、成都的麻婆豆腐等等,都被他一一细细描述;饺子、馅饼、面条、烧麦、春饼、包子、馄饨、馒头等日常小吃,也被他如数家珍地仔细评点。当然,热爱美食的背后是热爱生活,本质是迷恋这人间烟火,这家常的人情味,这温暖的尘世气息。

谢冕老师还喜欢到处行走,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喜悦和慰藉。大家也知道,谢冕是一个登山重度爱好者,我曾陪他一起登过泰山等。自然带给人的安慰是巨大的。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就是自然之美给了他心灵的家园。杜甫的诗歌,总是将人事置于自然的背景下来展开。“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吴楚东南柝,乾坤日夜浮”……等等,何其壮丽!杜甫把景色写得如此恢弘开阔,其实还是源于其生命意志力的强大,所以无论他本人处境如何凄惨,他的诗歌仍然让人读来有一种生气,因为,大自然本身是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旅夜书怀》就特别典型,这首诗只有八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把杜甫晚年孤独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另一方面,这首诗似乎又一点也不悲凉,“天地一沙鸥”,其实,何人不是如此啊?何况还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样值得人生留恋的美好景色。还比如《秋兴》之一:“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前面还是“听猿实下三声泪”,最后却说“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总能从大自然中找到美丽、温暖和安慰,患难之中的个人在大自然的宽阔怀抱中得到了慰藉。不少杜甫研究专家都注意到杜诗的这个特点。

人们常说人到了老年,记忆最深的也是其最在意最热爱的,在谢冕老师身上,这一点体现得很明显。他的爱情,在《爱简》里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对生活的爱,也就是对美食的热爱,在《觅食记》里有详细记载;至于自然,他早已用双脚走遍了大好河山;诗歌就不用说了,他几乎三句话不离诗。因为,这些是他最在意最珍惜的,这也是他热爱生活的生命意义所在。

在此巨变时代,回归情感、生活,自然和诗歌极其重要,让人感到人生的意义,让人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体会生活中难得的悠闲舒适和细小珍贵的美好,这是一个重大的话题,但由于时间原因,我就不再展开了。


(本文为谢冕学术思想暨中国新诗研究国际研讨会发言稿)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5.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6.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7.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