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焦渴

作者:九华山人   2018年02月02日 10:39      377    收藏
 撕裂的焦渴
                                             ——刘向阳诗歌欣赏 
                                                                    马光水
    
    认识刘向阳,是通过一首诗。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华山下有几个诗歌爱好者,不知道天高地厚,竟要凑合在一起,欲成立一个诗社。诗刊未出两期便夭折了,诗社更是八字不见一撇。但那手印稿浓浓的墨香,犹在身边回荡;尤其刘向阳那句:“绿雾在山坳里匍匐了一夜,孵出一枚鲜红的太阳”,其轻灵的意象,飘逸的语言,高远的意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几年来,刘向阳的创作进入了旺盛期,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了不少诗歌,可他只精挑细选了几十首编印成册。虽然小巧玲珑,却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让人觉得“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他说自己很“边缘”,是一种自谦。学海无涯,诗林幽深。在森林的边缘行走,感受一下森林浩瀚幽深的奥妙,闻一闻大自然泥土的芳香,也是一种幸福。这个世道,凡事能沾个边,应该知足了!不过,边缘也是危险地带,一不小心,就会掉到万丈深渊。这可能也是刘向阳本人对诗歌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尝试的一种寓意。
    刘向阳写诗一直严谨,细致,典雅,属于很传统的那种。“诗的语词不应只作为外在事物的代码和内在情感的符号,而应具有自身的份量与自足的价值”(江弱水《抽思织锦》第42页)。他正是这样努力去实现、去完成的,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志。

                                一

    空灵,是刘向阳诗歌的一大特色。正如清王韬《<幽梦影>序》:“以飘忽之思,运空灵之笔。”只要你有余暇去读一读,就会感到他的诗,无处不潜伏着空灵。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说话不迂腐,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脱;行文不板实,一篇之内但有一二段空灵,此即可以填词之人也。”我们先来看看《中秋月色记》:
            那不是地上霜,是蛇
            满地的银环蛇
            群山孵出的赤裸的
            精灵,从山月
            那圆圆的洞窟纷纷
            潜出,啾啾
            争食山村的宁静
    把月光比喻为霜的,有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月光比喻为盐的,有潘维的《乡党》:“在月光锯齿的边缘晾晒街道 / 石板上的盐,并非可疑时光。” 但把月光比喻为蛇的,我是第一次看到。凡是第一次,能被大家认可的,那一定是雅,高雅的雅。其中的空灵,让我们会意出中秋的月色下,微风在吹,树叶在动,静中有动,更显得静。再看看《鸟语》:
               西山云絮里的紫蛋
               同我们一起
               滑落暮霭
               顺着斜晖
               又一声鸟语
     
    我们知道,云本身是一种空灵的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万端,捉摸不定。作者在这里通过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展示的是博大的胸襟,莹洁的灵魂,无尽的遐想,留给欣赏者的是一个清新空灵的世界。正如庄子所描写的“无极之境”。《春色老去》给我们的感触更深:
               春光渐渐老去了
               背影龙钟
               在雨中,又一个春天
               逶迤而去
    春天是美好的,而在暮春,不得不让我们感叹时不我待,逝者如逝夫。这是一种既不黏着事实,而又含蓄无尽的剔透玲珑的美,是使意境独具魅力而又分外赏心悦目的美。

                                  二

    动感是刘向阳诗的另一特色。他善于在最微小的地方捕捉,往往通过一个动词,让你领略大千世界灵动的美感。以细腻的眼光、真切的关怀、丰富多彩的元素,让人们体验生命的亮丽与温馨。毫不夸张地说,利用一两个动词,便可以把一首诗盘活,是刘向阳的拿手好戏。你可以亲切地感受到,他诗中的“动”无处不在:
               小孩子踩着山歌走
               几株青松也撑起凉意
               回音象支羽毛轻拂耳朵
                          《爬山》

               春风把樱花扭送到眼前
                           《艳遇》

               一声鸟语滑落
               时间流淌的声音
                           《鸟语》

               翻出往事供大家欣赏
               而炊烟正柔柔地升
                            《九华之秋》
    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作者写诗的高超的技艺。每一个动词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真是“增一分太老,减一分太嫩”。且看《广陵散》:
             一锤砸下
              砸在山涛眼上
              砸在钟会腰上
              司马心上
    一连三个“砸”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嵇康是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之一,他经常与向秀打铁。可他最鄙视司马篡权,而恰恰他身边的许多人都为司马所用。这三个“砸”字,砸出了嵇康刚毅坚强,刚正不阿的性格,也砸出了他内心的孤独。且不说他的哥哥嵇喜早已是司马的人,连他最要好的朋友山涛不但心系司马,还写信劝他“入伙”,以致他愤恨回了绝交信(当然也可能是嵇康对山涛的一种保护,因为它临终托孤的对象正是山涛)。钟会是嵇康最瞧不起的人。有一次钟会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最后,嵇康年四十即死于钟会之手。由此可以看出“砸”得多么到位。

                                   三

    细入浅出,是刘向阳诗的另一个看点。我们知道,现代诗真的不好写,流派众多,风格迥异,各自强调优点,忽略缺点。自“梨花体”,“下半身”等出现后,诗已是茶余饭后被恶搞的对象。有的人写诗浅入浅出,口语化,口水化,把什么都说得清清楚楚,生怕别人不理解,意象陈旧,语词俗不可耐,陈芝麻烂谷子,锅碗瓢盆,张长李短,吃喝拉撒都入诗,真是:日记分成行,一天一千行。或者是浅入深出,简单的事复杂化,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语焉不详,晦涩难懂。但在刘向阳的诗里,细入浅出这样的句子司空见惯:
               如一块石头投入湖心
               漾开一圈圈涟漪,那指纹
               是箕,清晰可辨,印在
               脱釉的古老陶片上
                               《指纹》
    古老的陶片上,先人无意留下的一枚指纹,这应该是细得不能再细了吧。而作者通过这一细微之处,让我们生出许多感慨。古人在陶片上留下指纹,是古人来过的证明,我们会留下什么给后人呢?有什么东西能够证明我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这就是诗的质感和强度,它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他的《生活》一诗,也凸显这一优点:
                 今夜月色只有三分成熟
                 在我眼里酿出九分醉意
                 听着妻子娇美的鼾息
                 涌起一丝甜蜜的酸楚
    夜深沉,妻子因为一天的劳累,早早地进入了梦乡,谁能不看在眼里,爱在心里。这就是细微之处见真情。诗人的话语象一道无声的闪电,迅即划过茫茫的夜空,照亮了我们沉睡的灵魂。一笔勾勒出的真实轮廓,打开了生活的记忆。
                 井把脚伸入土地
                 内心盈满水的德性 
                 月影醉卧其中
                                《井》
    井,土地,水和月,四个简单的意象,一幅美妙的画。诗到语言为止。可我们内心的感动却无法因语言而停止。这幅画告诉我们,它们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相互爱怜的关系。这就是作者以最不刻意的语言,说出一个令人震撼的哲学命题。

   
                                  四

    尝试和创新是刘向阳孜孜不倦不断追求的目标。姑且不论这种尝试与创新成功与否,但表现出的姿态是令我们敬佩的,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般人难以理解。我们知道,要想成为一名诗人,必须具备五个条件,那就是:多产;题材和处理手法宽泛;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技巧娴熟,是行家里手;作品成熟,且一直持续到老。或许,当前的刘向阳离大诗人尚有一段距离,但他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多种尝试,让我们看到了某种希望。
    《诗经》里有不少问答式诗句。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170多个问题求答,唐宋诗里问答式诗歌更为常见。问答式诗歌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人深思寻味,撩人无边遐想。刘向阳在《渔樵问答》里,由渔父提出12个问题,樵夫一一回答。这只是第一步,他的创新在于:樵夫并非简单作答,而几乎是质问的语气,并通过回文的方式。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种冒险。正如钟荣的《诗品》不满于曹丕的诗“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就是说以日常对话一样的方式入诗是要不得的,必然流于粗糙,芜杂,缺乏应有的内涵。
    我们知道,一首诗只有一个字的,有北岛的《生活》;有以一个字为题写诗的;有以一个字开头,直写到二十多个字的宝塔诗;以“一”字开头的古诗词更是不胜枚举。而刘向阳在《板桥墨竹》里,一连写了15个以“一”开头的诗句,恐怕是绝无仅有。墨竹正是郑板桥的代表作,竹竿、竹叶在画中均简洁明了,刘向阳正是通过15个一字,让我们看到一片竹,在风里,在东方的神韵里,摇曳。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尝试。如以排比为主的《春色老去》,以模仿《诗经》四字句为诗的《秋来》、《请柬》,以诗行相对整齐又押韵的现代格律诗《花样年华》、《红灯记》,还有比较成熟老到的那几首十四行诗,等等。
    刘向阳在诗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精彩纷呈的画面,一道味道十足的晚餐。 一首好诗往往引我们进入的并不是一条单纯的路,而是一个广场,一个空间,一幅美妙的画面,一片美丽的草原,甚或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而我觉得用白话写诗是最难的,看上去每句都不是诗,但每首必须是诗,而且要新颖有意味,有独到的发现和感受,言人所未言。
    我十分理解他本人的苦恼,他挣扎着要在未来的历史中浮现,又怕被岁月淹没;争当诗人的激情喷薄欲出,但对现实“腐烂”的担心又如影随形,这也是他在《指纹》一诗中所流露的情结。
    读他的诗,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滋润,他的诗会把你的困惑,你的焦虑,你的焦渴,撕裂得粉碎。但他的诗还有些腼腆和羞涩,象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举手投足美丽有余,大气不足。我作为他的一个朋友,出于对他诗歌的爱好,希望他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提高自身修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10年11月5日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春天送你一首诗”文艺朗诵会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2. 世遗生活,诗意琴岛——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隆重开幕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诗词名家张存寿——问蛤蜊风致何如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