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风诗集《雨在他们的讲述中》:形式、语意与现代困境

作者:王家铭   2022年05月19日 11:45  文艺报1949    977    收藏

123EDCAC-1EEB-411D-A75F-0DDCDE0FACD6


格风的写作很容易唤起人们对诗歌形式的重新思考,然而奇妙的是,他作品的形式几乎均是以一种极端散漫化的方式呈现出的。通常而言,诗歌的形式感与严密的音律和精心的结构等因素有更大关联,但在格风这里,他以极具个人辨识度的风格制造了一种无形式的特殊的形式感。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种形式感是通过对形式的轻视而抵达的,他脱离了不少诗人在遣词或布局时难以消除的紧张感,在他的诗中,语意的自由流淌令语言获得了随意增生的活力,令语言在与现实交锋时具备了一种肆意冲撞的能力。这种去形式化的方法反而构成了当代诗歌在形式构建上的独特方式,其实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一些第三代诗人的写作中寻得踪迹,但格风的特质在于,他在语意的自由方面达到了近乎任性的程度,在漶漫为氛围感的无拘束形式里,他几乎是随心所欲地驱使语言来呈递事实或表情达意。

语意即话语所包含的意义,之所以从语意的角度来谈论格风的诗,原因是它对格风诗歌的语言、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均有指涉。如前所述,格风诗歌在话语意义上时常显示出强烈的任意性,在语言自由滑行时又给它装上随时可拆卸的刹片,靠突然中断或又复生的语意令语言获得一种风格化的行动力,其间有时也蕴藏着视角的转换。如“突然有雨落下/雨在他们的讲述中/散发奇异的花香”(《雨在他们的讲述中》),在这个三行短句中,“雨”的出场看似是背景化的,实际上到了第二句“雨”却处在主语的位置,而从语意上来讲,“讲述”一词的施动者则是“他们”,令主语获得了巧妙的被动性,到了末句,“雨”又旋回到了作为对象的主体身份。格风擅长极其自然甚至漫不经心地呈现出事物,却不对它接续上描述性的话语,而是将其悬置在那里,转而开启由语言波及的文本内容的新一轮流动。这种写法似乎有点像意象派,但他在意象的并置间呈现出的是非常具有动态感的画面,这也加强了语意氛围中那种自在漫溢的感觉,如这样的句子:“煲汤。翻译。开门释放人质/秋天的甘蔗林/废弃的铁轨与火车/经过那里/你会遇见自己/潮水的声音很轻”(《阅读》)。这些诗的话语意义虽然首先是在微观层面上启动,但是经过他在形式意味方面有意识的整合,却令每首诗获得了一种看似松沓实则浑然一体的结构感。本质上而言,这也是一种属于生命情绪的节奏,格风将生存的境遇搭建在如呼吸般通畅的诗句中,尽管其间充斥着对事件的描述,但他总能从事件中获得对生命的自我教育,这一方面带来了修辞上的轻松和愉悦,另一方面则指向某种颇为从容的生存姿态及生命经验。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从容并不代表诗人被裹挟进日常生活的无聊与琐屑中。正如勃洛克在纪念普希金时所谈到的,普希金是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肩负起悲剧性的事业,对格风来说,文本层面尤其是形式上的放松无法遮掩他诗中所隐含的悲剧意味。他不是在具体的词句里,而是在一首首诗、一次次写作的合围中构成了对生活困境的陈抒。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例证。其一是对已逝文化的追忆,当他写到“吴宫花草埋在一堆旧书里”(《貔貅》),“突然怀念古老唱腔中的仓皇年代”(《窑湾》),那些消逝的事物便“填满回忆者的空镜头”(《我们在看同一部电影》),这种填满的方式,内在地维持着诗人对故都神话的眷恋,而当眷恋侵入到现实里,生活和记忆的版图重合了,不由得加深了如“我们坐在雨中/其实是坐在明孝陵神道旁边”(《可是》)般哀婉的幻觉。其二,有必要关注到格风诗中的战争元素。《平安夜》一诗里似乎有抗战时访华的英国诗人奥登的影子,长诗《大海与空枪》中变幻的画面和多重的视角则让人想起杜拉斯的小说《副领事》,这些诗篇在重现历史场景的同时,又被赋予剧烈的虚幻感。此外,战争的相关构成也经常被用来譬喻现代生活,如“每一幢写字楼里都有一个狙击手/走廊上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像一颗子弹”(《暗物质》),“玄武湖巨大的冰裂声/如同空袭/更多的人惊跑起来”(《在玄武湖跑步》)等。该如何理解格风诗歌对战争元素的大规模使用?在《在比战争更遥远的地方》一诗中,他先是写到,“下雪的时候。我在他们口述实录中/在比战争更遥远的地方/看见轻机枪的枪口/从黑色树篱间伸出来/我在雪地上回忆/并确认自己/和他们相同的遭遇/不同的是我已不再是我/但如果不是我/我会是谁”,回忆者的主体身份具有了沉痛的恍惚感,随后又将纪实(“城北一带的房子都拆光了”)与想象(“每一次死亡/都有人踩着老式缝纫机”)互相熔铸,令这首诗超越了一般的战争叙述,获得了存在主义的深度。“防空警报的悲剧意味/完整呈现平常生活战栗的部分”(《防空警报》),可以确认的是,格风诗中的战争元素是与人的生存处境紧密相关的,不论是历史场景的再现,还是现代生活的比拟,都指向了对生存困境的隐喻。其三,在格风诗中,有不少与莎士比亚、卡夫卡、艾略特、庞德、狄兰·托马斯、曼德尔施塔姆、科塔萨尔、梵高、保罗·策兰、庄子、孟子等文学、文化传统互文的成分。他或者引用、化用相关诗句,如“你坐在石头上/‘黄金在天空舞蹈/命令我歌唱’”(《北京西路的银杏树》),“催动花朵的力/不是通过绿色导火索/是互联网”(《就说钢琴是如何被春天惊醒的》),“地铁车站/十里开外山花烂漫/黑色枝干上的短消息”(《我们的手指春暖花开》)等;或者借用一些已经被刻入文化记忆的形象和事物,并将其嵌套进超现实主义色彩的语境中,如《梦都大街》中“找不着北的/土地测量员K”,感到“城堡近在眼前/怎么走也走不进去”,《大雪的日子》里写到“我向甲虫打听他妹妹/记忆的链条卡在卡夫卡的齿轮上”。这些文学传统、文化记忆,这些诗句及形象,是作为鲜活的生命形态加入到他的写作里的,格风借此从均质化的日常生活中提取出异质的因素,正如在他《箴言》中所说的,“拾到种子的人/自己变成了荒原”。

作为现代性症候的“荒原”直指人的生存处境。齐格蒙特·鲍曼认为“现代存在(modernexistence)不断地受到现代意识的纠缠并被搅合成一种焦躁行动;而现代意识则是对现存秩序的不确定性的怀疑或觉察”。当格风用诗歌来抵御困境,他交出的却是平静、从容甚至确信的语调,“因为暴雨将至/我必须走出这间屋子”(《飞蛾》),以此面对生命的偶然与波动,面对和他者及事件的遭逢。如何与困境和解?格风的这部新诗集《雨在他们的讲述中》或许便是答案之一。


王家铭,1989年生于福建。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曾获十月诗歌奖、三月三诗会新人奖、东荡子诗歌高校奖、樱花诗赛一等奖。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十月》《诗刊》等。参加第36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神像的刨花》。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