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旧难忘

作者: 2023年03月20日19:48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在那人生漫漫的长河岁月中,有些往事一时轰动,但伴随着时光的流逝,在你的记忆里也早已淡忘,如烟随风而去。而有些往事,尽管平淡无奇,也始终让你魂牵梦萦,记忆犹新。
        45年前的第一次探家,却是让我终生难忘。

往事依旧难忘
文/张秀祥(山东)

     时光回到了45年前的1978年1月,那是我当兵满三年的第一次探家。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只要服役期满,就有了探亲假期,这也是老兵的心愿,那就是探家。回去看望养育的乡亲,还有那爹娘。
       突然有一天,连队指导员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你准备一下,安排好小组工作,连队已批准你探家。
        接到指导员电话后,我是既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当兵三年,终于可以探家了,这是做梦都想的事。愁的是回家要带的东西。因为在那个年代,一切都是凭票供应,物资匮乏,好烟好酒都要凭票批发,市场上根本买不到。
        由于我的家乡是地处松嫩平原的一个贫困小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盐碱地,风沙岗,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货款。乡亲们抽的是自种的老旱烟,喝的是散装老白干,辛辛苦苦一年,到秋一算帐,能往家拿回钱的没几户,大多数都是“胀肚户”,欠生产队的钱。
        为了招待亲朋好友,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于是,在探家之前,我就开始准备了一些探家的东西。
       由于我们是通信部队,远离连队,高度分散,都是三两个战士一个线路维护小组,常年驻守在当地老百姓的村里。一切副食品供应,都是靠当地的供销社,买米买面到当地的粮库。
       为了买到好酒,我就找到小组驻地供销社的主任,说明要探家用,主任看到当兵要探家,就用拥军的名义,特批了两瓶延边地方名酒“朝阳川”。
       小组战友王刚,听说我这个老班长要探家,他比我还兴奋,急忙打电话给他沈阳市的家里,帮我特批购买了两条辽宁地方产的过滤嘴名烟“人参烟”。
        我们小组驻地位于吉林延边铜佛寺公社,属于朝鲜族居住地区。而离小组最近,关系处的最好的是一户汉族老乡。
       他姓王,长年在山里放牛。他家上学的儿子,经常到小组来玩,帮助我们种菜园子,小组有什么活,都积极主动帮忙,俨然成了小组的编外战士。后来他高中毕业,也当兵去了,成为了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当时,他听说我准备要探家,就到山里找到他的父亲,帮我购买了野生蘑菇,野生木耳,还有晒干的蛤蟆,狍子皮等地方土特产。
        归心似箭。此时此刻的我,心早已飞回千里之外的家乡。
        带着部队首长的瞩托,战友的祝福,还有那满满的两旅行包的东西,踏上了探家的旅程。
       乘坐从图门开往长春的绿皮硬座火车,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吐着滚滚的白烟,火车离开了小组驻地车站一一铜佛寺车站。
       经过一夜的行驶,第二天早上,火车到达了长春站。下车后我用毛巾把两个旅行袋,系在一起,扛在了肩上,随着拥挤的人流,走出长春火车站。急急忙忙赶到长春第二候车室,换乘去大安北的火车。
        在等车的时间里,我匆忙到火车站的广场上,照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现在在看这张照片,当时长春火车站的背景,早已不见踪影。
        经过二个小时,到了中午火车到了大安北车站。在大安北火车站又换乘火车,下午三点左右,终于到了我的家乡火车站一一立志火车站。
        扛着两个旅行袋,走出了站台,这时我看见了父亲的身影,他老人家赶着马车来接我了。因为,在我动身离开部队时,就往家里发了电报一一接站。
       从火车站到我们村,还有二十多里的土路。那个年代,既没有公共汽车,也没有什么招手出租车,人们出行,除了步行,就是乘坐马车,或者骑自行车。
        当太阳落山时,我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见到了兄弟姐妹,还有那爹娘。喜悦的泪花,在眼眶里涌动,此情此景,永远铭刻在脑海里。
        就在我探家的日子里,我的老排长马占魁,趁着休假,来到了我们公社,对我进行入党政治外调。步行十里路,来到我们家看我,使我们全家十分感动。
       于是,我亲自下厨房,把从部队带回来的土特产用上,做了小鸡饨蘑菇,土豆饨蛤蟆,一盘花生米,酸菜饨粉条等六个菜。坐在火炕上,开了一瓶六十度的“朝阳川”,与老排长开怀畅饮,推杯换盏,不以乐乎。仿佛就象在小组一样,我的酒量就是老排长给练的。
        这就是一生战友,一世情缘,生死兄弟,终身难忘。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弹指一挥间。
       一眨眼已经过去了45年。
        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早已改变了模样,改革开放,脱贫致富党的好政策,使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过去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直接通到小村庄。盐碱地变成了水稻田,稻田养鱼、养蟹、养鸭,成为了鱼米之乡。干打垒土泥房变成了砖瓦房。文明星户闪耀发光,村里也被评上了文明村。养育我十八年的小米,现在成为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网上电商火遍四面八方。
       当年风华正茂的我,现在已经青丝染白霜。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定居在他乡。
       往事依旧难忘。每每想起45前的那第一次探家,仍然沥沥在目,记忆犹新,永远铭刻在心里。
       时光不老,人易老。45年苍桑岁月,45年改变了容颜,45年地覆天翻。
       唯有那,平平淡淡的往事,让你魂牵梦绕,永远永远刻在心间。


作者简介:张秀祥,网名老兵。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蓝V认证诗人,凤凰诗社入驻诗人,《世界作家》平台签约作家,《都市头条》老兵专栏版主,《今日头条》达人。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