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虑的世界 诗歌是一种定力

作者:深圳特区报   2015年11月27日 07:11  深圳特区报    1363    收藏

第九届诗歌人间年度活动将于28、29两日举行。本报于今明两日刊登11位嘉宾诗人的访谈和诗作选登,敬请期待。 ——编者



于坚:人类越进步,诗歌越重要


杨媚


作为“第三代诗歌”代表人物的于坚,以鲜明的个人风格横亘于当代诗坛,诗歌写作绵延近四十年。他是最早使用电脑写作、最早开微博微信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文集20余种、摄影集一种,纪录片四部,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说起本届“诗歌人间”探讨的“融媒时代的诗歌现状与前景”主题,于坚谈到了新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就在巴黎发生重大恐怖袭击案的当晚,诗人杨黎对包括他在内的多位中国诗人朋友进行了微信访谈,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关于巴黎恐怖事件,听听56位诗人怎么说》就此形成,一度成为网上传播热点。


这让于坚对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力量感触极深:“新媒体工具把整个世界、人类联系得史无前例地紧密,可以说,社交网络与自媒体的兴起是人类历史上又一场传媒工具的革命,其意义丝毫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然而时至今日,无论世界怎么进步、传媒工具如何发达,诗依然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而存在。“有人说当今的一切都是复制的、技术的、数字的,可是今天我们诗人写作的方式和《诗经》时代的作者是一样的,还是要有灵感,要赋比兴,要兴观群怨,要象征隐喻。诗歌依然是语言的最高表现方式,而读者阅读的路径和《诗经》时代进入诗的路径也是一样的,无法‘另辟蹊径’。”


乍一看,“继续写诗”这件事情,在如此发达的新媒体面前成了充满戏剧性的悖论——人类已经如此进步、世界已经如此紧密,我们还需要诗歌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们依然没有获得存在感。整个人类正处于空前未有的焦虑和空虚之中。而诗歌依然在坚持着最古老的存在感,因此永远不可缺席。世界永远焦虑,诗却是一种定力,每个时代都是。”


“诗守护着文明,如同全球同质化大潮中的一股暗流,引领每个民族回到开始,回到起源,回到母语,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谁,我们的根基是什么,我们的文明以及在世界中的位置又如何。没有诗歌,人类只能逐步走向黑暗与蛮荒。”



乌青:爱做诗歌实验的艺术家


孟迷


诗意创业项目“乌青数字咖啡”、自媒体“这里有诗”、公众号“机器诗人”……这些都是诗人乌青正在做的新媒体诗歌实验。毫无疑问,他是中国诗人中最热衷于将新媒体与传统诗歌进行融合实验的那个人。不仅如此,乌青还是一个“诗意艺术家”,他将诗歌融入到电影、装置、雕塑和行为艺术中,将诗歌的可能拓展至无限。


乌青早在近三年前就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机器诗人”,前几天还更新了一句话“我已经不是年轻机器人了”。当时,乌青的本意是想打造一个自动售货机一样的“机器诗人”,不仅在网上,而且在公共场所,通过简单投币或扫二维码,让路过的人能够简便快捷地接触到诗歌。


“Poem Here 这里有诗”则是乌青和六回联合创办的独立诗厂牌,致力于拓展人类与诗的接触形态。去年开始,乌青在大理做了一系列诗歌行为艺术。他将自己的短诗打印出来贴在路边巷口——不是随意张贴,而是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设计,让诗歌与环境很好地融杂。


“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读诗的念头,但就这样在街头偶遇诗歌,哪怕不会马上成为诗歌爱好者,但是他会在心里留下对诗歌的认识,产生了美学作用。”乌青说,“这里有诗”就是要让路人有一种“哎,这里居然有一首诗”的感觉。而在项目进行中,真的有外国人因为好奇而请路人为自己解释墙上诗作的意思,也有老人小孩来读诗,让阅读诗歌变得像一种大众娱乐。


“乌青数字咖啡”也很有意思,它是一杯实实在在新煮的咖啡,却由乌青通过图片分享给购买者,这张图片上有乌青写给他的文字,充满了实验的诗意。“如果什么时候,人们去阅读一首诗歌的习惯与喝一杯咖啡一样平常,那才是诗歌可期的未来。”乌青说,“数字咖啡”更像是一种虚拟交流工具,让诗歌进入生活。


乌青说,尽管自己的这些小实验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但个人力量毕竟微弱。“当下的新媒体跟诗歌其实没有多大关联,网络主要还是在快捷有效地传播信息,但诗歌不是信息,而是审美。”乌青认为,诗歌在当下社会的传播形态应该更丰富一些,如果还停留在文字和朗诵阶段,那就太单调了。



李南:诗歌是镌刻在心底的秘密之境


尹春芳


诗人李南自30年前与诗歌结缘以来,从未间断创作诗歌。今年她写了四十多首诗歌,在数量上她自认为很满意,在质量上她谦虚地说大概会良莠不齐。


李南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青海。1983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94年出版个人诗集《李南诗选》,2007年在美国出版个人诗集《小》。作品被选入国内外多种选本。她说古今中外对诗歌有很多定义,对她而言,写诗是一个偶然,更是一种心灵寄托,一开始写诗,是作为情感的记录,一个镌刻在心底的秘密之境。随着阅历增加,阅读量的增多以及丰富人生的体验让她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牵绊。


“诗歌对于我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哪一天不让我写诗了,我的生命会大打折扣”,李南如此定义她与诗歌的关系,是因为诗歌在她心中的分量足够重。在漫长的岁月里,她找到了诗歌的方向,并成为了一位有方向感的诗人。她曾经对“方向感”做出了解释,风格是一个诗人的作品完成后,针对他的诗歌由读者(含评论家)来总结归纳给予界定,而方向感则是诗人(创作主体)在下笔前对一首未竟之诗的朦胧期许——也许他能够抵达内心的诗,也许他根本就无法实现,而方向感总会成就诗人的个性与风格。


对诗歌孜孜不倦的追求也让李南收获了丰厚的奖赏,来自评论界的认可与读者的喜爱。就像一位诗歌评论家对她的评价一样,“李南让写诗者和读诗者看到诗歌不是可以投机取巧的技术,恪恭守志和勤勉努力才是最好的成功经验。”


黑泽明曾经说过,没有比作品更能说明作者。在李南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现实的关怀,对生活永恒的爱。她的诗歌有一种光明,一滴水的光明。李南说,其实还有很多想法没有说透。然而有时未完成也是一种好的状态。


当下诗歌与新媒体联姻已成趋势,李南对此表示,新媒体、跨界这种方式对诗歌的传播是一件好事,而且它并不影响诗人创作的本质。“更像是两条平行线,一条是诗人的创作,另一条是传播方式”。李南深知媒体传播对于诗歌教育的重要性,她感叹说,“目前我们并没有当代诗歌方面成系统的教育,希望通过多元的方式,可以让读者看到诗人们都在身体力行的创作,为大众展示一个多元化的审美。”



程佳:诗歌会照亮灵魂


尹春芳


大江健三郎曾说,“我在去威尔士旅行的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一个叫R.S.托马斯的诗人的作品。我在临海山崖上旅馆简朴的房间里读到托马斯的诗集时,不禁要仰天长叹,——太晚了!这慨叹发自我的心底,我不知道在我可能已经所剩无几的生命中,还有没有时间去充分理解这个我刚刚读到的了不起的诗人。”


在中国,将R.S.托马斯的诗作介绍给读者的其中一名资深的译者就是暨南大学外语学院的教师程佳。她主要译著已出版《R.S.托马斯自选诗集》(2004)、《R.S.托马斯诗选》(2012)、《R.S.托马斯晚年诗选》(2014),译诗散见于《外国文艺》、《世界文学》、《诗选刊》、《中西诗刊》及个人博客。


虽然程佳自己并不写诗,但在翻译的过程中,让她与诗歌一直紧密联系在一起。受她老师的影响,她翻译的风格独特,往往采用半文半白的方式,她认为这种方式简洁有力,有韵致。


在她的专业翻译生涯之中,她对R.S.托马斯情有独钟,在诗歌的理念方面亦受到R.S.托马斯的很大影响。众所周知,R.S.托马斯是威尔士诗坛泰斗,二十世纪最强硬,最纯洁,最持久的抒情诗人之一。程佳介绍说,R.S.托马斯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诗作主要是关于威尔士的乡民与风光,历史与文化,以及他们自己做牧师的体验。从七十年代起诗人与“隐身上帝”的对话,探索人类内在的精神世界。


程佳对诗人的这两个创作阶段都有不同的领悟,譬如第一个阶段,托马斯诗歌展现了他对农民的悲悯,对土地的热爱,对“异乡人”身份认同的追寻以及对传统消逝的痛心,这些都让她感同身受;而第二个阶段里,诗人追求精神领域的交流,充满哲思的思想又对她的人生观产生了影响。


在程佳看来,正如R.S.托马斯所说,诗歌是由内发展的艺术,诗歌的本质是指向内心世界与精神领域。“诗歌会照亮灵魂,它存在的意义便是要化混沌为清澈。”所以面对当下诗歌通过多元化媒体,展开了更多的传播时,程佳是赞成的,她认为,这本身对诗歌没有折损与伤害,对诗人而言是促进。



小海:诗人的任务就是“叫醒服务”


王樽


小海有本诗集名叫《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如同这本诗集标题所述,多年来,诗人小海一直以自己的勤奋,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创作。近年创作的两部长诗《大秦帝国》和《影子之歌》,分别在2010年和2013年出版。去年和今年则分别出版了文化谈话录《陌生的朋友:依兰·斯塔文斯与小海的对话》和随笔集《旧梦录》,均得到了业界好评,其间,也在各种报刊上看到创作的诗歌散篇。


谈到此次“诗歌人间”带来的长诗“影子之歌”中的几个片断。小海引述米沃什的话说:“没有影子的东西没有力量活下去。”小海表示,他很赞同米沃什所说的一个人必须独自在人间创造。“我通过影子这个形象,探索关于真实与虚幻、历史与时间、艺术与语言等问题。这部长诗是由600余首同一主题的短诗组成的新文本,正如诗集前言中说的: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的、开放的体验系统,是关联性的关系总和,反映了我们的身体与心灵、事物与世界的关系,提示了影子作为我们存在的纯粹形式,可以是超越主体的直观能力和理性意志的,却又是不可能被完全对象化和客体化的。影子并无实存,却又通过当下被关注,被追溯到我们自身——我们存在时它存在,我们不存在时它依然存在。通过‘如影随形’般对宇宙人生许多关系重新加以思考——或具体、或抽象,并融入、汇集到一个自怡的抒情体系中来,因为影子可以‘变无形为有形,从无中生有’,影子不是生命,但貌似生命,是生命的运动和变化的抽象形式。”


谈到诗人的跨界融合,小海认为,主要看具体诗人的能力,虽然艺术是相通的,但通才唯有很少的诗人才是。他以此次参会诗人为例:于坚是诗人又是摄影家,他对影像有天然的敏感和表现力,镜头就是他的诗笔;诗人吕德安也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的诗就是诗中有画的。小海坦言,融媒体时代,诗人们要警惕创作可能出现的同质化和平面化。“在任何一个时代,诗人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个人心灵。我们常常害怕丧失了自我,或者说不能面对自己,因为‘长恨此身非我有’。由此,诗人要有超拔的力量,警醒物质时代昏沉的心灵。我想,这个时代诗人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叫醒服务。”



庄生:诗歌是灵魂的氧气


刘莎莎


85后深圳诗人庄生写诗的时间不长。大学毕业来到深圳后,才开始写诗。专业是法律的他称,诗歌是自己灵魂的氧气,而法律只是谋生的手段。


作为一名年轻诗人,庄生成长在新媒体时代,他认为,在新媒体时代,诗歌的传播更加自由,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里,每个读者都自有一套审美体系去辨别以及评价一首诗的好坏。


“过去我的诗想让读者读到,需要通过媒体刊物发布,这个过程十分漫长。而现在,诗人的作品可以同步分享。比如韩东老师的诗歌,他一写出来,在微博发布,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庄生说。实际上,从首次尝试诗歌创作到现在,庄生写诗一直是互联网上进行。他说:“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少投稿,我的诗歌作品都是在网上发表的。 年轻诗人对于自媒体时代下的汉语诗歌有更大的包容,因为那是非常自由的创作,自媒体时代的汉语诗歌创作,正在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针对我个人来说,我在网络上创作没有很多的负担,有的是不断被同行的刺激,刺激我拿出更好的文本来。自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更自由,更无拘束,更符合诗歌天然的特性。”


不带任何功利色彩但求我手写我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庄生说,诗歌是他灵魂的氧气。“就好像身体血液需要氧气一样,我的灵魂也需要氧气。我把诗歌当作灵魂的氧气,让生命开放的花朵,通过诗歌结出果实。”


据悉,目前庄生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冷的光》。另外,他还有7首诗歌入选伊沙主持的《新世纪诗典》。 除去日常的诗歌写作,庄生现正在写长篇小说,同时主持庄生访谈录和“为你朗诵诗”。值得一提的是,“为你朗诵诗”,庄生一个人靠一部手机,自己录制然后放上优酷,他说:“至今为止我在优酷已经录制了超过一百首的诗歌朗诵视频。”


庄生说,他相信,随着更多自媒体工具的出现,说人话的诗会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那就是口语创作平台上的现代诗,比较适应自媒体时代汉语诗歌的主题。“毫无疑问,新诗典是无与伦比的,这一点,我相信时间自会证明。新诗就是口语写作。”


责任编辑:Tia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