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怎一个秋尽冬来了得

作者: 2017年11月11日09:18 浏览:1048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莫上层楼·秋暮》

斗转参横镜阁幽,
清茶淡出莫名愁。
徐娘心事谁能懂?
岁月蹉跎又一秋。

无奈东篱陶菊瘦,
裁诗羞去上层楼。
不如煮酒千钟饮,
倚醉三分远念休。
(引自师师的诗)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其意为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只好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师师正是如此,想自己已是半旧女子,恰正值秋暮时令,人生的年龄的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面临此境,无愁才是奇哉怪哉。这是人生经验的积累,这是人生历程的所赐,这是师师感情世界的波澜,这是师师对生命的感悟。
斗和参都是二十八星宿,斗属于北方玄武,参属于西方白虎。因此在李白的《蜀道难》里有“扪参历井仰胁息”的诗句,其中井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它与参紧邻。冬来到初夏参星宿在天空是最亮的星宿,秋暮应该是参亮度逐渐增加。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斗转参横”是指天快亮的时候。表面上看“斗转参横”是指时间,但是其骨子里含有自然规律,人不可更改的意思。“镜阁”虽指女子住室,但实指师师生活的圈子。一个“幽”字道出了在这个圈子内的生活状态,其精髓就是“禁锢”。一个失眠的女子,天亮了仍然没有睡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事情所致呀!

“愁”是积累起来的。谁失眠了都会想事,经常会有在脑子里过电影的感觉,这样的感觉都是曾经发生的。当然这样的电影不像现实中我们看电影那样轻松愉快,应该说是一种隐隐的痛苦。“愁”也就由此而产生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未来走向的思考和无边无际的猜测。“愁”源自于过去的生活,平淡的反反复复的生活中蕴含着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不甘,太多的悔吝,太多的幻想。“清茶淡出莫名愁”把此种心情概括得恰到好处,我想“妙笔生花”的成语应该改为“妙笔生愁”了。另外师师也道出了失眠的客观原因,那就是晚上饮茶,茶碱的兴奋使她难以入眠。
“徐娘心事谁能懂?”这是全诗的眼,无论是诗的上半部分还诗的下半部分无不是围绕着这一主题来说明的。如果不是师师生活的周围环境恶劣的话,那肯定是师师所处的氛围不是很如人意。一个高雅的女子她所需要的不是绫罗绸缎的穿着,也不是宝马香车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她所需要的是一种精神追求。“徐娘”出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成语,该成语重点还是在“风韵犹存”上。人们往往把“风韵”看作是一种脂粉气或者是一种外表的美,实际上“风韵”是有着气质的含义,气质决定了外表,但外表决不能决定气质。师师所要找寻的是“未觑徐娘面,但闻鬓角香”似的,感情上的相通,语言上的相通,追求上的相通懂她的人。然而又是一年的秋暮了,岁月再一次蹉跎了容颜,茫茫人海,这样的人未闻己见。

一个女子,如果她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她的心思就会如大海一样,深不可测。诗的上半部分正是说出了师师的“愁”的时间与地点,原因与内容的高深。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出些许端倪是因诗的语言简约而精当,清晰唯美的轮廓中我们是参不透她心中追求的诺亚方舟的。“愁”不是好心情,任何人都会想方设法地去除。师师也不例外,她在诗的下半部分就具体阐述了消愁的方法。

陶渊明把隐士之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采菊东篱下,倏然间南山”。然而这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遂愿的。陶渊明当过县令,能当县令的除了说明他有文采之外,也可以判断他家道殷实,最低不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贫民。在我的朋友当中,也有一个好诗文的。但就是家里生活一般,也姓陶。在劳动服务公司网点开了一个小建材店,有朋友问我老陶做什么的时候,我就会打趣地说:“尔问陶令何处往,劳动服务公司门口买建材。”很显然“无奈东篱陶菊瘦”不是消愁的方法,因为师师所处的现实环境不允许。一个“无奈”说出了师师真的很无奈。“裁诗羞去上层楼”这是师师在这样的环境下的正常反应。“羞”不是害羞的意思,而是害怕的意思。因为师师放弃了这些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最基本的生活,正是“环境不良,陶令何隐”。

曹操在《短歌行》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显然师师不是为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招贤纳士,治国平天下的“慨当以慷”,也不是实现曹操似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高远大志。她所追求的只不过是一个能够懂她的人,一个能够煮酒论诗词的知己。看来,这样的小小的愿望也有可能实现不了了,现在也只能“倚醉三分远念休”了。殊不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一个“愁”怎一个秋尽冬来了得!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