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当代诗歌的“边缘化”问题

作者:洪子诚   2016年07月29日 18:59  中国诗歌网    861    收藏

在对20世纪90年代诗歌“边缘化”的讨论中,一种思路是将“80年代”作为评述90年代以来诗歌的基点,另一种思路是将其放置在20世纪中国新诗整体的历史脉络中观察。在现代社会中,诗歌不能和大众传媒竞争以吸引广大消费群体,因此,现代诗歌眼看着它被推到“新世界”的边缘而无能为力。从新诗的这一历史脉络上看,发生在90年代的“边缘化”现象其实是这一历史过程的延续;它所引发的诸多问题、矛盾,可以从新诗历史中发现其来龙去脉。



诗歌“边缘化”自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判断就已经被广泛接受,成为对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诗歌的没有多少争议的描述。在这一概念的普遍运用中,80年代被设定为当代诗歌的“黄金时代”,而“边缘化”进程则起始于80年代末。在批评家的叙述中,诗歌“边缘化”主要涉及诗歌的处境,即诗歌在社会文化空间的位置问题。减缩、下降、滑落等,是使用频率颇高的、用来说明“边缘化”征象的一组富动态特征的语词。“滑落”首先是指诗歌读者大量流失,诗歌写作、流通日益走上“圈子化”的倾向。作为可替换的另一相当普遍的说法,是“写诗的人比读诗的多”。因此,诗歌有时候也被称为“为生产者而生产的产品”①。对这个现象的进一步说明,是诗歌失去广泛感召力和影响力。一个相当夸张的说法是,诗歌不仅被“公众”所遗忘,而且也被文学界所忽略。空间位置的这种偏离“中心”的滑落,也表现在“文类”关系上。不要说相对于流行文化,即使在“严肃文学”的范围内,其地位也今非昔比。虽然总的来说,90年代文学的地位都在下降,不过,由于小说等本身的“通俗化”特征,遭遇的这种滑落震荡,比起诗歌来相对要小许多。20世纪中国的现代文学,小说自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诗歌在许多时候也有相当的重要性。到了20世纪末,情况发生明显变化,衡量文学成就所依据的成果,有几乎全部由小说承担的趋势,诗歌变得可有可无。在当前大学的文学教育中,当代诗歌逐渐成为点缀;专治当代文学的教授,有的对80年代以来诗歌的了解,仅限于“朦胧诗”外加80年代有限的几个诗人,对于90年代的情况则几乎一无所知。

对诗歌“边缘化”的分析,也探及诗人的处境。诗歌地位的滑落与诗人身份、形象的暧昧不明,是同一事情的不同方面。诗人的定位和相应的写作问题,变得复杂起来。从浅表但并非不重要的层面,也就是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方面看,“专业诗人”很快会从我们的词典里消失。在90年代,仅靠写诗难以维持正常生计。诗集出版的艰难,诗作稿酬的微薄人所共知②。但是诗人就纷纷“饿死”了吗?那也未必,他们也不都穷愁潦倒。“诗人兼职”(以写诗为主业)和“兼职诗人”(以写诗为副业)成为普遍现象:诗人同时又是政府官员、教授、商人、企业家、公司职员、报刊编辑……这种事实当然不是什么“新事物”。习佛学禅,在街头摆书摊默坐如一入定老僧的诗人③,会被称奇而增添诗作的分量。但是,既在官场、商场为获取最大利润博弈,同时也在灯下歌唱纯洁爱情——许多人还是没有具备将这种不同“身份”、“面孔”加以协调、综合的能力。但“职业”只是一个方面,困难之处是在新的语境中,诗人应扮演(和人们要他们扮演)何种“文化”角色。在80年代,“由于时间差——意识形态解体和商业化浪潮到来前的空白”,“诗人戴错了面具:救世主、斗士、牧师、歌星”④。“戴错”这个说法也许值得讨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种“面具”已大多自动或被迫摘下(虽然它们的“魅影”并没有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该换上什么“面具”,不仅他们中一些人心里无数,批评家、社会公众也不大弄得明白。他们仍是“斗士”吗?有的人会觉得这是虚妄;语词锻造者吗?另一些人会觉得这是丧失社会责任感;自娱兼娱人的歌手吗?更多人肯定斥责为堕落。诗人(如果是真的诗人)本来在思维、想象方式上就有些“超常”,有的行为且有点“怪异”。这些,如果有了文化传统、神圣使命、浪漫情调的支持,往往成为美谈。一旦这种种支持撤去,那种真(或假冒的)“超常”,就可能成为令旁观者侧目的怪诞,甚至疯癫。因此,有一位诗人说,“写诗写久了总被人斜眼,后来开始写散文似乎才得到宽恕”⑤。

诗歌地位的滑落,在90年代引发对新诗的新一轮的“认同危机”。这也是“边缘化”的另一征象。诗歌风光无限的80年代自然不会出现这样的“危机”论,即使有人提出也不会得到理睬。谈论新诗的“危机”(或“死亡”)当然也不是新鲜事,多少年就会来一次,也可以说是一种“陈词滥调”了吧。新一轮的“危机”论,是以“全球化”视境来提出论据的:百年新诗为什么没有出现“国际公认”的大诗人和经典作品?“国际公认”继“辉煌古典诗歌”之后,在“世纪末”成为摧毁新诗自信心的另一有效手段。稍具悖谬意味的是,据说“新文学”已经“终结”,但顽强质疑为“新文学”开道的“新诗”合法性仍在继续。相信即使是那些殚精竭虑的新诗辩护者也不会反对检讨新诗的问题、阙失。问题是这种反省,在许多时候都以历史的“后设”的方式,来“彻底”动摇新诗发生、存在的根基。1958年的新诗发展道路论争的主导意向就是这样;90年代的质疑,也具有相似的逻辑。



可以发现,近年来对于诗歌“边缘化”的分析,存在着两个支撑点。一是现象描述与价值评价的重叠、交错,即它不仅是有关现象的说明,而且在不少论者那里,是诠释性的批评概念。另一个是“80年代”被设定为事实观察、评价的基础。从前一个方面说,在不少论述中,“边缘化”不仅用来廓清诗歌空间位置移动、变化的轨迹,而且蕴含着对诗歌事实(诗人和作品)的评价,因而,“边缘化”也意味着诗歌水准、质量的下降,诗坛出现衰败、空疏的现象。至于“80年代”作为观察、阐释的基点,这个基点发挥的是参照物、构造材料、评价尺度等多种功能。

值得讨论的问题是,“80年代”在多大程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作为评述90年代以来诗歌的基点?为什么对90年代以来的诗歌“败象”的指责,是以与“80年代”比照作为前提的?80年代自然对当代诗歌十分重要,相信不少经历或未经历的后继者对它都会存有感念之心。在打开诗人、读者被束缚、禁锢的感受性上,在释放诗歌创造的能量上,80年代起到重要作用;那个时代获取的感受、经验,也仍是宝贵的财富。但是,以“朦胧诗”(一些诗人、批评家强烈反对这个概念,认为应该是“今天诗群”)为核心的“80年代”诗歌经验,有被“窄化”,同时也被“固化”的情况发生。“窄化”指经验的排他的性质,而“固化”则意味着与特定条件的脱离。诗歌史良性的“经典化”运动,应该是既能提供可信的“标准”,也有助于容纳、开放(而不是封闭)后来的经验。在有关90年代诗歌“边缘化”的论述中,“朦胧诗”(或“今天诗群”)的经验、“遗产”,既有继承、转化不够的情况,也有被抽离语境加以固化、成为僵硬标尺并转而用来贬抑后来的探索成果的问题。其实,80年代的诗歌,对诗歌创造可能性的开发还是有限的,诗与“时代”、与个体生活关系的建立,现代汉语诗意能力的发掘等,这里面的复杂方面和呈现的多种可能,后来才得以逐渐展开。确立一种对“新时期”以来的诗歌现象进行描述的批评框架,80年代以后所进行的探索,所产生的新的经验,也应该接纳其中。

宇文所安的一篇文章中,在摘引北岛诗《雨夜》⑥的某些段落之前有这样的话:“避免写出下面这样的诗句,大概是一个诗人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事情”。作为一位远隔重洋、有着不同的文化、政治处境的美国学者,对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中国读者的感受不同,完全可以想到。不过,即使是中国读者,对这些作品产生的反应也不会一成不变。宇文所安称赞了“朦胧诗”一代诗人使用、组合意象比起“前辈诗人”的大胆,说他们在诗题选择和情感表现等方面所做的革新,对西方读者而言可能不觉得有多大胆,“可在中国文学保守主义的语境里”,他们所引起的振奋,“应该不亚于诗歌中的现代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带给西方读者的兴奋”。因此他说,“大胆是一种相对的品质”⑦。“相对”基于它存在的特定环境和产生的具体条件。我们所说的不将80年代诗歌经验“固化”,就是指避免脱离诗歌文化语境抽象谈论,也指将这种已被抽象的经验重新“语境化”。“语境化”是一种重视历史时间的“限定”,是不将经验转化为不为时空所制约的教条⑧;这恰恰是激活了经验所具有的生命力,一种能够与其他的经验对话、容纳另外的经验的能力。


责任编辑:王小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歌热力榜

  1. 望乡  45 (1次)
  2. 心静自然凉   36 (1次)
  3. 七绝.暴雨  32 (2次)
  4. 《祝贺安德利贸易中心国庆店庆四十周年》七律正格  25 (2次)
  5. 七绝·国庆颂(三首)  20 (1次)
  6. 岭南秋别  18 (2次)
  7. 【篝火】文/金煜然  15 (1次)
  8. 雨淋霖·杏花镇漫步  10 (1次)
  9. 组诗两首(荷)  10 (1次)
  10. 母亲的江山湖海  10 (1次)
  1. 岭南秋别  60 (4次)
  2. 五言律诗.咏唱祖国  58 (8次)
  3. 临江仙·眺望  50 (1次)
  4. 七律.登大风堡玉泉寺有感  30 (2次)
  5. 赏书  30 (1次)
  6. 铜鼓晓月  25 (3次)
  7. 七言律诗、欢度国庆  20 (1次)
  8. 文心如兰  18 (2次)
  9. 甲辰中秋  16 (1次)
  10. 海南秋天  15 (2次)
  1. 五绝.晨游太阳湖即景  216 (18次)
  2. 甲辰异乡中秋独醉辞  200 (1次)
  3. 行香子.龚滩画廊  180 (13次)
  4. 七绝.登大风堡玉泉寺观景台  177 (14次)
  5. 七律•抗战老兵赵愚正马头山之役  153 (9次)
  6. 七绝二首.中秋独酌  151 (10次)
  7. 芳华  150 (5次)
  8. 暗香·九花  144 (11次)
  9. 江城子-秋韵  133 (7次)
  10. 七律•省委第十巡视组巡视南充市工作动员会召开   131 (6次)
  1. 我站在出站口等你  3900 (306次)
  2. 李园白+“每日好诗”投稿(旧体诗)  3893 (224次)
  3. 我们的名字叫应急  2995 (14次)
  4. 芳华  2416 (82次)
  5. 九张机  2324 (17次)
  6. 游武功山  2281 (25次)
  7. 人  2270 (17次)
  8. 母亲的心向着那片海  2029 (94次)
  9. 赣江之晨  1740 (574次)
  10. 初冬,街头那一抹红  1618 (36次)

诗讯热力榜

  1. 诗人痖弦去世丨诗歌作品选
  2. 叶嘉莹“迦陵书系”百岁典藏版出版
  3.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4.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6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用英语写绝句:美国诗人与中国古诗结缘
  7. 安谅书屋揭牌 | 附《向长江每一条支流致敬》
  8. 第44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韩江:“我的写作是从诗歌开始的”|2024诺贝尔文学奖
  10.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每日好诗第44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4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44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5. 张鲜明歌咏祖国长诗:《现代,中国!》
  6. “云帆六选本”新书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
  7. “诗意徽源 和美绩溪”全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国庆诗歌朗诵会暨颁奖晚会在昌江举行
  9.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10. 第七届中国“刘伯温诗歌奖”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每日好诗第44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劲牌杯“草本科技 健康生活”诗歌征集大赛 获奖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八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开幕
  6. 第44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为什么要建中国新诗版本馆
  8. 第二届“天涯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9. 每日好诗第44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诗歌大擂台第十六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