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作者: 2017年03月02日18:25 浏览:1059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一位去掉浮华的民间写作者:王清让 ——好诗在民间:清让的诗歌作品赏析
一位去掉浮华的民间写作者:王清让


——好诗在民间:清让的诗歌作品赏析



麦萨

诗人为什么写诗?这是写作者应该明白的一件事情。当今,诗坛浮躁,这个大奖那个大奖眼花缭乱,让多少人为虚名而不能安静下来去面对诗歌,也让多少编辑把那些晦涩抽象的诗看成好诗。翻翻当今的诗歌刊物,有几首能让读者拍手叫绝,有几首能让读者和诗人眼睛一亮的好诗?

于坚曾在一篇文章谈到,说最近十年的新诗我不是很看好,很热闹,但为道日损。当下本来只是灵感的触发地,现在却成了终极之地。诗越来越为时而作,为名而作,完全放弃了“为天地立心”,这是诗被读者等同于无聊的内在原因。现在有了拒绝喧嚣者,因此可以期待水落石出了。进展,那就是新诗已经有了自身的传统,有了后生可以超越的东西。诗在物质经济的时代坚持了无用,升华起来,诗内在的神性逐渐鲜明。所以说,如今的诗歌应该怎样写?诗人为什么写诗?是我们创作的一个思考。我们每写一首诗都不要让它坠入无效。真正的好诗,是诗人生命的一个延伸,是基于生活和传统的一个新鲜事物,而非无病呻吟的一种。

清让的诗歌作品在微信里经常看到,这次又看到他整理好的诗稿,我看到了他诗歌的丰富性,囊括了许多题材写作。花时间阅读了他这么多年精心打造的诗歌作品,让我还想到张二棍的诗歌,我觉得他们就属于少数的写作者。清让的诗歌是有生活的,而且还可以捏出几根人性的骨头。阅读他这些触及心灵的诗,可以抵达一个诗性而丰富的世界,去感受和倾听内心的闪电和一种于无声处的尖叫!清让的诗很尖锐,让我感到他像一位医生,他擅长用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在生活的底层给我们切出一个豆腐块,或像是取出一个肿瘤一样的东西,拿给我们看,然后令人惊心!为此,由此及彼,这些醒目的诗歌,让我想到鲁迅先生的杂文,像匕首之类。

1。小诗写好就是大诗

《丝袜》

——兼致祖国

早餐时

我发现妈妈穿的黑色丝袜

有个破洞

告诉她后

妈妈又回到卧室

换了一双肉色丝袜

假如我没有发现

或忘了告诉妈妈

爱臭美的她

走在大街上

该多难堪呀!



《丝袜》是一首震撼我的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写诗人与祖国母亲的那种热爱!这一首诗是口语的叙述,把一个妈妈的形象,演绎成一个祖国的形象;用一个孩子的审美,把一个赤子之心吐露纸笺。整个小诗就几行,磁场很大,像一幅名画挂在我们眼前去欣赏。阅读这一首小诗后,我甚是喜欢,觉得该诗虽小,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思想容量惊人!这首小诗让我想起老诗人李清联的一首著名的小诗

《祖国啊》:

想娘

泪两行



——长江

——黄河

言为心声,李清联老师的这首小诗,和清让的小诗《丝袜》,都是给祖国母亲的作品,表明了每个炎黄子孙都是爱国的。诗人热血澎湃,是用不同的诗句,赞美着自己深爱的祖国。记住了这首打动我的小诗后,我曾给一个诗人朋友打电话推荐这一首小诗,说这是一首伟大的爱国小诗,作者把祖国容纳在这一首小诗了,闪烁着伟大的光芒!可清让呢,还不是大诗人,因为阅读和知道这一首小诗的人太少了,这首小诗可以让每一个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这首小诗可以让每个读者记住一个叫王清让的诗人。一个诗人一生中可以写诗无数,但是若能写出一首具有爆炸性的诗篇,诗人的桂冠无疑就是读者授予他的。对于我这一个阅读者来说,每次阅读这一首十一行的小诗,我的心里,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一位换了一双肉色丝袜的妈妈,因为这一位好妈妈好伟大,她没有让她的孩子难堪,这就是这一首小诗带给我们的力量!



 2。写作是去敝、明道



《那些玫瑰》

 

那些开在

洗浴中心、足疗城、按摩房、宾馆、舞厅的玫瑰

那些开给

大款、官僚、文人、浪子、瘪三、酒鬼、赌徒的玫瑰

那些随意开放的玫瑰

那些一夜狂欢的玫瑰

那些不喜欢露珠喜欢精油的玫瑰

那些不喜欢化肥喜欢钞票的玫瑰

那些年轻的、漂亮的、细嫩的、娇艳欲滴的、被迫

的、主动的、无知的、悲哀的,总而言之堕落的

像迷路的蝴蝶飞来飞去的玫瑰啊

其实,同样是我们的亲姐妹

 

“大爷(大雁)听过我的歌,小伙(小河)吻过我的脸……”

一曲低俗的笑唱之后

有谁听到过那些玫瑰的嘤嘤泣泣

有谁还敢把她们认作亲人

《大乳》

张三

最崇拜的就是孔子

动不动就拿孔子说事

孔子在世就好了

儒家教育

应该普及全球

大家都取笑他

大儒。

其实,张三

还有个鲜为人知的爱好

每次去贵妃楼洗澡

他都只要

一个叫闹闹的女孩

为他服务

不是闹闹长得多漂亮

而是闹闹

千真万确

有一对

大乳



读清让的诗歌,不知不觉会想到波德莱尔的成名作《恶之花》,他的一部分诗歌写了性感、色欲,比如《那些玫瑰》《莎莎》《女疯子》《青春破》《大乳》等,这些诗篇中,《那些玫瑰》一诗,玫瑰一词,总让人想到芬芳和爱情,可诗人清让把这一个比喻用在了洗浴中心、足疗城、按摩房、宾馆、舞厅,这一朵朵玫瑰怒放在了大款、官僚、文人、浪子、瘪三、酒鬼、赌徒的身上,这就让阅读者的心情黯然失色,感觉美丽的玫瑰和铜臭有关,有大把的钱就可以和这些玫瑰潇洒一下。可是诗人清让笔锋一转,让我们对玫瑰保持一种人性的怜悯,说这些玫瑰们同样是我们的亲姐妹,这样一写,就完成了这一首诗的审美。如果诗人以批评的态度写这些玫瑰,我们的阅读就会陷入负面的感知,这一首诗就产生不了艺术的感染力。于坚说过,写作是去敝、明道,是随物赋形的过程。诗意是文明的选择,清让通过这一首诗,让我们进入一首诗歌的氛围,这阅读的过程,一首诗歌就像一枝玫瑰在打开、怒放和燃烧。我们每写一首诗时,其实是在给一首诗以呼吸,而不是用多余的词句破坏一首诗歌。清让的细心,让他借一灵感,在纸笺上吐露出具有墨香的一首诗。总之,这一首诗,清让是以灯红酒绿为场景,来写人性和世相。清让把这一首诗写的很活,让我们从一些司空见惯的叙述中,体验一首诗歌的性感,色不是色。

另一首《大乳》诗由孔子开写,写普通人张三,娓娓道来,写出生活中的张三的形象,写到一对大乳,笔墨戛然而止,像一个画家创作一幅画时,突然收笔,在一幅画中的一个留白。作画和写诗是一样的,写得太满,诗会死掉,诗会窒息,无法呼吸。可以说,诗歌这东西,就是用最吝啬的语言,来完成一首诗内在的庞大。功夫深的诗人,甚至可以让一首小诗里跑出一列火车,这时,风景会悄然打开,让人领略不同的风景。清让的《武林宝贝》一诗,也是用短短的十行,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品味出一首小诗里的大味道。这样的小诗的匠心独运,开出人性的花朵,并让我们深深地嗅出一首诗的浓郁和芬芳。

3。口语诗的语言是高像素的

一个阅读者在进入一首诗的时候,内心会呈现一个味蕾。清让的诗非常注意这一点,他在自己创作的每一首诗里,或投进一小撮茶叶,或酿制出一股酒香,或采撷一束繁花,或涂鸦一幅有釉彩的画。清让的诗,写母爱的也不少,这些诗歌读了,暗暗叫好,还在心里给他竖起大拇指。比如,写母亲去世的这一首

《“妈——”》

从此以后

回到家

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字

我再也没有资格喊了



从此以后

回到家

我只能对着相框喊

妈妈在相框里看着我

我喊妈,我想把妈喊出来

我喊妈,喊出眼泪



从此以后

回到家

谁还能喊出“妈妈”这个字

谁还能听到妈“哎”的一声

就是我最羡慕的人



这一首诗《妈——》好在哪里?我想应该是以情动人,以情感的力量,给这一首诗注入巨大的活力。清让这一首诗写的简单,没有深奥的句子,却写出失去母亲后的悲痛,写出人人心里有的那份感情。这首诗饱含眼泪和对妈妈的无限思念,任何一个阅读者,介入此诗后,内心都会有一个共鸣。可以看出,清让这一首诗是情感的酝酿后,水到渠成,妙手偶得。有些佳作,因为接近口语,得来全不费功夫。大家知道,文学创作,是一种功夫在诗外的写作。一首好的诗歌,大多在内心有一个灵感的碰撞,被诗人一下子喊了出来。清让这一首诗,是轻功夫,应该是他这些年研究诗歌所获。记得诗人田禾曾写过一首诗,叫《喊故乡》,喊的诗人们都熟悉了这首诗。一般来说,能够被人记住的诗歌,大多是入口的,是口语的力量。由此可见,诗歌写作就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抒写,是一种语言的太极,写一首活着的诗,让一首诗行走于读者的心灵,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今的诗歌写作是空前的繁荣,也有人说是诗歌的盛唐,这确实鼓舞人心!可是呢,这众多的诗人和诗歌,有多少作品被读者传诵吟唱呢,有多少诗人有自己响亮的作品呢。我个人认为,现代诗歌,已进入个性化写作,有少量的诗人以作品行走于世,大多数的写作者,被不负责任的刊物编辑所误导,将诗歌的语言偏离了现代偏离了传统偏离了生活,用一些花拳绣腿的伎俩,让众多的写作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使诗歌成为画饼充饥的一种。清让的诗歌一直在民间,一直在找寻生活的呼吸,一直在给诗歌找一个氧吧之类的平台,让他的诗歌通过口语活着。这也正是伊沙说过的一句话,口语诗的语言是高像素的写作。从古到今,被传唱的作品都因为接近口语而活着,这就是口语诗的魔力。

4。一首好诗带有历史的痕迹



《1960》

父亲抓住了

两个玉米贼

一对年轻夫妻,跪倒在地:

“实在没办法啊!

孩子饿得成夜成夜哭

家里没有一粒粮食了……”

父亲摆摆手

放他们走了

突然,想到了什么

又把他们唤了回来

把掰掉的玉米棒子

捡几穗塞给了他们



《乡村》



已经两天了,粒米未进

黑驴和尾巴

蜷缩在土墙角

像两条癞狗一样

晒着太阳,一阵风灌过来

俩人抄起袖子

不自觉地又往中间挤了挤

忽然,尾巴说

哥,我饿,我想吃窝窝

黑驴抬起沉重的眼皮

望着尾巴脏兮兮的小脸

心疼得说不出一句话

(哥俩从山东菏泽逃荒出来

快一个月了

这兵荒马乱的

到哪都是饥荒啊)

又是一阵沉默,突然

黑驴眼睛一亮,说

哥有办法了

他拉起尾巴的手

迅速地闪进了

一家大院

“谁在地窖里?

快出来——

谁在地窖里?

快出来——”

李保长,扯着嗓门儿

朝下面喊话

可一半天,没见动静

这时只见——

李保长

恶狠狠地

点燃了一捆玉米秸秆

嗖一声扔进了地窖

然后盖上了地窖盖

就这样,两个外地的

野孩子,因为一块红薯

把性命轻易地

抛弃在了他乡

天地沉默

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清让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延伸。《1960》这一首诗,和《乡村》一诗,是清让众多诗歌的好诗之一《1960》这首诗是在历史的一个伤口上,敷上的一张带药性的纱布,伤口痊愈后,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曾经。这首诗是叙事的,清让没写1960年大饥荒那宏大的场面,他以一首诗的镜头对准两个饥饿者,写父亲抓住了这两个贼,然后写父亲的仁慈,又将掰掉的玉米棒子,捡几穗塞给了他们。读到清让的这些朴实的诗句,很温暖,感到人性在这一首诗里闪耀。是啊,1960年中国穷啊,孩子饿得成夜成夜哭,家里没有一粒粮食了。在我的记忆里,那年代是吃野菜,吃树皮的岁月。若干年后,清让打开这一页历史,让一首诗进入历史的夹缝,让我们的阅读复活这一首诗。

《乡村》一诗,也是对那一个时代,以一首诗找一个支撑点,让那一段铭心的历史复原。诗歌介入历史的浩瀚,就像一个被激起的浪花,它的怒放,映衬着一抹蔚蓝,打开记忆的辽阔。如今城市化,让我们丢到了许多的乡愁。清让根植于乡间,挖掘埋藏泥沙之中的历史尘烟,是想让一首诗和历史有一个小小的碰撞。如诗中描写,黑驴和尾巴两个孩子,蜷缩在土墙角,像两条癞狗一样,忍受饥饿的煎熬,最后为一块能填肚子的红薯而死。诗写的不长,把李保长的无情也刻画在纸上。其实,清让以一篇小说的内涵,以一个历史的镜头,打捞着一首诗的重量。我们如今的写作,众多人忽视了这方面题材的写作。说到这里,就让我想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他就是敢于在远去的历史上,存住那个年代的余温和梦魇。

如今的诗人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忽视了诗歌的多功能性。诗歌在历史的长河中,从不掉队。即使掉队了,也有清让这样的诗人,对那一节历史把脉,用一首小诗来镶嵌它,哪怕像一块补丁。

下边这一首诗就是另一个例子。

《二胎》

我表嫂,怀孕七个月了

被计生办抓去

引产

孩子,出来时

还哇地哭了一声



这《二胎》一诗,是一张历史的底片,清让用一个灵感曝光!本来,这一页历史是翻了过去的。我每阅读一遍,就有一个胎儿的哭声传出来。这一个胎儿的哭声,是从一页历史那里发声的。任何一个读者阅读后,这一首诗就被情感激活了。这首《二胎》,写怀胎七个月后,被强迫引产掉孩子的一个事件,一个案列。我们通过这一首诗,来理解一页违背人性的历史,一个胎儿的哭泣,是那个年代传来的。一个女人和胎儿在医院的产床上,是一种生死之别,是一种双重的撕裂和痛苦,没有幸福可言,血腥啊!这首诗读后,让我像一个哑巴。是的,这样的一首诗活在我们的阅读中,就是一首好诗。这样的诗歌不是快餐,是有丰厚的土壤的,它根系的那段历史,有丰满的乳汁奶着这一个胎儿。清让的诗,读着读着,我会慢下来,停止阅读,用心灵和这一首诗对接,进入冥想的空间。这就是该诗的重量。清让能写出这些诗,是他留意了生活,是生活中那些沉重的东西狠狠给了他一拳,他像一拳击手,他也会打出自己的重量。

5。阅读是诗歌的一面镜子

一首诗的好,就在于被人记住。阅读是诗歌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内心和世界。好诗是不朽的,一首进入时间的诗,进入过去,也存活于明天的阅读之中。新年伊始,清让把他即将付梓的诗集给我后,让我看到了他更多的好诗。这些好诗,有的我没见过,也没见他拿出示人。有些诗歌读了,就觉得这样的诗歌需要被关注,这样的诗歌应该被关注,这样的诗歌即使不被官方刊物关注,也该被民间所关注。再说,这样的诗不是余秀华那种《我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之类。这样的诗是可以和时光对抗,是耐得住检验的好诗歌。看了清让的这些诗,我首先认知这是真诗。清让有诗人的敏锐,他对生活对身边熟悉的一切事物,进行自己的画像,在灵感露出蛛丝马迹之时,让一首诗进入分娩的愉悦。他写出的诗很朴素,不晦涩,语言干净,分量重,有些具经典性,让人过目难忘。他想的问题就是,把一首诗写活,给一首诗以春天的力量,给一首诗以原生态的活力。对清让来说,不写死诗,不写无病呻吟的诗,不写庸诗,让清让的创作一直处于一个活跃的阶段。

这些年,诗坛环境不佳,无用的和个人呻吟的泡沫之作不断涌现,总感觉大多数人是在瞎写,他们离开了诗歌之本。而真正的写作者,他们始终在找寻厚实的诗意生活和一首诗的力量,并赋予诗歌以鲜艳和存在于世的活力。在这众多的写作者中,清让是一个佼佼者,是旷野上突然跑出的一匹黑马,是一个细心的挖掘者。我和清让接触过一次,知道清让在农村呆过很长时间,清让在生活的土壤中,挖掘出的不光是有土豆花生红薯之类的土特产,而且他还大胆地找自己的矿脉,挖掘出了金子一样的诗歌宝藏。这就是一个不一般的诗人王清让。一个诗人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作品内在的动力和闪电般的诗行带来的击光。清让这位民间诗人正在通过他的诗歌,让一种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不断地向我们展现他诗歌的魔力和民间诗歌的力量所在。这或许是一个炸雷,或许是一次诗歌的突围,或许是他正在抵达的一个危崖。我期待他的诗歌慢下来,练好自己的内功,继续上路,然后走的更远,而非停留于一个驿站。



2017.2.8


 简介

麦萨,河南作协会员,曾主编延伸诗刊。有数百首诗歌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林》《绿风》《诗潮》《中国诗歌》《中国诗人》《北京文学》《草原》《诗歌月刊》台湾《葡萄园诗刊》美国《常青藤诗刊》香港《当代诗坛》等多家刊物及选本,出版有诗集《乌金》《寂静的春天》。延伸诗社创办人之一,现居河南焦作。
联通:河南焦作市岭南路华盛小区5楼3单元303号、范红杰、454100

13608632808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