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雷:新时代文学“新”在哪里

作者:李云雷   2018年02月06日 11:17  人民日报    827    收藏

新时代赋予文学以使命,也带来新挑战。我们正走在前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上。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新时代文学”既要充分汲取历史经验,又要勇于面对新问题、新现实、新经验,以开阔胸怀讲述新的中国故事,凝聚中国人思想、情感与心灵世界,将中国经验熔铸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典,唯有如此,方能不负使命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对我国发展新历史方位的战略判断,将对我国社会和各方面事业产生重大影响,对文学也是如此。


现在不少学者谈论“新时代文学”,大多是在宽泛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和曾被广泛使用的“新世纪文学”一样,只是在自然时间意义而不是在“质的规定性”意义上谈论“新时代”。“新时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新阶段产生的文学,其内涵、外延、功能、使命,都在发生新变化,需要我们调整思维习惯、知识结构与判断标准,从“新时代”视角重新思考文学,思考文学与现实、与世界的关系,以促进文学发展。

  

“新时代文学”尚需在实践中逐渐完善,这就需要我们有所前瞻、有所期待,通过对“新时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新中国前30年文学、五四新文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学比较,把握其性质与未来发展走向。


“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以人民为中心

  

相对于新时期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以人民为中心。新时期文学是在对“文革文学”批判反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时期之初走在时代前沿,率先反思“文革”及其文学,参与并促进思想解放运动,在语言、形式等方面探索中,拓展现代汉语表达能力。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文学逐渐形成一种精英化、西方化与现代主义式审美标准;90年代以来,伴随大众文化崛起,逐步形成一套以市场为中心的出版发行机制。

  

以现在视野来看,精英化、西方化与现代主义审美标准,主要面向知识分子、评论家或海外奖项的写作,所谓“走向世界”只是走向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以外在标准评价规范中国文学。而市场化在促进通俗文学、类型文学发展同时,整体上突出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削弱文学所具有的认识、启迪功能,严肃文学在文学市场乃至整个社会领域逐渐边缘化,弱化对世界观塑造和引领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具有鲜明现实针对性。“新时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新时期文学”相对化、历史化,并在重新审视基础上发展新的文学以及新的评价体系,使“新时代文学”在坚实轨道上良好运行。


“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更加重视文学规律

  

相对于新中国前30年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更加尊重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在于对作家艺术家“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的强调。新中国前30年文学,提倡以工农兵等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形成独特美学风格,涌现出柳青、赵树理等人民作家,发展出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与较为完整的生产—传播—接受体系。但也有一定时代局限性,特别是以运动方式管理文艺,有时严重违背文学规律。新时期之后,社会各界对此有深刻反思,对其弊端有深入认识,但对“人民文学”的价值取向、美学风格与评价体系等正面价值认识不够。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方面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另一方面又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意味着,既坚持“人民文学”价值取向,又将“人民”从群体概念落实到“一个一个具体的人”,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尊重作家艺术家,才能迎来文艺真正繁荣。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文学”要借鉴新中国前30年文学价值取向、美学风格与评价体系,结合新时代条件进行新的探索与创造。

 

“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更有文化自信


相对于五四新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更有文化自信。五四新文学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学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启蒙”和“救亡”相号召,通过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开拓现代中国人思想空间,塑造现代中国人灵魂,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发挥独特而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五四新文学本身也有文化不自信一面,其文学观念是参照西方文学形式与标准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学、俄苏文学极大影响。胡适“全盘西化”等主张都可以说是文化不自信表现,当然他们的文化不自信有深刻时代背景:在列强环伺、山河破碎的旧中国,中国最优秀作家深刻感受到时代痛苦,他们“掮起黑暗的闸门”,创造中国“新文学”,使之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核心,在思想启蒙与民族解放中始终处于先锋位置,为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已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几代中国人迫在眉睫的“救亡”问题,已经不是社会主要问题。虽然西强我弱整体文化态势没有改变,但伴随中国在世界格局中位置提升,中国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越来越强,回首新文学之初可以发现,当时提出的不少思想命题是文化自卑或文化不自信的产物,需要我们重新梳理、思考和调整,在新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新思想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文学”既要继承五四新文学思想启蒙与忧国忧民优良传统,又要具备充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创造新经典。

  

“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学,“新时代文学”之新还在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学有一套完整审美评价体系,形成自足系统,成为当代中国人文化背景与底色。经过现代化巨大转折后,中国传统文学离当代中国人生活现实已很遥远,但对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情感结构以及审美趣味、习惯、偏好仍有极大影响,作为巨大思想艺术资源,中国传统文学可以为当代作家所借鉴。伴随着中国人文化自信增强,可以预期在“新时代文学”发展中,当代作家必将越来越多研究开发中国传统文学资源,在这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要避免简单模仿,从模仿西方经典到模仿中国经典只有一步之遥,但模仿只能是模仿,并不能产生真正杰作。

  

二是要经过创造性转化,并非传统文学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值得借鉴的,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自己分析、判断、取舍,只有经过消化吸收之后,传统才能真正活在当下。

  

三是要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生活是创作唯一源泉,只有深入当代生活,以此为基础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创作出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作品,才能在新时代真正延续中国文脉。

  

我们梳理“新时代文学”相对于“新时期文学”“新中国前30年文学”“五四新文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学的独特之处,并非对后四者的否定,而是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同时,以今天的视野做出分析与判断。中国文学伟大之处在于总能与世推移,不断创造新形式与新形态,以书写中华民族生活史与心灵史,新中国前30年文学、新时期文学已完成其历史使命,而“新时代文学”则刚刚开始,它是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展开的中国文学,等待我们放手去创造。

  

新时代赋予文学以新使命,也带来新问题,需要文学去面对与解决。我们正走在前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媒体数字化移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的新事物,我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世界,“新时代文学”既要充分汲取历史经验,又要勇于面对新问题、新现实、新经验,以开阔胸怀讲述新的中国故事,凝聚中国人思想、情感与心灵世界,将中国经验熔铸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典,唯有如此,方能不负使命。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