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方言诗、福州方言新诗与福州方言书写字

作者:荆溪   2020年06月01日 13:54      699    收藏
福州方言诗、福州方言新诗与福州方言书写字

榕 城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福州方言诗、中国百年新诗的一些常识及学习福州方言字的必备工具书、基础知识等,并介绍福州方言书写字的概念及其当下意义和现实价值。扼要阐释《福道·福州地名诗选》的创新实践,如何将方言、民俗等地方文化与悠久的中国诗文化,洎《诗经》以来古老而优秀的中国诗歌传统相结合,使得福州方言在过去的基础上走向雅化的“第三条道路”(闽方言泰斗、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评语),以期“大福州、大历史、大文化、大时代”的环境中,新时代的氛围中,优秀的福州文化、新颖的福州方言新诗在众贤仁的共同推力下,继续前进,共襄盛世新篇。


今天我们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福州的“三山”之一乌山一起分享《福道·福州地名诗选》这本书,特别有意义。大家是否注意到,在乌山上,有一座很特别的亭子,是浅蓝色的,名叫“先薯亭”。这是福州唯一的一座浅蓝色的亭子。修建这座亭是为了纪念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的一个书生陈振龙,他在科举失败后到吕宋(即后来的菲律宾)经商,冒着生命危险把甘薯引入福州、福建种植,拯救了当时灾年饥荒的全省难民;随后陈振龙父子等又把甘薯种植在我国南北各地推广(北方把甘薯叫做地瓜),以解决灾年饥民的粮食储备问题。陈振龙因而被称为“中国甘薯之父”。
2015年10月,我创作了福州方言新诗《致“中国甘薯之父”陈振龙》(福道·福州地名诗选,第31页)。下面我用福州方言朗读一遍这首诗。


致“中国甘薯之父”陈振龙

青青其桥,真生分
乌乌其山,真熟悉
绿绿其藤



蓝蓝其血
 
远远其海,似无心
浅浅其蓝,似多情
深深其痕



悠悠其记
 
湲湲其溪,若雅颂
远远其洲,若伬唱
赤赤其心



长长其乐

方言注解:
(1)生分:本字,陌生、疏远。古汉语遗存的典型现象,首见于唐五代民间词曲总集《敦煌曲子词》“莫将生分向耶娘”,后多见于元曲、明清白话小说。
(2)其:福州方言结构助词,与普通话“的”相当。
(3)穧:本字,多。亦写为“齐、剂”。


感谢文艺批评者林而也老师在《榕城方言诗创作特点兼略谈荆溪关于中国后后现代诗歌的思考》(福道·福州地名诗选,第8页)一文中对这首诗进行的赏析:


《致“中国甘薯之父”陈振龙》,向明代救民于大饥荒的陈振龙致敬,为纪念始于榕城的第二十九世祖陈振龙的几代先人致力于传播甘薯种植法而作。全诗三章整饬而自然,《诗经》风致,雅颂古意,四言三言两行有如叠韵,一言一行而衔联,蓊蓊郁郁,徐徐铺面,春风习习,秋光昂昂,一气呵成一气读诵来,真就是听到看到闻到“长长其乐”一样!


中国新诗从1917年《新青年》杂志刊出胡适的8首白话诗算起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我们的同乡,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教授认为,新诗适应了新的社会发展,适应100年中国实际,开拓思维空间,而中国古典诗歌做不到;以新的诗歌形式体现新的时代,是诗的解放、人的解放。谢冕教授的意见,我虽不是全然认同(比如,百年来中国古典诗歌与新诗其实都在发展,古诗词不仅受众面大大于新诗,所取得的成就实际也大于新诗,至少出现了一个超越性的大诗人毛泽东;而新诗历程则曲折,民族文化自信、艺术自信方面并走了不少弯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甚至出现思想混乱或诗坛浮躁等现象),但对中国新诗能够拓阔思维时空,是赞赏的。总体而言百年新诗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特别赞赏谢冕教授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提到他的上述意见的同时指出的诗写要旨:“新诗的特质必须有自己的语言、独特的意象。要写诗,记住,我的诗要跟别人不一样。”谢冕教授讲的是新诗创作、诗歌艺术的问题,而同样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诗歌、任何种类的文艺创作。这也使得我同时想起我的良师益友荆溪的口头禅“诗歌艺术,创新突破,永无止境”。这是十多年前已闻名中国诗界的诗人荆溪的典型的艺术个性,她一直走在这条“创新突破、永无止境”的诗歌道路上。《福道·福州地名诗选》这本书的基本创作思路、创新突破的方向,当初也是荆溪提议、跟我一起探讨,而后围绕福州地名而共同采风,荆溪使用汉语普通话创作,我使用福州方言创作。
据前述林而也老师的评论文考察而知,不仅100年前,迄今以福州方言入诗、写诗的人还是屈指可数,仅见四例,均为旧体诗,数量也很少,越早则方言质量越发不高,甚至低劣。如《闽都别记》书后附录的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福州侯官副榜举人林光天的榕腔白字旧体诗,仅26首,方言用字却很不规范,无根据的借音替代字就有近半数之多;清末民国初年福州人陈海梅以民谚元素入(旧体)诗34首,只是诗题采用了方言民谚,诗的内容上却都是以古汉语写作、没用到方言字或方言元素,而诗题中的方言用字错谬竟也达到半数以上。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情况(括弧里为本人修正的福州方言字)。


一、七律·新人 / 林光天

知礁礁知知礁帮,(嘀嗒嗒嘀嘀嗒乓)
红红花轿七处扛。
扛梨扛去扛卖尽,(来、勿会)
也该扛教我厅当。(遘、中)


诗的第一句是旧时办喜事吹喇叭和放鞭炮的拟声词。原诗中使用的是福州方言的谐音字,这些字的字义与诗句所要表达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若是不懂福州方言的读者读后恐怕是一头雾水。括弧里我修正的字,考虑到与福州方言音合且字义相近两个方面,所以即便读者不懂福州方言,仅从字义方面也能基本理解这个诗句。第三句的“梨”与“卖”,第四句的“教”与“当”,也都是福州方言的谐音字,有的字如今语言学者已考证出本字,即“梨”的本字是“来”,“教”的本字是“遘”。第三句表达“不”字义的“卖”,则多使用“勿会”这个会意俗字,让人一目了然。第四句“厅当”意思是“厅堂中”,“中”在福州方言中恰恰有个白读音[touŋ44]⑴,福州地名“中亭街”、“中洲”就是很好的例证,且字义合,可见改“厅当”为“厅中”是合理的。


二、天塌务咸人顶(有悬侬) / 陈海梅

娲皇补后几春秋,
西北倾时我亦愁。
自有高才当厄运,
不须君代杞人忧。


在陈海梅的这首福州方言民谚旧体诗中,福州方言字仅出现在诗题中,诗句中并未用到福州方言字。“务”与“咸”亦是福州方言谐音字,与其所要表达的“有”与“高”的字义完全不沾边,语言学者也早已考证出本字,即“有”与“悬”。诗题中的“人”为福州方言借义字,其本字语言学者考证为“侬”字。
可喜的是,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们看到,在前辈们几十年默默的辛勤、努力下,福州方言用字上的错误大为减少,比如郑丽生所著、方炳桂和方向红整理,2012年10月出版的《福州风土诗》,为旧体诗集,诗中采用30多个方言字,其中不合理字只占少数,约5个/处。
林而也老师就“方言全面”⑵的先天条件,就百年新诗历程、当代文艺、地方文学和地域文化的大环境,就方言诗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突破特征,就方言写作、创作的数量、质量等方面,判断我为“福州方言书写第一人”、“福州方言诗第一人”及“中国当代方言诗第一人”,并认为我的方言诗的创作迄今达到一个历史性的新高度。对此,我诚惶诚恐。从来,我只知道跟随前辈、老师们学研方言、地方文化等。我从不知道也从没想过“第一”或“第几”这个问题。读了林而也老师的评论初稿,那是2016年7、8月间,我和她说,是否不要这样子写我?请删掉“第一”等称号。林而也老师却严肃地说:“这是文艺批评,我自然是客观的。不要以为我们是好朋友,你就可以随随便便跟我说这样没道理的话。榕城的才华需要更多的人、包括榕城自己来发现,榕城的意义不仅在于填补了福州方言新诗的空白。”
林而也老师并且将我归入中国后后现代诗歌概念的范畴。她在前述评论文中介绍了荆溪提出的中国后后现代诗歌的概念,认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在中国北方、中原以北地区已出现张弛“中国性”、“民族性”的优秀诗人、作家、艺术家等,已出现中国后后现代文化、诗歌的现象。采用方言入诗、以方言创作诗歌,也是其中一种现象,但由于诗人们对方言陌生而不多见。并认为,东方智慧的典型性、长效性集中在中国,中华优秀文明特别是儒释道三大代表性文化融为一体的显在特征及其恒久性征的流播,真理的召唤,时间的集势,从而催生了西方后后现代诗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诗歌是其“母体”,由此判断“后后现代诗歌”属于“中国”,荆溪归纳、提出的“中国后后现代诗歌”的概念和特征⑶不无道理。
其实,在认识林而也、荆溪老师之前,我不是很了解新诗,也不很了解现当代涌现的许多诗歌概念、理论等。林而也老师说,没关系,会创作即可,文学创作与是否掌握文学理论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当然,文学创作者如果掌握一定的文艺理论,具备一定的美学修为,这对创作,特别是创新突破,将起到一个很积极的作用。就这样,在林而也、荆溪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我从一个自发的方言诗写作者迅速成长为一个自觉的方言诗创作者,迅速提高了作品的质量。方言诗质量的提高,以新的诗歌品种、新艺术为载体,无疑也进一步提升方言的雅化美化程度,而在方言文字的保存、传承方面的成效也更好。感谢闽方言泰斗、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赞美“别人走了第一条、第二条路,此书走了第三条道路”(感谢<福建日报>的<理论周刊·读书·聚焦>栏目在2018年5月28日对福州方言新诗该诗歌新品种的相关报道,近3000字的推介文章并详细介绍了福州方言新诗的创作特点及语言学界和文学界对<福道>这本书的肯定)。
《致“中国甘薯之父”陈振龙》诗中,“生分、其、穧”均是福州方言字。大家可以注意诗后所附方言注解。我接下来主要介绍学习福州方言字必备的一些基础知识。
我们知道,方言字典、词典是最重要的方言字学习工具。但,由于历代不重视保存福州方言文字这个工作,所以在语言语种发展史上福州方言字典、词典出现得很晚,方言历史面貌并不清晰,可能曾有过方言文字,但大多却是湮灭了。直到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才出现了《戚林八音》这本福州方言韵书(严格意义上说,该书还不是字典)。《戚林八音》其实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的《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和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的《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的合订本,收字相当多,许多字是从《康熙字典》上抄录来的。据《<戚林八音>校注》(作者李如龙、王升魁),《戚林八音》收录的字有这几种:1、有古汉语依据的福州方言本字,如“啼”、“啻”等;2、福州地域的俗字,如“冇”等;3、借音字,如“睶”等;4、借义字,如“路”等;5、借形字,如“蒻”等。《戚林八音》以后,也有一些人编写福州方言文献,重要的比如美国传教士麦利和的《福州话拼音字典》(1870年)、谢章铤的《说文闽音通》(1902年)、钟德明的《美全八音》(1906年)、陈衍的《福建通志·方言志》(1922年)等,记录有大约100年前的一些语音、词汇和方言字,要注意的是,其中方言字大多是借音字或俗字。
种种因素,福州方言字往往仅在少数的读书人圈子里交流和使用,未在民众当中普及书写,所以迄今绝大多数老福州人会说福州话,却写不出来“福州字”(福州方言字);而恰恰是那些写不出来的福州方言字往往有着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有着鲜明的福州地域特色,蕴含着福州优秀而珍贵的人文精神宝藏,亟待我们去挖掘、去整理、去保护、去传承和发扬。这也正是我提出“福州方言书写字”⑷这个概念及进行方言诗创作的重要的初衷,归纳这个概念对福州方言中优秀文化特征的提纯,继续雅化福州方言,也很是利便,是一条捷径。同时,方言写作或创作还可以在地方文学上开辟新的道路,开阔文艺界、文学爱好者们读写弹唱之门。我憧憬,将有更多福州人、甚至居住福州的外地人等逐渐喜欢福州方言,乐于阅读方言文学作品或以方言进行文学创作;文艺品类的共同繁荣则继续凝聚和扩大福州优秀文化的总体影响力,这对传承和发扬华夏优秀文化也起到更有力的大作用,并对保存福州方言,保全中国、世界语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产生同期共时的积极的大效应。


注:
⑴ [ ]中为国际音标,阴平调值为44。
⑵ 林而也老师在《榕城方言诗创作特点兼略谈荆溪关于中国后后现代诗歌的思
考》一文记述道:榕城以方言诗为“锥”和“点”,展示了她长期研究方言、民俗、闽都文化等多领域探索的成果,足可见出“方言全面”是诗人的显著特点:一、提升方言诗重视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的创作水平,能够创新创作的形式和方法,重字义、词义内涵,文史知识、民谚俗语的诗性挖掘侧重造句艺术;二、长期研究福州方言文字,能够提出“福州方言书写字”的概念;三、长期研究福州优秀民俗、地方风物,能够归纳、提炼它们极具地域性文化色彩的优秀内涵,能够据有关考证而合理想象,思辨还原优秀民谚民谣的历史文化之真情实景;四、作为福州方言、文史专家,能注解方言、地名,有着新发现、新内涵的突破,并创有“诗意注释法”;五、因家学渊源而掌握大量关于三坊七巷故事的独家资料;六、因走街串巷、跋山涉水采访而掌握大量闽都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某些独家资料;七、由于方言式微,绝大部分人能说方言而不能写,榕城却不用翻字典而能娴熟地使用方言文字书写诗文、主持文稿等。除了“方言全面”,榕城的方言新诗的突出特点还表现在:1.诗接《诗经》传统,提升方言文读特别是白读的雅化力度,讲究白读、俗语的雅化方法并符合学术正规;2.重视方言诗创作方法及文本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传扬当下优秀民俗,淳朴的民风、优良的社风,吟咏名人典故、民人传说、民间歌谣,讥刺、针砭历史或现实社会某些不良现象;3.方言口语、俗语的书面丰富性,文学加工手段的多样化;4.古语古调入诗,具着汉韵古风、唐音宋声的美韵,美雅令人陶醉,不少作品读之如闻古琴;5.创造了保存有着古汉语“活化石”美誉的福州方言的新途径,创造了福州方言雅化的新道路,创造了中国新诗的新品种,使得福州方言诗真正步入文学殿堂。(榕城,荆溪:福道·福州地名诗选,第8-20页,海峡书局,2017年)
⑶中国后后现代诗歌的概念和特征: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诗人自发
于华夏优秀文化而弘源汉诗本真,尤其21世纪以来自觉于百年新诗进程而归思汉语诗歌本质体现和新的时代鲜活之创造本体,除了中国诗人熟悉的古典意境,对古汉语及其蕴涵诗韵的新发现还包括了直接以古音韵含方言尤其某些堪称古汉语“活化石”的方言或方言元素入诗。(榕城,荆溪:福道·福州地名诗选,第17-18页,海峡书局,2017年)
⑷福州方言书写字”的概念:在保存各具特色的福州十邑语音的前提下加强专
业性挖掘和深度研究福州方言本字,规范俗字、借音字、借义字和借形字等,将符合学术规范的福州方言文字统称为“福州方言书写字”。(榕城,荆溪:福道·福州地名诗选,第53-54页,海峡书局,2017年)



附:榕城简历
榕城,本名陈风。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的衣锦坊。方言诗人,福州方言诗社创始人(另一创始人荆溪)。福州方言、地方文史专家,“福州方言书写字”概念提出者。福州市第三届“双十佳”新闻工作者,福州广播电视台资深方言与民俗文化节目策划、专家主持。福州市委文明办闽都乡学讲习所讲师。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网络家长学校讲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冰心读书会顾问。著有《福道·福州地名诗选》(著者榕城、荆溪,海峡书局,2017)《福州经典方言谜语》(著者榕城、张庆标、王五洲,海峡书局,2019)。由于“方言全面”的独特性,被称为“中国方言诗第一人”。曾担任福建省第一、二、三届方言文化电视大赛和福州市首届福州话大赛的评委、“2017年福州十邑春晚”的方言总指导等。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