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与镜鉴

作者: 2021年05月10日09:59 浏览:91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在周恩来同志早年就学的南开学校里,竖有一面大立镜,镜子上方悬挂着书有“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文字的条幅。这是当年学校为让学生对照检视自己的仪容所设立的。

镜子,因使人们看清自我形象而受人喜爱。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爱美的人每天起床后都会到镜子前对照梳理一番。人的仪容外表,可以在有形的镜中映现,人的思想、行为、心灵,却需要到生活这面无形而无限的镜中去一一查验。

古往今来,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流传着许多关于“照镜子”的美谈,为后人所传颂。譬如,唐太宗李世民所以能成为一代明主,和他善于经常“照镜子”、虚心纳谏的执政风格是分不开的。大臣魏征经常不厌其烦地向太宗进谏,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谏太宗十思疏》,恳切地劝诫太宗在十个方面多思慎行,虚心纳谏,择善而从,积德固本,长治久安。唐太宗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忠臣和诤友,视魏征为当朝第一功臣,几年内便将他从谏议大夫提升为宰相,封郑国公。魏征死的时候,唐太宗悲痛欲绝,仰天长叹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一镜亡矣!”

古代封建帝王尚且懂得以人为鉴之理,以马列主义武装头脑的当代共产党员更应以群众为镜鉴,通过践行群众路线增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照镜子使自己明辨是非。毛泽东同志就曾经说过: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是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能够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放眼大千世界;“显微镜”则有助于我们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假如我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事物,那就可以通过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敏锐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分清真理和谬误了。可见,毛泽东同志所指的“望远镜”与“显微镜”,就是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透过现象洞察本质的有力武器。

人是长着两只眼睛的高级动物,应经常审视自己的举止言行。现在有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甚至索性两眼一闭,故意什么都模模糊糊、视而不见。结果造成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享乐,趣味低下;有的人大肆挥霍国家资财,毫不痛惜;有的人甚至腐败堕落,变节变质,站到了党和国家的对立面,变成对党和人民有百害而无一益的蛀虫和蟊贼。在历史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今天,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不受歪风邪气的干扰,不受糖衣炮弹的侵蚀,就必须事事处处用党性原则这面镜子映照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不断克服自己身上的缺陷和不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紧跟历史潮流不断前进。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尚且能够如此严于律己,共产党员更应该如此。每日三省吾身,每天照照“镜子”,以坏人坏事为戒,向好人好事学习,就可以使自己在自觉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生前有个好习惯,就是每天睡觉之前先要“过电影”,回忆一天所做过的事情,把自己一天的言行在脑海中重映一次,看看有哪些不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焦裕禄同志那映照着时代精神的光辉形象,至今还在兰考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心中熠熠生辉。

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牛玉儒同志担任领导干部20余年,始终把“人民的利益大于天”奉为座右铭,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忧人民群众之所忧,忠实地履行了为人民群众服务之责。在长期的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火热的公仆情怀始终如一,朴实的平民本色历久弥新。因为爱民,他经常进工厂,走农村,访贫问苦,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怨;因为爱民,在任包头市长时,面对社保解困的重压,他坚持宁可少上几个工程,少出点“政绩”,也要首先保证下岗工人的生活。他十分重视群众的呼声,注重从“小”、从“急”、从“难”抓起,并亲自动脑筋想办法,先后给100多条小巷安装了路灯,使晚上回家的学生们不再担惊受怕;因为爱民,他像关怀亲人一样,为工伤后下肢瘫痪20年、生活极度困难的装卸工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为爱民,他对跑官、谋私者一概闭门谢客,而对“一张苦脸、一肚苦情”的上访群众却次次都沏茶倒水,嘘寒问暖,热情接待,并认真听取他们反映的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对照牛玉儒同志这面爱民亲民为民的明镜,自惭形秽者决不乏其人。有的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既无真心,又无耐心,更无爱心。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办事情,很少考虑或根本不管不顾群众意愿、群众需求、群众利益,其所思、所虑、所为者,更多的只是自己的“形象”、“政绩”、“进步”乃至“利益”。殊不知,民心是镜,可鉴不可欺;民心是秤,重轻自有评。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总是既观其言,更观其行,他们往往会从领导干部的言与行来认识和评价我们的党和政府。如果领导干部对群众只是“嘴上千般好,心中一点无”,将践行群众路线当作“场面话”、“漂亮话”来讲,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在搞过去的老一套,则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必将与日俱减,和党的感情必将日渐冷漠疏远,党的执政基础终将因此而动摇,党的执政能力也终将因此而被削弱。说到底,那些只把人民群众“挂在嘴上”,而在行动中忽略了群众的利益和感受的领导干部言行不一致的背后,实际上是理想信念的丧失,道德情操的滑坡,是执政意识和“宗旨意识”的淡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颠倒和扭曲。

不胜枚举的事实告诉我们:每天到生活的镜子面前查看检点一番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珍重自己的人格、改进自己的形象、找到自己的缺点是大有裨益的。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都应当用是否读懂了马列主义,是否努力实践着党的宗旨,是否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是否将习近平同志总书记提出的“反四风”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当成一面镜子来对照、检查、督促自己。各级党组织考察党员,也应以此为准。

共产党员能否自觉认真地实践党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发扬革命传统精神、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关系到党员个人的形象,而且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形象,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对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决不可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熟视无睹、等闲视之。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将群众的眼睛作为自己的明镜,经常主动自觉地将自己置于人民群众这面镜子之中,在永不停息的群众路线实践中时刻检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保持警醒,时刻辨别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加以改进,从而在努力实践党的宗旨、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前进的步伐,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不断添砖加瓦、贡献正能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