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林珊诗歌创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王娇   2021年07月07日 15:55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319    收藏

2021年7月6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林珊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诗歌中心)主办。左东岭、吴思敬、林莽、李少君、徐可、孙晓娅、江子、李雷、简心、刘立云、杨军良、王巨川、谷禾、邰筐、金涛、薛梅、安琪、叶德庆、冯雷、孤城、王夫刚、马丽、吴小虫、陈亮、王朝军、风言、施施然、彭鸣、杨碧薇、周卫民、马泽平、符力、师飞、徐晓、王长征等国内知名学者、诗人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部分研究生出席了此次会议。

林珊,1982年出生于江西赣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好久不见》《小悲欢》。组诗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诗歌》《星星》《草堂》等刊物。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36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参加《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人民文学》第四届新浪潮诗会、第八次全国青创会。获第十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第二届中国诗歌发现奖、2016江西年度诗人奖等奖项。2020年,林珊被遴选为首都师范大学第17位驻校诗人。一年后,在林珊即将结束首都师范大学的驻校生活之际,诗歌中心举办林珊诗歌创作研讨会,会议旨在总结林珊驻校期间的创作成果,深入研究林珊的诗歌创作并总结其创作经验,力图推动中国当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707150236


本次会议由诗歌中心副主任孙晓娅教授主持。会议伊始,孙晓娅教授致开场辞,欢迎与会嘉宾的到来并依次介绍了各位嘉宾。随后,诗歌中心主任左东岭教授发表致辞,他首先谈及了驻校诗人的价值和意义,认为驻校诗人的意义就在于使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紧密结合起来。他指出,诗歌创作与诗歌批评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加强新诗体例和范式的完善。驻校诗人制度还使高校的研究人员和机构更多地了解诗歌创作实践和诗坛状况,使诗歌研究更加落到实处。这一制度还能让高校的学生直接接触到诗人,有助于学生们提高对诗歌和诗歌创作的理解。最后,他对与会嘉宾的到来和支持表示了感谢。


微信图片_20210707150241


接着,《诗探索》主编林莽发表致辞,他肯定了林珊在首都师范大学驻校期间取得的成绩,并以“期望中的转折”为题,对林珊的诗歌特质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他认为林珊的诗歌感性、自然,有源自内心的忧伤和满怀思绪的回顾。同时,他还指出了林珊近期诗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相信林珊一定会在调整中走向新的高度,最后,他对林珊驻校生活的圆满结束表示了祝贺。


微信图片_20210707150245


《诗刊》主编李少君在发言中指出,近些年来林珊越来越有着诗歌的自觉,她的诗歌自觉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体现在林珊对诗歌创作的不断探索上;其二,体现在她对诗歌语言和修辞的自觉追求上。他还提出了两种类型的诗人人格:动物型人格和植物型人格。动物型人格主动出击,巨兽般地吞噬一切资源;植物型人格推崇内心修养,应和天地万物,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他认为林珊属于植物型人格一类,并期望林珊能够再接再厉,把诗歌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微信图片_20210707150248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首先对林珊表示祝贺,他认为林珊来北京驻校后所写的诗歌和以前的诗歌对比有了可喜的变化,并对她后期的写作充满期待。


微信图片_20210707150306


江西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江子在发言中指出,昨夜北京下雨,特别有林珊诗歌里的语境。非常感谢首都师大驻校诗人制度,让17位中国诗人受益,也因此呈现出了近年来中国诗歌发展的崭新秩序。希望林珊以此为起点,写出又精微又宏阔的诗歌,让诗歌呈现出飞翔质地的同时,遍布精神的硬翎。


微信图片_20210707150310


江西省文联副主席、赣州市文联主席李雷在发言中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赣南文化生态,指出此次举办林珊诗歌创作研讨会,是对她文学的鼓励和肯定,同时对赣南文学的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之后,各位与会者围绕林珊诗歌的地域特征、乡村体验、诗歌语言、诗歌意象、回环手法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其中,林珊诗歌中的原乡意识探究以及林珊诗歌创作的变化等问题得到了与会者们的重点关注。这些讨论不仅有效地总结了林珊驻校一年来的创作实绩,而且剖析了她目前创作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并为她今后的创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微信图片_20210707150313


讨论之后,驻校诗人林珊发言,她汇报了自己在首都师范大学驻校期间所取得的成果和收获,并对诗歌中心、《诗探索》编辑部以及所有出席嘉宾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微信图片_20210707150317


最后,吴思敬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林珊的成长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她的家乡赣南,带给了她创作的灵气;其次是江西省作协、文联、党委等机关的关怀,给了她巨大的支持;再次是她自身的努力和对于诗歌的热爱,造就了她现在的诗歌成就。最后是诗坛和评论界对她的关注和肯定,使她能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吴思敬教授还认为,此次会议不只是一个研讨会,还为诗人提供了与公众交流的机会。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如何妥善地处理诗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他希望林珊能够保持创作的初心,将各种文化及文学资源自然而然地化用到自己的诗歌中去,稳步推进诗歌创作。最后,他对林珊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她在未来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上新的台阶,并对出席会议的嘉宾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微信图片_20210707150323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