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家星汉——我下天山指顾中

作者:星汉   2021年08月10日 15:23  中国诗歌网    3894    收藏

微信图片_20210726122812


第二期特邀嘉宾——星 汉

微信图片_20210810130011

星 汉,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东省东阿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现为顾问;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现为会长。出版著作有《清代西域诗研究》《天山东望集》等20余种。

访谈录:

这是中国诗歌网旧体诗版块推出的《名家访谈》栏目,第二期我们邀请到了星汉会长,感谢星汉会长的到来,现在开始我们的访谈。


中国诗歌网诗词编辑邢建建:

星汉老师,您好。遥记得诗词与音乐的邂逅,让我听到了动听的旋律,您那首《丙申春登戏马台》的诗词歌曲,实在让我震撼,那是诗中一缕春风起,又见从容指顾天山里。词韵苍凉里透着深沉,音韵纯净里有着豪迈,这首诗里有您对文字的敬畏,加以音乐的渲染,让我不止是敬畏,还有钦佩,这是一首完美的“诗歌”。您为诗词的传承、传播贡献着力量,诗言志,歌永言,诗词与音乐的邂逅是美妙的,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能谈一下您的这份初衷吗?


星 汉:

《丙申春登戏马台》这首七律,是2016年春天,徐州诗词学会的诗友要我去诗词交流时,游览戏马台以后写的。全诗是:


两千年后又春风,我下天山指顾中。

逐鹿已亡秦二世,沐猴遗笑楚重瞳。

鸿门宴失机心浅,戏马台留幻梦空。

啼鸟也知如许恨,林间叫破夕阳红。


这首诗由马来西亚邓莉璇女史谱上曲子,陈泳錥先生演唱后,“小楼听雨诗刊”的“诗乐影像”在202012月播出。并有彭宪、姚海宁、龚霖等诗友的点评。摘录数句,也省的我道其本事了:“一个远在马来西亚,一个远在美丽的新疆,虽然他们不曾见面,是诗和音乐成为他们联系的纽带。”“大约过了半年,谱曲编曲工作基本完成,MV也做了精心的设计。然后请了声线上适合此曲意境的歌手进行演唱录音。”“很难想象南洋华人邓莉璇女士和陈泳錥先生,能对中华传统文化把握地如此恰到好处。”“《海上清音》平台上甫一推出,即是刷屏的节奏。点击量在清音上创造了新高,并在评论区收获极佳的留言。《小楼听雨》诗平台随即以视频弹幕的形式也发布了此曲。值此《小楼听雨》诗平台即将以《诗乐影像》栏目正式发布此曲时,以多人点评的形式大力推介此佳作。”

点评者对此诗多有谬奖。感谢他们,感谢为此曲点评的五洲四海的诗友们!我把这些话说出来,就算我“老王卖瓜”吧!

我们今天创作的诗、词、散曲,一般来说,都是不能歌唱的“徒诗”。如果重新谱上曲子,就像当年音乐家给毛主席的诗词谱上曲子一样,不但专业演员能唱,我们普通群众也能唱,那传播的速度肯定加快。

马来西亚邓莉璇女史除了给这首《丙申春登戏马台》谱上曲子,我的一首《临江仙·听友人弹筝》也是由她谱曲,郑莉洁女史演唱,效果也很好。邓丽璇女史,曾给中国多位诗人词家的作品谱曲,如杨逸明、龚霖、鲍淡如等人的作品,她都曾谱曲,其中以杨逸明的诗词居多。我经常看到作曲家赵小也给山西诗人李玉平的诗词谱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4年,中华诗词学会音乐委员会出版了一本《中华诗词歌曲集》,所选诗词均为古今精品之作,但主要是今人的作品。该曲集可谓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将传统的诗词插上音乐翅膀,变无声的文本诉诸音乐的舞台。所谱乐曲颇具艺术性,与原作相得益彰。

我没有见到、听到的当代作曲家给当代诗人的作品谱曲,应当还有很多很多。


微信图片_20210810130005


邢建建:

星汉老师,听说您老家是山东的?


 汉:

是的,山东东阿,就是出阿胶的地方。


邢建建:

真是有缘,这么说来,咱还是老乡。我也是山东人,山东潍坊。您是新疆诗词学会会长,定居新疆很久了吧。


 汉:

哦,我12岁到的新疆,以新疆为基点的生活,到现在已经62年了。这一辈子也不会离开了,也不想离开了。


邢建建:

新疆是个神奇的地方,以天山为界可分为北疆和南疆。听说,北疆风光美,南疆人文奇。以诗词来说,有两个总也绕不开的话题,一个是边塞,一个是丝路,这两者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时代的缩影,那么当今“新边塞”“新丝路”又是什么样的呢?诗词又该如何在这两点上突出,甚至突破呢?


星 汉:

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先生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我很赞同这句话。应当说,天山南北的风光都很美,只是由于气候和其他一些因素,显现出不同的风格而已。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词有“我们新疆好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就是明证。

你说的“丝路”,就是“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新世纪丝绸之路”,简称“新丝路”,也称为“一带一路”。“新丝路”的题目就大了,我想就“新边塞诗”谈谈我的看法。

在当代诗坛上,新诗和传统诗词都有“新边塞诗”的提法。新诗和传统诗词的边塞诗创作,都曾取得过可喜的成绩。我认为“新边塞诗”在题材内容上对古代边塞诗的继承有限。新诗的“新边塞诗派”渐趋式微,传统诗词亦难形成“新边塞诗派”,故而“新边塞诗”的提法不宜继续下去。

边塞诗论者,有广义的边塞诗和狭义的边塞诗两种意见:前者把凡是写边疆的诗都叫作边塞诗,后者则以唐代边塞诗为基准,多指西北地区的诗歌。边塞诗派是指盛唐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派。唐代的边塞诗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影响和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是不能抹杀的,但是其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笔者在新疆生活60余年,曾涉足西域诗的研究,此处便以边塞诗中的西域诗来讨论问题。西域诗的古代作者可分为“躬践斯土”和“未临其地”两类。唐代边塞诗作者其负面影响在于“躬践斯土”者多是通过夸张,渲染一种悲凉的情怀;“未临其地”者多是通过想象,找到一种诗意的感觉。在诗作中,他们有时把西域神秘化,甚至妖魔化。岑参到过西域,属“躬践斯土”类。李颀属于“未临其地”类。岑参边塞诗的过度夸张,对后世影响颇大。李颀的诗作,似乎成了一种模式,后人多有效仿。“躬践斯土”者所渲染的悲凉,意在说明出塞求仕之不易,其目的在于“自我表扬”;“未临其地”者,受到时代的感染,其结果在于“重在参与”。

西域距内地之遥远,古代的人进入西域要花费大量时日。道光间,林则徐谪戍伊犁,从西安到伊犁惠远城就走了122天。岑参《过碛》:“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孤独寂寞,无过于此。正因为如此,古代人对于离别倍加珍惜。因为生离,说不定就是死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在交通、通讯现代化之前,这种诗句自然会打动离别的亲友。

今天交通、通讯的方便,拉近了人们感情的距离。以北京到乌鲁木齐而论,飞机、火车来去方便,普通百姓都付得起路费。

时代在前进,一切都在变化。当代“躬践斯土”者,切不可戴着古人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今天新疆的风情风物。当今新疆的各少数民族,和时代潮流同步,服饰非常时髦。牧区、农村的房舍大都宽广明亮,冬天再无人入住“穹庐”,今天的乌鲁木齐和内地大城市一样,到处高楼林立。有些当代传统诗词的作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态,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的农村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动辄“羌笛”,动辄“胡旋舞”,动辄“大漠风烟”,食古不化,颇显滑稽。因为缺新的时代气息,新的社会节奏,新的思想意象,新的艺术手法,所以在诗歌创作中,诗多而无益。

当代传统诗词创作,接受前代边塞诗负面影响者大有人在。有些当代“躬践斯土”者不管时代的变化,不切实际地宣扬边疆的荒凉。由此尚妄想超越前人,那只是“梦呓”罢了;“未临其地”者,但凭耳食就摇笔作诗,成章后也只能是“梦游”之类。

要我说,与其借尸还魂,不如脱胎换骨。可根据其题材、地域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不妨用“关东诗派”、“天山诗派”、“军旅诗派”、“军垦诗派”等名称呼之。


微信图片_20210810130008


邢建建:

经星汉老师这么一说,真是受益匪浅,是的,与其借尸还魂,不如脱胎换骨。想象的再好不如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诗词写作种类繁多,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创作之中,因此我一直有一个疑问,诗词创作难道是要天天写,遇到节日写节日,遇到事件写事件,如同日记一样,不管其他必须先写好一首或数首诗词才可以。请问星汉老师,诗词的创作真的应该是这样吗?还有就是唱和及其步韵、依韵、用韵等来创作诗词,不管天南地北,都要跨越千里、万里来唱和一首。


星 汉: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不宜用诗词写日记。刘熙载《艺概》谓:“无岁无诗,乃至无日无诗者,意欲何明?”就是不赞成诗词如同日记一样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大词人留下来的诗词数量并不一定很多。李白一生也就是千把首,杜甫留下来大约1500首,苏轼的词是350余首,辛弃疾今存词629。辛词数量为宋人词之冠。李清照存词60几首。唐朝的王之涣在《全唐诗》里仅存6首,其中两首脍炙人口,那就是《登鹳雀楼》和《凉州词》。

国写诗最多的人是清代的乾隆皇帝,总数为34160余首。但是,乾隆的诗却没有一首被后人记住或传诵!有的诗友不分主次天天写,突出数量,忽视质量,以发表过多少诗词为荣。这样的作品当然不会成为精品。这就好比把一瓶好好的果汁,掺上白水,最后弄得没有味道了。

我们在诗词刊物上,见到诗、词、散曲,多有唱和现象。而唱和又多是步韵的,就是用他人的诗、词、散曲的韵脚的原字及其先后次第来写。清代吴乔的《答万季野诗问》说,步韵作诗,就像两个人打架,先把自己的手脚捆绑起来,不能自由发挥。我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步韵毕竟束缚思想,故而在诗词创作中不应提倡。例如苏轼把陶渊明所存100首诗全部步韵一遍,应是东坡对陶诗的推崇和自己被贬后回避文字风险的无奈。后来朱熹说:“渊明之诗所以为高,正为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来。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才高似不费力,然已失自然之趣。”我觉得,步韵这种形式,偶尔为之倒也罢了,但是提倡这种风气,那实在是不应该的。


微信图片_20210810130001


邢建建:

一瓶好好的果汁,掺上白水,这个比喻实在是恰当。一首好的诗词是有灵魂的,每个读者读来都会有不同的见解与感触。关于诗词是否应该加注也是众说不一,星汉老师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星 汉:

您说的“加注”,应当是“自注”。我以为,一首诗词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如果注释过多,会影响诗词完整性,甚至给读者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少量加注,倒也无妨。但是大量加注,或加长注,似不可取。那样会喧宾夺主,破坏了诗词的整体艺术。

先秦诗歌,没有自注,《诗经》、楚辞,都是如此。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当时都能“唱”。后来的宋词、元曲,也是同理。演唱者总不能在表演时停下来,说明歌词中的某个词语的意思。相声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中扮演萧何的侯耀文摘掉髯口,解释“角书,就是那介绍信”,也只是相声逗乐。

一旦诗歌不能唱了,主要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耳朵“听”,最后成了案头文学,自注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古代诗词中有自注,古人较长的自注也有,如苏轼《壬寅二月,……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一诗。这首诗是88字的长题,在这里,我们就省略了。这首诗有500字的正文,句后注10处,一共471字,最长的一处是190字。写这首诗的目的,苏轼在诗题的最后一句说得明白,就是“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这首诗是26岁的苏轼的“日记”。苏轼当官不久,首次“出差”,用诗的方式把所见所闻告诉弟弟苏辙,当时的苏轼恐怕无意将此诗“发表”。只用诗的正文就缺少了纪实性,大量加注可以使苏辙看得更明白。严格地说,这是“韵文”,不是真正的“诗”。

原生态的词,是唱给人听的,理论上是不可能加注的。但是到后来失去曲谱,诗词合流,词也只是长短句的“徒诗”,只能“看”,不能唱,词人加注,也在情理之中。

我以为,如果删却自注并不影响诗意的完整,那就要考虑这个自注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删却自注就不知诗意所云,那就要考虑这首诗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的前面的《丙申春登戏马台》这首七律,没有序文,也没有说明戏马台在什么地方。读者如果真想读懂这首诗,“戏马台”一词,在手机上一查便知,故而无须自注。时代不同了,自注的内容,也应当有所改变。至于“逐鹿”“沐猴”“楚重瞳”“鸿门宴”诸词,一是手机上可查,不必注出。二是如果没有读过《项羽本纪》或是没有看过楚霸王的电影、戏剧,就是注释了,有些读者还是看不懂。诗词用语,最好通俗,使作者和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情感交流,但是也不能要求作者每首诗都能“老妪能解”。

我看到刊物上,有些诗友的诗词自注过长,有的自注超过正文,甚至几倍,似乎没有必要。更有甚者,有些诗友用了一些生僻的字和词,再给这些字和词,注上音然后加以解释,颇感滑稽。汉语同义词、近义词甚夥,换个字词就能解决嘛!还有些诗友,在没有约定俗成的情况下自造词汇,然后再加注释,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在作品中用一些冷僻的词汇或是典故,而后再加自注,我以为这种作法,要么是在炫耀自己的才学,要么是在轻视读者的智商。


微信图片_20210810125935


邢建建:

星汉老师说的非常到位,近年来,虽说掀起了一波波诗词热、国学热,但诗词的时代依然是属于唐宋的,诗词的恒久魅力已无法超越,是真的这样吗?知文德武功,盖因时而并用。诗词是否也应有变,怎样的创新才能让大众认可呢?


星 汉:

“诗词热”当然是好事儿。但是,只是背诵古代的诗词,那还远远不够应当让热爱诗词的人们拿起笔来,去讴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有人说,全国的诗词创作者,每年就能产生一个《全唐诗》的数目。这么多的作者,这样大的数量,创作出来不可能都是精品。从文学史上看,诗词创作总有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唐诗宋词经过自然淘汰,余下的《全唐诗》和今人的辑佚,也就是5万多首。《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也就是2万多首。当今热爱诗词的人,所背诵的篇目大多没有超出《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和今人《唐诗选》《宋词选》等选本。这些选本都是唐诗宋词的精华。

有人问:“当今的诗词创作能和唐诗宋词比吗?”我说:“不能。”我说的“不能”,不是说比不过,而是没有可比性。如果硬要比,那就是“关公战秦琼”。又有人问:“当今的诗词创作,能出现李杜苏辛一类的人物吗?”我说:“不能。”我说的“不能”,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语)。从周秦至明清,其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变化不大;而当今的新中国,与以往相比,其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今天的诗词作者,可以模仿古人,写出类似的诗句,但是,古人却不可能有我们今天诗词创作的环境、襟怀和高度。

当今的读者,不能在不了解当今诗词创作的情况下,就以为它不好。“以不知为不佳”,是很荒唐的。我们也不能随便拿出今人的一首诗词去和《唐诗三百首》《宋词选》上的诗词比。我坚信,今天的诗词,过上若干年,经过自然淘汰,经过后人的选录,肯定会有脍炙人口的佳作。古人的诗词作品,不是每首都是精华。启功先生说:“江河水挟泥沙下,太白遗章读莫全。(《论诗绝句》)李白的诗作,尚且如此,遑论他人!那么,用《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的水平,要求古人的所有作品和今人创作的一般诗词作品,那就是苛求。

有的诗友说:“当代诗词创作数量空前,出现了不少佳作,但大多诗作显得平庸。这很正常!如果“大多诗作”“佳作”,那倒是不正常了。还有的诗友说:当今的传统诗词创作,有高原,无高峰。这话不对!你站在阴暗的山沟里,当然看不到高峰,你如果坐在飞机上下望,不但会看到高原,还会看到许许多多的高峰。


结束语:

再次感谢星汉老师,胡适曾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当今时代是奋进的时代,当今时代是科技的时代,当今时代还是深情的时代,以史为鉴,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诗词必会在这个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星汉老师的浅语中透着哲理,这是他对诗词几十年来的深悟与浓情。古代诗人曾经的想象,到了今天已经可以触手可及,我们现在不需要登高望远,因为透过飞机窗,可以俯瞰整个世界。

星汉03


诗词作品选

 贺新郎·登崆峒山

期盼登临久。自孩童、青灯夜话,梦中飞走。少壮天涯都行遍,此处山门未叩。而今是、皤然皓首。洞府楼台全经眼,却未逢、仙骨崆峒叟。拜奇石,作良友。 

收来好景皆私有。用相机、高低远近,穷搜无漏。归去挥毫多诗料,敢向儿孙夸口。说顽健,身心无垢。四顾峰巅谁从我,只清风、吟啸随身后。鸟翅远,夕阳瘦。

 清平乐·庚子初冬登六盘山

山容简淡,伴我呼归雁。健翅当年穿碧汉,扇落星辰千万。   

光芒遍照山峰,远征前路生风。一自红军经过,延安卧虎藏龙。


 萧关留影

轻举手机后,风光到眼前。

城头擎落日,山口吐清泉。

两汉烽烟灭,三唐日月迁。

先贤休妒我,微信已流传。


 水调歌头·超然台遐想

孰料千年后,来访老东坡。门前深揖雕像,话语尽亲和。约好常山田猎,再到雩泉听雨,归路醉颜酡。速速登台去,大步莫蹉跎。   

碧天高,红日近,彩云多。诸城铺展如画,掌下可摩挲。君忆当时旧貌,我说今朝远景,一笑共吟哦。袖里清风远,吹韵送星河。


 行香子·夜沿汨罗江

月落參横,目注心凝。算当年、诗祖经行。遥岑静肃,流水清泠。贯平江县、汨罗市,岳阳城。 

扶人树老,催步风轻。诵离骚、天地回声。挽留今夜,舒放幽情。伴三闾魂,千秋恨,一河星。


 奉奠屈子祠

挥袂昆仑下碧虚,清风扫路步徐徐。

赞歌老树鸣青鸟,祭品寒塘跃白鱼。

三户已亡秦二世,二庭来拜楚三闾。

倘如灵魄能留我,玉笥山头可定居。


 沁园春·辛丑春重返达坂城

放眼乾坤,漫步山川,回首汉唐。想旌旗西指,乌孙路远;管弦东去,赤子情长。营帐生烟,轮蹄迸火,于此都曾系马缰。登临处,问悠悠岁月,几度沧桑。 

且随雁阵翔,把城外城中细打量。对蓝天白日,车飞高速;青杨红柳,人在仙乡。雪浪清心,冰峰爽目,铺绿良田扩四方。吾来也,用吟诗摄影,留住春光。


 访阿克苏乡

为使来人眼界舒,春风昨夜绿平芜。

青云长护博格达,白浪远翻阿克苏。

面雪山田万顷,一条大路树千株。

夕阳西下休归去,待烤全羊已入厨。


 沁园春·2021中华诗人节维吾尔词

万水千山,万古千秋,西域中原。笑犯边强敌,身埋大漠;跳梁小丑,梦化飞烟。长浴东风,遥瞻北斗,盼到蓝天红日悬。毛主席,在词章唱和,唯我于阗。 

分明盛事连连,恨欧美狂人出谰言。看棉桃怒放,开心处处;石榴紧抱,聚首团团。手鼓频敲,彩裙欢舞,只把歌声涌碧泉。维吾尔,与九州兄弟,共拨琴弦。


 

一宵风雨涤心胸,明日天山路万重。

说与诸君莫逃酒,穹庐已被野云封。


 袁家沟

沁园春里雪茫茫,高举红旗大步量。

无定河流金石韵,袁家沟吐斗牛光。

半山窑洞人无语,一盏油灯影在墙。

料得东征从此去,风云舒卷伴词章。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