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作者:欣闻   2024年03月22日 10:07  燕赵时间    3385    收藏

1

活动现场

2

嘉宾合影


3月20日上午,《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在保定市举办,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编辑部副主任聂权、诗选刊杂志主编桫椤和保定市评论家、诗人代表等近30人参加。大家对改版后的《诗刊》和创办一周年的《京津冀诗人》公众号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会更加注重诗歌的品质,不为好诗设置上限,发现并推出更多的好诗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在恳谈会上说。

据了解,近年来,保定诗人扎实写作,作品不断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潮》《诗选刊》等国内重要诗歌刊物上亮相。在《诗刊》发表作品的有石英杰、霜白、马兰、康书乐、谢虹、魏咏、田法、阿勇、王亚迪、李江湖、刘净微等。


3

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介绍《诗刊》改版情况


此次活动由中国作协诗刊社、中国市场学会京津冀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京津冀诗人编辑部、保定市文艺家协会承办,河北衡水老白干集团协办。参加活动的有中国市场学会京津冀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业鹏、保定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常务副主席张劲鹰、评论家吴媛、保定市文艺家协会主席、保定学院文学院院长赵艳平、保定学院学报主编米建军(易州米)、保定市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荷花淀编辑部副主编李丽娜、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芳和保定诗人谢虹、霜白、阿民、白小茶、 魏咏、石振明 、舒娅、花照水、李翠红以及京津冀产业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孙若兰、京津冀诗人主编石英杰、副主编李江湖、编辑马兰、芳影、安丽霞。


4

陈业鹏致欢迎辞


活动上,陈业鹏致欢迎辞表示,《诗刊》改版恳谈会和《京津冀诗人》创办一周年活动合在一起举办,都是为了促进诗歌的发展和繁荣。《诗刊》是中国诗歌界杂志的天花板:引领时代风尚,兼容各种流派,最难能可贵的是不断倾听基层和读者心声,不断推陈出新。比如今天,副主编霍俊明和聂权老师走进我们中间,就诗刊改版征询意见,这是一种境界和胸怀。关于对改版内容及形式的专业评判,我不敢妄言,但对这种态度,必须点赞,而且,无论诗刊怎么改,我都是忠实的读者。


5

改版后的《诗刊》


霍俊明介绍了《诗刊》改版的情况。 为了落实中国作协党组对《诗刊》提出办刊要求, 从今年1月开始,《诗刊》以全新面貌与读者见面。此前的上半月刊、下半月刊合为一本,在保持原有“双子星座”“国际诗坛”“当代诗词”等栏目基础上,新增加了“第一现场”“大家阅读”“长调歌行”“散文诗萃”四个栏目,“百家诗论”整合了原来的“诗学广场”“茶座”两个诗歌理论栏目;以“数字诗界”扩容原来的“E首诗”和“中国诗歌网诗选”;“后浪新声”对原来的“校园”栏目进行了扩充。为了让每个栏目都能找到合适的稿件,《诗刊》社对编辑制度进行了调整。以前是由一两个编辑主要负责一个栏目的稿件,现在调整为每一个编辑都可以提交所有栏目的稿件,以增强编辑发现好稿件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收获好稿件的可能性。


6

京津冀诗人编辑部副主编李江湖介绍情况


李江湖介绍了《京津冀诗人》创办一周年的情况,《京津冀诗人》是由中国市场学会主办、京津冀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一个诗歌交流平台。一年来共推文56期,平台兼顾现代诗和古典诗歌,每期10一15首诗歌,以京津冀诗人为主,兼顾全国诗人。平台的新诗版块刊发了商震、大解、陈先发、雷平阳、谷禾、代薇、韩文戈、李南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古体诗歌版块刊发了熊东遨、蔡世平、杨逸明等名家作品,也刊发了很多新锐诗人、诗歌爱好者的优秀作品。


7

桫椤(《诗选刊》杂志主编)


感谢《诗刊》将河北保定作为改刊后系列座谈会中的一站。《诗刊》作为中国作协主办的诗歌刊物,长期以来在引导诗歌创作、探索中国新诗现代化之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像《诗选刊》这样的诗歌刊物有着很重要的激励和带动作用。今年《诗刊》改刊后,无论从内容质量还是装帧设计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体现了新的办刊思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3月6日,《诗选刊》与河北师大文学院合作举办的“诗歌联合课堂·评刊会”第四期对改版后的《诗刊》进行了专题讨论,来自近1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博士、硕士生,以及文学刊物编辑、中青年诗人等从不同侧面肯定了改刊的成果,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发言摘要将在《诗选刊》刊发。在全媒体时代,诗歌刊物和新媒体平台有必要加强合作,形成诗歌媒体矩阵,共同为诗人和读者服务。衷心希望《诗刊》越办越好!


8

张劲鹰(保定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常务副主席、诗人)


作为一名订阅《诗刊》多年的读者,当我收到改版后的第一期时,犹如春风扑面而来,一股新鲜气息沁入身心。又如一封久违的、期待已久的远方来信,带来温故知新的消息。可以说,新版《诗刊》无论从装帧设计、栏目设置到每一首精选的诗歌,激发了我久未写作的冲动和灵感。

改版后的《诗刊》封面设计和内容有着高度的契合。封面在一向干净素雅的风格基础上,嵌入恢弘大气的绘画作品,兼容了时尚与传统;而内容从“经典回放”的过去,到“第一现场”的当下、从“大家阅读”的名家到“后浪新生”的新秀、从“双子星座”的真实到“数字诗界”的虚拟、从“国际诗坛”的开放,到“当代诗词”的传承、从“百家诗论”的争鸣,到“千家短歌”的抒情,从“长调歌行”的长诗到“散文诗萃”篇章,无不彰显着她的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包罗万象,赋予读者对当下诗歌的全部理解与想象。作为一名基层期刊编辑,在日常的工作中注定有着很多困惑,需要从更多的大刊里汲取营养,以不断更新理念,谋求发展。新版《诗刊》在不断突破中,给“自我”以新的定位,我们也对她有了更多的期待。

在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的春分之日,在《京津冀诗人》一岁生日之际,霍俊明老师和聂权老师,带着春风来到保定,举办《诗刊》改版恳谈会,是对保定诗人的信任和肯定,也是保定诗人打开眼界,创作精品,攀登高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保定的诗友们立足本土《荷花淀》《莲池》《京津冀诗人》等平台,冲击《诗刊》等大报大刊,从春天再出发,作品如繁花一路绽放。


9

吴媛(青年评论家、天津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生)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这是一条与一般意义上的西方现代化路径不同的发展道路,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人类现代性困境的有益探索。当前,新发展理念,特别是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逻辑和审美表达。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更应该以自身的艺术标准和审美主体性建构来回应新时代新要求,为诗歌的新时代做出有力注脚。改刊后的《诗刊》在诗歌作品选择上特别注意到了时代感、在场性,强化了审美立场。保留了自90年代至今的诗歌叙事性、口语化写作风尚,同时在语言锤炼、意象选择、结构设置等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要求,显示出多元化的艺术导向。作为一份对全国诗坛具有号召力和导向性的诗歌刊物,我们衷心期待《诗刊》能够以更加敏锐的触角把握时代脉搏,发现新时代诗歌审美特征,建构起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美学原则的新诗审美标准,推出一系列经典文本。


10

赵艳平(保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保定学院文学院院长)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谈谈我对《诗刊》改版的感受。

一是办刊精品意识的坚持。从诗歌选稿到栏目设置,从封面设计到插图选择,都能看出《诗刊》为改版做了大量的工作。《诗刊》的办刊理念,坚持精品原则,不论年龄,不论出身,这点我们从“第一现场”“数字诗界”“后浪新声”等栏目选稿都能明显感受到;封面设计大气别致,“诗刊”二字采用黑白主色,配色与封面插图的中国山水画颜色细微处呼应,期数采用红色小印章,设计感很强;内页插图采用淡雅朦胧的小幅山水画,与诗歌的意蕴悠长内在呼应。尤其是聂权老师提到,有读者反映刊物封面用纸问题,俊明老师立即着手亲自解决,这种对待读者不同声音,虚怀若谷、精益求精、真诚尊重的态度,尤其让我感动。

二是对诗歌理论的强化。改版后的《诗刊》,多个部分有对诗歌理论的阐释。首先,整合原来的“诗学广场”“茶座”两个诗歌理论栏目为“百家诗论”,设置“经典诗论”子栏目,每期刊登一篇名家经典诗论,与“百家诗论”同期其他文章设计为一个主题。此外,涉及到诗歌理论的还有三个部分:一是卷首语,从理论高度精准扼要推介本期作品,字数不多却见功夫;“双子星座”栏目,有诗人的创作体悟,还有评论家不同视角的理论评述,作者、评论家、读者,通过文字引发深度情感交融;“国际诗坛”栏目刊发国外诗评译文。这些评论板块多元完整开放,对于引领诗歌创作,提升大众审美很有帮助。

三是对诗坛新秀的关注。《诗刊》《京津冀诗人》,都在发现诗坛新秀,壮大诗歌队伍上花了很多心思,《京津冀诗人》推出一期保定学院文学学生诗作“青春的模样”,这些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诗歌,作品能够发表对他们是莫大的鼓励。借此机会我想对一直关注指导我们学生的诸位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也期待学生们能有与各位老师现场交流互动的机会。


11

张芳(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呼问:“在贫困的时代里,诗人何为?”时至今日,在新媒体冲击、文学终结的时代里,诗人何为?在流量为王、娱乐至死的时代里,《诗刊》何为?《诗刊》的改版,直面时代,守正创新,从前期的酝酿筹划到最新的出版期刊,我们可以看到,呈现出四个面向的新气象:

第一、“人民化”,正如改版新刊第1期卷首语 “在全新的媒介文化和时代巨变中我们亟需在广大人民中发现优秀诗人以及真正意义上的读者”。《诗刊》改版最大的亮点就是放在首位的“第一现场”板块,着重推出人民中的无名诗人,矿工、农民、学生、快递员等各行各业的诗人都在发出自己的诗意声音。

第二、“经典化”,“经典回放”彩插追溯《诗刊》的创刊号封面和同期刊发的毛泽东诗词,“百家诗论”刊载叶嘉莹的杜甫诗论,在诗刊中增加创作评论、创作年表等史料内容,以每期208页的厚重,致敬经典、写入经典,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留下经典。

第三、“多元化”,《诗刊》改版在选诗上具有张力,兼容并包。从无名诗人到名家名诗,从儿童诗人到退休诗人,从古体诗到新体诗,从短诗、长诗到散文诗,从中国诗歌到国际诗坛,从传统书写的“双子星座”到网络书写的“数字诗界”,试图呈现当代诗坛的多元面貌。

第四、“对话化”,《诗刊》作为连接诗人、批评家、读者的中介空间,在新媒体时代,以改版为契机,积极主动走向读者,走向诗人,从线上直播间的“编辑面对面”到线下活动的改版恳谈会,征求意见、寻求对话,我想,这也是一种双向奔赴。

不过,当诗人们感受着“上天赋予的激情”与“世间卑微的苦恼”之间的内心冲突时,《诗刊》也身处在“如何界定一首好诗”的矛盾漩涡之中。因为对一首诗“好坏”的评价标准,似乎充满着极端的对立,是晦涩难懂好一些,还是通俗易懂好一些?是哲理启示好一些,还是诗意盎然好一些?是评论家说好一些,还是读者认同好一些?实际上,这背后更深层次的追问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诗的定义是什么?”,以及文学的自律和他律、文学的沉默和介入、文学的经典化和大众化等问题。在主体多元、批评多元、价值多元甚至虚无主义的时代,“好”的标准,更加成为“移动的边界”。然而,这也让我们更加迫切地寻求“经典”,寻求“诗意”。

“《诗刊》改版”是一次危机、一次契机、一次机遇,作为一次“文学事件”,期待能够继续发生下去,带着对“经典”的坚守和追问,进入到广大高校的青年诗人之中,深入到广大社区的人民诗人之中,到田野中去,到厂矿中去,到人间烟火中去,去对话去碰撞,让纸质的诗变成活态的诗,以“诗的精神”去凝聚共识,构筑当代生活的“诗意空间”。

德国浪漫派“蓝花诗人”诺瓦利斯曾写:“当我给卑贱物一种崇高的意义,给寻常物一副神秘的模样,给已知物以未知物的庄重,给有限物一种无限的表象,我就将它们浪漫化了。”惟愿浪漫的诗意,赋形《诗刊》,赋予生活!


12

李丽娜 (保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荷花淀》副主编)


《诗刊》2024年进行了全新的改版,从形式到内容,让我们看到了诸多变化。改版后的《诗刊》,给人的感觉是厚重。栏目进行了调整,长诗、短诗、散文诗、诗词、评论,几乎囊括了所有表现形式。改版后的《诗刊》确实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了国刊的风范,但正如霍俊明主编所言:“诗歌作品的选取最终还是要看文本的重量”。也就是内容为王。

改版后的《诗刊》,每期208页。这么多版面,确实需要优质的内容来填充,这会给更多人上刊的机会,但对编辑的要求也会更高。编辑要每期选出、编辑出这么厚的一本刊物,工作量确实会增加,这也就要求我们的编辑要时刻葆有一颗敬畏之心,在作品的取舍上下大功夫。同时也在警醒着每一个诗歌作者,在诗歌创作中也要不段审视自我。在新时代的今天,面对素材如何赋予诗性的审美?如何挖掘素材背后隐身的各种联系?当我们的作品通过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能够创造性的呈现一种生命情境。我想这样的作品出来,也会是诗歌作者和编辑的双向奔赴吧!


易州米(保定学院学报主编、诗人)

拿到全新改版后的《诗刊》,最直观的感受是比之以前更厚重、更美观,这充分体现了编辑团队老师们办刊理念的更新。

我从一个同为办刊人的视角,感觉《诗刊》改版特别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封面设计很美观,风格简洁大气,既有传承又富有时代感。而且几期封面纸张的选用也有适当的调整,可见编辑老师们的用心程度。

二是增加了卷首语。阅读了第2期、第3期的卷首语之后,感觉文字精炼深邃,不愧为一本刊物的点睛之笔,不仅开宗明义,还让读者燃起赶快阅读全书的冲动。当然,卷首语有多种写法,期待每期的切入点富有变化,给读者带来更多更新的阅读体验。

三是栏目设计更为全面、合理。在对经典栏目进行保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栏目,比如“第一现场”“大家阅读”“长调歌行”“散文诗萃”都是新设栏目,让人眼前一亮。而且我在阅读过程中感觉每个栏目的定位都非常准确,富有很强的辨识度,一定能突显“名栏立名刊”的功用。建议除了这些固定栏目之外,增加几个适时推出的非常设栏目,增强栏目的变化。

四是全书淡蓝色调,风格统一,设计感强。如果能随着季节轮转,让我们手中的《诗刊》能像一棵大树一样,色彩随之变化就更好了。


13


谢虹(保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

新版《诗刊》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让更多的群众诗人参与其中,让文学更好地大众化,激发了诗人的创作力,更好地推动了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新版巜诗刊》设有第一现场、大家阅读、双子星座、长调歌行、百家论诗、国际诗坛、后浪新声等栏目。很全面,长诗、短诗、散文诗、诗词、评论,大家、新生力量涵盖其中,囊括了诗坛的所有形式,做到了打开邮箱选诗稿,这也是诗人们乐得其见的,同时呢也加大了青年诗人培养力度,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完善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栏目直播活动,注重发现青年诗人、基层诗人,开展培训提升诗人诗歌素养和文化底蕴,引导诗人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展开创作,期待《诗刊》引领当代诗歌的发展,全面地展现诗坛的面貌,成为诗人们的理想家园。


霜白(诗人)

拿到改版后的《诗刊》,我的第一感觉是,如果是以前的《诗刊》像秋天一般沉稳持重,那现在的《诗刊》就是春天,《让我们看到了生机勃勃。我们看到很多新名字(新诗人)的萌发,看到繁花打破序列的、同时的绽放。《诗刊》以前的上下半月刊在整体风格上是有些区别的,也是有不同的侧重的。2024年《诗刊》的改版又改回了月刊,我觉得从很多方面来说这都是一次重大的、乃至于非常大胆的改变。我们知道以前的上半月刊更侧重一些成熟的诗人,而下半月刊而侧重新锐诗人和青年诗人,改版后的《诗刊》打破了以前的界限(这个界限其实有时候是比较模糊的),所有的作者都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更加关注作品本身。

另外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诗刊》的头条,给了在基层工作和生活的无名诗人而不是名家。这无疑是非常大胆的一种做法。我们的当代诗坛,正是由少数的一些风向标式的大诗人、成名诗人和大量的散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诗人乃至无名诗人所共同构成的,而后者是使中国诗歌始终保持鲜活和生动的更重要的力量,这也就是《诗刊》将“第一现场”作为第一栏目的原因。《诗刊》真正走进了中国诗歌的现场,诗人生活的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栏目中,每个人的作品后面,还都加了一小段简短的诗人介绍。我有时会想文本与诗人的世俗身份之间的关系——诗人的世俗身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并呈现在他的作品中,或者说我们是否一定能从一个诗人的作品中辨认出他的世俗身份?实际情况是在有的诗人那里我们会看到更明显一些的结果,而在有的诗人那里可能会很模糊,当然这和诗人的气质和写作风格有关。我感觉改版后的《诗刊》有些弱化了诗人间的“身份差别”,而略微让诗人的世俗身份凸显了一些。我想这样可以让读者在文本的阅读中和诗人的生活进行一种对照,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更丰富的层次,更有立体性和在场感,也给我们一些更多的思考。

这些变化让《诗刊》更接地气,更有烟火气,更有温度,也更鲜活,更有生命力。我个人唯一感觉不太适应的地方,就是改版后的《诗刊》在更大的容量下,阅读起来有那么一点密集之感。应该主要是在“第一现场”这个栏目中,每个作者的作品都是连排造成的。在版面的处理上很多事情可能是不可兼得的,是不好平衡的,我不知道我说的这一点是否有合理性。


石振明(《唐河文学》执行主编、诗人)

一、对于《诗刊》改版,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春天摁响门铃”,我感觉《诗刊》改版,2024年将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春天,正如恳谈会正如张劲鹰主席说的“如沐春风”,也将带来保定诗歌的春天。《诗刊》的方向就是诗歌的方向,也是诗歌刊物的方向。

改版后的《诗刊》有了色彩、有了插图,配色、排版让阅读更舒服,观感更亲切。长诗短诗,散文诗、古体诗,国际的国内的,历史的评论的,网上的线下的,全面多元,唯诗文本为上,不拘一格,彰显国刊的大气象和诗歌国度的厚重。

二、《京津冀诗人》给了保定诗人和读者一个更高站位、更高品味、更高水平的诗歌展示和学习的平台。视野更宽阔,风格更多样,让文字和作者集合、碰撞、交流、提高。感谢《京津冀诗人》的主编和主办方。

微信平台展示的文字文章,比较碎片化,查找起来不方便,也不易收藏保存。一个小小的建议,是不是每年或者几年弄个纸质精选本,以集中展示系统展示便于收藏保存。


魏咏(诗人)

1、《诗刊》改版后,通过阅读新刊,能够更深刻体会到,诗歌的时代感和在场感,呈现了现在正在发生的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诗歌的写作方向。

2、在诗歌的文本更倾向于自然的呈现,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更接近普通大众,减少依赖于词语的表层的繁华,让诗歌更有结实的生命力。

3、改版后的《诗刊》覆盖面更广,文本、视野、写作者层面都超越了从前,包容性更强。尤其是为基层的无名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4、《诗刊》作为国刊是风向标,备受诗歌写作者瞩目。随着时代的变化,《诗刊》改版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怎样打破固有的写作模式,让诗歌紧跟时代,与生活息息相关,展现时代特有的色彩是每一写作者深思和不断修炼的过程。


(摄影:舒娅)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