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诗与短视频平台融合,诗歌创作与传播机制是否已发生了变化?

作者:袁欢   2021年10月21日 10:10  文学报    826    收藏

微信图片_20211021095707


在新媒体语境下,诗歌与短视频的结合,在诗歌传播方式上探索出更多可能,拉近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推进了诗歌大众化,而从新诗发展历史来看,诗歌的大众化一直处于进行中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诗歌内部也在自我调适与更新。

近期,《诗刊》社与短视频平台快手合作推出“快来读诗,一起读《诗刊》”活动,活动背后,诗歌传播、大众接受、创作心理带来的变化值得诗歌界思考。

“让读诗成为一种潮流”,它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这句话出自《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之口,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传统期刊,今年《诗刊》社做出了一个新的改变,10月1日至10月31日与短视频平台快手合作推出“快来读诗,一起读《诗刊》”十佳朗诵作品征集活动。

打开快手软件,在“快来读诗”的页面目前已经有超过2300个读诗作品,播放量达到1.4亿,视频上传者包括诗人、诗歌爱好者、朗诵爱好者等多个群体。视频背景有的在全运会闭幕式现场,有的在贵州十二双河客栈,也有在新疆塔合曼乡,而更多的是在宿舍、书房等场景内,短视频让读诗这项活动跨越时空的限制,抵达远方。


微信图片_20211021095712

“快来读诗”首页,话题吸引了文化名人的参与


活动策划来源于中秋时,快手和《诗刊》社开启的“快来读诗,一起过中秋”诗歌朗诵活动,当时获得了广大的支持,活动反响热烈。李少君表示那时候编辑部意识到原来诗歌朗诵还有如此大的市场,“以前,传统期刊可能比较注重内容为王,但回看每一次文学革命其实都与媒介发展有关,就像《诗刊》社早期做微信公众号,这次趁发行期,我们也做出了与短视频联合的新尝试。”在李少君看来,诗歌与短视频结合,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是网络精神文化的补充,还有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短视频不仅保留了文字、声音,还留下了诗人的形象,这件事长期做下来,留下的影像资料是很可观的,未来或许可以建立诗歌朗诵、诗人形象的线上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211021095715

微信图片_20211021095720


一位诗人对着镜头,朗诵自己或其他诗人的作品,会有怎样独特的体验呢?诗人王单单表示初期还是不太自在,平时大大咧咧惯了,当被置身于镜头前,就会有预想的观众,担心自己身上的缺点被暴露,所以看起来会不自然。他认为诗人似乎天生反对“表演””和“伪饰”,他们呈现的真实在镜头前经常会捉襟见肘,和时下各种短视频“流量至上”、“娱乐至死”的内容相比,占不了优势,但他也认为在这样一个“全民表演”的短视频时代,诗人的“镜头真实”同样弥足珍贵,他说:“可以为未来的诗歌史留下一手资料,所以诗人在镜头前分享诗歌,虽有不适,但值得一试,挺好的。”50多岁的诗人牛庆国在采访时表示参与“快来读诗”是他第一次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朗诵作品,他觉得是一次有趣的尝试,同时也认为可以接触到更多年轻诗人和读者,与他们多多交流关于诗歌的艺术。


微信图片_20211021095723

诗人王单单的读诗视频


在新媒体语境下,诗歌与短视频的结合,在诗歌传播方式上探索出更多可能,拉近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推进了诗歌大众化,而从新诗发展历史来看,诗歌的大众化一直处于进行中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诗歌内部也在自我调适与更新。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诞生之初,就可以和韵而歌,可以说,音乐性是诗歌天生的属性与魅力。诗人杨碧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诗歌尤其是新诗越来越脱离声音的属性,更多地倾向于一种纸上的默读,在我们写诗的时候也是偏向于使用默读的思维,这意味着我们在写诗的过程中忽略了声音这一维度。”在这一层面上,她提到参与“快来读诗”,首先对自我的写作进行了一种校正,在读诗的过程中重新感受文字的美感与精到,“图像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也在跟着转换,这种结合使得诗人有机会调整自己文字与图像结合的思维能力,找到其中更好的平衡点。”


微信图片_20211021095727

诗人杨碧薇的读诗视频


王单单认为除此之外,更多群体的加入,也推动了诗歌评价机制的多元化。“‘有井水处皆歌柳词’,大众评审参与其中,让诗歌的存在方式多一些可能,让真正能触动人心,闪耀着现代汉语光辉的那部分诗歌得以在民间流传。”但他也指出,短视频只是让更多人看到什么是“现代诗歌”,但它并不能保证大众对现代诗歌美学的理解度。“短视频只是手段和方式,提供的是一种接触诗歌的渠道和可能。面对目前短视频上一些哗众取宠的内容,以及大众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与包容现状,诗歌能否在短视频上获得更多的青睐尚不可知。”

每个人对一首诗的阅读和理解感受是不一样的,此前,位于诗歌背后的诗人形象是模糊的、神秘的,短视频让诗人的形象立体生动起来。杨碧薇提及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新诗的教育是相对薄弱的,那诗人在镜头前读诗,从“诗人”至“诗”,也为大众理解诗歌提供了另一重方式。


微信图片_20211021095732微信图片_20211021095735

在中国生活的俄罗斯诗人唐曦兰用中文朗诵诗歌


但短视频平台一直因其“短、平、快”的特点而存在一定争议,对于这一点,杨碧薇有她的理解,比如据她观察,在“快来读诗”的话题下,比较受欢迎的是确实是一些短的、抒情的诗歌,相比起来,复杂、难度更强的诗歌大众可能不太能接受,但她指出这一点并不仅存在于短视频,而是符合大众审美特性的。

而短视频的“人气”是否会影响诗人创作呢?杨碧薇说道:“在我看来,一部分诗是适合朗诵,一部分则适合默读,在一个有严肃追求,对自己写作有清晰认知的诗人身上,这两类诗是同时存在的,所以短视频的短平快,并不会直接影响诗人对诗歌创作本身的追求。”王单单也表示:“‘短、平、快’是短视频的呈现方式,不是诗歌美学的标准,如果有写作者为了迎合短视频的特性去写作,他自然会被诗歌之神抛弃。”在他眼中,好的诗歌有着穿透时间的能力,就像永不消逝的光芒贯穿在长空,它要求写作者积淀、沉潜、在心灵漫长的旅途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微信图片_20211021095739

微信图片_20211021095743

诗人刘笑伟、李元胜朗诵诗歌


诗人李元胜在一篇文章中曾谈到中国诗歌“云”生活的发展历程,他总结道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诗歌网站、论坛,随后出现的博客、微博,到手机作为主要阅读平台,开启了24小时随身的“云”生活,而“快来读诗”让诗歌传播正式进入小视频传播时代。他认为“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当代诗歌,因为短小,因为朗读热的兴起,也因为人们需要高效率、便捷地享受心理抚慰的需求,重新受到久违的欢迎。”

如今,除《诗刊》社外,在短视频平台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文学机构发起诗歌推广活动,以及各类文学、文化推广活动,新媒体与传统期刊的结合,可以说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并碰撞出新的文化因子,打破了大众与当代诗歌的一种“隔离”状态,形成了连接大众,传播优秀文化的新体验。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